教育部推荐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内容
- 格式:pdf
- 大小:414.86 KB
- 文档页数:12
大连大学推荐2014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公示
根据《关于2014年度辽宁省科技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辽科奖办发[2014]1号)的规定,现将我校拟推荐参加2014年度辽宁省科技奖励评审的5个项目予以公示。
自即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
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人:马克东
联系电话:87402013
附件:大连大学拟推荐的2014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科技处
2014年5月2日
科技进步奖公示1:
科技进步奖公示2:
科技进步奖公示3:。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汇总一、概述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每年评选出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化学化工类奖项关乎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奖项获得者为我国化学化工领域的莘莘学子带来了鼓舞和激励。
本文将对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汇总1. 【2014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1】项目简介:(在这里对获奖项目进行简要介绍)研究成果:(在这里对获奖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描述)意义和影响:(在这里对获奖项目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2. 【2014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2】项目简介:(在这里对获奖项目进行简要介绍)研究成果:(在这里对获奖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描述)意义和影响:(在这里对获奖项目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继续对其他获奖项目进行介绍)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的获奖项目无疑展现了我国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创新成果。
这些项目的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也对世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对这些获奖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意义深表敬佩,相信这些成果将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对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的汇总和分析,我们不仅对获奖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些获奖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意义无疑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为这些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敬佩和感谢,并期待他们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
以上是本文对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的汇总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认识。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高校获奖占比近六成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共有138所高校获得了180项大奖,高校获近六成奖项。
其中,全国高等学校在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6项,占授奖项目总数46项的58.7%;在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获得二等奖38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54项的70.4%;在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获得115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10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154项的74.7%。
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的通知各省、⾃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我部决定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奖励范围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3个⼤类。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中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等职业教育;⾼等教育包括⾼等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其他类型的教育根据其所实施的教育层次,申报相应的教学成果奖。
⼆、遵循原则(⼀)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针,⽴德树⼈,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质量为核⼼,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三)坚持向⼀线教师倾斜,并有利于⿎励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终⾝从教;(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专家评审;(五)推荐、评审不得向申请单位和个⼈收取任何费⽤。
三、申请主体要求(⼀)个⼈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应当主持并直接参与成果的⽅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
(⼆)单位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该成果应当体现单位意志,由单位派⼈主持⽅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过程,并以单位为主提供物质技术条件保障。
(三)教学成果由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共同完成的,由共同完成单位或个⼈联合申请。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不在同⼀省、⾃治区、直辖市的,向成果主持单位或者成果主持⼈所在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教育⾏政部门提出申请。
四、具体⼯作安排详见2014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安排(附件1、2、3)。
联系⼈:教育部教师⼯作司孙林宋磊联系电话:************附件:1.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安排2.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安排3.2014年⾼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安排教育部2013年12⽉30⽇附件1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作安排⼀、奖励范围本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
国运民生大科技-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成果
解读
叶乐峰;陈海波
【期刊名称】《创新时代》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叶乐峰;陈海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高校获奖占比近六成 [J],
2.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部分获奖名单(材料类) [J],
3.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成果解读 [J], 叶乐峰;陈海波;
4.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成果解读 [J], 叶乐峰;陈海波
5.科技创新,绘就日新月异的民生画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亮点解读 [J], 付丽丽;何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粮食领域四项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技奖
佚名
【期刊名称】《粮食与饲料工业》
【年(卷),期】2015(0)2
【摘要】2015-01-09,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
粮食领域共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阴工学院联合完成的"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江南大学、西王集团有限公司、齐鲁工业大学、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创制与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绿色制造”,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东高唐蓝山集团、河南省亚临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机院联合完成的“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创制”三项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粮食领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科技奖;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淀粉衍生物;中国农机院;江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36.9
【相关文献】
1.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四项纺织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J], 王山山;
2.四项纺织成果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 [J],
3.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医药卫生领域有四十四项成果获殊荣 [J],
4.浙江省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共28项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 [J], 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
5.胜利油田四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技厅关于下达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级奖励资金预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15.04.23
•【字号】豫财教〔2015〕51号
•【施行日期】2015.04.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技厅关于下达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
术奖省级奖励资金预算的通知
豫财教〔2015〕51号有关市县财政局、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自2015年起,对上年度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我省完成单位和完成人员进行奖励。
对我省(含驻豫单位)作为主持单位完成的项目,一等奖奖励200万元,二等奖奖励100万元,奖金的50%用于对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奖励,50%用于主持单位自主选题科研经费;对我省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项目,奖励我省参与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2万元/人,二等奖1万元/人。
现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级奖励资金预算万元下达给你们(列2015年“2069901-科技奖励”支出功能科目),请及时通知获奖单位和个人,并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拨付。
附件: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级奖励资金预算表
河南省财政厅
2015年4月23日。
2014年有色行业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钼业》
【年(卷),期】2015(39)1
【摘要】有色金属行业荣膺7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5项,分别是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新
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由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矿
冶研究总院、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及装备》;由中南大学、中国铝业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由中南大学、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国家科学技术奖;有色行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行业;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业化应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家科技进步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6
【相关文献】
1.有色金属行业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J], ;
2.2016年有色行业四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J], ;
3.有色行业8项成果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J], 刘洋
4.有色行业十三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J], 杨净茹; 李幼玲
5.有色行业七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省科技进步奖申报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智慧农业信息获取及云服务关键技术与装备二、推荐单位:浙江大学三、项目简介:农业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是实施智慧农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是保障农产品高效生产和品质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的重点。
目前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实时信息获取难、肥水浪费严重、品质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为此在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课题资助下,围绕农业物联网和云服务两大核心技术,在农业生产的信息获取、精准管理、安全溯源及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研究了植物生理、养分、病害等信息快速检测方法,开发了相关仪器装备;研发了适应复杂农业生产环境所需要的低成本、低能耗、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发明了基于消息驱动机制的异步休眠网络通信及免维护自适应网络路由方法,发明了全方位自动跟踪多路信息通讯系统,实现了农业信息的广域无缝连接和稳定传输;研发了异构视频信息转换与共享的中间件技术,实现了“三网合一”和“三屏互动”,有效解决了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开发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和安全溯源于一体的云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基于植物生长及环境实时信息的物联网智能监控和管理、基于云服务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的全程监控和安全溯源。
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软著10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篇。
相关成果在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农产品物流、销售与电子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2013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7亿元,新增利税2400多万元,在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安全溯源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四、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六、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成果涵盖了作物生长过程管控、加工与流通销售监控、全程安全溯源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相关技术和设备已在浙江、北京等地的现代农业园区、果蔬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农产品物流与销售、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和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013年度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7亿元,新增利税2400多万元,平均节省劳力30%以上、节水节电15%以上、节肥30%以上,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奖励详细情况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郝吉明、贺克斌、王书肖、傅立新、吴烨、许嘉钰、李俊华、马永亮、王聿绚、段雷、雷宇、王丽涛、陈丹、吕子峰、赵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黄霞、文湘华、汪诚文、陈福泰、夏俊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8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贺克斌、郝吉明、,段凤魁、杨复沫、马永亮、吴烨、王书肖、田贺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脱氮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施汉昌、汪诚文、陈吕军、李瑞瑞、陈金銮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6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施汉昌、单立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陈吉宁、李广贺、王洪涛、黄霞、钱易、张旭、张天柱、施汉昌、张彭义、杜鹏飞、胡洪营、祝万鹏、聂永丰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NT系列复合机理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周律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2006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郝吉明、段雷、叶雪梅、周中平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特性及机理研究钱易、黄霞、文湘华、汪诚文、陈吕军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贺克斌、傅立新、郝吉明、周中平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0我国酸雨及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研究郝吉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深港治理深圳河工程环境评估研究* 杜文涛、王光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应用类三等奖1999填埋场: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俞珂、袁光钰、白庆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钱易、陈吕军、沈英鹏、胡纪萃、汪诚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1997柳州地区酸沉降综合防治示范研究郝吉明、席德立、贺克斌、徐康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常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陆正禹、胡纪萃、钱易、左剑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余刚、李中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大面积屋面雨水排除问题的研究王继明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1995奖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王占生、张锡辉、刘文君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固定化混合细菌处理废水生物学基础研究黄霞、俞毓馨、吴晓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厌氧污泥的附着及颗粒化机理研究竺建荣、顾夏声、胡纪萃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高效多用途磁化除垢器(GCQ)张玉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华南地区酸雨综合防治对策研究郝吉明、徐康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地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系列研究程声通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电除尘常用电极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郝吉明、贺克斌、马永亮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反应器的研究顾夏声、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钱易、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福建省湄州湾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程声通、井文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傅国伟、张天柱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华北地区城市污水回用研究王占生、刘兆昌、祝万鹏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王占生、刘兆昌、张兰生、钱易、陈志义、卜城、杨志华、聂永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黄铭荣、何强、井文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水的臭氧消毒接触方法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朱庆奭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臭氧发生器的研制沈英鹏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株洲市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的研究李国鼎、陈志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6。
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发…20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等53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等2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基于生物敏感膜的便携式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9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24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61项
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法比奥〃洛卡等8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4年1月6日。
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奖励详细情况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与工程应用* 黄霞、文湘华、梁鹏、肖康、孙剑宇、夏俊林、邱勇、严晓旭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016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及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 蒋建国、刘建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2015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陈吉宁、李金惠、温宗国、金宜英、吴静、聂永丰、张天柱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014新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左剑恶、王凯军、吴静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2014区域大气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关键技术与应用贺克斌、王书肖、吴烨、蒋靖坤、刘欢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014微量有毒污染物快速高灵敏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施汉昌、何苗、周小红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区域污染特征与物化控制原理余刚、黄俊、邓述波、王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实践-以嘉兴和上虞为例陈吕军、田金平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以厌氧技术为核心的可持续废水处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王凯军、左剑恶、郑明霞、林甲、张国臣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环境规划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天柱、曾思育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废水中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技术及机理钱易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郝吉明、贺克斌、王书肖、傅立新、吴烨、许嘉钰、李俊华、马永亮、王聿绚、段雷、雷宇、王丽涛、陈丹、吕子峰、赵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黄霞、文湘华、汪诚文、陈福泰、夏俊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8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贺克斌、郝吉明、,段凤魁、杨复沫、马永亮、吴烨、王书肖、田贺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脱氮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施汉昌、汪诚文、陈吕军、李瑞瑞、陈金銮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6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施汉昌、单立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陈吉宁、李广贺、王洪涛、黄霞、钱易、张旭、张天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柱、施汉昌、张彭义、杜鹏飞、胡洪营、祝万鹏、聂永丰NT系列复合机理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周律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2006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郝吉明、段雷、叶雪梅、周中平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特性及机理研究钱易、黄霞、文湘华、汪诚文、陈吕军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贺克斌、傅立新、郝吉明、周中平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0我国酸雨及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研究郝吉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深港治理深圳河工程环境评估研究* 杜文涛、王光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应用类三等奖1999填埋场: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俞珂、袁光钰、白庆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钱易、陈吕军、沈英鹏、胡纪萃、汪诚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1997柳州地区酸沉降综合防治示范研究郝吉明、席德立、贺克斌、徐康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常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陆正禹、胡纪萃、钱易、左剑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余刚、李中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大面积屋面雨水排除问题的研究王继明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王占生、张锡辉、刘文君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固定化混合细菌处理废水生物学基础研究黄霞、俞毓馨、吴晓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厌氧污泥的附着及颗粒化机理研究竺建荣、顾夏声、胡纪萃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高效多用途磁化除垢器(GCQ)张玉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华南地区酸雨综合防治对策研究郝吉明、徐康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福建省湄州湾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程声通、井文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宁波市大气环境区域评价和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地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系列研究程声通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电除尘常用电极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郝吉明、贺克斌、马永亮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顾夏声、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1992反应器的研究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钱易、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傅国伟、张天柱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华北地区城市污水回用研究王占生、刘兆昌、祝万鹏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王占生、刘兆昌、张兰生、钱易、陈志义、卜城、杨志华、聂永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黄铭荣、何强、井文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水的臭氧消毒接触方法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朱庆奭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臭氧发生器的研制沈英鹏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株洲市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的研究李国鼎、陈志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6。
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基于高能效纳晶薄膜电极的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技术及应用推荐单位教育部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发明了基于高能效纳晶电极的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电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发明了基于超溶氧技术的高效电化学反应装置,发明了工业废水电化学深度处理强化新工艺。
该成果已在多个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成果已在7种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中成功应用,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SCI收录162篇,被SCI他引4090次,牵头单位研发团队作为核心成员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成果核心技术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2012、2016)和教育部专利奖二等奖1项(2014)。
研究成果引领了我国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带动了行业废水深度净化的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水污染防治工程的科学技术领域。
我国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工业废水处理标准不断提高,由此对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对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迄今为止,缺乏能够大范围推广应用的达标处理实用技术。
项目组经过20年的攻关,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高密度强氧化态活性位点及高活性氧团簇对污染物的电子电离及多位解离机理,发明了纳晶薄膜电极瞬时产生高密度强氧化态活性位点的新技术方法,研发解决了氧端供给不佳的工业废水电催化高效深度处理集成装备,创新了系列高效低耗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集成新工艺,大幅提升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水平。
主要技术发明点如下:【1】发明了纳晶高能效电极瞬时产生高密度强氧化态活性位点(SOAS)和高活性氧团簇(HROC)新技术方法,显著提升了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