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2. 分析文章中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幽默风格。
2. 词语解析:讲解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动物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3. 词语解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如“诙谐”、“幽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或绘画作业,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动物笑谈》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图片资料:收集与动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和讨论交流环节。
3. 参考书籍:推荐与动物主题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扩展1. 文章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动物的文学作品,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等,拓宽阅读领域。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开展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动物的互动,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专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保护的专题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权益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动物笑谈》教案【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课件1)教师:(出示课件2)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光动物就约有150万种。
有庞大的鲸,有微小的虫,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狡猾的狐狸,有各种声音动听、羽毛华丽的鸟儿,还有我们熟悉的小狗、小猫、兔子、羊……你们养过哪些小动物,可曾发生过有趣的事儿?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动物学家劳伦兹先生与动物发生的故事吧。
教师板书课题:17*动物笑谈(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5)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
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教学方案】动物笑谈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物笑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动物笑谈的技巧进行创作和表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笑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常见动物的行为特点和笑谈方式;3. 动物笑谈的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物笑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2. 难点:动物笑谈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有趣的动物笑谈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动物笑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常见动物的行为特点和笑谈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动物笑谈的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物笑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3. 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动物笑谈相关书籍、视频、图片等;2.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白板等;3.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课时为45分钟;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课堂讲解(10分钟)、实践活动(10分钟)、展示评价(5分钟)、总结提升(5分钟)。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笑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分析笑谈方式;3. 实践法:分组进行动物笑谈的创作和表演;4. 互动法: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取长补短;5. 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笑谈背后的意义,培养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动物笑谈》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行为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笑谈》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样一本书。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经验。
3. 向学生介绍《动物笑谈》这本书的内容和作者。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样一本书,激发他们的思考。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和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行为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行为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行为和特点的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原因。
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第三章:动物的沟通和交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动物沟通和交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沟通和交流行为。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沟通和交流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它们的行为。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沟通和交流的了解和经验。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动物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和特点。
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第四章:动物的适应和生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2. 培养学生对动物适应和生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适应和生存行为。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适应和生存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它们的行为。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适应和生存的了解和经验。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动物笑谈》。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文章的体裁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信息整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简介:本文是一篇关于动物的趣味性科普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展示了动物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生存智慧。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动物们的习性和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1)重点词汇:科普文章、趣味性、聪明才智、独特、幽默风趣、轻松愉快等。
(2)重点句型:展示……的……、在……的氛围中、通过……了解……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分享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作者的观点。
(2)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与动物们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动物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生存智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为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段介绍性的话。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动物的看法和态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动物笑谈》。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动物笑谈》。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3.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的理解。
2. 课文中一些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动物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动物笑谈》,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的掌握。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1)设置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过程与方法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重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自读法、合作交流法。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多媒体。
1课时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
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
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动物笑谈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动物的笑声1.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笑声特点。
学习如何模仿动物的笑声。
1.2 教学内容:介绍几种常见动物的笑声特点,如狗、猫、鸟等。
通过视频或音频材料,让学生听不同动物的笑声。
教师示范如何模仿动物的笑声,并指导学生练习。
1.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其笑声特点。
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模仿所选动物的笑声。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1.4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中宠物的笑声特点,并尝试模仿。
第二章:动物的笑容2.1 学习目标: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笑容。
探讨动物笑容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观察动物的笑容,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分析不同动物笑容的意义,如狗的笑容表示友好,猫的笑容表示放松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动物笑容,并描述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动物笑容意义的理解。
2.4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笑容的情况,并思考笑容对它们的意义。
第三章:动物的幽默行为3.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幽默行为。
学习如何观察和解读动物的幽默行为。
3.2 教学内容:介绍几种常见动物的幽默行为,如玩耍、捉弄其他动物等。
分析动物幽默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观察动物的幽默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幽默行为的解读和理解。
3.4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动物,记录它们幽默行为的情况,并思考这些行为的意义。
第四章:动物的社交行为4.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社交行为。
学习如何观察和解读动物的社交行为。
4.2 教学内容:介绍几种常见动物的社交行为,如群居、互相梳理毛发等。
分析动物社交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观察动物的社交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社交行为的解读和理解。
4.4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社交行为的情况,并思考这些行为的意义。
部编本《动物笑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了解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物笑谈》选自杨红樱作品,讲述了一群动物在森林里的生活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富有童趣,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 课文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故事中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动物的行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乐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动物笑谈》,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3.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自愿分享阅读《动物笑谈》的感悟和心得。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5. 分析动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七、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故事中的动物为什么会有笑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八、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19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过程与方法
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教学方法
问题化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
1.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完成导学案内容。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二、预习检测,核对导学案答案。
(播放微视频)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笑”字既是题眼又是文眼。
2.围绕本文题眼“笑”字,结合同学们预学单上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下问题:
快速浏览文章,找出你认为的“笑点”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这是“笑点”。
学生自主阅读,并作圈点批注,教师点拨指导,组织交流。
(1)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我和小鸭子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3)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
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
2.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笑”的背后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这篇课文用幽默风趣的文字,讲述了有关动物的趣事、笑话,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
比如写“我”进行小凫实验时,先写“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滑稽的动作和得意的心理与“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的神态描写形成强烈的反差,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
而可可恶作剧更令人捧腹,作者先写老父亲的生气,后写“犯罪现场”。
语言风趣还带有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另外,课文传神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增强了文章的喜剧色彩。
从劳仑兹的行动可以看出,他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动物,他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为幸福。
在环境破坏,物种面临灭绝的今天,劳伦兹用行动告诉我们该怎样善待生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表现了他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有小动物给你带来或者带来过欢乐(悲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
推荐阅读:课外通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
趣事(总写)⎩⎪⎨⎪⎧⎭
⎪⎬⎪⎫“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研究行为:怪诞不经“我”和可可的趣事研究对象:聪明调皮幽默风趣
描写传神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写人与动物之间的趣事,写动物的可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很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对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的分析很到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