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97 KB
- 文档页数:4
《动物笑谈》教案【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2.品析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课件1)教师:(出示课件2)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光动物就约有150万种。
有庞大的鲸,有微小的虫,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狡猾的狐狸,有各种声音动听、羽毛华丽的鸟儿,还有我们熟悉的小狗、小猫、兔子、羊……你们养过哪些小动物,可曾发生过有趣的事儿?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动物学家劳伦兹先生与动物发生的故事吧。
教师板书课题:17*动物笑谈(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5)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
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文的内容,了解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描述的动物趣事,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体会动物的可爱与作者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养过动物,是否有过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作者及背景,然后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动物趣事或对动物的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如填空题、简答题等,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归纳小结:总结文章的主旨,强调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教师即时批改反馈。
2.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动物相处经历的小作文,或者找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练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课文结构和重点内容展示。
2. 相关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动物的可爱瞬间或动物保护宣传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参考书籍和资料:推荐一些关于动物保护和动物行为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参考。
七、结论通过学习《动物笑谈》,学生对动物保护和动物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章中描述的动物趣事和作者的深情厚谊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和珍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优秀7篇《动物笑谈》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幽默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
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
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地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明确: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明确:“小凫一出壳……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
”“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
”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
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和对鹦鹉的关心。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动物笑谈》。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文章的体裁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信息整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简介:本文是一篇关于动物的趣味性科普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动物相处的趣事,展示了动物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生存智慧。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动物们的习性和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1)重点词汇:科普文章、趣味性、聪明才智、独特、幽默风趣、轻松愉快等。
(2)重点句型:展示……的……、在……的氛围中、通过……了解……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分享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动物特点和作者的观点。
(2)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与动物们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动物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生存智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为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段介绍性的话。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动物的看法和态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导语】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活的每个⾓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动物笑谈》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动物笑谈》教案⼀ 教学⽬标 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的专业素养。
2.品味⽂章通俗易懂,⽽且⽣动活泼的诙谐语⾔的魅⼒。
3.从对于动物⾏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类⾃⾝⾏为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从对于动物⾏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类⾃⾝⾏为的思考。
2.练习⽤⽐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及评注的读书⽅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已具备⼀定的⼩说常识和⾃学能⼒,能⾃⼰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内容,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
本⽂内容⽣动、语⾔形象,学⽣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所吸引,就是对⼩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还需⽼师引导完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导⼊新课 同学们,我下⾯介绍⼀位⼈物,⼤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
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别具⼀格、魅⼒⼗⾜的语⾔提供了⼤量新事实和新发现,⽽且还在动物思维与⾏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做出了不⼩的贡献。
他是动物⾏为学的开⼭祖师,1973年诺贝尔⽣理或医学奖得主。
他向⼀般⼤众描述动物⾏为的⽣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间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对,今天⽼师就和⼤家⼀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
⼆、交流资料 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组内互相交流。
(检查学⽣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也是⾃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为学的。
由于其对动物⾏为学研究⽅⾯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理或医学奖。
《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近年来,为了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各种优秀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不断涌现。
其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动物笑谈》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教材。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这本教材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动物笑谈》,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世界里的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生活方式。
2. 学习基本的动物分类知识,了解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3.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所学的英语文章和单词。
4.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课堂上的听说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学习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动物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动物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动物笑谈》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其中,第一、二单元主要介绍哺乳动物和鸟类,第三单元介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第四单元介绍鱼类,第五单元介绍野生动物保护,第六单元介绍不同国家、地区的动物故事。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材料、听力训练、配对练习、角色扮演等。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材料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动物笑谈》的过程中,阅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然后进行英汉互译和理解练习。
2. 听力训练听力训练同样是英语学习的必要环节。
在学习《动物笑谈》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和进行配对练习。
3. 配对练习配对练习是一种很好的英语学习方法,通过配对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动物分类知识和单词。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和单词,让他们进行配对,同时进行口语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过程与方法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重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自读法、合作交流法。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多媒体。
1课时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
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
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最新初中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优秀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动物笑谈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教材分析】《动物笑谈》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动物有关,学习这些课文,能增进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意识.《动物笑谈》是一篇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散文,歌颂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学情分析】对于散文的学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散文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与动物有关的散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很好地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教学方法】自读法、合作交流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和问答形式相结合,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一些关于人和动物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分析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在和它们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实动物是通“人性”的,是有感情的.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微妙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概述课文的内容)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初中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二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就是它们的“神”.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环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生活在人类周围,为人类所支配,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的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示例: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目标导学二:自由朗读,品味语言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示例一: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分析:这处心理描写交代了“我”不向他们解说一番的远原因,从这里我们看到作者以动物研究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示例二:“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时对鹦鹉的关心.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动作的轻盈敏捷.?目标导学三:学生散读,分析技巧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和的阅读兴趣.2.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示例: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分析: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目标导学三:拓展感悟1. 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初中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积累本课“嗔怪”“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蹒跚”等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4.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三、教学难点:1.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动物笑谈》初中语文动物笑谈教案相关文章:1.语文文学动物笑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大全。
部编本《动物笑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了解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动物笑谈》选自杨红樱作品,讲述了一群动物在森林里的生活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富有童趣,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 课文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故事中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动物的行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乐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动物笑谈》,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3.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自愿分享阅读《动物笑谈》的感悟和心得。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5. 分析动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动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七、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故事中的动物为什么会有笑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八、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人教版《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章中的观点。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动物笑谈》一文通过讲述动物们的趣事,展现了动物世界的智慧和趣味。
2. 课文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作者对动物的态度。
3. 课文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章中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感受。
4. 重点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
5.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长期效果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保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动物笑谈》原文。
2. 图片资料:动物图片、相关环保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动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的世界。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谈论动物。
动物笑谈教案优秀8篇动物笑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作文吧了解课文大意;2、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情感,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3、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他通过本文传达的感情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1、研读课文精彩语段,学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写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2、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字词音形义;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解读题目方式一:同学们,你们都过那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能给老师说一下吗?(《昆虫记》《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小战马》《海狼》等)我们小时候应该都读过一本法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昆虫记》,作者法布尔耗费毕生精力真实地记录了蟋蟀、蝉等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无独有偶,进入初中阶段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动物笑谈》,感受一下鸭子鹦鹉等小动物的世界。
方式二: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
教师板书课题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大家齐读题目:动物笑谈。
2、师:笑谈,那肯定有引人发笑的情节了。
默读课文,说说可笑之处都表现在哪里?3、学生默读课文。
4、学生回答:学母鸭子叫带小水鸭,咬父亲衣服上的扣子等等。
5、师:这些可笑之处是围绕几钟动物写的?围绕这这些动物写了几件趣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6生:写了四件事: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2)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自学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讨论:(1)组内讨论,总结文章大意。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1)讲解生字词,突破重点难点。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特点。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动物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写作练习的创新程度。
5.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动物笑谈》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对动物权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动物笑谈》通过讲述动物们的一些趣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和权益。
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生物多样性”、“动物保护”等。
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对动物权益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词汇学习: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4. 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积极发言。
五、备课资料1. 文章内容:《动物笑谈》等相关资料。
2. 教学参考书: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如《动物权益保护》。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动物权益保护的视频、文章等。
4. 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生活的视频,引导他们谈论对视频内容的感受。
2. 阅读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增强对文章情节的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后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观察,记录家里或身边的动物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动物笑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笑谈》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世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笑谈》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会有笑谈?动物的笑谈有什么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物笑谈的奥秘。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生动展示动物世界的趣味性。
第二章:动物的笑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笑声特点,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培养学生对动物声音的敏感度,增强对动物行为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描述的几种动物的笑声特点,如狗、鸟、猴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笑声背后的意义,如警告、求偶、社交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实例来了解不同动物的笑声特点。
利用音频素材,让学生聆听不同动物的笑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第三章:动物的笑谈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笑谈的行为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笑谈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笑谈行为,如狗的摇尾巴、猫的抓耳朵等。
探讨动物笑谈行为的意义,如表达喜悦、减轻压力、增进友谊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笑谈行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实例来分析动物笑谈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第四章:人类与动物的笑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笑声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动物笑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2 教学内容分析人类与动物笑声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如生理反应、社交功能等。
探讨人类与动物笑声背后的意义,如表达喜悦、建立联系、传递信息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实例来了解人类与动物笑声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角度思考动物笑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人教版《动物笑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笑谈》的主题和内容。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种有趣的动物行为。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和了解。
1.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笑谈》是一本关于动物行为的书籍。
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不同行为,如捕食、求偶、保护后代等。
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2.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动物行为。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2.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不同行为,如捕食、求偶、保护后代等。
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如生存、繁衍等。
第三章:动物的沟通与交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3.2 教学方法展示动物沟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沟通方式。
3.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如声音、体态、气味等。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沟通的意义和作用,如合作、竞争等。
第四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适应与进化的意义和作用。
4.2 教学方法展示动物适应与进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适应与进化的理解。
4.3 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如形态、行为、生理等。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适应与进化的意义和作用,如生存、繁衍等。
第五章:人与动物的互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
5.2 教学方法展示人类与动物互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类与动物互动的看法和建议。
5.3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如利用、保护、虐待等。
《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述:
《动物笑谈》是一本儿童幽默绘本,通过对不同动物角色的描绘和交流,呈现了各种有趣的情节和笑话。
通过引入动物世界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笑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动物知识水平,增加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激发学生的幽默感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幽默故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学生能熟练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表达和创作。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幽默故事中的隐喻和幽默手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创作。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动物笑谈》幽默绘本若干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本。
2. PPT或黑板等教具以及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问学生们有关动物的笑话或故事,并引入《动物笑谈》这本书的内容。
二、阅读活动(25分钟)
1. 学生自由阅读《动物笑谈》,并标记出自己认为幽默的部分。
2. 学生两两讨论和分享自己标记的幽默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提取幽默元素,如词语、句型、情节等。
3. 教师板书学生提取的幽默元素,作为后续探讨和复习的基础。
三、短语和词汇学习(20分钟)
1. 教师以PPT或黑板为媒介,呈现故事中的重要短语和词汇,并解释其意思。
2. 学生跟读和模仿,并进行词汇小测验。
3. 利用词汇或短语进行情境练习,例如:“亮红灯”、“扔香蕉皮”、“摔了个狗吃屎”等。
四、创作游戏(30分钟)
1. 分组进行故事创作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创作幽默故事,并用图片或手势来表演。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表演,并进行点评,评选出最有趣的故事。
五、练习与评价(15分钟)
1. 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利用课堂的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积极反馈。
教学延伸:
1. 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其他动物笑话,可以进行集体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动物笑谈》。
2. 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其他写作和口语表达活动中。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这本幽默绘本,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技法,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游戏和表演,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同时,通过练习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学生在课堂中也锻炼了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整体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