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导学案(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中心小学 刘芸)
- 格式:pdf
- 大小:151.17 KB
- 文档页数:3
《天窗》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天窗的形状和位置。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天窗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和作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了解天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通过观察天窗的自然光线和通风效果,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天窗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天窗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天窗》的文本和多媒体课件。
(2)天窗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3)生字词的卡片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天窗的形状和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窗的了解和认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天窗的句子,并做好笔记。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的卡片或写在黑板上。
(2)学生跟读生字词,并尝试用生字词造句。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 探讨天窗的特点和作用:(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天窗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和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天窗的特点和作用。
《天窗》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天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掌握《天窗》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分析《天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4. 感悟《天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天窗》的作者是闻名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他是中国摩登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摩登文学之父”。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阴郁、批判封建迷信为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二、作品背景:《天窗》是鲁迅创作于20世纪初期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现实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庸俗的小说家在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虚伪之后,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的结局,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主题和中心思想:《天窗》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探讨。
作品通过小说家的成长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呼吁人们要珍爱真理、追求公理,不被权力和金钱所蒙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四、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天窗》的文学特点是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
鲁迅运用了奚落、挖苦等手法,通过小说家的自我反思和心里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性分析,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五、人生哲理:《天窗》通过小说家的悲剧命运,告诉我们要坚守良知、珍惜真理,不为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作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阴郁,引发人们对自身行为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英勇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导学任务:1. 阅读《天窗》,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思考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分析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3. 总结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4. 尝试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天窗》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天窗》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认识到了鲁迅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也感受到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哲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 天窗课题导教案设计天窗课型新讲课认识”慰、藉”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安慰、扫荡”等个词语。
教课目的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独一的安慰”的含义,认识天窗给乡间孩子带来的无尽的联想和无量的快乐。
3、学会认识自然、亲密自然,培育丰富的想象力。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领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教课要点一的安慰”的含义。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前准备2、准备字卡、词卡,预习课文。
(学生)3、收集天窗的图片。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课提示一、激发兴趣,1.出示各样窗1.用自己的话天窗在现的图片,导入新谈谈自己见到实生活中不常揭露课题(用课。
过的窗。
见,利用天窗的时:4分钟)2、板书课题,引2、齐读课题。
图片给学生留导学生怀疑。
看课题怀疑:什下初步印象。
3、简介茅盾。
么叫天窗?课文中的天窗是什么样的?3、沟通课前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
1.指引学生自 1.自由读课文, 1.教师可指引读课文,读准生读通每一句话,学生带着问题字词的音。
边读边画出生自读课文,如:2、指引学生合字词,再读一天窗为何要作学习生字词。
读。
开在屋顶上3、检查预习成2、同桌相互读呢?这样一扇果。
要点重申:一读生字词,互简陋的天窗对二、初读课文,(1)“藉”的读相纠正读错的孩子们意味着检查预习(用音、字形;划分字音。
什么?天窗究时:16分钟)“藉”与3、报告学习成竟有什么魅力“籍”;理解果:吸引作家写下“安慰”的意(1)“安慰”的这篇文章呢?思。
“藉”读jiè,2、教师要着重(2)指导读好不读jí,用扩词培育学生认真“鹰”字。
法划分“藉”聆听的能力,使4、指名分自然与“籍”,查字学生在聆听中段朗诵课文。
典理解“慰稳固字音。
藉”的意思;“蝙蝠”的“蝙”读biān,不读piān。
(2)读好本课的同音字“鹰”和“莺”,它们都读后鼻音yīng。
《天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在乡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天窗带来的想象空间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探究天窗在乡村生活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天窗带来的无尽遐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向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天窗在乡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作者生动的描写手法,感受天窗带来的美感和想象空间。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帮助学生理解天窗如何成为乡村孩子心灵的慰藉和想象的源泉。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天窗的图片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天窗是什么吗?它在乡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预设)学生A:天窗就是房子屋顶上的一扇小窗户。
在我家老房子的屋顶上就有一扇天窗。
我记得每到夏天晚上,就可以躺在床上,通过天窗看星星和月亮。
学生B:我觉得天窗可以让房间更加明亮,尤其是在阴天或者下雨天,当外面的光线很暗的时候,天窗就能让家里多一些自然光。
而且,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让人感觉很舒服。
学生C:天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观景台。
我喜欢爬上屋顶,从天窗往外看。
我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近处的田野,还有邻居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那种感觉很宁静,也很自由。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利用字典或请教同学解决。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课文描述了哪些与天窗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由学生自制表格来回答以上问题)②天窗在乡村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预设:天窗是乡村孩子观察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
天窗是乡村孩子心灵的慰藉和想象的源泉。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天窗对乡村孩子的重要性。
《天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窗”的话题。
(2)引导学生思考窗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谈论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
(2)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一幅关于“窗”的画作。
5. 总结反思:(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窗户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2)欣赏窗外的风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口语表达、实践环节的表现等。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
2. 对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在阅读、写作中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如口语表达、实践环节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和主动参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01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的相关知识,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02教学过程一、出示,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天窗的,让学生说说天窗的特点。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居住的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你们知道天窗是怎样的吗?下面就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吧!(板书课题:天窗)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前鼻音“滩”,后鼻音“帐、鹰”,翘舌音“烁”等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卜、滩、帐、蝙、蝠、鹰”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学习“藉、锐”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慰、烁、霸”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耤:藉(慰藉)—籍(书籍) 兑:锐(锐利)—脱(脱掉)—悦(喜悦)—说(说话)三、读通课文,了解“天窗”1.介绍文章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提示:文章所写的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社会闭塞,人们很少可以从外界获得信息,孩子们很少接触外部世界。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提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易错字词,如“慰藉”的读音,拟声词“卜落卜落”的“落”要读成轻声,多音字“应得”的“应”等。
3.默读课文,了解“天窗”。
结合课文插图和相关语句,了解什么是天窗。
提示:学生可以说说课文的描述——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也可以结合插图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天窗》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慰、藉”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生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了解天窗,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学习重难点:1.了解天窗,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任务:感受乡村中的想象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认写字词,解“慰藉”之意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天窗图片)这破旧、简陋的天窗会给乡村带来怎样的不一样的风景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天窗。
(板书课题“天窗”)学生齐读课题【由图片导入,破旧的天窗却能给乡村带来不一样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
】2.回顾学习单,读写词语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闪烁烁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1)多音字:卜(2)写字:慰藉指导学生将生字拆解,借助偏旁或组词猜测其义,识记字形。
其中“藉”的本意是指草做的垫子,下面部分的“耒”是指古代一种农具。
【对重点字词、易错字词进行理解、学习、识记。
】(3)“慰藉”是什么意思?试着给它找个近义词。
【理解“慰藉”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找近义词、造句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活动二:七嘴八舌聊天窗1.天窗是什么?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学生找到句子“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2)出示句子“捧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3)学生可以自由畅谈阅读后对天窗的印象,相机写下关键词:神奇、快乐、带来光明、在孤独的日子里带来慰藉等。
【通过读课文、找句子、谈感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天窗,天窗的由来。
通过谈印象,使学生对课文感情基调有整体把握。
】2.找一找文中还有哪里直接描写了天窗?朗读相关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天窗》导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天窗》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天窗》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天窗》导学案课题:《天窗》课型:新授主备:顾敏俊学校:施家屯小学科目:语文班级:五(1)班组名: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的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2、认识“藉、霸”2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个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奇幻”等词语。
3、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与课文产生共鸣.教学难点:感悟“这小小的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导学过程:学习衔接:茅盾,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他的笔名。
1896年7月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商人家里.1981年3月在北京病逝.临终前茅盾捐献出自己一生的积蓄设立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者,这就是著名的“茅盾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自主学习:一、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然后再抄写下面的词语。
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奇幻二、把课文读熟,想一想:1、课文中的“天窗"是指: 。
2、夏天雨来时孩子们从“天窗"看到,想象到。
夜晚,孩子们从“天窗”又将看到,,想象到,体会到。
三、自读了课文后我还有下面的问题不明白:。
合作探究1、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3、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为唯一的慰藉?4.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5.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6.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怎样理解“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拓展训练:大家来想象一下.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导学案【导学案】《天窗》导学案【课文导读】本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9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明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梦幻之旅。
小明通过一个神奇的天窗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并且体验到了不同的感觉和生活。
【课前导学】1. 导入新课主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天窗”这个词?你们知道天窗是什么吗?2. 启发思考: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神奇的天窗,你们希望从天窗里看到什么?为什么?3.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星辰”、“飞檐走壁”、“龙宫”、“佛手”等,并尝试理解词意。
【课中导学】1. 梳理故事情节: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小明如何通过天窗看到不同的景象,体验到不同的感觉和生活。
2. 分析人物形象:小明通过天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探索意义:通过小明的梦幻之旅,你们觉得作者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课后导学】1. 思考与讨论:今天的课文中,小明通过天窗看到了不平凡的事物和人物,你们觉得小明是怎样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感受呢?2. 写作练习:请你们用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天窗”的作文,可以描述你从天窗里看到了什么,也可以描述你希望通过天窗看到的一些美好事物。
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课外拓展:如果有机会,你们愿意体验一次小明的那样的梦幻之旅吗?为什么?【知识点拓展】如果有幸接触到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天窗》这篇课文,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的拓展学习:1. 学习古代神话故事,类似于《天窗》中提到的龙宫和佛手。
例如,了解一下《西游记》中的情节,看一看孙悟空等人在龙宫的冒险经历。
2. 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天空中的星辰、流星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并探索一下宇宙的奥秘。
3. 学习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了解一些古代建筑中的特色和绘画中的画眉鸟、金鱼等形象。
4. 学习小说写作,观察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景象和人物,并尝试自己写一段描写。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1. 针对不同的孩子,可以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延伸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