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336.50 KB
- 文档页数:43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 题。
( 5 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 分)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 3 分)【答案】 7.( 2 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 3 分)月亮( 1 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 2 分)【福建省龙岩市】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 4 分)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 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 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 “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 1 分,共 4 分)【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7-8 题。
( 5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
(2分)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015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①观②树木百草③秋风洪波 2.B 3.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意对即可)(二)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分)2.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
(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分)羡醉 2.(2分)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
“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三)题木兰庙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4分)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分)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8.绝句(或:七言绝句)秋季(或:深秋)【解析】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
“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标明了时节。
9.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2.(2015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4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分)答案:8.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
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诗歌鉴赏(2015·江苏宿迁市)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
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015·江苏扬州市)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分)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9.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2015·上海卷】(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乙句:丙句: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二、诗歌阅读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7.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
【答案】D【2015·天津卷】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15·浙江省衢州卷】(一)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015全国诗歌鉴赏题汇总(11题)1、(2015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戌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意归净城,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瞽待眼明④。
[注]①(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它相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3、(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1)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4、(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赏析【福建省福州市】3.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3.(3分)D【解析】D项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其原因是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实现了不了抱负,因而失意、苦闷;并非是因为离开朋友,表达的也不是思念之情。
【福建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5分)送友人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8.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2分)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3分)【答案】8.(2分)月寒。
9.(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
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岁暮道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整理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讲练中考目标解读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会鉴赏中国古诗词常见的意象、风格、写法。
3、掌握中考诗词考查的常见题型,并能熟练解答。
中考主要考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诗词的艺术技巧、诗词的语言品味、诗词的形象感悟。
经典考题:2010-2014泸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2010泸州中考)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1分)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
(1分)。
“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
(2分)(共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2011泸州中考)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4分)参考答案:1.(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1分,意对即可)2.(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1.(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1分)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分)8.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答案:6.歌或白雪歌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不恰当。
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
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8.A2.(2015年江苏无锡市中考)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分)答:(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分)答:答案:(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福州市】3.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3.(3分)D【解析】D项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其原因是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实现了不了抱负,因而失意、苦闷;并非是因为离开朋友,表达的也不是思念之情。
【福建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5分)送友人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8.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2分)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3分)【答案】8.(2分)月寒。
9.(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
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
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
【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岁暮道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答案】22.(3分)C。
23.(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广东省佛山市】附加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6分)双调·拔不断马致远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
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共3分)2.“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
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
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
(共3分)【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⑴“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2.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⑵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广东省梅州市】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20分)(一)诉衷情(4分)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 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10.“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9.D(2分)10.“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解析】“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广西百色市】(二)古诗词鉴赏(4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5.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答案】15.⑴描写肆虐⑵民生疾苦(民生艰苦)忧国忧民【广西柳州市】四、古诗词赏析(共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2分)【答案】14.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1分),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1分)。
15.①史册(1分)②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1分)【广西南宁市】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答案】8.B(2分)【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广西梧州市】7.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答案】7.B(2分)【解析】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贵州省安顺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2题。
(7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
(1分)11.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1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10.龚自珍(有错不给分)(1分)11.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意思对即可)(3分)12.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表达主题思想2分)【贵州省贵阳市】[古诗阅读]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
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这是典型的手法。
(3分)10.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2分)【答案】9.咏物高洁清远托物言志10.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解析】理解这首诗,关键的就是弄明白这首诗借蝉言志的写作手法。
文段(四)怀念花溪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蓝色如同宝石如同矢车菊的花瓣在云贵高原上摇曳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飘来四月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又悄悄地流回它们的巢穴四月金黄的花海就在溪畔生长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爱梦的女孩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蜓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象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我想知道还有没有另外的人和我一样在这美丽的水边成长如果是五月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她的心房涨满她恋爱的愿望我在十月南方的人流之中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溪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荡我知道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花溪也依然碧绿运载着朵朵雪花流向远方……23.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5分)【答案】23.示例:⑴全诗紧扣“怀念”一词,以一个问句起笔“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用一位游子的口吻,在回忆中向读者娓娓道出故乡花溪那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