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灌区水资源状况及节水潜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永靖县水资源状况及特点,以2022年为现状年,对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永靖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措施,为永靖县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潜力;永靖县1引言随着永靖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需水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为提高永靖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分析永靖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使现有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自然与经济现状概况2.1行政区划及地形地貌临夏州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邻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
地理位置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
东西长66km,南北宽52km,全县总面积1863.6km2。
永靖县境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山川交错,河谷纵横,属于盆地边沿的次高山群及高原浅山丘陵区,海拔最低为黄河、湟水交汇处的盐锅峡1563m,最高点八愣山海拔2851m,相对高差1288m。
大部分地面被黄土覆盖,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形成群山环绕的黄河河谷地带。
2.2经济现状概况永靖县辖刘家峡镇、太极镇、盐锅峡镇、西河镇、三塬镇、岘塬镇、陈井镇、王台镇、红泉镇、川城10镇和三条岘、徐顶、关山、杨塔、小岭、新寺、坪沟7乡,根据《永靖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果,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17.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9.4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3.16%,比上年末提高0.22%。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如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各种节水技术措施来挖掘节水潜力,最大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是水利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关键性课题之一。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灌区改造discussion on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peng juan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has now become restrict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attribute,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use various water-saving technical measures to tap the potential of saving water, maximize the us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ncy workers need a key subject of study.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water-saving technology; irrigation district reform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用水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使水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恶化,各个产业争水的现象不断增多,农业用水比例不断降低,而且农业水资源环境不断变差,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与供应。
因此我国的农业灌溉节水潜力极大,需要水利工作者深入研究灌区节水技术,以推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
图3—1欢迎界面Figure3-1WelcomeInterface图3-2计算主界面Figure3-2Caculativeinterface计算主界面如图3-2,主菜单有K文件目Ⅱ数据库日K实时调度lⅡ数据显示目Ⅱ图表显示目和Ⅱ帮助目六部分,其中Ⅱ文件∞菜单中包含有&打开目Ⅱ编辑lⅡ保存日K关闭日等项,是数据文件的操作命令。
K数据库目下拉菜单中有K历年降雨资料目Ⅱ引黄水资料数据库日Ⅱ作物种植结构目K渠系情况目Ⅱ典型年作物灌溉制度日五个数据库,Ⅱ历年降雨资料I数据库中,有1961.2001年共41年降雨资料,根据它进行一21.聚类识别,按Ⅱ读入降雨资料目按钮,则自动从文本文件中读取数据到数据库;K引黄水资料数据库日中是历年引黄水资料;Ⅱ作物种植结构日是各区的种植作物以及种植面积,在配水计算中用到;Ⅱ渠系情况日中是总干渠及干渠的资料;Ⅱ作物灌溉制度目内存有历年的灌溉制度计算成果。
图3-3降雨资料数据库Figure3-3DatabaseforPrecipitationData&实时调度目主菜单下,是K降雨聚类aK引黄水聚类目Ⅱ灌溉制度计算l及Ⅱ实时调水目四部分,也是本软件的核心部分,其中K降雨聚类l和&引黄水聚类目中,均由历史资料和指标数据库两部分,按&聚类目按钮,则系统自动从历史资料中读入数据,计算当前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所得聚类中心、各年相对于各类的相对优属度以及所属类别均列于指标数据库中。
按《退出目返回计算主界面。
图3-4引黄水聚类Figure3-4ClusteringofReceptionfromYellowRiver.22.图3-5降雨聚类Figure3-5ClusteringofPrecipitationK实时调水日中,按Ⅱ实时调水日按钮,则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已对上一阶段预测降雨量进行修正,询问所要调水的时段数,询问当前阶段预测降雨量f可根据短期天气预报给出),然后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本阶段配水。
河道节水评价报告1. 引言河道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河道水资源面临不断的压力和威胁。
节水评价对于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河道水资源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针对某个特定河道进行节水评价,通过对该河道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节水潜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
2. 方法与数据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数据进行河道节水评价:2.1 数据收集通过搜集地方水利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包括水资源利用情况、河道水质状况、降雨量等。
同时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2.2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整理和统计。
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对河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耗水情况等进行评估。
2.3 节水潜力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对河道节水潜力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长期平均水量和实际利用水量,确定节水潜力指标和提升空间。
3. 河道水资源状况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河道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评估河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分析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水消耗情况,找出浪费和高耗水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2 水质状况评估对河道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其水质状况。
通过监测水质指标,了解河道的水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
3.3 降雨情况分析通过对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分析,了解河道的水文情况。
确定降雨对河道水资源的补给程度,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 节水潜力评估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得出了河道的节水潜力评估结果。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4.1 节水潜力指标根据实际水资源利用情况和长期平均水量的比较,确定了节水潜力指标。
我国水资源概况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
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的长江以南地区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水量,而面积广大的北方地区只拥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水量,其中西北内陆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万亿立方米,其中54%即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布又回到大气中,余下的约有2.8万亿立方米绝大部分形成了地面径流和极少数渗入地下。
这就是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这一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很少的,仅为 2200 立方米,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进入高峰时期,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全国668座城市中有 400多座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每年就影响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此外,伴随着主要河流下游及干流普遍出现的断流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还引起了如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中国政府投资4860亿,于2002年底启动“南水北调工程”,计划用6到8年时间,分别建设东、中、西三条输水干渠,连接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向北方“注水”。
人们期望这项工程能发挥巨大作用,但国土资源部张宗祜院士指出,“不节约用水,南水北调也难以根本解决缺水问题”《新安全》 (2004年第五期)浅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节水措施(2)来源:作者:时间:2011/09/24推荐工程纠纷律师:二、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几点方向(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考虑我国加入WTO后农二、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几点方向(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1.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并充分考虑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的需求。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云南省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仅次于西藏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据2004年人口统计,云南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005m 3/人,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云南省水资源和人均占有量并不算少。
可是由于诸多因素,全省70%的城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问题。
首先,从气候条件来看,由于降水干湿分明、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造成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深谷多,平坝少;并且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土地、矿产等生产要素匹配不良。
其次,历史的原因形成云南省投资需求和水利基础薄弱,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控制程度较低、设备陈旧、重复利用率低,且水、旱灾害频繁;再次是水土环境恶化,水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客观条件。
在当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要缓解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本文以2004年为现状年研究云南省的节水现状,分析其节水潜力。
1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全省全社会的总用水量为137.29亿m 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16.76亿m 3,工业生产用水14.85亿m 3,农业用水105.68亿m 3。
人均总用水量为306m 3/人,低于全国430m 3/人的水平,单位GDP 用水量为671m 3/万元,高于全国615m 3/万元的平均水平。
但云南省烟草行业具有产出高、用水少、占国民经济GDP 比重大等特点,扣除烟草行业之后单位GDP 用水量788m 3/万元,说明云南省用水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1农业用水现状农业用水主要包括种植业、林牧业和渔业。
从灌溉亩均用水量看,农田的灌溉综合用水定额为549m 3/亩,其中:林果地灌溉用水定额61m 3/亩,草地灌溉用水定额213m 3/亩,鱼塘补水用水定额412m 3/亩。
总体而言,云南省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于全国479m 3/亩的水平。
另一方面渠道衬砌率低,仅为10%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在山区及边疆水资源丰富约为0.45~0.55左右,在滇中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约为0.55~0.65,全国平均为0.55左右,说明农业节水潜力比较大。
红寺堡灌区水资源状况及节水潜力分析
红寺堡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处东径105°45~106°31′,北纬37°10′~
37°29′,总土地面积1999.1km2。灌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1550m,
一般在1200—1450m之间,红寺堡城区海拔为1340m。区域内河道主要有苦水
河、清水河。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
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240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
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红寺堡区总人口19.7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17.6万人,非农业人口2.1万人。
1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
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截
止目前,已实施小型农田建设项目2个,即石炭沟灌区9-16支节水改造工程,
玉池城北节水灌溉工程,茅头墩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小农水工程改善了灌溉面积
3.65万亩,提高了水利用系数,亩均增收节支330元,经济效益明显,为农业生
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行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大
力推行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在用水户
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制定了《红寺堡区水费收缴管理办法》,并
制定了《红寺堡区农田水利工程改革实施意见》,在四个乡镇政府的宣传、引导
和扶持下,在红寺堡区水务局的指导下,在用水户参与的基础上,组建农民用水
协会,对支渠及其以下渠道分别采用用水协会管理和承包经营的方式。截至2008
年底,红寺堡区组建农民用水协会31个,占红寺堡区47个行政村的66%,对4
条支渠采取了承包经营。实践证明,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搞活了水利设施的
经营权,落实了管理责任,促进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加强了灌溉用水管理,缓解
了供水矛盾,节水效果明显。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需值得重视和
急待解决。
1)水利设施配套尚待完善。项目区目前主要存在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完善,
农田道路不畅,土地平整度差,量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由此导致灌水高峰期长
而集中,水利用率低,农作物不能适时灌溉,影响群众的收入。部分农田土渠灌
溉,水土流失严重,灌溉期间水淹滩漫路,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
2)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小,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展缓慢,需要进一
步加强,同时要作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灌水效益。
3)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现象严重。目前,仍以小畦田灌溉为主,其
它节水灌溉技术未大面积普及和推广,水的利用率仍较低,水的单方产出率仍较
低,水资源的浪费仍较严重。长期形成的观念是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农
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
或只是简单地维修,偷盗现象严重,经多年的运行,致使工程破损现象突出,效
益衰减。
3水土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1)水土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参照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本区境内的水
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及扬黄水,水资源量分述如下:
地表水: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40mm,平均径流6.0mm,降雨形成的地表
1337万m3,而且多集中在汛期,以洪水出现,平均矿化度4.4-4.5g/L。地表水
总体特征是水质差、水量少,利用价值不高。
地下水:红寺堡灌区地处大罗山山麓,地下水补给模数小于10000m3/km2,
形成的浅层地下水集中分布在罗山东麓倾斜平原柳泉一带,日供水20000 m3/d,
水量有限,为红寺堡唯一可供人饮的淡水资源,即红寺堡中部供水工程水源,不
能用于灌溉。另外,在开发建设前期,为了解决红寺堡红柳沟以西区域移民的生
活用水,实施了红寺堡西部供水工程,引入了中宁恩和地下水源,日供水
1000m3/d。两处地下水源年提供水量为766.5万m3。
扬黄水:根据《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表》分配给红寺堡灌区水
量为18800万m3。
根据以上分析,红寺堡区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337万m3,引用黄河水18800
万m3,则可利用量为19567万m3。
2)土地资源及利用量。①土地资源总量。红寺堡区总土地面积1999.1km2
(299.87万亩),农用地203.2万亩(其中耕地44.73万亩,园地2.07万亩,林
地62.81万亩,牧草地93.4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1万亩);其他用地
3.79万亩;未利用地92.88万亩。②土地资源可利用量及开垦利用潜力。红寺堡
区已开发面积206.99万亩,土地利用率达69%,其中农用地面积203.2万亩,占
开发区总面积98.2%,农用地中的水浇地面积44.73万亩,土地垦殖率21.6%。
未利用土地面积92.88万亩,占红寺堡区总土地面积31%。另外,为了提高
养畜水平,保护天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牲畜栈养禁牧,原用于天然放牧
的93.48万亩的天然草地,也可由计划,有规划地改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其它开
发。因此,红寺堡共有可供未来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186.36万亩,占红寺堡区
总面积的62%,是红寺堡宝贵的土地资源,说明待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
土地利用资源潜力是指采取措施对已利用或未利用土地进行整理开发,从而
增加其利用土地的数量及提高其质量的潜力,因此,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分析包括
两部分,一是未利用土地待开发的土地资源潜力,二是挖掘已开发土地的内在潜
力。
已开发的农用地潜力分析:已开发的水浇地44.73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
占70%以上(含5万亩的盐渍化土地),这部分土地增产潜力很大,有待于进一
步挖掘、改造、整合利用。
4节水潜力分析
4.1项目区灌溉面积
现状年红寺堡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37万亩,灌区综合灌溉制度为
427.6m3/亩,现状年需水量为15820万m3。
项目区现有土地面积6.53万亩。现行种植模式为:单种小麦、玉米,马玲
薯,油料、药材等,种植比例为:小麦占6%,玉米占9%,马铃薯占40%,中
药材油料占40%,林地占5%,现状需水量为2792.2万m3。
4.2水资源利用量分析
4.2.1灌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现状用水量主要为农田灌溉用水。
1)农田灌溉可供水量及现状需水量分析。①农田灌溉可供水量分析红寺堡
区农田灌溉主要为红寺堡扬水灌区,项目区为新庄集三支干7、8支渠、四支干
低口、高口供水,根据近三年灌溉情况,可供水量为2732万m3。②农田灌溉现
状需水量分析。项目区2009年用水量为2792.2万m3,亩均427.6m3。渠道水利
用系数取0.52。
2)现状需水量分析。项目区引黄灌溉可供水量2732万m3,农田灌溉现状
需水量为2792.2万m3,水量不足60.2万m3。
4.2.2项目建成后或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1)水平年灌溉定额及用水量的确定。项目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渠道砌护,
综合灌溉制度达到367m3/亩,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65,则水平年灌溉需水量
2396.5万m3。
2)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水平年引黄灌溉可供水量2732万m3,农田灌溉
现状需水量为2396.5万m3,水量富裕336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