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名句背诵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论语》)名句整理必修一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___________。
2.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3.,,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 ___ 4.携来百侣曾游。
_。
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冰, ____________。
6.,,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10.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12.师者,所以。
13.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14.吾师道也,!15.是故,,道之所存,_________。
1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7.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18.是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爱其子,,于其身也,,。
20.彼童子之师,,。
21.,,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2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4.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25.是故,。
,,如是而已。
2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______。
27.清风徐来,_________。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名句集锦(要求背诵)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同上)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同上)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同上)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同上)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上)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同上)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1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7.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上)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9.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出自《论语》的成语一以贯之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三思而后行是可忍,孰不可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高考篇目背诵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1.道之以德,,。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故远人不服,。
,。
4. 其身正,;其身不正,。
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6. 八佾舞于庭,,!7. 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8.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9.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10.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11. 弟子,,,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13. 老者安之,,。
14. 志士仁人,,。
1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1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17.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18. ,;知者动,仁者静;,。
19. ,。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2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2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22.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23.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5.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答案: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8.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0.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1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梳理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2.民生与教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
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
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 <论语 ><孟子 >选读》名句(苏教版)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勤学也。
”——《论语》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二、人的起点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亏免。
”——《论语》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10.子曰:“性邻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11.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
——《孟子》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13.悲天悯人,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顺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三、仁者爱人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18.子曰:“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睦。
”——《论语》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2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21.孟子曰:“人不可以够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2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2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论语》选读背诵检测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均无贫,和无寡,_______________。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政以德]5、子曰:“非礼勿视,_______________,非礼勿言,_______________。
(12.1)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____________________?(3.1)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不正,则言不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8.5)10、丈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为夫子?”……长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1—5册)及《论语》背诵篇段默写检测1.怅寥廓,,?2.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4.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6.故,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8.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10.六国破灭,,战不善,。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苟以天下之大,,。
1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4.,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谁得而族灭也?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17.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18.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19.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嗟乎!大阉之乱,,,有几人欤?21.故予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22.汩余若将不及兮,。
,夕揽洲之宿莽。
23.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24.路漫漫其修远兮,。
长太息以掩涕兮,。
25.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
26.夫在殷忧,;既得志,。
2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28.,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29.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3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31.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渲豗,。
32.剑阁峥嵘而崔嵬。
,。
3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3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35.,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3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欲寄彩笺兼尺素,?37.,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38.,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39.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40.潦水尽而寒潭清,。
背诵《论语》名句背诵《论语》名句每日赠言:、彩虹,在大雨后出现;腊梅,在风雪中吐蕊;雄鹰,在险峰上空盘旋;人,在困境中弥坚。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7.道不同,不相为谋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1.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3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3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论语>选读》名句背诵集锦
(选自十篇重点课文)
浙江省温州市兴乐中学洪汉友
01、为政以德(会考重点篇目)
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⑵陈力就列,。
(不能则止)
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
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既来之,则安之)
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其身正/虽令不从)
⑻,。
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孝慈,则忠)
02、克己复礼
⑴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⑶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⑹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04、知其不可而为之(会考重点篇目)
⑴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⑵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⑶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⑷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
⑸长幼之节,;君臣之义,?(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
05、仁者爱人(会考重点篇目)
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
⑵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
⑷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06、君子之风
1.志于道,,依于仁,。
(据于德/游于艺)
2.君子义以为质,,孙以出之,。
(礼以行之/信以成之)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4.,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
5.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患得之/患失之)
6.,,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7.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8.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9.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0.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11.,仁者静;知者乐,。
(知者动/仁者寿)
1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1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
14.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15.子温而厉,,。
(威而不猛/恭而安)
08、周而不比
⑴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⑵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⑶视其所以,,,人焉廋哉?(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⑷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⑸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⑹,则远怨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⑺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⑻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⑼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⑽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11、诲人不倦(会考重点篇目)
⑴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⑵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
⑶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⑷,则不复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⑸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⑹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⑺,,素以为绚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⑻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12、高山仰止
⑴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⑵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⑶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⑷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3、沂水春风(会考重点篇目)
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14、中庸之道
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
(无适也,无莫也)
⑵礼之用,。
先王之道,斯为美,。
(和为贵/小大由之)
⑶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⑷乡愿,。
(德之贼也)
⑸恶称人之恶者,,恶勇而无礼者,。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果敢而窒者)
⑹恶徼以为知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