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7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2008年修订)电气教研室2008年四月第一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综述§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一、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已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以后,综合运用这两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的进行一次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其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到的理论知识相互融泄贯通,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课程设计和平时作业题是有区别的,作业题是为了加深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它内容较窄、训练第一,且是经过抽象加工后给出的理想化的条件,因而有唯一答案,而课程设计是实际的电路装置,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它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查寻资料、方案比较及设计、计算等环节,才能得到一个较理想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它不光是停留在理论设计和书面答案上,而要做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实际电路。
所以说,课程设计是一门知识的应用、综合、智力开发创新、工程技能训练、理论性和实际性极强的课程。
2.初步掌握一般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一些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并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3.培养同学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查找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求正确答案;对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能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改正、再实验、再分析等基本方法去解决。
4.通过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树立严肃认真,文明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作用,树立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要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电子技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而不是照抄照搬,寻找现成的设计方案。
2.熟悉电子线路CAD中EWB5.0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和手册,学会选用各种电子元器件。
4.掌握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如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电流表、信号源、示波器等。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In Electronic Circuit 2.课程代码192D010 3.学时学分2周/2 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类各专业5.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路测试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线路实验6.课程设计类型设计型7.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目的:《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测试与实验等课程知识,掌握电路设计、组装、调试的综合能力,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同时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使学生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加强电路设计、计算、熟练使用仪器测试分析故障以及编写设计报告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精神打下良好基础。
2.要求:(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①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课程设计的要求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拟定课程设计指导书,做好课程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课程设计中,首先组织学生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设计要求、进度安排、指导时间、注意事项、考核方式,提供参考资料、课程设计指导书,并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③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指导方法上应立足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一个自然班,每天指导时间不少于4小时。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考勤、答疑、个别辅导、进度控制、质量检查等工作。
⑤指导教师要认真审查学生的全部课程设计文件,应根据学生完成设计情况、设计规范情况、质量及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等写出评语,并做好课程总结,在课程设计结束一周内交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归档。
(2)对学生的要求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课程设计工作,按要求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ad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测试,具备电子线路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的学习、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子电路实验。
具体内容包括:1.电子元件的学习: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性质和应用,讲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介绍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3.电子电路实验: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搭建和测试,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电子元件的性质和应用,基本电路定律和参数计算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验经验。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电路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中的作用。
4.实验法:进行电子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电子线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子线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直观地展示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手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电子电路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流程,包括电路图的识别、电子元件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子电路的特点,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中常见参数的认识,如电压、电流、电阻等,并学会使用仪器进行测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电子电路。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并能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电子电路的制作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面对挑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养成良好的电子垃圾回收习惯。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电子技术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识别、电子元件的种类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常见电子电路原理:讲解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常见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子元件的应用:学习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路制作与调试:学习电子电路的制作流程,包括焊接技术、仪器使用、故障排查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项目: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制作项目,如音乐门铃、小型放大器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学习,进行电路元件识别和电路图识别训练。
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基于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并编程实现,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2.熟悉数字电路模拟工具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任务任务一:设计模拟时钟电路1.需要设计一个模拟时钟电路,利用 JK 触发器构成时钟电路,并用CD4017 构成小时、分钟、秒数的计数器。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电源电压的大小、电源负载情况、电容器的稳定性等问题。
3.完成电路设计后,需要利用 Multisim 模拟电路。
任务二:设计基于Arduino运动的红绿灯1.结合Arduino技术实现基于红绿灯的顺序控制功能。
2.要求达到简单物流路口进行控制的效果,通过代码实现分时控制红绿灯,并且可以自行设置时间。
3.需要考虑灯的亮度、功耗等要素。
4.设计完成后,在实验室进行测试。
三、课程设计要求设计材料1.设计电路图;2.代码清单;3.实验报告。
设计流程1.设计电路并用 Multisim 进行电路模拟;2.编写程序并上传到 Arduino 开发板上,进行实验验证;3.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电路和程序设计;4.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求按照学术论文格式撰写,包括课程设计的背景、设计内容、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等内容;2.报告篇幅不少于 1500 字。
四、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巩固了数字电子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了数字电路设计和测试方法,训练了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也对实际应用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南邮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特性、电路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电路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电路元件、信号与系统等。
2.电子电路分析方法:节点分析、回路分析、叠加分析、频率分析等。
3.常用电子电路: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振荡器等。
4.电子电路设计: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实例等。
5.实验操作与调试: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实验结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南邮电子电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2.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3.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4. 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及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电子线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线路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交流、分享与合作。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对电子科学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线路基本概念。
2.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定律与定理。
3.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元件及其特性。
4.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
5.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路仿真与设计。
6. 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搭建;教材章节:第六章 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应用。
7. 动手实践:搭建并测试串联、并联电路,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等;教材章节:第七章 动手实践与实验。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电子线路基本概念;2. 第2周:电路定律与定理;3. 第3周:电子元件及其特性;4. 第4周: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5. 第5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6. 第6-7周: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搭建;7. 第8周:动手实践与实验。
电子电路测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测试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并能够分析测试结果。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电子测试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3.掌握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子测试仪器。
5.能够熟练进行电子电路的测试操作。
6.能够分析测试结果,判断电路的正常与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概念、电子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电子电路测试的步骤和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电路测试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电子测试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的电子测试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3.电子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讲解各种电子测试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电子电路测试的步骤和技巧:介绍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步骤,如测试前的准备、测试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电路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学生进行电子电路测试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测试案例,使学生学会分析测试结果,判断电路的正常与否。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电子电路测试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相半波整流电路————————————————————————————————作者:————————————————————————————————日期:1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负载分析1。
1 引言单相整流电路线路简单,价格便宜,制造、调整、维修都比较容易,但其输出的直流电压脉动大,脉动频率低。
又因为它接在三相电网的一相上,当容量较大时易造成三相电网不平衡,因而只用在容量较小的地方.一般负载功率超过4kw要求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时,可以采用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半波整流电路是一种实用的整流电路。
它由电源变压器B 、整流二极管D 和负载电阻Rfz ,组成。
变压器把市电电压(多为220伏)变换为所需要的交变电压e2,D 再把交流电变换为脉动直流电.图1 半波整流电路变压器砍级电压e2,是一个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变化的正弦波电压,它的波形如图所示。
在0~K时间内,e2为正半周即变压器上端为正下端为负.此时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面导通,e2通过它加在负载电阻Rfz上,在π~2π时间内,e2为负半周,变压器次级下端为正,上端为负。
这时D承受反向电压,不导通,Rfz,上无电压。
在π~2π时间内,重复0~π时间的过程,而在3π~4π时间内,又重复π~2π时间的过程…这样反复下去,交流电的负半周就被"削”掉了,只有正半周通过Rfz,在Rfz上获得了一个单一右向(上正下负)的电压,如图所示,达到了整流的目的,但是,负载电压Usc。
以及负载电流的大小还随时间而变化,因此,通常称它为脉动直流。
这种除去半周、图下半周的整流方法,叫半波整流.不难看出,半波整说是以"牺牲"一半交流为代价而换取整流效果的,电流利用率很低(计算表明,整流得出的半波电压在整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即负载上的直流电压Usc =0.45e2 )因此常用在高电压、小电流的场合,而在一般无线电装置中很少采用。
图2 正弦波图形1。
电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2. 学生能运用电子元件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3. 学生能了解并解释电路中的基本现象,如电压、电流、频率响应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学生能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以电路电子基础知识为主线,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路基本元件及其工作原理:-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与功能-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2. 电子电路设计与搭建:- 基本放大器电路: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器- 滤波器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仿真软件应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3. 电路实验与调试:- 电路搭建与调试方法- 故障分析与排除技巧- 实验报告撰写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电路基本元件及其工作原理第二周:电路分析方法第三周:基本放大器电路第四周:滤波器电路第五周:仿真软件应用第六周:电路搭建与调试第七周:故障分析与排除第八周:实验报告撰写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电路电子技术》第一章:电路基本元件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第三章:放大器电路第四章:滤波器电路第五章:仿真软件应用实践教学环节:电路搭建、调试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讲义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的红外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
(2)掌握通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及电路设计的方法;
(3)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4)掌握PCB设计电路装配和调试方法。
2 实验原理
语音和音乐等所产生的电信号和其他低频电信号一样,一般不直接进行远距离传输,而是经过放大后对发射机的高频振荡进行调制,然后将此携带有低频信号的高频已调制信号,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输出去。
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目前世界上所采用的骨干通信网的光纤通信系统是有相同之处的,唯一重要的差别就是二者所采用的传输媒质不用,一个是大气,一个则是光纤。
一个简单的光通信收发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光通信收发系统原理框图
当然整个商用的红外光通信系统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考虑最基础和最必要的部分来完成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
要求同学能自行完成信号产生电路,LED的驱动和调制电路,光信号的检测和放大电路的设计。
上图是一个简单的红外通信系统的构造图,通过实验应该能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当然整个商用的红外光通信系统是相当复杂的,这里我们只考虑最基础和最必要的部分来完成整个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
(1)信号产生
利用音乐芯片KD-9300或是LX9300来完成。
可以自行查阅上述两种芯片的使用手册和用法。
信号产生也可以用RC振荡器构成,但注意信号的幅度不宜过大,同学们在设计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
图2 LX-9300的接法图3 kd-9300的接法
(2)红外光发送模块的设计
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红外发送管的工作电流,电流过小,传输距离短,电流过大有容易毁坏发光管。
图4 红外光发送电路(3)红外光接收模块的设计
图5 红外光接收电路
(4)高通滤波器
红外接收的二极管都是光敏二极管,这样普通灯光也对其都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在信号输出端加入高通滤波器,消除恒定的外接低频信号的干扰,这样接收效果和灵敏度将显著提高。
(5)功率放大器
利用音频功率专用放大器LM386,可以得到50~200的增益,足以驱动0.8W 的小喇叭。
图5 放大器LM386
(6)系统调制
系统调制原则:根据电路原理先调制各单元电路,然后再整机调试。
①第一步是调制发送电路。
记录红外发射驱动电路的输出波形和红外管中的电流;
②第二步调制接收电路。
去掉红外接收管,加一个正弦小信号,调试输出放大倍数,要求50-200倍直至输出为正弦波,确保不是自激信号或干扰信号;
③第三步是整机调试。
将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放到一起,在发送端送入正弦小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④附加:第四步,完成以上三步后可附加信号接收的指示电路,通过LM339将接收到的信号和参考电压相比较,驱动LED灯亮灯提示。
⑤附加:第五步,合作,将上一级接收到的信号,通过下一级发送端发送,完成中继站转发,尝试可以附加几级。
按音乐芯片CW9300的接线方法焊好管脚,将芯片中音乐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能在喇叭中听到优美、无噪声的音乐。
图6 总体电路图
3 设计任务
1、基本要求
1) 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kHz f 1≥,V U opp 3≥;
2) 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
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接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
3) 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 =200;
4) 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PROTEL 软件绘制完整
的电路原理图(SCH )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
2、提高要求
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 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地播放出来。
3、探究环节
探索其他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调制的解决方案,给出应用方案。
4 实验所用仪器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3、晶体管毫伏表
4、万用表
5、直流稳压电源
5实验可选器件
红外发送管303、红外接收管302、LM386、kd9300、三极管(9013、BD137、8050)发光管、按键开关、喇叭、可变电阻器(10k,100k)、二极管、电阻、电容等。
6 设计与制作步骤
1、设计电路
1)查芯片资料
2)列元件清单
3)经指导教师检查设计后领器件
2、制作调试电路
1)在面包板上连接并调试电路;
2)测试电路相关参数和指标;
3、按照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4、按照课设结果要求,答辩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