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设计导则引导控制共3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26 MB
- 文档页数:34
一、制定导则的目标:根据市规划局规划编研中心对项目设计的要求,便于进一步规定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成果的完善性与后期的管理相衔接,使建设与规划管理能够更好的驾驭地区的空间及形体开发,制定本导则作为技术性政策准则文件。
在城市设计空间体系整体框架下,通过对空间结构形态和环境要素(包括道路、建筑、标志、街道家具等)进行相应的建议与规定。
制定本导则的总体目标:使白鹅潭地区能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广州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凸现历史和现代文化共融的环境特征,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和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地区。
二、设计范围的确定规划区位:白鹅潭周边地区是珠江流经城市中心地区、自然形成的重要河道空间--白鹅潭以及所属城市行政分区:芳村、荔湾、海珠区用地的岸线所组成;位于广州市传统中心地区的西北边缘。
"鹅潭月色"景致是广州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标志。
设计范围:洲头咀公园;芳村长堤地段(由新隆沙规划路、珠江南岸、珠江隧道、洲头咀大桥引桥所围合的地段)设计地段围合面积183278平方米研究范围:白鹅潭周边地区由工业大道、同福西路、海珠涌、珠江、环岛路所围合的海珠区地段。
由沙面南街、珠江北岸、沙基涌所围合的荔湾区沙面地段。
设计依据:本项规划设计及规划研究以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景观总体规划、沙面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地段内相关"芳村区分区规划"、"海珠区分区规划"、"荔湾区分区规划"等为依据。
三、地块使用强度控制地块划分主要是以岸线、道路作划分界线,首先以珠江所划分的三个研究地块将研究范围的用地划分为A、B、C等三个分区,即是芳村长堤地段为A区,洲头嘴地段为B区,沙面地段为C区。
在分区编号后用01、02、03等为序排列。
地块编号用分区编号加地块序号组成。
为开发市场和市民使用提供多样性选择,强调用地的弹性与混合性即综合性,用地性质用国标代码表示,其中CR类用地主要表示含有居住、办公、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混合用地,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提倡土地的混合使用方式,各类新建、改建等项目的均服从导则规定。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城市能够达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并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以下是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些常见内容。
1.城市愿景:城市设计导则首先要明确城市的愿景和目标,即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期望达到的状态进行规划。
这就需要制定城市发展策略,确定城市的定位和特色,以及发展的重点和优先事项。
2.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导则需要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定,包括不同区域的用途和密度。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住宅区应该与公共设施和绿地相结合,工业区则应该远离居民区。
3.建筑规划:城市设计导则还需要对建筑设计进行规范,包括建筑的高度、体量、外立面设计等方面。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
4.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导则需要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网络的布局、公共交通的发展、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等。
这样可以确保人们能够方便、快速和安全地出行。
5.绿地和生态保护: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绿地和生态保护,包括规划和保护生态系统、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给市民一个宜居和美丽的生活环境。
6.公共设施:城市设计导则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购物中心、体育场馆等,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同时要保证公共设施的配套和质量,确保市民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7.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导则还需要保护和利用城市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古城区等,以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8.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以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城市能够达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并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一、总体城市设计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2.土地利用规划;3.总平面设计;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5.地下空间规划;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7.城市天际线控制;8.路径与节点控制;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1、地块图则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
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城市空间。
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