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LL
- 格式:docx
- 大小:156.44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课标要求】
(1)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单元概述】
隋唐时期,从581年到9XX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封建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民族关系和谐。
对外活动频繁,文化全面辉煌,对世界影响深远是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
【知识结构】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年,隋灭 ,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②发展 ,
③注重。
结果:国家出现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
“ 。
”
目的:为了加强的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条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国家统一能够提供大量人口。
时间:年开始。
规模: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
地位: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原因: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起义。
隋朝的灭亡:
年,隋朝灭亡。
时间:年。
唐朝建立人物: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
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即,年号。
1、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灭亡教训。
2、重视,减轻赋税,注意。
出现原因: 3、下令合并,革除“ ”的弊症。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教案第一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1 讨论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1.2 分析隋唐时期开放的表现,如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
1.3 复习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
1.4 总结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宋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2.1 探讨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2.2 分析宋朝文化繁荣的表现,如文学、艺术、科学等。
2.3 复习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等。
2.4 总结宋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元朝的统一与开放3.1 讨论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与原因。
3.2 分析元朝开放的表现,如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
3.3 复习元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对外征战等。
3.4 总结元朝的统一与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章:明朝的繁荣与封闭4.1 探讨明朝繁荣的原因,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4.2 分析明朝封闭的表现,如海禁政策、闭关自守等。
4.3 复习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永乐盛世、明朝的衰落等。
4.4 总结明朝的繁荣与封闭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清朝的繁荣与开放5.1 探讨清朝繁荣的原因,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5.2 分析清朝开放的表现,如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
5.3 复习清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等。
5.4 总结清朝的繁荣与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第六章:民国时期的动荡与开放6.1 探讨民国时期动荡的原因,如政治冲突、社会变革等。
6.2 分析民国时期开放的表现,如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
6.3 复习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
6.4 总结民国时期的动荡与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第七章: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与开放7.1 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如市场经济改革、外资引入等。
7.2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开放表现,如文艺复兴、国际交流等。
7.3 复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邓小平南巡、香港回归等。
鲁教版历史六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六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主要介绍了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本单元通过讲述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展示了这一时期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这一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感受这一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隋朝大运河一、开通条件:1、国家统一,经济有所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二、目的:1、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2、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南粮北运三、主要功能:运输四、概况:永通邗江,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五河六省(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中心洛阳(原因:洛阳地处中部;离都城长安较近,便于运输)五、评价:1、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如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
3、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5、为唐朝及以后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6、促进了江南开发,对经济重心南移起到了一定作用。
7、但滥用民力,造龙舟、南巡等,加重了人民负担。
相关材料解析: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合。
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通船》材料三: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
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材料五: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宋元鼎《炀帝冢》。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概念和关键特征;2.认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概念和关键特征;2.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教具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2.学生用书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关于繁荣与开放社会的视频,引导学生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有哪些典型特征?”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概念和关键特征;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该国家或地区的繁荣与开放的程度,并找出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进行班级讨论。
四、板书总结(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情况,总结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关键特征和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并在黑板上做出总结。
五、扩展活动(20分钟)1.让学生就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进行思考和讨论;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新闻,增加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了解;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班级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小组的发言较少,下节课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概念和关键特征理解不深,下节课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背景;(2)掌握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能够分析繁荣与开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历史事件;(2)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繁荣与开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知识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繁荣与开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巩固所学知识;2. 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等;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考试成绩: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1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1.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1.3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1.4 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2. 第七章:隋唐时期的著名人物2.1 隋唐时期的皇帝2.2 隋唐时期的文人雅士2.3 隋唐时期的科学家2.4 隋唐时期的艺术家3. 第八章:隋唐时期的重大事件8.1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8.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8.3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8.4 隋唐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变革4. 第九章:隋唐时期的开放政策9.1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9.2 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9.3 隋唐时期的宗教政策9.4 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对社会的的影响5. 第十章:隋唐时期的遗产与影响10.1 隋唐时期的文化遗产10.2 隋唐时期的历史影响10.3 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10.4 隋唐时期在世界的地位与影响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和人物;(3) 采用比较法,分析隋唐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异同;(4)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知识点,包括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意义、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科举制度、唐蕃关系、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隋唐文化等的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线索,对本单元形成整体认识;学生通过例题分析,逐渐学会做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找关键词法;通过对知识点的抢答,激发学生复习热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史料、应用史料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学生再次体会隋唐的繁荣、开放。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2)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繁荣与开放的影响,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懂得隋唐的统一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教师: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科举制、唐朝盛世、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以及唐的对外交往的资料。
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展示四幅图片:2016年1月16日,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开业。
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这也是中国首次主办G20峰会2016年9月,全长55公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
将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这是继“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之后的又一个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
引出:现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已进入繁荣强盛时期,在中国古代哪一时期也处于繁荣开放的呢?引出课题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的是隋唐时期从581年到960年共380年的历史,这一历史阶段最突出的特征是繁荣和开放。
其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如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①繁荣:繁盛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②开放:开明开放的选官制度,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开明开放的对外交流。
③繁荣与开放共促的辉煌文化。
依据此,本单元共分三个专题:专题一:盛世的繁荣(三课时);专题二:全面的开放(三课时);专题三: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课时)。
本单元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及女皇武则天的统治;开元时期盛世经济的繁荣;了解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过程;辉煌的隋唐文化表现;本单元学习难点: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唐朝对边疆各族采取的开明政策;唐朝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探索文化辉煌的原因。
本单元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较学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隋唐政权的建立与发展;2、了解隋唐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能简要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过程,初步分析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了解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对外友好交流,理解和睦的民族关系、积极的对外交流是唐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5、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明白与当时的社会繁荣密不可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自己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2、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进行简单评价,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隋唐社会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以及繁荣与开放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会利用地图册或教材图像、多媒体资料,养成“左图右书”图文结合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2、感受隋唐盛世的繁荣,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开放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参考资料,自主复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等形式,深入探讨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表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检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是否有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列出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选择一个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情况。
2. 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
3. 探讨隋唐时期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的盛行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