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会计
- 格式:pptx
- 大小:368.94 KB
- 文档页数:59
通货膨胀会计(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计价基准是(A)按一般物价水平换算的历史成本(B)按个别物价水平换算的历史成本(C)现时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D)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2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计价单位一般是(A)期末名义货币(B)以期初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C)期初名义货币(D)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3 下列项目不属于货币性资产性质的是(A)现金(B)银行存款(C)无形资产(D)应收账款4 在物价变动会计中,企业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均为50万元,如果期末物价比期初增长10%,则意味着本期应收账款发生了(A)购买力变动损失5万元(B)购买力变动收益5万元(C)资产持有收益5万元(D)资产持有损失5万元5 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与( )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之问的差额。
(A)期初实际期初应当(B)期末应当期末实际(C)期初应当期初实际(D)期末实际期末应当6 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物价上升时期持有货币性资产而损失的购买力与持有货币性负债而获得的购买力之差被称为(A)货币购买力损益(B)资产已实现持有损益(C)资产未实现持有损益(D)资本维护准备金7 当以期末名义货币作为等值货币对货币性项目期末金额按一般物价水平进行换算时(A)换算结果的金额不变(B)换算结果的金额上升(C)换算结果的金额下降(D)换算结果的金额不确定8 下列不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征的是(A)以等值货币为计价单位(B)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C)在传统财务会计账户体系之外不单独建立账户体系进行核算(D)在传统财务会计账户体系之外单独建立账户体系进行日常核算9 下列项目属于货币性负债性质的是(A)应付货款(B)预付货款(C)其他应付款(以劳务偿付)(D)预收货款(以商品偿付)10 下列项目属于非货币性权益性质的是(A)应付债券(B)存货(C)对剩余财产只是固定求偿权的优先股本(D)参与分红的优先股11 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期末对非货币性项目换算的结果是(A)金额增加(B)金额减少(C)金额不变(D)金额增加或减少12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持有的负债项目和权益项目(A)对企业收益无影响(B)使企业增加损失(C)使企业增加收益(D)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不确定13 下列会计方法中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有方法的是(A)计算持有资产损益(B)计算购买力损益(C)编制通货膨胀会计资产负债表(D)编制通货膨胀会计利润及其分配表14 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期末对非货币性项目换算的结果是(A)产生购买力收益(B)不产生购买力损益(C)产生购买力损失(D)产生购买力收益或损失15 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对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运用整公式计算调整后金额时,公式中的“基期一般物价指数”是指的一般物价指数。
简答题:第一章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哪些缺点?答:①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数指标,没有考虑投入产出关系,不便于分析比较②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③没有考虑风险因素④可能导致短期行为2、简述企业的财务关系答:财务关系有各种不同的划分。
按财务活动过程可分为①筹资中的财务关系②投资中的财务关系③分配中的财务关系。
按企业作为法人产权主体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①企业与出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②企业与债权人间的财务关系③企业与国家作为行政事务管理间的财务关系④企业与市场交易主体间的财务关系⑤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财务关系3、简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答:财务管理目标是全部财务活动实现的最终目标,它是企业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和归宿。
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说法。
其中,企业价值最大化认为企业价值并不等于帐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反映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科学的考虑了风险与报酬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由上述优点可知,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4、简述影响利率形成的因素。
答:在金融市场中影响利率形成的因素有纯利率、通货膨胀贴补率、违约风险贴补率、变现力风险贴补率、到期风险贴被率。
纯利率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零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率,一般将国库券利率权当纯利率,理论上财务纯利率是在产业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和国家调节下形成的利率水平。
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为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损失,利率确定要视通货膨胀状况而给予一定的贴补,从而形成通货膨胀贴补率。
违约风险是资金供应者提供资金后所承担的风险,违约风险越大,则投资人或资金供应者要求的利率也越高。
财会与金融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恶性通货膨胀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袁亮摘要: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境外投资标的所在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现象逐渐增多。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于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报表的具体要求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恶性通货膨胀;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一、恶性通货膨胀及相关会计准则要求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常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则会对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社会物价飞涨、货币快速贬值,三年内累计通货膨胀率通常超过100%,人民生活受到巨大影响。
我国会计人员基本不曾有过恶性通货膨胀的经历,因此对恶性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处理并不熟悉。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投资标的所在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增多,深入了解在恶性通货膨胀环境下的相关会计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表的大量项目,尤其是长期资产的主要项目通常是以历史成本法计量。
在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货币购买力迅速丧失,继续使用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表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无法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重述,以公允地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 29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下的财务报告》均针对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的会计报表做了指导。
其中,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环境中的财务报表做出了简要规定,要求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但我国准则并未对如何具体应用给出指导。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 29于1989年颁布,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
该准则有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和规定。
本文根据上述准则要求,尝试总结实务中应用该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恶性通货膨胀下报表重述的具体处理(一)资产负债表的重述资产负债表主要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项目。
专题3:通货膨胀财务专题1;虚假财务报告分析专题2:财务困境或者财务破产的预测专题3:通货膨胀财务(专题4: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希望能自学)会计三大难题:1、合并报表;2、外币业务;3、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财务基本情况二、通货膨胀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三、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对财务的影响1、一般物价指数方法2、现行成本方法四、通货膨胀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比较********一、通货膨胀基本情况介绍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或者说是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通货供应量过度增加,物价持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思考:“公斤”、“米”等物理度量单位和“元”货币价值单位的区别是什么?“公斤”、“米”等物理度量单位是不会变化的。
但是“元”货币本身的价值却是在变化的。
2、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是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
计算公式:一定时期的CPI=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3)国内生产总值(GNP)价格折算指数。
主要用于修正GDP数据。
3、通货膨胀的分类(1)爬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不超过2%-3%,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2)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位于3%-10%之间;(3)飞奔的通货膨胀:超过10%的物价上涨可称为“飞奔”的。
(4)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galloping inflation ):美国经济学家卡根(D.Cagan)将它定义为物价水平以超过每月50%的水平不断上涨。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出现过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23年德国的纸币马克流通量达到496×10[18]天文数字,价格指数由1922年1月的100上升到1923年11月的10[13]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最后几年(1940-1949)上海的物价总指数由1937年6月的100,上升为36,366 ×10[11]。
含有通货膨胀的增长率公式cpa 含有通货膨胀的增长率公式(CPA)在经济学领域,尤其是在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和实际应用中,理解含有通货膨胀的增长率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公式不仅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经济数据,还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通货膨胀。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同样数量的货币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
那么,为什么要在增长率的计算中考虑通货膨胀呢?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看似很高,但同时通货膨胀也很严重,那么实际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因此,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我们需要将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考虑。
含有通货膨胀的增长率公式通常被称为“实际增长率公式”。
其基本形式为:实际增长率=(名义增长率通货膨胀率)/(1 +通货膨胀率)这里的名义增长率是未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增长率,而通货膨胀率则是以一定的指标(如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等)来衡量的物价上涨水平。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某一年一个国家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 8%,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3%。
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实际增长率=(8% 3%)/(1 + 3%)≈ 485%。
这意味着,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后,该国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约为 485%。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公式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产品或服务在实际经济环境中的增长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制定生产、销售和投资策略。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名义增长率为 10%,但通货膨胀率为 5%,那么实际的销售额增长可能只有 476%(10% 5%)/(1 + 5%)。
这可能会影响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以及资源的配置。
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含有通货膨胀的增长率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投资回报。
如果一项投资的名义回报率为 12%,而同期通货膨胀率为 6%,那么实际回报率仅为 566%(12% 6%)/(1 + 6%)。
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如果财政赤字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导致政府大量发行国债,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当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需求量时,物价上涨的压力将会逐渐加大,最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此外,财政赤字还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如果政府发行国债过多,将会导致国债利率上升,从而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
当债务负担过重时,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债务负担,如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税收等。
这些措施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的风险。
什么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来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便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
当你发觉钱包里的钱开始变薄了的时候,也许通货膨胀就悄悄发生了。
一般性的通货膨胀为货币的市场价值或购买力下降。
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具有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