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以《流浪者幻想曲》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802.36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流浪者幻想曲》的结构与演奏作者:刘媛媛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3期摘要:音乐向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角色,它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韵,让人如痴如醉。
舒伯特《C大调钢琴幻想曲》(D.760)就以其优美的旋律与自由的结构以及充满诗意的想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听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本文就是针对舒伯特《C大调钢琴幻想曲》(D.760)的结构与演奏进行的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舒伯特;《C大调钢琴幻想曲》(D.760);结构;演奏舒伯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维也纳作曲家,但他和海顿、莫扎特不同,他既不是钢琴大师,也不是指挥家。
其创作实际上不在那个时代音乐发展的主渠道之上,他的作品是为广大听众而写的。
舒伯特的《C大调钢琴幻想曲》(D.760)完成于1822年,这是一首大型钢琴曲,这一部作品的创作成功,标志着舒伯特的作品开始走向成熟。
舒伯特在中断四年钢琴曲创作以后,《C大调钢琴幻想曲》(D.760)的问世,使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之路走向另一个巅峰。
这一首奏鸣曲以其自由的结构,富有诗意的幻想,以及与其他奏鸣曲截然不同的风格,被世界公认为舒伯特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但是这部作品在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沿袭古典奏鸣曲规范,而没有被研究者们列入钢琴奏鸣曲的行列。
不过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却足以与著名的“月光”奏鸣曲媲美。
在演奏这一部作品时,就必要要熟练的掌握它的主题旋律、音乐结构等等技巧。
1.主题旋律学习钢琴的人,都会接触到舒伯特作品,同时也会在不断的学习或者练习中注意到舒伯特作品中独有的个性特征,他喜欢将他创作的歌曲的旋律作为主题,将其融入到器乐作品的创作中,这样的现象在他的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他将他所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旋律加以变奏,作为著名的《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旋律,因此这一部著名的作品还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鳟鱼”五重奏》;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一例,他根据广为流传的《纺车旁的格丽卿》(Op.2)的旋律创作了《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而第二乐章的的小步舞曲的灵感来自于歌曲《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和《死神与少女》的旋律,这就是舒伯特创作的奇特之处,他能将各种形式的器乐来表现大家广为流传的歌曲旋律,这样无疑能增加音乐的感染力。
舒伯特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与演奏分析摘要:舒伯特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是经典的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之一,其音乐性格极具特色,灵活自由,情感深刻,表达了人生旅程中的苦涩和美好。
本文旨在对该曲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节奏、和声、旋律、音色等方面,并结合演奏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这一音乐性格。
通过对该曲的分析和演奏实践,可以为钢琴演奏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实现对该曲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演绎。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性格,演奏分析一、引言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钢琴作品尤为卓越。
其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在钢琴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是其最为特色之处。
本文旨在对该曲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演奏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这一音乐性格,以期为广大钢琴演奏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主体部分1. 节奏《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在节奏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曲子的开头就是一段朴实而明快的节奏,如同行囊中寒冷的物品般,冷酷而寂寞。
变化丰富的鼓点、更为独特的五度音程都为这首曲子的流浪之旅铺平了道路。
演奏者应根据曲子不同部分的节奏变化来注重演奏力度的调整和力度的把握。
2. 和声和声是音乐中的灵魂,对于《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来说更是如此。
和声中舒适的画面、复杂的和声变化,无不在向着听众传递出这首曲子中流浪主题的情感。
如在曲中的第二段中,和声变化的发展与曲终却未结束的节奏结合,更是将“流浪者”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需要演奏者注重对和声的理解,并在演奏中突出和声的变化,以更好地表现曲子中的“流浪者”音乐性格。
3. 旋律《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旋律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从开头的高昂、清脆的旋律开始,到后来变得越来越悠扬、复杂,旋律的变化与和声的变化相呼应,更为多元化的步调、优美的曲调都极为出色地表现了“流浪者”主题的情感内核。
古典形式与浪漫情怀的结合——论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
曲》
舒伯特是19世纪初期的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风
格独特,兼容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古典主义的形式。
《C大调
流浪者幻想曲》就是他这种音乐特色的典型表现。
这首曲子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式,而曲中的各个乐章间也有着明显的交叉主题和变化的脉络。
但与此同时,舒伯特又在曲子中掺入了大量的即兴演奏的元素,让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轻盈而不失深刻的浪漫情怀。
这种结合方式,一方面坚持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形式原则,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这位年轻作曲家对于自由创作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同时,曲子中那些短小但优美的主题和旋律也非常符合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令人不由得为之陶醉。
因此,舒伯特的《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在音乐史上被誉为一
部经典之作,既有着古典主义的精神内核,又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张力和自由创新的精神,堪称音乐史上一道重要的艺术珍品。
浅析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作者:李含含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3期摘要: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既承载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又通过创新,开拓了一条通往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笔者通过对舒伯特生平及职业生涯的探究,梳理出舒伯特这一独特音乐风格形成的特定时代背景。
本文着重分析《流浪者这幻想曲》的音乐创作风格。
关键词: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003-02舒伯特生活的年代处于欧洲“启蒙运动”刚刚结束,资产阶级在各个领域上的先进思想已经形成并且逐渐稳定。
先后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洗礼的欧洲大陆在思想和文化上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也飞速地发展了起来。
人们都纷纷追求起自由、平等和民主,各个领域的先驱都拿起自己手中的“利剑”来批判和反对宗教和君主专制以及特权主义。
音乐艺术此时也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发展,而舒伯特正是这中间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舒伯特不仅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前行探路者,而且在音乐结构上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有所延续和保留。
舒伯特对音乐和情感有着敏锐的感触,他被称之为“艺术歌曲之王”,这一美誉也延续体现在了他的器乐音乐创作上面。
从这一称谓我们就可以直观看出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数量庞大,在仔细聆听下我们不难发现其歌曲旋律优美、音乐性强。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并没有刻意为之,他有如此高的创作灵感,以至于除了艺术歌曲之外他所创作的器乐曲都有着强烈的歌唱性,这为他所拥有的古典乐派的创作技巧上增添了浪漫乐派向往自由、张扬个性的情愫。
舒伯特一生短暂,但却创作了众多不朽的名曲。
声乐方面有艺术歌曲、歌剧、歌唱剧、配剧音乐。
其他方面还有交响乐、器乐室内乐、钢琴音乐、小提琴音乐及其他作品。
在钢琴音乐中,以“即兴曲”和“钢琴奏鸣曲”以及“音乐瞬间”最为世人称赞,其中钢琴奏鸣曲《流浪者幻想曲》是舒伯特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些钢琴作品都有着优美抒情的旋律,处处都体现着歌唱性的特征,这种强调以音乐情感至上的音乐创作形式成为日后浪漫派大师所追逐的标杆。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启示作者:陈姝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8期【摘要】18世纪末,带有浪漫主义的音乐开始不断发展。
舒伯特受浪漫主义影响,创作了多达600首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他的音乐作品种类丰富,包括歌剧、交响乐、钢琴音乐、艺术歌曲以及室内乐,艺术歌曲所占比例最大,而且旋律比较优美,能够吸引听众。
这些作品都带有非常鲜明的创作特点,本文在对舒伯特所创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演唱其作品的启示。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演唱启示在18世纪末,带有浪漫主义的音乐开始不断发展。
当时欧洲在文学艺术方面开始迈向新领域。
受浪漫主义影响,作曲家在创作时开始注重加入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希望用作品来将现实的生活展现出来,为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突破了以往音乐作品的模式。
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纪奥地利的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也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的其中一位创始人。
在浪漫主义的音乐方面,他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创造出艺术歌曲这种新的体裁。
他所创造的艺术歌曲与以往的古典歌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艺术歌曲成为诗人与作曲家之间联系的桥梁。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一)音乐创作中浪漫主义色彩比较强烈1.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舒伯特内心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且富有诗意,他善于观察和捕捉情绪中的变化。
舒伯特一生都处于困苦和疾病中,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逆境都在考验着他的身心,在这繁华却又孤独的城市里,他只能在音乐中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生活的艰辛为他的情感赋予了浓烈的忧郁色彩。
从他的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因此,很多人把他称之为城市中的流浪者和游吟诗人。
代表作品有:《死神与少女》、《冬之旅》等等。
从这些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舒伯特内心的希望与忧伤。
2.创作手法中的浪漫主义受到生活中的经历以及本身性格的影响,舒伯特在继承古典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也对其进行了突破,为自己的艺术作品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引领了浪漫主义的音乐潮流。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摘要】弗朗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本文从浪漫主义的角度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探讨其在音乐史上的意义。
舒伯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理想化的色彩,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欲望。
他精湛的音乐结构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内容,使其作品深受听众喜爱。
舒伯特独特的演唱风格也为他的艺术歌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展望未来,舒伯特的作品将继续在音乐领域中发光发热,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体验。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风格、特点、浪漫主义、情感表达、音乐结构、歌词内容、演唱风格、意义、总结、未来、舒伯特艺术歌曲1. 引言1.1 介绍舒伯特艺术歌曲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父”。
他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艺术歌曲,深受人们喜爱。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在旋律上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和声,而且在表达情感方面也极其出色。
他善于通过音乐来表达各种情感,如爱情、孤独、忧伤等,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还以其细腻的音乐结构和精心构思的歌词内容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各种音乐手法,如变化的节奏、和声和曲式,使每一首歌曲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选取的歌词内容也多样丰富,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让人们在聆听他的音乐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一种独特而优美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细腻的音乐结构和深刻的歌词内容,展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才华和艺术境界。
1.2 探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意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在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意义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
孤独而有诗意的幻想--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音乐分析王涛;王莎莎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的音乐主旋律直接取自其声乐作品《流浪者之歌》,而此钢琴作品完美地诠释了“流浪者”的内心世界,且给人无限遐思。
鲜明的音乐形象通过浪漫主义特色的和声织体在钢琴音响中生动而有诗意,同时又让人领略到了那种崇高的孤独。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王涛;王莎莎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广东肇庆加美学校艺术中心肇庆526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以《流浪者幻想曲》为例 [J], 李含含
2.孤独与诗意的交织r——浅谈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 [J], 宋晓婷
3.浅析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以《流浪者幻想曲》为例 [J], 李含含;
4.孤独与诗意的交织——浅谈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 [J], 宋晓婷;
5.舒伯特"扬抑抑"格的音乐内涵及阐述
——以《流浪者幻想曲》D.760为例 [J], 黄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希望之路--浅谈《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郭春达【摘要】笔者此次谈论的《C大调钢琴幻想曲》(又名《流浪者幻想曲》)是以舒伯特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流浪者之歌》为原型,通过一系列变奏和发展而成的钢琴幻想曲,这部作品完成于1822年11月,是作曲家中断4年钢琴奏鸣曲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他阶段性成熟的标志。
虽名为幻想曲,但是舒伯特还是遵循着古典钢琴奏鸣曲的思路来创作这部作品,无论是在创作手法还是构思上,都沿用了古典钢琴奏鸣曲的规范。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部钢琴作品还是被归在钢琴古典钢琴奏鸣曲的范畴,这是它特殊的一点。
而在舒伯特的器乐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经常引入自己所做的歌曲旋律为主题,《流浪者幻想曲》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下面笔者就从旋律特点,曲式结构和演奏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三个方面来浅析这部作品。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6(508)005【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旋律;结构;探究;舒伯特【作者】郭春达【作者单位】中央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虽名为幻想曲,但是舒伯特还是遵循着古典钢琴奏鸣曲的思路来创作这部作品,无论是在创作手法还是构思上,都沿用了古典钢琴奏鸣曲的规范。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部钢琴作品还是被归在钢琴古典钢琴奏鸣曲的范畴,这是它特殊的一点。
而在舒伯特的器乐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经常引入自己所做的歌曲旋律为主题,《流浪者幻想曲》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下面笔者就从旋律特点,曲式结构和演奏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三个方面来浅析这部作品。
舒伯特经常把声乐作品中的旋律用来做他器乐作品的主题。
《流浪者幻想曲》在第二乐章部分,完整地采用了他的艺术歌曲《流浪者之歌》第二段的8小节平行乐段作为主题,并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堪称经典的自由变奏乐章。
在一、三、四乐章也都程度不同的引用了这首歌曲的动机以及结构框架。
所以,这部作品被称为“流浪者幻想曲”。
首先以第二乐章为例,谈一下他的旋律特征。
浅谈舒伯特歌曲的创作特⾊及其演唱风格2019-08-07摘要:舒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乐的杰出“歌⼿”。
他带着⾃⼰的喜怒哀乐,孤⽴的站在世界的前⾯,倾吐⾃⼰的感情.他以短促的⽣命创造了⽆⽐丰富的⾳乐“珍宝”。
他⽣世不得志,死后愈来愈为世⼈所爱戴。
他的作品如同他的⼈格⼀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未消减他那夺⽬的光辉!关键词:舒伯特浪漫主义德国民歌旋律舒伯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者,是19世纪欧洲浪漫乐派的先⾏者,是浪漫主义歌曲和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奠基⼈。
舒伯特⽣活在⼀个政治上⾮常⿊暗、封建复辟的时代。
当时,轰轰烈烈的法国⼤⾰命已经成为过去;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建⽴政权后不久,便将保卫新政权的⾰命战争转变为对外侵略,并遭到了失败;奥地利⼈民先受法国⾰命的精神⿎舞,之后⼜在反拿破仑侵略的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换来的却是封建统治的全⾯复辟。
奥地利的统治阶级推⾏露⾻的⽂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
梅特涅⾸相的特务⽹布满全国,在饭店、书店、图书馆以及学校⾥到处都有秘密警察和领津贴的告密者。
所以舒伯特⽣活的时代是⼀个资产阶级⾰命青黄不接的时代;⼤⾰命的⾼潮已过去,新的⾰命⾼潮还没有到来。
⽽1848年欧洲另⼀次资产阶级⾰命⾼潮到来时,舒伯特已经故世整整20年了。
舒伯特的⽣命虽然短促,但创作范围之⼴、内容之丰富,⾜以令⼈惊异。
他的全部创作既有20部⾳乐戏剧作品歌剧、轻歌剧、戏剧配乐等、⼗部交响曲、⼗九⾸弦⽉四重奏、20⼆⼿钢琴奏鸣曲、四⾸⼩提琴中、六百多⾸歌曲、⽆数钢琴⼩曲集以及许多宗教乐器、合唱曲、四重唱、三重唱等等。
他在歌曲、交响曲、室内乐曲的创作题材内达到⾼超的艺术境界。
舒伯特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优秀传统,虽然在英雄性上不及贝多芬,但在抒情性上充分展现了⾃⼰的天才。
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全部⽣活问题,⼈与现实的关系,⼏乎都是通过抒情的概念反映出来的。
歌曲性、民族性、通俗性是舒伯特⾳乐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