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与合理用药.ppt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47
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建议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患者低蛋白血症导致其与药物结合减少,药物生物转化也会减慢,血浆游离药物增多而其作用增强。
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应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特点1、吸收:肝脏疾病时,可出现肝内血流阻力增加,门静脉高压,肝内外的门体分流以及肝实质损害,肝脏内在清除率下降。
内源性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在肝内灭活减少,药物不能有效地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使主要在肝脏内代谢清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体内血药浓度明显增高而影响药物的作用,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升高。
例如,肝脏疾病或晚期肝硬化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增加,哌替啶和普萘洛尔增加2倍;对乙酰氨基酚增加50%。
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利多卡因、吗啡、硝酸甘油、对乙酰氨基酚、哌唑嗪和氯丙嗪等。
2、分布:在肝脏疾病时,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下降,使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血中结合型药物减少,而游离型药物增加,虽然血药浓度测定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具有活性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使该药物的作用加强,同时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应增加,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影响更为显著。
这些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呋塞米、利多卡因、吗啡、普萘洛尔、地西泮、保泰松、苯妥英钠和红霉素等。
3、代谢:在肝脏疾病时,肝细胞的数量减少,肝细胞功能受损,肝细胞内的多数药物酶,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性和数量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使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清除的药物的代谢速度和程度降低,清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长期用药还可引起蓄积性中毒。
二、肝功能不全时的药效学特点慢性肝病时,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在应用治疗范围的药物剂量时,游离血药浓度相对升高,不仅使其药理效应增强,也可能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应增加。
例如临床上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给予巴比妥类药物往往诱发肝性脑病,即与肝功能损害时药效学的改变有关。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选择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都与肝脏有关。
在慢性肝脏疾病时,常伴有部分肝细胞的坏死和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纤维化,使肝脏的血流量降低,微粒体内代谢酶减少、活性降低,从而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半衰期延长。
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而中毒。
长期的肝脏疾病可使肝脏的蛋白合成能力减弱,使血中的血浆蛋白的数量降低或结合部位的性质发生改变,对药物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动学改变的蛋白结合减少,使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增加,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中毒。
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药物排泄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
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1]。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是否会增加肝脏损害程度[2]、是否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毒性或对药物动力学等体内过程的影响等。
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据肝功能状态对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做出非常准确的调整,但临床上遇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重视并考虑这个问题。
(1)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4)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
项目一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模块五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一、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药动学特点1.吸收➢多数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肝脏首过效应减小•具有肝脏首过效应的药物硝酸甘油、吗啡、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他汀”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利多卡因等肝脏蛋白合成减少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胆汁酸、胆红素竞争蛋白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药物的组织分布范围扩大,半衰期延长肝药酶活性和数量下降药物代谢速度和程度降低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前体药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减少药效降低肝脏疾病可影响一些药物经胆汁的排泄。
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明确诊断,合理选用药物。
➢避免或慎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
➢避免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联用,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择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周期,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并定期检测肝功能。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药动学特点➢吸收肾功能不全可致肠道钙吸收减少。
慢性尿毒症患者药物吸收量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
➢分布酸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碱性药物一般不变。
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增加,半衰期缩短,消除加快。
➢代谢经肾脏代谢的药物生物转化障碍。
尿毒症继发的内环境紊乱可影响大多数药物的代谢、转化。
药动学特点➢排泄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肾血流量减少排泄速度减慢清除率降低药物蓄积血浆半衰期延长药效增强毒副反应发生率升高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明确诊断,合理选用药物。
➢避免或慎用对肾脏毒性大的药物。
➢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避免有肾毒性药物的联合应用。
➢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择双通道(肝、肾)消除的药物。
➢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调整给药方案,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并定期检测肾功能。
思考➢肝功能不全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