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比例尺等高线用
- 格式:pptx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68
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知识点总结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形工具。
它为我们提供了获取地理信息、导航和了解地球不同地区的方法。
在阅读和使用地图时,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比例尺、经纬网和等高线。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介绍它们在地图阅读中的应用。
一、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用来表示真实距离与地图上距离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它通常以分数、比例或者直线段的方式表示。
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并估算实际距离,因此在地图阅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一个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时,意味着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中的100000厘米,或者1000米。
因此,如果我们测量两个地点在地图上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实际距离就是5000米。
比例尺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图上的物体或地区的相对大小。
例如,如果一个城市在地图上的绘制比另一个城市大,那么在实际中这个城市可能也确实更大。
二、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基准系,它由经线和纬线组成。
经线是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线。
而纬线则是连接地球东西两极的线,也被称为纬度线。
经纬网的交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坐标点。
经纬网使得我们能够在地球表面上精确定位和测量距离。
经度和纬度的度量方式以角度为单位,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的度量范围为0°到180°,以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的经线)为基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纬度的度量范围为0°到90°,以赤道为0°,向南为负,向北为正。
经纬网的表示方式通常以度(°)、分(′)、秒(″)或以小数形式呈现。
例如,一个地点的经度为120°30′,纬度为30°15′,这样就可以唯一确定该地点的位置。
三、等高线等高线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形高度变化的曲线线条。
等高线连接了相同高度的点,同时呈现了山脉、山谷、河流等地形特征。
通过读取等高线的形状、间距和标签,我们可以推测出地势的起伏情况和地形的特征。
我国常用比例尺地图的等高距规定: 比例尺为1:2.5万,等高距为5米;比例尺为1:5万,等高距为10米;比例尺为1:10万,等高距为20米;比例尺为1:20万,等高距为40米。
中国气候特点1.季风气候显著,2.气候的大陆性强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特点: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在夏季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分布: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分布;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分布:西北地区高原(高山)气候成因:地势高,地形起伏大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分布:青藏高原地区我国的气候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大部)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新疆)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地形以及大气环流等:我国气候区划(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在自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的东部地区(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安徽与江苏南部、广东北部及福建部分地区等等),而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以南为界的东部地区(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山西、陕西与河南部分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区则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南岭以南,如海南、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以北为界的西北地区(内蒙古和新疆)。
此外,由于地势高峻、地形多样,青藏高原地区(西藏和青海)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有四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样;四是雨热同期。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分析其优越性:1、中国的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知识点总结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展示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相关知识点,对于正确理解和有效利用地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图比例尺、经纬网和等高线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地理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一种形式。
它告诉我们地图上的一个单位长度对应实际地面的多少距离。
地图比例尺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分数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1. 分数比例尺分数比例尺是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1:50000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长度相当于实际地面上的50000单位长度。
分数比例尺常用于小比例尺地图,如区域地图或世界地图。
2. 图形比例尺图形比例尺是通过将地图上的一段长度与实际地面上的相应长度绘制成直线段的形式来表示比例尺。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图形比例尺上的长度来估算地图上的距离。
图形比例尺常用于大比例尺地图,如城市地图或旅游地图。
二、经纬网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交叉构成的网格状结构,在地图上用来定位和测量地理位置。
经线是指从地球南北极到南北极穿过的无数个纵向线条,也称为经度。
纬线是指在地球上绕着赤道平行的线条,也称为纬度。
经纬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和坐标:通过经纬网的交叉点,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2. 导航和航海:经纬网提供了导航和航海所需的基础信息。
借助经纬网,人们可以确定船舶或飞机在地球表面上的具体位置和航线,以确保航行安全。
3. 地图绘制和测量:经纬网作为地图上的基准线,为地图绘制提供了准确的参照。
同时,利用经纬网的交点可以进行测量,帮助我们计算地表上的距离、面积等。
三、等高线等高线是指连接地图上等高点的线条,用来表示地形高度的分布和变化。
等高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等高点:等高线上的每个点的高程值都相等,表示这些点的地势高度相同。
地理比例尺判读技巧
1、比例尺大小的判读
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2、比例尺大小与实际范围、内容详略的判读
(1)同样范围: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同样比例尺:范围越大,所占图幅越大。
(3)同样图幅: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3、等高线地形图上利用比例尺对坡度的判读
(1)图幅相同,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2)图幅相同,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3)图幅相同,两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4、等压线图中,利用比例尺判读风力
(1)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压线图中,图幅一定时,相邻两条等压
线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2)两幅气压差相等的等压线图中,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5、经纬网图上,利用比例尺判读面积
经纬网图中,图上距离相同的经线或纬线的实际长度长,则比例尺小,反之,比例尺大。
地图比例尺的解题技巧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作为地图的一个组成部分——比例尺则是地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对地图比例尺的熟练把握,有助于领会地图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提高读图的水平。
认识地图比例尺。
比例尺是图上某一线段的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也有人把比例尺称为缩尺。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1)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线段,并注明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2)文字式:在地图上直接用文字说明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3)数字式:用分数式或比例式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文字式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的比例尺,其直线式比例尺为:。
,数字比例尺为1:1000000。
正确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分子通常是1,一般来说,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或者说,比例尺的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例尺的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如1:200000、1:30000与1:13000000三个比例尺比较,比例尺最大的应该是1:30000,因为其分母最小,或者说比值最大,所以比例尺最大;1:13000000的比例尺最小,因为其分母最大,比值最小,所以比例尺最小。
有的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并不十分直观,这时我们就要注意进行转化,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下列四幅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哪一幅?以上四幅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比较其比例尺的大小,我们可以从比例尺的概念入手,分别求出每一幅地图比例尺的表达式,然后比较四个表达式比值的大小,进而求出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线上1°纬度其实地距离为111.1千米,赤道上1°经度其实地距离为111.1千米。
据此,结合四幅图,我们可以在图中找出位置适中的某一经线,量出某两根纬线间的图上距离,然后利用地图比例尺的概念求出各幅地图比例尺的表达式,最后比较表达式的比值,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A图可在9°经线上量出42°30′—41°30′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a),得出A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a厘米/1×111.1千米(单位可暂时不化);B图可在133°经线(或132°、134°、135°经线)上量出34°—33°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b),得出B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b厘米/1×111.1千米;C图可在72°经线上量出20°—16°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c),得出C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c厘米/4×111.1千米;D图可在80°经线上量出10°—8°纬线间的图上距离(假设为d),得出D图比例尺的表达式为:d厘米/2×111.1千米。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专题讲练——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目录 (1) (3) (4)一、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大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交通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乘以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比例尺1/10000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比例尺1/50000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x(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①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指示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5)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类型二、等高线地形图1.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
1、需要的东西软件:Global mapper 14,启动Global mapper 14 中文版(安装目录下的chs或则chinese)2、步骤首先,我们导入下载的数据,我以***.tiff为例,下载下来的直接拖入global mapper软件,如下:从上往下,等高距可以任意设置,不过如果小于20的话,下面的数据是电脑算出来的,好像是插值法插的,那就没意义了,一般100或50,想精确就20。
其他的可以不用管。
点确定后,要等一会,电脑越差的时间越长。
完了后你看到的是一团颜色,把他放大。
这是生成的结果,他默认的是这样的,下面地图是3d的,看着有点晕。
还是设置-海拔选项把晕眩取消,这样就好看多了,地图眩晕那个自己试一下。
在工具—控制中心,那个是控制图层的,我们可以把地图底图给去了。
这样子的地形图,我们会看晕,不知道这是哪里。
那么,就会用到上面的矢量数据了,文件—打开数据文件他自己会覆盖上去的。
这样,就大致知道我现在看的是哪个地方了。
然后,如果要看坐标的话,还是配置—一般设置选择“目前投影网格”,并在“网格间距”中选择“定制”“1000”的地面单位。
这代表图上一方格长宽皆是1000米(由于地球的不规则形状,UTM方格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正方形,只是近似正方形,但不影响使用,它的优点是非常方便估算两点间的距离和定位,不需要借助比例尺进行计算),你也可以选择用坐标网格,那么他标的就是坐标了。
这样,也可以很快地知道现在看的是哪里。
基本的操作就这样。
这个高程数据,他海与陆分得不太清。
设置任意比例尺:打开Global mapper左上角选择视图 按比例缩放输入10000 (表示比例尺是1:10000)点击“确定”右下角显示表示1:10000的比例尺等高线。
可以任意比例尺。
导出CAD格式矢量等高线DWG格式:左上角选择:文件→输出→输出矢量格式选择DWG 或者DXF格式点确定。
编辑等高线:选择左上角在选择你要编辑的等高线“双击”,出现下图:确定,可以看到等高线覆盖的范围,也可以编辑等高线。
等高线地图的使用以及方向方位的辨别高线地图的使用以及方向方位的辨别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於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换算表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25,0001,00041:50,0001,00021:100,0001,0001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一、等高线的种类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
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於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
04公分,地图的等高线之间隔实际距离单位等高线实际距离比例尺计曲线首曲线1:50,000100公尺20公尺1:25,00050公尺10公尺1:10,00025公尺5公尺二、等高线的盲点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