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61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期末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过程,总结和巩固大学基础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包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确定、红外光谱仪的使用、能量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物质的酸碱性等。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确定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实验方法将反应物溶液以适量混合,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解放出的氯离子和银离子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因此我们得出了氯离子和银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根据反应物的浓度,我们可以确定出反应物的配比。
实验中,我们还可通过反应物质的颜色变化、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等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通过这种一系列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并验证离子反应方程式。
2. 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用来检测不同物质的化学键类型和数目,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中,我们需要将待测样品置于红外光束中,利用物质的特异吸收频率和强度来观察不同功能团的存在。
通过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我们得出了样品中存在羧基和羟基的结论,进一步推测出样品可能为羧酸类物质,并进一步总结出样品的结构。
3. 能量计的原理和应用能量计是通过将反应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来测量反应能量的仪器。
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将反应物与稳定剂混合,观察反应是否发生。
然后,我们将反应容器放入能量计中,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能。
通过能量计的使用,我们得到了反应物生成的热可以用于加热水的结论,并可以通过实验计算出反应物的化学能。
4. 物质的酸碱性实验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酸碱指示剂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然后,我们通过酸碱反应来观察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溶液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步骤及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确定能够为我们提供反应物配比的信息,并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txt>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h2in ? hin2- ? in3- (pka2=6.3pka3=11.55)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 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 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 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前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总则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1.着火2.爆炸3.电击第二章化学中毒和灼伤1.化学中毒2.化学灼伤第三章实验室安全措施1.实验室安全标准2.化学药品的管理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第四章实验安全操作技术1.加热2.玻璃加工操作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参考资料1.1.1 着火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
例如: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②加热操作不当引起着火;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
1.1 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炔、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苯、溴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
这些易燃物其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些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在室温下的蒸气浓度很大,足以着火;燃烧速度快,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
此外,有的易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
例如,乙醚的闪点有-45℃;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火爆炸)。
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大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原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相关的知识。
1. 实验室安全意识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我们都应该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以及相应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故的发生有可能会给实验者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大家需要认真地听从实验老师的安排,在实验中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操作。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各种化学仪器,包括天平、电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等。
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都不一样,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
要注意仪器的保养与清洁,保证实验的精确和准确度。
3. 常用试剂的制备和使用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很多常用的试剂。
这些试剂需要进行精确定量和精确定制,以确保实验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试剂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
4. 实验的操作步骤每项实验都有特定的操作步骤,通常是按照某种顺序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实验操作的顺序,以及各种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数量。
不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数据分析和处理在实验结果中,往往会涉及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同时,为了减少误差,应该对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总之,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实验安全意识、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制备、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报告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
本篇文章将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为主题,探讨实验的重要性、实验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实验对学生的影响。
实验的重要性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理论学习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中,我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索化学现象,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中的挑战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首先,实验操作要求准确无误,需要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如实验物质的不稳定性或实验设备的故障,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最后,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实验对学生的影响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其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验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实验还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的理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案例:酸碱中和反应作为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的一个典型案例,酸碱中和反应是我们在实验中常常遇到的实验之一。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酸和碱在适当比例下混合后产生的水和盐,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结论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引言大学普通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通过该实验课程,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大学普通化学实验的一般内容和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并对一些常见的实验进行详细讲解。
实验内容大学普通化学实验的内容广泛,包括物质的性质鉴定、化学反应的实验研究、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
实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包括实验室危险品的标识与处理、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等。
2.基础实验: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
主要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实验。
3.定量分析实验: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准确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掌握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4.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和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包括有机合成反应、分离纯化技术、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等。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实验室技术在大学普通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实验室技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1.称量技术:学生需要掌握精确称量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使用天平、量筒、容量瓶等仪器进行准确称量。
2.溶液的配制:学生需要学会按照配制比例和溶液浓度的要求,正确配制溶液。
3.试剂的挥发和分液:在一些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试剂的挥发和分液的技术,以便分离和提取需要的物质。
4.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如酸碱滴定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
常见实验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学生能够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反应特点,掌握通过酸碱滴定确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txt>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h2in ? hin2- ? in3- (pka2=6.3pka3=11.55)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 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 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 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大学化学教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大学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
二、实验目的1.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结构2.学习常用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机理3.掌握基础的有机合成和分离技术4.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三、实验设备与试剂实验设备:•反应烧杯•钢针/玻璃棒(搅拌)•热水浴/油浴•恒温槽常用试剂:1.无水乙醇(浓度可根据需要调整)2.氢氧化钠(NaOH)3.硫酸(H2SO4)4.碘溶液(I2)5.氯化钠(NaCl)6.氢氯酸(HCl)7.甲醇(CH3OH)8.醋酸(CH3COOH)9.苯胺(C6H5NH2)10.硝基苯(C6H5NO2)四、实验步骤实验1:有机溶剂的提纯与干燥1.准备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并加入一小部分氯化钠。
2.使用蒸馏设备进行提纯,收集干净的乙醇。
3.将分离得到的乙醇放在恒温槽中进行干燥。
实验2: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1.选取一个未知有机化合物X,并利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2.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碳、氢和氧的含量。
3.根据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有机化合物X的结构式。
实验3:石油醚制备1.在反应烧杯中加入适量硫酸和甲醇。
2.加热反应混合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并生成石油醚。
3.过滤得到石油醚。
实验4:氯化苯的合成1.取适量苯,加入恒温槽中。
2.在乙醇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3.将氯化亚铜和苯溶液同时滴加到恒温槽中,搅拌反应15分钟。
4.分离得到氯化苯。
实验5:硝基苯的合成1.在反应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和硫酸。
2.加入苯胺,并充分搅拌反应2小时。
3.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几次,得到硝基苯晶体。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验证实验目的是否达到。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计量学中的摩尔质量是指:A. 化合物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B. 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C. 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目D.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2. 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是多少升?A. 22.4B. 52.4C. 74.8D. 104.4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电解质?A. 食盐水B. 硫酸C. 纯水D. 铜答案:D4.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1摩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A. 22.4升B. 52.4升C. 74.8升D. 104.4升答案:A5.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是指:A. 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B. 生成物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C. 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和D. 生成物浓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差答案:B6. 下列哪种操作可以减少实验中的随机误差?A. 增加样品量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什么是酸碱滴定的终点?A. 滴定开始的时刻B. 滴定结束的时刻C. 溶液的pH值等于7的时刻D. 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刻答案:D8. 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移液管时,正确的操作是:A. 直接用口吸B. 用滤纸擦净移液管末端C. 将移液管插入液面以下,然后吹吸D. 将移液管垂直插入液面,不吹吸答案:B9. 什么是溶液的浓度?A. 溶液的质量B. 溶液的体积C.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答案:C10.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的:A. 1/3B. 1/2C. 2/3D. 3/4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12. 化学实验中,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使用________。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优秀3篇)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xiaozongshi 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三、实验原理:c(标)×V(标)=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本实验具体为:c (H+)×V(酸)=c(OH—)×V(碱)】四、实验过程:(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
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如2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赶尽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颜色不明显,可将锥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纸上)。
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基础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安全知识。
3.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提问: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 化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发现新现象。
-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
- 使用实验仪器时,注意操作规范。
- 处理化学试剂时,注意防护。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实验仪器的使用- 烧杯、试管、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 仪器的清洗和保养。
2.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一、试验目的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二、试验原理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四.试验步骤1、酒精的蒸馏(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2、微量法测沸点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六、思考题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
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不多于2/3。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 硫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无机制备的一般方法2、学习台秤、加热、抽滤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CuSO 4·5H 2O 俗称蓝矾、胆矾或孔雀石。
是蓝色透明三斜晶体。
在空气中缓慢风化。
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
加热时失水,当加热至258℃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为白色无水CuSO 4。
无水CuSO 4易吸水变蓝,利用此特性来检验某些液态有机物中微量的水。
CuSO 4·5H 2O 用途广泛,如用于棉及丝织品印染的媒染剂、农业的杀虫剂、水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铜的电镀等。
同时,还大量用于有色金属选矿(浮选)工业、船舶油漆工业及其他化工原料的制造。
本实验以工业氧化铜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制备CuSO 4·5H 2O ,其中的不溶性杂质在过滤时可除去,可溶性杂质Fe 2+和Fe 3+,需用氧化剂(如H 2O 2)将Fe 2+氧化为Fe 3+后,调节 pH 值在3~4(注意不使溶液的pH >4,若pH 值过大,会析出碱式硫酸铜的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再加热煮沸,使 Fe 3+水解成为 Fe(OH)3沉淀而除去。
将除去杂质的CuSO 4溶液进行蒸发,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后得到蓝色CuSO 4·5H 2O 。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台秤、煤气灯、铁架台、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滤纸、pH 试纸试剂: 工业CuO 、 H 2SO 4(3mol ·L -1)、H 2O 2(3%)、NH 3H 2O四、实验步骤趁热抽滤于小烧杯中称取工业小火−−→−−−→−−−−→−−−−−−→−∆+∆⋅+-min20ml 20O H min 5)(ml20~17SO H L mol 32421g 4CuO−−−−−→−−−→−−−−→−−→−=⋅++-4pH OH NH molL 2ml3O H %323122搅拌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2~1pH SO H L mol 13min104213)OH (Fe )OH (Fe 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趁热抽滤称重母液回收抽滤出现晶膜结晶冷却浓缩→⋅−→−−−→−−−→−∆O 2H 54CuS O五、实验结果CuSO 4·5H 2O 的产量: CuSO 4·5H 2O 的产率:实验二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的方法2、学习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的使用二、实验原理NaOH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 2,不符合直接配制的要求,只能间接配制,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