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俄文化差异
- 格式:docx
- 大小:11.64 KB
- 文档页数:6
2021年第03期391百家争鸣中俄文化差异对会议服务的影响——以商务会议为例张茗芳 张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郑州市450046一、中俄文化差异简析中俄作为两个毗邻的大国,因其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的不同,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一)从行为方面来看,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造就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爱好和平、注重实际的性格。
而俄罗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因而俄罗斯人在很多时候显得懒散。
但俄罗斯漫长的冬季又使他们拥有了坚韧顽强的性格。
(二)从精神方面来看,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人普遍安土重迁,重视血缘关系,讲求中庸,情感内敛。
同时,由于各家思想长期共存,中国文化也呈现一种极强的适应性,在不同时空状态下均可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从物质方面来看,中国陆海兼备,我们的文化也相应具有强大的包容能力,在不断吸收、改造、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保持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而俄罗斯地跨欧亚,其文化中东方魅力与西方特色兼而有之,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内部难以调和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中俄文化差异对商务会议的影响(一)礼仪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礼仪在上午商务会议中的作用是“内强气质、外强形象”,不可不重视。
俄罗斯商人通常具有俄罗斯大多数人冷漠与热情兼具的特征。
例如,在初次见面时,俄罗斯人通常会表现得较为严肃、认真、客气,见面或道别时,多需要拥抱以示友好。
中国人习惯通过微笑来表达善意、拉近距离,而在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中,没有理由的笑通常被认为是不庄重不严肃的象征,因此注意笑的时机也极为重要。
许多俄罗斯商人不易变通,以此在会议过程中忌表现得急躁冒进。
(二)禁忌商务会谈中,俄罗斯人同样有许多忌讳。
比如,俄罗斯人认为跨着门槛交谈会带来厄运,见面时不能交叉十字握手,偏爱数字“7”而认为数字“13”非常不吉利,百合花通常用来献祭逝者,左手为“恶手”因此不能用左手接递物品等。
由文化产业看中俄两国的文化异同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作为生产要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包装、推广、销售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价值及经济效益的产业。
在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中,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中俄两国而言,文化产业是两国文化长远交流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方面论述中俄两国的文化异同。
一、产业逐渐升温近年来,中俄两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升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年产出值超过5万亿元,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5%。
影视、旅游、戏曲、动漫等行业发展迅猛,其中电影产业更是稳居全球第二名。
而在俄罗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俄罗斯政府逐渐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通过为文化产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放宽外资进入俄文化市场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其中电影、博物馆、旅游等文化产业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俄罗斯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产业。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中俄两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包装和创新,可以让文化产业更具现代性。
如中国的金庸武侠小说,通过电影、电视剧等载体,依然在具有现代元素的文艺界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口碑;而在俄罗斯,象棋、俄罗斯方块等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
同时,两国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方式。
在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文艺从业者通过改编、创新传统文化元素,加强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同时引导广大民众传承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传承则更多地依托于各级艺术院校、博物馆等机构,打造更多体现俄罗斯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俄罗斯版画等。
三、面临的挑战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加。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俄中之间的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
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其之间的翻译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地传达语言信息,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对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俄汉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中经常出现意译的情况。
俄汉翻译中常常会出现对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第二,俄汉两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这也会在翻译中产生一些文化差异。
在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而俄罗斯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中考虑到这些差异,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俄汉两国的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俄语中常常使用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则偏爱使用主动句;俄语中的文学性和形式主义较强,而汉语则更注重实用性和朴实的表达。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
在面对这些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译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技巧。
译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并准确地传达信息。
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传达意思。
为了提高俄汉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和探讨。
可以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找出两国之间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性,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可以加强对俄汉两国语言的比较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现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地球已愈发变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与国之间需要不断的合作和相互学习,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地理,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必然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隔阂,因此分析并了解这些差异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了解这些差异之后,只有互相理解和加以尊重,才能更好的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深入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
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差异。
即使是普通的数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爱好也不一样,中国喜欢偶数,俄罗斯喜欢奇数;中国封建时代偏爱“九”和“五”,现代民众钟情“六”和“八”,俄罗斯喜欢“七”。
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蜜月时期”,共同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此后两国一度反目成仇,又无限放大了这种差异,抹杀了社会文化的共性。
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双边交往中减少误解,增进互信。
本文将从多方面浅析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
国家概况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
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
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
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
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对外:包容与排外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世界大同”,华夏文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在中国哈尔滨,中央大街和果戈理大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大街,是重建的俄罗斯风情区。
俄语教学中“中俄文化差异”渗透俄语教学中中俄文化差异渗透简历大全/html/jianli/一、序言俄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用俄语思维、表达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以往,我们的俄语教学侧重于对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忽视了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学生虽掌握了词汇和语法等内容,却不能有效的进行思想交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也不近相同,所以学习语言就是将所学语言国的历史、政治、民俗等文化因素进行对比、融合的过程。
因此需将文化背景知识与俄语教学结合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中俄文化差异渗透的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言语交际。
要想表达准确,符合国情,必须了解文化背景。
因此,文化差异渗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把它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下是我从词汇、习语、习俗、交际对话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四个方面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俄语文化差异渗透。
(一)在词汇中文化差异渗透:词汇有字面意义,也有它的隐含意义。
学生学外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应当了解词汇的涵义。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向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词汇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самовар(俄式茶炊)一词时,可以渗透俄罗斯人喝茶的特别讲究[1]: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
早餐时喝茶,一般情况下吃夹火腿或腊肠的面包片、小馅饼。
午餐后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时加果酱、奶油、柠檬汁等。
特别是在星期天、节日或洗过热水澡后,更是喜欢喝茶。
他们把喝茶作为饮食的补充,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
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许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其家做客时,主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主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
中俄两国企业文化差异对比分析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扩展到不同的文化领域,这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能基于此进行科学管理。
本文对中国与俄罗斯企业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探求对跨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关键字】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文化差异,人力资源管理一、中俄企业文化对比分析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其中《中国企业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独具企业自身特色的信念和行为准则。
本文采用霍夫斯泰德企业文化模型对中俄两国企业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该模型具有五个指标,从不同维度反应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分别是“权利差距”、“防止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和女性化”和“长期、短期导向”。
通过对中俄两个国家企业各指标指数进行对比,有以下发现:俄罗斯企业同中国一样,都拥有较大的权力距离,而且在男、女性化方面均没有明显的特征。
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企业显示出极高的不确定性规避,而中国则相反。
同时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上,中国企业是典型的集体主义,而俄罗斯企业则没有明显特征。
长、短期导向维度方面,中国企业是典型的长期导向,而俄罗斯企业则坚持短期导向。
二、中俄两国民族文化对比分析如果说把企业比作一棵树,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根,而国家民族文化就是其深深扎根的土壤。
中俄两国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两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矛盾性和统一性。
俄罗斯是一个十分矛盾的民族,在许多方面同时具有两极化表现。
原因在于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地处东、西方文明交界之地,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产生激烈的冲突与碰撞,其文化发展深受两方文化的影响。
长期以来两种不同文化激烈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
俄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中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传统。
最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元朝。
那时就已经有一批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境内据《元史》记载至顺三年1332年“诸王章吉献斡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铤钞五千锭”。
1547年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即位以后开始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他向中国派了两名使者想跟中国建立关系其中一名使者叫彼得洛夫另一名是耶里希夫。
由于他们没有同意按照当时中国朝廷的习惯在皇帝面前磕头因此没有获准晋见中国皇帝。
1618年罗曼诺夫王朝确立后沙皇又派了一名使者但他还是没有见到皇帝不过双方交换了国书从此两国之间就有了外交联系。
俄国沙皇势力向西伯利亚扩展之后继续向南扩展因此17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之间爆发了雅克萨冲突。
结果有好几名俄国人被俘虏带到北京。
这些人叫做阿尔巴金人。
后来他们编入了满洲的镶黄旗军队居住在北京并且享受康熙皇帝给他们的所有宽厚待遇。
这些阿尔巴金人可以看作是早期居住在中国的俄国侨民。
1715年俄国派遣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到中国。
到1860年俄国先后派遣13批东正教传教士来到北京神职人员共达155个人。
这些传教士还有商人也加入了在中国的早期俄国侨民行列。
后来也有不少留学生来中国。
总之13-19世纪在中国的俄侨主要有1东正教传教士2各种商人3留学生4阿尔巴金人的后裔。
这些俄侨在中俄文化等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
19-20世纪是两国交际最多最频繁的时期。
前几百年之间中俄关系的内容主要是互派外交官、处理领土以及边界问题和调整经济贸易关系等但自从19世纪的90年代开始中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两国关系的重心从边界问题上转移到经济和政治交流方面。
俄国沙皇政府非常重视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因此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俄国在中国的势力。
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具有策略性的打算因为日本、英国和美国都想在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扩散自己的势力因此可能会对俄国构成威胁这是因为靠近俄国太近而且俄国的远东地区离内地距离较远经济不发达从军事角度来看比较弱的缘故。
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作者:黄雅婷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4期[摘要]禁忌历来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文化交际里的一个敏感问题。
由于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存在差异,双方的禁忌内容也不尽相同。
本文从俄罗斯人关于数字的禁忌、祝福的禁忌、食品的禁忌、日期的禁忌、颜色的禁忌及问候的禁忌六个方面来分析中俄文化差异,以便加深人们对两国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禁忌中俄对比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37-02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禁忌,它们反映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俄罗斯人的禁忌大多是从信奉多神教(Язычество)的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
虽然俄罗斯将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定为国教(公元988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多神教的某些传统在俄罗斯人心中却依旧根深蒂固。
几乎每个了解俄罗斯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俄罗斯人的禁忌,比如他们不喜欢数字13,因为传说夏娃给亚当吃禁果,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都发生在13日。
再如亲人出远门之前出行人和送行人都要坐下来,等上几分钟再出发;考试之前不能理发、剪指甲,不然考试会不及格;在室内不能吹口哨,不然会把钱吹走;送别人钱包时不能送空钱包,里面应放一点钱;见面握手时,忌形成十字交叉形;不能隔着门槛儿递东西;忌讳打翻盐罐,这预示着家中会发生争吵;早上起床时不能左脚先下地,等等。
本文从俄罗斯人关于数字的禁忌、祝福的禁忌、食品的禁忌、日期的禁忌、颜色的禁忌及问候的禁忌六个方面来分析中俄文化差异。
一、俄罗斯人“以单为美”,中国人“好事成双”俄罗斯人喜欢单数,如送花要送一枝、三枝、五枝等,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非常欢迎的,而两枝、四枝、六枝多为祭祀亡人时才送。
在单数中俄罗斯人尤其喜欢7,7预示着成功、幸福和美满。
而在他们看来,双数是不吉利的,被认为是“鬼数”。
与此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双数通常被认为是吉利的数字。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中俄文化差异与对俄汉语教学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我们在解析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阐释这种语言的文化。
而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历史背景、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不同,差异迥然。
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标签:文化差异;对俄汉语教学;策略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语言知识外,还要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
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差异迥然。
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中俄文化差异由于人们观察文化的角度不同,所以给文化下的定义也不同。
据不完全统计,从不同侧面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不少于250种。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统一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①按最广泛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第二语言教学,或具体说在对俄汉语教学中也经常涉及到文化分类,但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文化”。
“语言交际文化”就是指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中。
语言中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只有通过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才能显现出来。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考察一下这种差异:一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体现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
大家知道,不同的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是有差异的。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俄交际差异作者:苏航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24期[摘要]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会有一套显性或隐性的行为模式,与这种行为模式相关的各类活动即为文化,不同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之下每个人的交往方式以及社会化形式都会有所不同。
本文以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作为切入点,了解群体行为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特性,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教育背景,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高低语境理论跨文化交际中俄[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62-02一、语言、交际与文化文化、交际、语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从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理清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各个领域的研究重心也许不同,但语言、交际与文化的不可脱离性观点却是相同的。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某种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各种语言是无法脱离文化而被认知的,只有交织蕴藏在各自语言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
并且不同文化背景及教育背景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也较为复杂。
作为文化的传承与流动,交际受文化的影响,其以文化为背景,以文化为纽带。
文化塑造个人的人格以及人际交往形式,影响个人的认知程序以及认知结构,决定个人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交往过程。
总而言之,个人人际交往的行为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文化既能够影响个人的交际行为,也能够制约和控制个人的社会交往,语言在文化的引导之下得以继承和弘扬,在不断的社会化以及人际交往中,民族文化得以繁荣与发展。
交际方式、交际风格、交际过程以及交际的编码和译码都会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与交际两者相辅相成。
二、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一)高语境文化的具体概念在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低语境和高语境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他指出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塑造不同的文化,不管是低语境文化还是高语境文化,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会影响个人的交际行为。
11神州文化中俄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苏元秋重庆市育才中学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对外文化交流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与完善,双方在文化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但联合举办中俄文化年,而且也互派留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共同拓展双边文化交往渠道。
鉴于此,本文就中俄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中俄文化;差异;共同特征;问题研究一、中俄文化的起源背景差异(一)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存在的国家,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经贸往来、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悠久丰厚的人文历史不但铸就了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文化品格,而且促进了中华文明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从我国文明起源来看,我国文化是土生土长的大河文明,有着鲜明的区域属性和民族特色。
主要是融合长江和黄河的部族文明和西域文化、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形成的。
自魏晋以来,我国传统文化架构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导的封建文明体系,儒家思想、文化逐渐成为了我国封建文明的主导,历代王朝都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政治统治工具,大力倡导三纲五常和伦理道德。
在鸦片战争前,由于我国大陆的封闭性和封建农业文明的限制,我国形成独特的大陆性封建文明。
在后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及新文化运动,我国文化逐渐产生了理性精神和科学意识并在后期发展中逐渐与全球文明融会贯通。
(二)俄罗斯的文化起源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国土辽阔,有着较强的地缘文化特性。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俄罗斯的文化体系可谓上通下达,西边毗邻欧洲,东边紧靠中国和东亚各国。
具体而言,俄罗斯文化既有着东方文化特色,也有着西方文化元素,苏联时期俄罗斯地区引进东方的茶文化和烹饪技术;在文化建设方面恢复宗教传统,兴建教堂;并在融汇东西方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独创出了细丝工艺、珐琅工艺等。
中俄文化差异分析中俄文化差异分析摘要: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在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世俗程度、结构及表现形式、变革的性质和方式、家和国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权力崇拜和权威政治等方面的类似。
分析中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
可以从中寻求共同的发展与多方面的契机,从而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模式;国民性;民族精神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
阐释中俄两国文化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的起源和属性 1 中国文化起源和属性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
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
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
2 俄罗斯文化的根源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
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
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
二、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演进方式不同 1 中国从发展、成败中完善自身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其所触及的地域内曾远播万国,周边国家无一能与其披靡,由此促成了中国文化极强的自尊与自大的意识,充满豪情,居功自傲于世界之林。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俄文化差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各国文化因素的了解尤为重要,了解对方民族文化,求同存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差异。
一、年龄的文化差异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
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pe6eHOK、geBoqka、geBymka、MO刀oga刃冰eHgeHa、
MO刀oga 刃冰eHgeHa、MO刀oga 刃
冰eHgeHa )。
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
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的说:“几a HTO冰e BbiBce
BpeMH nogqepKUBaeTe M OH
BO3paCT?” (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
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
此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保密,而且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通
用的成语来形容。
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风烛残年等等。
二、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
汉文化中的
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
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同的文化心
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比如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
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三、中俄词语间韵意的差异
由于中俄两国文化背景、生活习性的不同,导致两国人民在交际过程中有很多障碍,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
如俄语中的m^nna,除表示“帽子”这个基本词义外,还有特殊的附加意义,喻指“萎靡不振、无能的人”。
这是由于在古俄罗斯只有富人戴帽子,穷人却没人买帽子,而富人又都很懒散,从而衍生出这种次生意义。
现今俄罗斯人开玩笑说:“ H—m刀刃na”,对于初学俄语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帽子”与评价一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帽子除了指日常的服饰之外,我们所说的“戴绿帽子”,俄罗斯人也会象陷入云里雾中,疑惑不解,
这是由于俄罗斯人根本无法理解“戴绿帽子”和妻子有外遇能扯上什么联系。
中国人认为喜鹊是报喜的鸟儿,是吉祥的象征,认为“喜鹊枝头叫,喜事要来到”。
在传说中喜鹊是成人之美的瑞鸟,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就是喜鹊来搭桥。
所以有“搭鹊桥”和“鹊桥相会”。
俄语中的“ copoka” (喜鹊)在俄罗斯人的印象中指的是搬弄是非者,有些相当于中国人常说的麻雀;B c H K a H c o p o K a o T c B o e r o 刃3bika noru6ae T(喜鹊都因最快而倒霉)”;
Copoka c K a x e T B o p o H e , B o p o H a
6 o p o B y , a 6 o p o B B c e M y ropogy(喜鹊告诉乌鸦,乌鸦告诉公猪,公猪传遍全城)”。
“x y p H a " t” (鹤)在俄罗斯人眼中是忠于祖国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眼里象征的却是延年益寿;在俄罗斯文化中,
“gpakoh” (龙)是生有双翅,喷吐火焰的蛇形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在中国,“龙”深入民心,“龙”象征着中华民族,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都自称为“龙的传人”,古代帝王称自己为
“真龙天子”。
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词语所表现的
韵意差别甚大。
四、俄汉词语数字中文化意义的差异数字除具有本身的数量意义外,还兼有神秘“非数字”的意义,他们被称为“圣数”或“神秘数字”。
在俄罗斯人们的心中,
“七”(ceM b )有其特殊的形象和意义。
人们通常把“七”看成幸福和吉祥的数字,如成语“ Ha ce g BMOM He6e ” (女口登天堂);OgHoro TBoero c 刀OBa gocTaTo^Ho, H T o 6 bi OH noqyBCTBoBa 刀c e 6 H H a c e g BMOM H e 6 e .(只要你一句话就足使他感到如登天堂一样幸福。
)俄罗斯人喜欢数字“七”,因此,在很多谚语、成语中经常可以看至
U“ceM b” (七):如:ceM b p a 3 o T M e p b oguH p a 3 o T p e x b .(三思而后
行);c eMUMu 刀bHbiMu mar a M u (—日千里); ceM b n H g e n B o刀6y (非常聪明)。
如果说俄罗斯人热爱数词“七”,那么中国人更热爱数词“九”。
(g e B h Tb )因为在汉语中,“九”与“久”谐音,所以它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之数。
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也叫重霄或九重霄,指及高处。
九天也指皇室,九重旧指帝王所居之处。
中国人崇尚九,也偏爱九的倍数,如“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三十六计”。
汉语中以九打头的成语也不少,如:“九牛二虎”、“九关虎豹”,“九牛一毛”,“九故十亲”,“九九归一”等。
五、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
中俄两国人们
在思维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
的关联性。
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
权衡利弊。
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
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和一一些细节问题。
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
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一个总体原则。
中俄双方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冲突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重
“义”还是重“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应“重义轻利”。
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中国人仍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生意成功的关键。
中国人总是先交朋友,这叫作“感情投资”,期待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地的关系。
商业谈判中,中国人希
望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讨论和解决问题,有时会舍小利而顾大局。
而俄罗斯的文化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人言利是
被人们广泛接受的。
各种商业活动“唯利是图”。
人们在交易活动以商业“契约”为准,法律意识非常强,缺少中国人很看重的人情味。
俄罗
斯人认为,生意是生意,人情归人情,他们也不会
从一开始就作长期合作的打算。
中俄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都要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文化差异,本着“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的
原则,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敌视对立的态度,尽力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心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