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虹膜学
- 格式:pdf
- 大小:929.04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一章、虹膜学简介-- [相关资料]虹膜诊察(虹彩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透过眼睛虹膜的变化来推断个人健康状况及窥视康复过程的学问,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经由现代医学的检验,印证其诊断的正确与否。
【虹膜诊察:掌握亚健康根源改善健康看得见】一、发展作为虹膜健康检查的法宝的虹彩学,它发源于欧洲、匈牙利,已经风行百年以上。
最早是由匈牙利医生皮查理在西元1866年所创立并终其一生钻研眼球以及身体疾病变化在虹膜上的反应点绘制成全球第一幅虹膜图。
西元1900年之后,美国的詹森医生更全力投入其中,并发展出最详尽的左右眼虹膜的反射区,按照虹膜图谱所显示,就可以观察出人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内分泌腺体的衰退、障碍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
甚至可以看出人类遗传的弱点、药物或毒素的积累及因生活饮食习惯、工作住处环境所造成的体质或生理问题。
虹彩观测学并不是要决定疾病名称,而是通过眼睛里的虹膜,以其形态变化来确定人体内机体的衰退程度,包括药物代谢产生的废物在某个部位的沉积及积累程度,来自肠道或是疲劳过度引起无形的精神等预测该器官的功能及受损程度,有利于人类及早发现疾病的起源及潜在的病因,防患于未燃!现代虹彩学已在欧美先进国有推广逾150年,并以其科学、准确、实用、简单的优点,得到了欧美医学权威的肯定与重视,更得到了大众的信任和欢迎,确为现代人远离亚健康之看得见的法宝。
二、应用虹膜的各个部位所代表身体的不同位置,随着虹彩学的发展和仪器的越来越先进,精细程度也越来越进步,每一位虹膜分析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虹膜对照表(IrisChart)。
复杂的虹膜对照表不利于虹膜诊察的应用推广。
我们致力与先进的国际公司合作,将先进的虹膜仪、专业虹膜测试仪、电脑虹膜健康诊察系统引入,并与电脑的完美结合,将使虹膜诊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第二章、虹膜学及其特点-- [相关资料]虹膜诊断(虹彩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透过眼睛虹膜的变化来推断人体健康状况及窥视康复过程的学问,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经由现代医学的检验,印证其诊断的正确与否。
虹膜详细资料大全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
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透过角膜可以看到,俗称“黑眼球”。
中央有一个小圆孔,称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内。
虹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色素、血管、平滑肌。
虹膜的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和分布的不同而异,一般有黑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几种。
基本介绍•中文名:虹膜•位置:眼球中层血管膜的最前部•性质:人体组织•隶属:眼球概述,解剖学解释,概述虹膜内有环绕瞳孔排列的平滑肌,叫缩瞳肌(瞳孔括约肌),以及自瞳孔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叫散瞳肌(瞳孔开大肌)。
前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
强光照射眼睛时,瞳孔括约肌收缩,限制光亮进入;光线微弱时,瞳孔开大肌放大瞳孔,增加光线进入。
正常瞳孔的大小还与年龄、屈光状态等许多因素有关。
1岁以内的乳儿瞳孔最小,以后逐渐增大,青春期以后又逐渐变小。
近视眼的瞳孔大于远视眼。
人在疼痛、惊恐时,瞳孔散大,而在睡眠时,瞳孔缩小。
解剖学解释在眼球中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将其腔隙分隔成眼前房和后房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pupil)。
在瞳孔周围虹膜组织内含有两种平滑肌纤维:一种向虹膜周边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dila-tor pupillae),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开大,让更多的弱光吸收;另一种环绕瞳孔周围,称瞳孔括约肌(sphincter pupillae),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以减少强光*** 。
虹膜内层上皮细胞含有黑色素细胞,由于其数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不同,致使人类的虹膜呈现有黑色、蓝色或灰色等各种不同的颜色。
又称虹彩。
是位于眼内最前部的葡萄膜组织,由视杯前段的神经外胚叶和其前部的中胚叶组织发育而成。
它的起点和睫状体前缘相续,向中央延伸到晶状体前面的游离缘为止,成为将眼球前后房分开的一个重要隔膜。
其中央或稍偏鼻侧有一圆孔(或近似圆形)称为瞳孔,具有适应外界光线的强弱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亮作用。
解析虹膜识别技术1.虹膜的生物特性图1:人眼结构人眼眼球结构如图1所示,其生物特征最明显、最丰富的地方是虹膜区域,虹膜位于角膜与晶状体之间,在红外光下,虹膜表面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皱纹、条纹、斑点、凹点、射线、水晶体、细丝等大量可供识别的生物信息,如图2所示。
每个人的虹膜纹理特征差异显著,易于区分,且不同种人的虹膜颜色有差异。
不论虹膜颜色还是各种生物特征,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虹膜是人体唯一一个能够从外界直接看到并被清晰采集图像的内部组织,虹膜纹理特有的生理特征为虹膜识别技术的唯一性、高防伪性、不可侵犯性奠定了基础。
图2:虹膜结构不同人种的虹膜纹理与颜色也大致不同,西方人的虹膜纹理分布在整个虹膜范围,而东方人的虹膜纹理则集中在虹膜边缘附近,如图3所示为不同人种的虹膜图像。
并且这些特性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左右。
图3:不同人种的虹膜2.人眼虹膜的特点人眼虹膜具有如下特点:(1)高防伪性。
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防伪性是首当考虑因素。
角膜是虹膜的保护伞,固有与外界环境的隔离性,若想要改变虹膜纹理特征,则需冒失明的危险;另外,瞳孔可以自由缩放,使虹膜纹理具有活体特征,无疑为虹膜识别的防伪性再加保障。
(2)高稳定性。
据医学研究表明,人眼虹膜特征在出生三个月后就基本不会再变,也不易病变,一般疾病不会对虹膜组织造成损伤。
生物学家通过大量观察发现人体的虹膜特征一旦发育完全,则在一生之中基本保持不变。
(3)唯一性。
虹膜组织携载大量可视的生物信息,纹理结构的形成与胚胎发育环境息息相关,随机性较大,即便双胞胎,其虹膜特征也是不同的;同一人的左右眼,虹膜细节特征也不同。
(4)非侵犯性。
无需接触,虹膜图像在一定范围内即可采集,身份识别只需用虹膜识别装置扫描用户的眼睛即可,既不会弄脏采集设备,影响拍摄的质量而降低识别准确率,又不会对用户的眼睛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虹膜丰富的纹理结构使其具有唯一性;遗传因素决定的虹膜特征,具有终身不变性;不易被手术模仿和改变,使其具有非侵犯性,高稳定性,高防伪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虹膜是发现疾病的窗口——虹膜定位诊法(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能看东西,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反映人的年龄、种族、地域特点以及通过它来诊断全身各个部位的疾病。
如,婴幼儿的眼睛又大又圆,青少年的眼睛机灵闪亮,成年人的眼睛深沉明邃,老年人的眼睛呆滞浑浊等等。
虹膜与疾病远在公元前4~5世纪,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曾提出“眼睛如何,身体即如何”的见解。
1866年匈牙利医生依格纳茨·佩克采利撰写了一部有关虹膜诊断法的书,并绘制出虹膜脏器部位图。
以后又有许多人对虹膜诊断疾病的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现已证实,人的虹膜是一种特殊的调节器,它能使光脉冲通过大脑中枢与人体内所有器官保持着各种复杂的联系。
内脏所有器官及系统都在这小小的薄膜上有自己的代表区域,有自己严格固定的色素细胞群。
如果某一器官出现病情,就会通过神经冲动,向大脑发出信号,大脑将这一信号转送虹膜上相应区域的色素细胞群,于是就会在虹膜上出现各种异常改变。
祖国医学对虹膜能够反映全身疾病的现象也早有认识,《黄帝内经》中阐述的“目部五脏分属”与现代“虹膜分属部位”中的内脏分布有许多相似之处。
中医学传统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人体的相对独立的各局部的特定区域,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内器官的某些病理变化。
《灵枢·大惑论》中说:“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故此可以看出眼与脏腑之关系尤为密切。
中医的“五轮八廓”之说将黑眼称为风轮,认为属于肝,又称风廓属胆;瞳神(即瞳孔)称为水轮属肾,又称水廓属膀胱,已明确指出虹膜能反映肝、胆、肾和膀胱等内脏之生理病理状况。
从脏象学说的观点看:目为肝之窍,能重点地反映体内肝脏的情况,并且“肝藏血”,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眼的功能也受肝血调节,若血的质和量不足,肝之窍就受影响,故在眼上有所反映。
虹膜角膜角名词解释解剖学虹膜、角膜、角这个名词其实就是眼睛里的三位“明星”。
首先得说说虹膜,别看它小小的,真是个大明星。
虹膜就是你眼睛里那层有颜色的部分,像个调色盘,黑的、棕的、蓝的、绿色的,五花八门,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每个人的虹膜都不一样,就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你想知道你的朋友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好看吗?那就是虹膜在作怪。
虹膜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多少,感觉就像你在调节窗帘,有时候想让阳光洒进来,有时候又想要个小黑屋,哈哈。
说到角膜,那就是眼睛的“保护神”。
角膜就像个透明的窗户,遮住了眼睛最外层,让外面的风沙、细菌、各种脏东西无处可逃。
它不但保护我们的眼睛,还负责折射光线,帮助我们看清楚东西。
想象一下,假如没有角膜,眼睛就像一个没有窗户的房子,光线根本进不来,那可怎么见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呢?所以,角膜真是个默默无闻的英雄,时刻为我们的视觉保驾护航。
然后是角,虽然这个词听起来很简单,但它在眼睛里可大有来头。
眼睛的角主要是指眼球前面的那部分,像是一个三角形的“底座”。
角的存在让我们的眼球在眼眶里保持良好的位置,确保一切正常运转。
如果没有这个“底座”,眼球可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哈哈。
这部分虽然看起来不太显眼,但没了它,整个眼球可就会变得不稳定,想象一下,眼睛像个摇摇欲坠的果冻,真让人心慌。
虹膜、角膜、角这三者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它们就像是一个团队,各司其职。
虹膜负责光线的调节,角膜负责保护和折射,而角则确保一切稳稳当当。
这个组合让我们的眼睛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正常的视力。
就像一个出色的乐队,各种乐器齐奏,形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想象一下,如果其中一个乐器出错,那整个乐队可就会乱成一团,眼睛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特别关注这些细节,觉得它们就在那里,不值一提。
可是,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看东西变得模糊,眼睛总是感到不适,那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原来这些小家伙有多重要。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虹膜、角膜、角正是这扇窗户的灵魂,保护着我们去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图解虹膜学前言虹膜分析学是观眼知健康的科学,它以形态学为基础,透过眼睛虹膜组织形态、颜色变化来观事、预测、分析和推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门形态学科。
虹膜分析学是自然科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是现代人健康的预警器!虹膜是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袖珍全息图,非常奇妙的将人体信息准确的投影在这个小小的球状信息盘上,它标示明确,徵兆显著,易于识别,是观察身体健康的商口。
其特点简便、直接、无创、无痛非侵入的独到技术,能及早发现威胁身体健康的潜在危机,利于人类降低发病的风险因素,防患于未然!我们编写《图解虹膜学》,意在尽快使虹膜学得到普及,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虹膜学的理论知识及基础知识与其它学科的衔接。
本书的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知识广泛、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色,便于学员了解、熟悉、易学、易懂、易掌握。
感谢各位同仁和诸位老师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给予鼎力的相助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编写、插图及文字排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行师友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国际虹膜健康学会图解虹膜学(第二版)全体编委第一章:虹膜学的概念第一节:虹膜学知识导航所谓虹膜,是指眼睛里带有色彩的部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眼球。
虹膜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透过眼睛虹膜的变化来分析推断人体健康状况及窥视康复过程的学问。
虹膜学属于全息反射学,能透露身体器官功能的信息,见证人体整个生命历程的状况,可提示身体器官功能衰退的程度,毒素的沉积以及精神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机体各种非健康现象。
虽然在虹膜上看不到器官组织本身,但虹膜上相应的区域便是相应的器官反射区,虹膜是人体器官功能的一个缩影。
眼睛中的虹膜,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特殊的器官,是眼睛中瞳孔外的一种织物状有色环状物组织,虹膜虽然是一层薄薄的膜状组织,但它的基质图样是非常独特的,人与人的虹膜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身体」。
虹膜检测技术应用在健康领域属于预防学和保健学,虹膜检测技术虽然不能确定疾病的名称,但通过虹膜上的图像信息反射,便有针对性的对身体器官功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和干预。
便于人们早发现威胁身体健康的潜在因素,将疾病消除在萌发状态。
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
虹膜检测技术其特点采用的是简便无创伤非侵入的健康检测方法。
是百姓自我观察身体健康的窗口,是身体器官功能的晴雨表,是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健康预警器。
虹膜检测技术在美国和俄罗斯及韩国等一些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有独立注册的虹膜检测门诊,在美国一些医学院还将虹膜学作为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
随著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重视,虹膜检测技术由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目前在医疗、卫生、保健、美容健康管理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掌握这项技术的从业人员达到了相当的数量,为壮大我国虹膜全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和综合素质。
虹膜全息技术谘询师岗位被立为CETTIC培训项目,使虹膜全息技术进一步得到行业的正规管理和规范,加速我国虹膜全息技术的普及和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使虹膜全息技术的行业朝著有利人类的健康方向发展。
第二节:虹膜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虹膜分析学的发展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中国西藏和印度就开始运用眼睛(包括虹膜)来诊断疾病。
古埃及在杜当哈姆法老统治时期,耶尔阿克斯发展了虹膜诊断的方法,并留下许多当时眼图的金属膜照片。
在18世纪中叶,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有一位名叫衣纳兹.凡.比撤里(Ignatz Von Peczely)的医师,在他十岁的时候,偶然地从一只受伤的猫头鹰的眼睛里发现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反射记录现象,在他未来的成长中将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虹膜学的探讨和研究中并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虹膜与人体器官反射图谱和世界第一本关于虹膜医学的书《自然领域与痊愈艺术的巡礼》是他揭开眼睛虹膜的秘密,破解了虹膜与身体器官功能之间的关系之密码,是他为虹膜学发展提供了自然生物学的依据,奠定了今天虹膜发展的科学基础,衣纳兹.凡.比撤里医师,人称「虹膜学之父」。
有一天,比撤里医师和他的宠物猫头鹰玩耍时,不小心把猫头鹰的腿折断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在猫头鹰受伤腿的同侧黑眼球的下半部发现一条黑色的条纹,随著猫头鹰腿的痊愈,这条黑色的条纹逐渐消失,最后变成了一个极小的黑点并由白色边包围著。
这个童年时的偶然发现在这位未来的医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初,比撤里并没有注意到那只断腿猫头鹰眼睛上的条纹变化与身体的关系,直到他长大成为一名医师,才注重研究这种自然记录的现象与人体器官的关系。
一八六六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虹膜医学的书《自然领域与痊愈艺术的巡礼》(Discovery in the Realm of Nature and Art of Healing), 这个工作经由德国的奥格斯(August Zoeppritz)推广开来,艾密尔.希列格(Emil Schlegel)医师后来也出版了一本比撤里医师的研究成果报告。
那时,有一位瑞典的顺势治疗师尼尔利奎斯(Nil Liljequist),发现了许多改进虹膜诊断的方法,并且把这项工作引进美国。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上下两册,书名是《从眼睛来诊断》(Diagnosis from the Eye)。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并不相识,分别处于在不同的国家,却在同时出版了相类似的书,而且有些地方连所用的字句都相同。
时至今日,经过许多杰出医师们不断努力的研究,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虹膜图谱来说明身体各器官与眼睛虹膜的关系位置。
亨利.艾德华.连(Henry Edward Lane)医师祖籍澳洲,来到美国,并且把虹膜诊断学传授给支加哥的亨利.林达(Henry Lindlahr)医师。
华连医师在美国出版了第一本虹膜诊断学的书,书名是《虹膜学,从眼睛来诊断的方法》(Iridology, the Diagnosis from the Eye),这是一本有著作权的书,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第六版在一九四零年发行。
林达医师好像艾德华医师的学生一样,就虹膜诊断学做了许多重要的研究,并将他的工作应用自然疗法上,他也写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书名是《虹膜诊断》(Iris diagnosis)。
其它的科学家在这方面的学问也贡献不少。
例如德国的彼得.裘安尼士.狄亚尔(Peter Johannes Thiel)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虹膜学医师,许多科学家和医生都在研究虹膜学,修正并改善虹膜图。
其中的班纳.杰森医生(Dr. Bernsrd Jensen)在美国是一名了不起的虹膜学研究先锋和佼佼者。
他发展出一个最完善的准确的反映体内器官相对应的虹膜图谱。
直到今天,他的虹膜图谱仍然是最完善的、最精确的、最实用的。
虹膜学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科大学里已列为医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虹膜学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在美容、保健、基础医疗辅助检测及健康管理评估中,虹膜学技术是当代人们自我保健的好帮手。
第三节:普及虹膜学的意义随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健康问题也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已从以治疗为主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高度认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标志著人类的健康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而预防的主要渠道便是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过著无病而安的健康生活。
虹膜分析技术是观眼知健康的科学。
普及虹膜学的意义就在于简便、易学、易懂、易普及,是人人易掌握的健康检测技术。
它操作简单、直接、灵活、无痛、无损伤、非侵入的检测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判读人体的健康状况,既经济又实惠,是受人们欢迎的一门科学。
虹膜分析学是全息形态学,是透过眼睛虹膜的纤维形态变化来分析、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学问。
虹膜检测技术是对照虹膜徵象加以分析,在虹膜的全息反射图上,能快速地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神经到脏腑、从血液到免疫,从先天遗传弱点到后天的毒素沉积状况及病灶的潜伏状态都能做出最佳的健康风险评估,可提示人们未病先知,以预防为主,并提高对防病大于治病的健康认识。
普及虹膜学的意义就是希望人们少生病或不生病,让人们知道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通过虹膜检测技术的学习和普及,使人们树立「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重视自我保健。
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长寿之本,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著眼于现实生活中切实可行而行之有效的虹膜检测技术能及早提示健康预警,对健康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调整,达到防病和保健的最高境界!第二章:眼球局部解剖的相关知识第一节:眼球的基本构造眼球为视觉器官的主要部份,近似于球形,位于眼眶内。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份,呈圆盘状,形似一凸凹透镜,边缘以角膜与巩膜相连。
角膜的厚薄不匀,无血管分布,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非常敏锐。
光线经此射入眼球,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巩膜:质地坚韧呈不透明乳白色,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含少量血管、神经、纤维细胞及色素细胞等。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份。
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大脑。
第二节:虹膜的组织结构虹膜属眼球壁内的血管膜部份。
位于角膜后方,呈冠状的圆盘型薄膜。
中央有2.5~4mm的圆孔,称瞳孔。
虹膜与角膜及玻璃体之间的腔隙分别称前房和后房,两者通过瞳孔沟通。
虹膜由虹膜基质和虹膜上皮两部份组成。
虹膜基质:含有大量色素细胞与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色素细胞含大量色素颗粒,另一种色素细胞较小,常成群分布,含散在色素颗粒。
虹膜血管呈放射状走行,特点为外膜厚,肌层薄,内皮无窗孔,具有血眼屏障的功能。
虹膜上皮:属于视网膜盲部,有两层色素细胞组成。
含较大的黑色素颗粒,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类似。
虹膜组织层有三层结构:1、前缘层与角膜上皮相延续;2、虹膜基质层是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3、虹膜上皮层由两层色素上皮细胞组成。
第三节:虹膜的颜色眼睛虹膜颜色最早只有两种,蓝色与棕色。
在蓝色与棕色眼睛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变化,有些生来就有蓝眼与棕眼的父母,他们孩子的眼睛便有这两种混合的颜色,虹膜分析学所说的虹膜颜色,是指虹膜的基础颜色和外来附著物的颜色。
其它颜色都是混合而成,这是由于世界通婚的原因,使眼睛虹膜颜色的种类不断增多,纯种眼睛的颜色逐渐减少。
目前,人类眼睛的颜色大约有十几种之多。
如:棕色、棕褐色、蓝色、浅蓝色、灰色、浅灰色......除先天遗传的颜色之外,后天的生活习惯和药物的堆积,也会改变虹膜的颜色,如有白、黄、绿、赭、红、黑等,不同的颜色和所在的部位对身体有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