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利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湖泊是地球上的大型自然水体,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泊的水质是评价湖泊水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来, 湖泊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涉及到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加之常规监测方式存在着时间和经济上的限制, 限制了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因此, 采用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重要选择, 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
一.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原理遥感技术的本质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或仪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的图像处理, 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湖泊的水色、透明度等水体光学参数, 为湖泊水质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湖泊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卫星遥感获取湖泊的光谱数据, 进而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反射光谱率, 通过水体反射率与水质参数(如溶解氧、叶绿素、总硬度)的经验关系得到水质参数。
其中, 遥感数据是以传感器为载体获得, 传感器分辨率越高, 获得数据的精确度就越高。
涉及常用的卫星传感器有Modis、Landsat、Sentinel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湖泊受到的自然光, 通过对湖泊的反射率进行处理、分类, 得到湖泊的光学参数。
光学参数是湖泊水质监测的基础参数, 包括水质透明度、浊度、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浓度等。
二.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湖泊水质监测手段, 采用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成本低采用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 需要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时间成本高、经济成本高, 而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广大湖泊水质监测的连续性监控和快速出图。
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快速反应湖泊生态变化, 有利于保护湖泊环境。
2.空间尺度大遥感技术基于卫星传感器记录和计算, 不受地理时间和空间限制, 视野具有全球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湖泊, 不同时间段, 都能够获得数据进行计算, 以发现水体变化趋势。
遥感实习报告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实验指导老师:_____ ______学号:_ _班级:姓名:_目录实习1ERDAS IMAGINE 8.6系统简介与入门 (3)练习2数据的输入/输出简介 (7)实习2ERDAS IMAGINE 8。
6系统的数据预处理 (10)练习2图像几何校正(G EOMETRIC C ORRECTION) (12)练习3卫星图像拼接(S ATELLITE I MAGE M OSAIC) (18)练习4图像投影变换(R EPROJECT I MAGES) (20)实习总结: (22)实习1ERDAS IMAGINE 8。
6系统简介与入门、1遥感的应用领域和ERDAS IMAGINE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遥感技术作为对地观测,提取地表最现势状况的最有利工具,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包括测绘,自然资源管理,林业,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电力电信、防震减灾、城市规划、国防军事等,ERDAS IMAGINE作为遥感界的排头兵,为大家提供了不仅仅是增强,滤波,纠正,融合等简单的基本应用,而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你在定量化的分析方面,系统功能的可扩充性方面使您更加得心应手,如专家分类,子象元分类(混合象元),三维可视化分析,数字摄影测量等,同时,还给您带来与GIS一化集成的解决方案,如查询检索编辑ArcInfo的地理信息,建立矢量层后的人工解译,直接得到目标的矢量数椐,还可将分好类的专题影像转换成ArcInfo的矢量数据(Coverage,Shape File),使分析的结果可以直接为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ERDAS IMAGINE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专业遥感图像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ERDAS IMAGINE是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可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要求、资金情况合理地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其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ERDAS IMAGINE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扩展功能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IMAGINE Essentials、IMAGINE Advamage、IMAGINE Professional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低、中、高三档产品架构,并有丰富的功能扩展模块供用户选择,使产品模块的组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1.1 IMAGINE Essentials级是一个花费极少的,包括制图和可视化核心功能的图像工具软件.无论您是独立地从事工作或是处在企业协同计算的环境下,都可以借助IMAGINE Essentials完成二维/三维显示、数据输入,排序与管理、地图配准,专题制图以及简单的分析.可以集成使用多种数据类型,井在保持相同的易于使用和易于剪裁的界面下升级到其它的ERDAS公司产品.1。
科技信息技术论文(5篇)科技信息技术论文(5篇)科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使得其进入课堂成为可能、成为必定。
而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课堂,是时代给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机遇与挑战,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
(一)课堂导入环节思想政治学科老师导入新课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新课程,能够让同学们提高学习的爱好,感受到同学的乐趣,快速地将思想集中到课堂上,进入学习的状态。
比如,学校思想政治课有一节内容《磨砺顽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任课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堂导入时,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片尾音乐,甚至可以剪辑一些唐僧师徒四人经受磨难、取得真经的电视片断,作为该课教学的心情引导,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引导效果。
运用这样的课堂导入形式,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口述故事或问题式导入等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内容绽开环节思想政治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最多的环节就是内容绽开环节。
当前,众多的任课老师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时运用的多媒体,主要是“幻灯片”课件进行教学帮助,这只是用电子文本代替了传统的板书及书本,但内容同样的枯燥,并没有真正利用到信息技术的真正功能。
所以,要想真正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需针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运用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多媒体技术,比如一曲动人的音乐、一段感人的视频等都能够关心到任课老师的教学。
比如,学校思想政治学科中“遇事要镇静冷静”这个学问点,任课老师完全可以用“司马光砸缸”的视频或动画来呈现,同时配上砸缸的声音以及故事叙述的话外音,这比老师单纯地念课文或文字叙述要好玩的多。
(三)学习争论环节任课老师在学习争论环节,将课堂交给同学,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最常采纳的形式有模拟情境及小组争论。
学习争论环节可以大量地应用信息技术:第一,收集相关资料与信息。
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后,师生们能够通过网络快捷便利地猎取资料与信息。
第24期2020年12月No.24December,20200 引言在测绘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开始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与方法,以此提升影像图片、数据信息获取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数字化正射影像图能够确保图像的直观性与清晰度,同时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变化,做出相关调整规划。
当前,在多行业领域内,数字化正射影像测绘图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此次研究主要是阐述和讨论数字化正射影像测绘图的原理与应用。
1 QuickBird卫星概述该卫星是由美国数字全球公司发射,分辨率可以达到亚米级。
相比于传统遥感小型卫星,QuickBird 卫星的应用优势显著,分辨率可以达到60 cm ,多光谱成像,成像幅宽,可以扩展遥感卫星的应用领域[1]。
QuickBird 卫星利用四波段实现数据采集,包括红外、红色、绿色、蓝色等,之后借助专业软件处理。
QuickBird 卫星在采集数据颜色时,可以达到真实色彩效果,以此获得高分辨率的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
传统航空摄像技术受到设备限制,成像较窄,批量化制作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的限制因素较多,但是QuickBird 卫星在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中的限制影响比较少。
2 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原理与优势分析数据元是一种科学的数字化校正工具与纠错工具,在制作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内在误差与问题。
通过操作控制措施对信息数据进行修改调整,对不同影像表现结构进行识别区分。
一般情况下,正射影像图制作多应用构象程序内方程式、计算控制要求、定位参数和指标。
图像制作技术的应用优势显著,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各类数据信息,实时性与高效性非常强,还能够反映出实时信息与数据变化,确保影像图表现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可支持制图的不间断处理,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方法,能够提升地图内的几何信息精度,为后续分析和研究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支持,同时可以很好地呈现在影像图特征中,帮助制图人员分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特点与地形。
本科生毕业论文(申请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IDL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批量化预处理作者姓名所学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指导教师年月日学生:(签字)学号: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目录摘要: ................................................................... - 1 - Abstract ................................................................. - 1 - 1 引言 ................................................................... - 2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3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3 -1.4论文组织结构........................................................ - 3 -2 研究基础 ............................................................... -3 -2.1 “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源介绍..................................... - 3 -2.2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 - 4 -2.2.1数据读取........................................................ - 4 -2.2.2几何精校正...................................................... - 5 -2.2.3图像融合........................................................ - 6 -2.2.4图像镶嵌........................................................ - 7 -2.2.5基于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遥感数据批量化预处理.................... - 7 -2.3 技术路线........................................................... - 8 -3 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批量化预处理实现 ................................... - 9 -3.1遥感数据读取........................................................ - 9 -3.2几何精校正......................................................... - 10 -3.3基于Gram-Schmidt方法的图像融合.................................... - 10 -3.4图像镶嵌........................................................... - 11 -3.5基于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遥感数据批量化预处理....................... - 13 - 4原型系统测试........................................................... - 14 - 5结论与展望............................................................. - 17 -5.1 主要成果.......................................................... - 17 -5.2 展望.............................................................. - 17 - 参考文献 ................................................................ - 19 - 致谢 .................................................................... - 20 - 附录(核心代码) ........................................................ - 21 -基于IDL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批量化预处理摘要:2013年4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一号卫星。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学院名称地理与规划学院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学生学号12345678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X年X月摘要本文利用丰城市2010年landsat5 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数据温度反演和监督分类等数据分析手段,综合研究丰城市地面温度分布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
得出城市下垫面及人工热源等因素与城市地面热力场分布息息相关,而水体及城市绿化面积对城市热效应有积极缓解作用等结论。
最后将之与北方大城市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情况相比较,总结出南方中小城市的热岛效应的特点,即热岛效应相对较轻,市中心与郊区温差存在但相对较小,河流与植被对其的影响非常显著。
由此可见,丰城市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应直视城市热岛问题,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工程用地建设,切实践行城市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生态城市”建设,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力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关键词:遥感;热岛效应;土地利用;南方中小城市;丰城市AbstractThe Fengcheng City 2010 landsat5 TM image data,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an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data analysis metho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Fengcheng City grou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urban land use types of correlation. That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and artificial heat sources and urban ground 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have closely relation, and water and urban greening area of urban heat effect is positive the alleviation effect conclusion. Finally compared with the big cities of the north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research,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medium-sized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south.The heat island effect is relatively light, downtown and suburb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xists but is relatively small, rivers and vegetation on the effect is very significant. Thus, Fengcheng City Urban Planning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be open urban heat isl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urban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cut practice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formulate rational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strive for the unity of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Key words: RS;urban heat effect;land use;Medium-Small-Sized Cities in the Southern China;Fengcheng City第1章绪论1.1 研究意义及背景在全球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别是城市局部地区温度居高不下,给城市居住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收稿日期:2002-02;修订日期:200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4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所长基金项目(S J 10G -A 00-06) 作者简介:孙绍骋(1960-),男,现为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灾害学》和《中国减灾》杂志编委,发表论文数十篇。
文章编号:1007-6301(2002)03-0282-07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孙绍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北京 100721)摘要: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包括洪涝灾害背景数据的建设和更新、洪涝灾害承灾体的识别和信息提取、洪涝灾害相关模型计算以及灾害监测、减灾救灾应急系统等方面,并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遥感;洪涝灾害;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T P 79;TV 21 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受灾历史最早、成灾种类最多的少数国家之一。
每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诱发的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五六百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损失[1]。
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是威胁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
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具有突发性特点,要进行洪涝灾害的预警预报、救灾和安排灾后的重建需要对洪涝灾害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可靠的采集和反馈[2]。
而传统基于人工为主的信息采集手段、过程与水平已经很难满足防洪抗涝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遥感技术因其具有观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量大、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点,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在我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的起步阶段,8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上半叶的快速发展阶段和90年代以后的实际应用阶段[3]。
经过三四十年的探索应用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贯穿灾前、灾中和灾后全过程的遥感应用领域和方法。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监测成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3S技术的应用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应用,为从业人员提供了获取、整合和分析地表和空间数据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3S 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旨在借此展示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潜力,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应用引言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成为重要任务。
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受限于人力、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环境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3S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表信息、支持空间分析和模拟,并实时追踪污染源,具有显著的优势。
1 遥感技术1.1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保持、水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多光谱或高光谱影像数据,计算植被指数(如NDVI指数),来评估和监测植被覆盖情况。
植被指数反映了植被光合作用的活跃程度和生物量积累情况,在农业、林业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2 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时空动态性强。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时相影像数据,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监测与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可以识别和监测不同类型的植被、水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帮助了解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状态变化,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1.3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气成分的遥感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颗粒物浓度等,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可以识别和分析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源,评估污染扩散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和监督。
课程学习总结通过了对3S技术应用专题课程(共24课时)的学习,我初步掌握3S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各种系统的功能,地位和相互关系。
总体上对3S的核心内容的认识从最初的困惑到现在基本明晰,学到了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 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3S技术包括信息获取、传感器和信息探测、图形图像处理、空间定位、动态监测,信息管理与存储、预测评价和决策分析等。
“3S技术”为资源管理人员对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卫星遥感主要用来定期提供(或生成)详尽的自然资源分类图,运用GPS可从空间获取地面调查样地的位置信息,并可以把这些调查结果直接以数字方式编缉或连接到相应的可列表的数据库中,最后通过GIS把遥感监测图件、www.lw 调查样地空间位置信息和可列表的资源调查数据(主要指属性)全部融合在一起。
这种复杂的GIS数据库除可提供复杂的背景数据、资源多样性的真实描述和多层的数据结构外,还具有对生态系统实施无缝分析以及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增强的能力。
切身感受到了3S技术在农业和土地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S集成技术理念,3S技术内容等。
从基本理念开始时、到学习专业知识的建立,真正感受到了在利用3S技术进行学习实践,起到了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更新了自己的学习理念,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对于3S的使用问题又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了解了3S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法。
“3S”技术(即RS、GIS、G PS技术)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将会在资源调查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空间分析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意识,会更加深入了解3S的相关知识,也为以后的就业学习提供了平台。
3S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例举了3S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摘要主要介绍在应用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实例及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关键词遥感技术;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解译;应用2O世纪90年代初期,矿山环境调查、评价与保护并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在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随着采矿技术及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矿山环境调查与保护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技术和新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我国矿山环境调查与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现状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
我国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是在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20年里,我国完成的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面积大约覆盖了10万km2的国土。
2002~2006年,为查清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引进了遥感技术,第一次初步摸清了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及危害。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学者对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遥感技术进行了很多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和技术方法。
先前已有同行以QuickBird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核查的方法,基本查明了江西德兴铜矿矿区尾矿、固(液)体废料类型、分布现状和排放渠道,形成了矿山地物遥感识别,尾矿库水下尾矿堆积区遥感识别,矿山地物面积计算、体积测算等遥感调查技术。
还有同行采用大比例尺SPOT5卫星遥感影像,准确圈定出面积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历史上多期影像对比,揭示出矿山地质环境的时空演化。
况顺达等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了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2应用实例分析2007年6月~10月,作者参加了某金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工作,该工作采用1:5万地形图,并辅以1:2.5万SPOT5遥感影像图,在SPOT5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快速查明了金矿区采矿废渣堆、尾矿库、选矿厂、无库尾矿渣等的空间分布、规模,通过野外核查验证,对解译结果进行了修正,如此反复多次,并最终建立了解译标志。
1
遥感技术利用论文
摘要: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中也得到了应用。对于具体应用方式做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
一、引言
遥感定义。从广义来讲,就是指遥远的感知,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从
狭义来讲,指借助于专门的探测仪器(传感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
的电磁波信号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
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遥感技术指从高空到地面各种对地
球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总称。它由遥感平台、探测传感器以及信息接受、处理
与分析应用系统等组成,周期性地提供监测对象数据和动态情报。
主要的遥感软件ENVI——美国ResearchSystemINC公司开发,1995年引入,
适普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NVI3.7。ERDASImagine——美国ERDASLLC公司开发。
2003年6月在全球40多个遥感软件评比中,11个应用功能中的9个获得第一。
蓝赛特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RDASImagine8.6。PCIGeomatica——加
拿大PCI公司开发。加拿大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PCIGeomatica8.2。
IRSA—国家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CASMImageInfo—中国测科院&四维公司。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
1982年至1993年6月,全国采用大比例尺图件(包括航片和地形图),完成
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项工作历时10余年,耗资数十亿元,投入专业人员达
50多万人次,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业。我国对土地遥感工作极其重
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
统,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动态监测。朱总理明确指出: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24小时监测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通报情况,确保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步骤
1、资料准备。遥感信息源。调查了解近两年本地区的航空摄影情况,当有
飞行精度和航片质量符合要求的航空资料时,直接收集利用,当没有时,采用航
天遥感资料。
2
利用航天资料开展1:1万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宜选择空间分辨率为
2.5m的卫星遥感数据。目前,国内外最合适的是法国的SPOT-5卫星数据。首先,
了解近一年本地区的SPOT-5卫星数据覆盖情况。如果存在合格的存档数据,直
接购买使用;如果没有合格的存档数据,则采用编程方式获取最新时相的卫星数
据。
行政区域界和权属界资料。行政区域界。收集民政部门行政区域的勘界资料
(图件和文字说明),对土地详查确定的行政区域界(含工作界)进行调整;土
地权属界。主要包括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的最新划定和调整资料、政府处
理土地权属争议界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
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分幅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土地权属界线图;
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面积量算手簿、土地统计台帐、
统计簿、汇总表;土地利用数据库。
参考资料。1:1万地形图或1:5万数字高程数据(DEM);土地征用、划拨、
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生态退耕、结构调整等资料;
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地籍调查资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
2、总体技术路线。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境界、权属界的转绘套合,将民政
部门最新的行政勘界图件和土地详查后发生了变化的土地所有权界、土地使用权
界等图件扫描、配准并矢量化后,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套合进行比较,逐一查
明其变化地段。用红色表示原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用黑色表示调整变化地段的
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并将之叠加套合在遥感正射影像图上,待外业调查后核实。
3、变化、新增的线状地物的遥感解译、主要指宽度大于1m(>4个pixel)的
河流、铁路、公路、林带、固定农村道路、沟渠、田坎及管道用地等、
3.1解译标志
公路:
小路及简公路——浅灰绿、灰白色隐约线状影纹。
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灰白色、浅灰色均匀带状影纹。
铁路——暗黑与浅灰白色相间的规则双线影纹。
河流:
单线河——颜色较深的深绿、深蓝、暗红色弯弯曲曲隐约可现的现状影纹。
3
双线河——深蓝、蓝黑、暗红色较为平滑的宽带状影纹。
3.2解译原则。将1∶1万标准分幅遥感正射影像图与1∶1万标准分幅土地
利用数据库矢量图套合。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将影像放大2—3倍,逐格网比
较两者线形地物的吻合情况,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2mm( 3.3、变化地类图斑
的遥感解译
变化地类图斑的解译标志。城市——青灰与淡绿、绿色相间较规整的大片格
网状、方块状影纹图案。
建制镇——影像特征同上,规模略小,规整程度略差。
农村居民地——不规则状灰色灰白色晕状斑块。
独立工矿地——亮白色不规则状较平滑的斑块。
灌溉水田——浅绿、淡绿、浅灰绿、灰白色含平行弯曲的浅色条带或不规则
格网影纹的图案,通常成带成片分布。
水浇地——总体颜色较浅的浅灰、灰白色图斑,其内有弯曲平行的浅色条带。
旱地——影纹同上,但坡度较陡、范围通常相对较小。
菜地——浅绿、灰绿色含不规则浅灰色条带和绿色碎斑的影纹图案。
果园——为不规则状带细碎格状点的淡绿色、翠绿色影纹特征。
林地——较平滑的大片绿色、翠绿色、暗绿色影纹特征。
坑塘水面——暗蓝、深蓝、深灰色的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边界较模
糊的平滑图斑。
3.4、变化地类图斑的解译原则。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地、独立工矿用
地等外围的闭合界线所圈定的范围为独立地类图斑,其图斑内部的土地权属和土
地分类不调查;凡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
块,均为一个图斑,上述线类均作为图斑界线;当地类界线与境界线或土地权属
界线或线状地物重合时,地类界可不表示,以境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
物代替;当线状地物密集,造成图斑破碎时,同一地类图斑可视情况适当综合。
四、更新调查主要成果
前期内业处理成果。基础图件扫描(纠正)后的栅格数据文件。遥感图像数
据文件,包括:航空遥感照片扫描栅格数据(*.tiff格式);1:1万标准分幅航
空遥感正射影像图数据(*.msi格式);原始卫星遥感数据(*.tiff格式);1:1
4
万标准分幅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数据(*.tiff和msi格式)。遥感解译数据文件,
包括:土地利用更新遥感解译数据(MapGIS格式);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矢量数据
(MapGIS格式)图件成果,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遥感初步更新图,即外业调
查工作底图。表格成果。土地利用更新外业调查记录手簿(表);外业调查成果;
后期内业处理成果:更新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结合图
表;更新后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镇)两级行政单位土
地利用现状图;1:2.5~1:5万遥感影像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