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3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1.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3.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消费函数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动态变化、全球化经济运行机制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传统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专门研究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管理手段对经济状况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消费函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家庭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可以大致分为直接消费函数和间接消费函数,前者表示家庭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后者表示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变化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剖析了消费的流动特征,揭示了消费的决定因素,更深层次地表明了消费效用价值的摆脱贫富差距的可能。
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家庭收入最佳分配方式,为政府决策准备科学依据。
总体来说,消费函数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对经济状况的预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函数可以借助政府收入分配政策来提高收入,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繁荣。
另外,消费函数还可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因此,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讨论宏观经济学中消费函数的概念及其影响,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首先,本文从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出发,阐述消费函数的概念。
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例如Y=C+S,其中Y 表示收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
也就是说,收入的多少决定了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剩余多少收入用于储蓄。
接下来,本文讨论消费函数的一些重要参数,例如财政外部效应参数、折旧参数和税收参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衡量经济体系中收入最佳分配方式。
其次,本文还阐述了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
消费函数可以有效反映家庭收入的分配及其决定因素,为经济状况的预测和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消费函数还可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最后,本文分析了消费函数的局限性,并建议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来提高收入和社会保护。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释义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收入增量,则MPC=△ C/△ y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意味着收入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议员人数表示。
δS表示储蓄增加,δY表示收入增加,则MPs=△ s/△ Y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7投资乘数:收入增加与投资增加之间的比率。
同样,Ki代表投资乘数,△ Y代表国民收入的增加,△ I代表投资的增量,那么ki=△ Y/△ 一、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采购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比率。
如果△ G是政府支出的变化,kg是政府(采购)支出的乘数,那么:kg=△ Y/△ g=1/(1)-β)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比率。
ktr=δy/δtr=β/1-β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X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X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十章、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定义和作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个人和家庭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这两个函数是经济学家对人们行为的总结和抽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消费和储蓄决策。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描述了个人或家庭在给定收入水平下所愿意消费的金额。
它是一个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通常以C表示。
消费函数可以写作C = c(Y),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可支配收入(即扣除税收后的收入),c(Y)表示一个关于可支配收入的特定函数。
消费函数的定义一般来说,消费函数可以被描述为线性、非线性或阶段性。
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线性消费函数,可以写作C = a + bY,其中a表示固定消费(即在没有收入时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支出),b表示边际倾向消费(即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
消费函数的作用消费函数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
它对于理解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个人储蓄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增长: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了解到当收入增加时,个人和家庭如何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
这对于预测和评估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重要。
2.财政政策:消费函数对财政政策也有重要影响。
当政府通过减税或提高社会福利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函数可以帮助预测这些措施对整体消费支出的影响。
3.储蓄决策:消费函数还能够提供关于个人储蓄决策的信息。
通过观察边际倾向消费参数b,可以了解到当收入增加时个人储蓄的变化情况。
这对于个人和家庭做出储蓄决策以实现长期财务目标非常有帮助。
消费函数的工作方式消费函数描述了个人或家庭在给定收入水平下所愿意进行的消费支出。
它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总结和抽象人们的消费行为。
消费函数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经济学家通过调查和研究,收集大量个人或家庭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数据。
2.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经济学家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数学形式来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消费支出的决定★★★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①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
②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③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利率对消费的影响不大。
(2)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通常表示为:C=_C+cY。
式中,_C>0,是固定水平的“主动消费”;Y 是可支配收入;c是边际消费倾向,0<c<1。
如图19-1所示,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函数的斜率,由平均消费倾向APC=C/Y=_C/Y+c,当Y增加时,_C/Y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图19-1凯恩斯消费函数(3)消费之谜早期的基于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消费与收入的总量数据的研究都验证了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猜测。
但二战后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表明,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猜测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消费之谜”。
平均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下降的,但在长期内是不变的。
因此,凯恩斯消费函数类似于短期消费函数。
2.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1)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假设消费者既可以储蓄又可以借贷,且不存在借贷制约。
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即:C1+C2/(1+r)=Y1+Y2/(1+r),如图19-2所示。
图19-2消费者的预算约束(2)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个时期的各种消费组合点的轨迹,斜率等于第一期消费和第二期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如图19-3所示,IC1和IC2是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点Y、点X和点W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相等,且都低于点Z的效用水平。
图19-3消费者偏好(3)消费者的最优化决策消费者通过选择预算线上可接触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达到最高水平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