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轮胎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分析及我国轮胎性能检测标准的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416.15 KB
- 文档页数:5
各国轮毂测试标准
各国的轮毂测试标准包括:
1. 美国的DOT标准:所有进入美国销售的轮毂都必须通过DOT认证,该认证要求轮圈在弯曲负荷耐久测试及以全负荷运转50万转为测试标准的径向负荷耐久测试中,不得产生新裂纹,旧裂纹不得继续成长;在撞击测试中受测轮圈在接受30度及90度撞击测试时不得产生裂纹或变形。
2. 德国的TUV标准:德国以TUV认证为标准,在德国TUV的测试中,受测轮圈需要在弯曲负荷耐久测试以及以全负荷状态下径向负荷耐久测试中,不得产生裂纹且螺杆扭力降低不得超过30%;撞击测试中不得产生裂纹且一分钟内不得出现胎压降低。
3. 日本的VIA(JWL)标准:VIA是日本车辆检查协会的认证标志,而JWL 是日本铝合金轮圈测试机构的认证标志;凡在日本市场上市销售的轮圈都需要经过这两个机构根据《日本轻合金轮圈测试协议规定》制定的轮圈测试。
根据测试标准,受测轮圈必须在弯曲负荷耐久测试机以运行50万转为测试标准的径向负荷耐久测试,不得产生轮圈变形或裂纹;13度撞击测试不得产生贯穿性裂纹;30度撞击测试不得产生裂纹,方可视为合格。
4. 中国的MMS标准:中国缺乏统一的强制性轮圈测试标准,不过有一个中国自主轮圈品牌自行订立了一套轮圈测试标准:MMS(Mod Max Standard,意为改装最大化标准)。
总的来说,各国对于轮毂的测试标准不一,而且随着技术进步,未来这些标准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如需了解最新的各国轮毂测试标准,建议查阅相关的国际标准或者各国的国家标准。
加拿大轮胎标准加拿大的轮胎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技术法规、安全标准、性能测试以及标签要求等。
以下是对加拿大轮胎标准的一些概述:一、技术法规与标准1.机动车轮胎安全法规:●加拿大制定了机动车轮胎安全法规,以确保轮胎的安全性能符合标准。
这些法规通常与机动车安全法案和机动车安全法规相一致,为客车和轻型卡车轮胎提供了更严格的安全合格标准。
●法规的修订和更新会考虑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以确保加拿大市场的轮胎质量与国际接轨。
2.技术法案:●加拿大交通部会发布修订机动车轮胎的技术法案,这些法案涉及轮胎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例如,对轮胎的耐磨性、抓地力、滚动阻力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二、轮胎性能与测试1.安全性能:●加拿大轮胎标准强调轮胎的安全性能,包括在湿滑路面上的抓地力、刹车性能以及防止侧滑的能力。
●轮胎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耐久性测试,以确保其在长时间使用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环境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加拿大轮胎标准也开始关注轮胎的环境性能,如滚动阻力(影响燃油经济性)和可回收性。
三、标签与标识1. DOT标志:●在加拿大销售的轮胎上邇常会有DOT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标志,这是美国交通部的认证标志,但也在加拿大得到认可。
DOT标志后面会跟随四位数字,代表轮胎的出厂周数和年份。
2.其他标识:●轮胎上还会有其他标识,如尺寸信息速度等级、载重指数等,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选择和更换轮胎非常重要。
四、特定类型轮胎的标准1.雪胎:●加拿大冬季气候寒冷多雪,因此雪胎在加拿大的应用非常广泛。
雪胎通常具有特殊的花纹设计和材料配方,以提供更好的雪地抓地力和操控性能。
●在选择雪胎时,消费者可以关注三峰雪花(Three Peak Mountain Snowflake) 标志,这是雪胎的认证标志之一。
2.四季胎: .●四季胎适用于全年不同气候条件,但相对于专门的冬季雪胎来说,在极端冬条件下的性能可能稍逊一笼。
国家汽车轮胎标准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轮胎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因此,各国都建立了汽车轮胎的国家标准,以确保轮胎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行车保障。
我国的轮胎标准制定主要由中国轮胎标准化委员会(TC33)负责。
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因为轮胎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产品,健康的标准和专业的质检,对于提高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努力推进轮胎标准化法规,提升我国轮胎产业的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我国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
我国的汽车轮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构造、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
1.构造方面:我国针对轮胎的构造特点和设计方式,规定了轮胎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尺寸、橡胶配方,以及花纹类型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车主和轮胎厂家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私家车和货车轮胎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技术规范:这个方面可以被看作是轮胎的基础技术指标。
它主要包括了轮胎符合标准之后需要满足的功能、性能和使用周期等权威指标。
例如,耐摩擦强度、抗侧滑性能、定向性、舒适性、使用寿命等。
3.质量控制:这个方面给出了轮胎的质量评定标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这包括了一些特殊的试验、标准、技术要求以及检验、检查方法等,以保证生产商所生产的轮胎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只有符合标准和相关需求,才能被判断为是良好和可信的产品。
在国内轮胎制造业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制订标准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的指导下,国内轮胎厂商致力于生产更优质、更安全的轮胎产品,为车主和行车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同时,这些标准也促进了企业技术的迭代更新,不断提高了我国轮胎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实力。
这些发展也有助于我国能够更好的适应全球性的战略位置,不断发扬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国际影响力。
在轮胎标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问题的存在。
首先,当局需要时刻关注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标准。
非道路轮胎标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非道路轮胎标准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非道路轮胎在农业、建筑工程、采矿、林业等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非道路轮胎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要求也不同于在道路上使用的轮胎。
为了确保非道路轮胎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有效运行,非道路轮胎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非道路轮胎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以确保其满足相关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道路轮胎标准的定义、分类及其性能要求,并介绍标准化措施对非道路轮胎行业的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非道路轮胎标准的重要性、提出对标准的建议,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非道路轮胎标准,我们可以促进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高非道路轮胎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非道路轮胎标准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引言部分概述非道路轮胎标准的重要性、文章结构和目的;正文部分包括非道路轮胎的定义、分类、性能要求以及标准化措施的介绍;结论部分总结非道路轮胎标准的重要性,提出对标准的建议,并探讨非道路轮胎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介绍非道路轮胎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 引言部分:本文将首先概述非道路轮胎标准的重要性,介绍非道路轮胎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标准的必要性。
接着,将阐明文章的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非道路轮胎标准的介绍和探讨,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促进非道路轮胎标准的应用和发展。
-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分为几个章节,依次介绍非道路轮胎的定义、分类、性能要求以及标准化措施。
汽车轮毂试验的三个标准和分析过程一有关汽车轮毂的三个试验标准根据国内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的规定,汽车轮毂必须满足三个典型试验的要求。
有关的国内标准与ISO 的标准是一致的,国外不同国家的标准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方面还是一致的,只是具体载荷大小有所差别。
在国内,这三个试验对应的标准分别是:1. 车轮动态弯曲疲劳和径向疲劳试验方法- QCT221其中包含了动态弯曲和径向载荷两个疲劳试验标准。
2. 车轮冲击试验方法- GBT15704其中包含了轮毂冲击试验的标准。
下面简单介绍这三个试验标准。
标准1:汽车轻合金车轮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221—1997前言本标准是根据1995 年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组织制定的。
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参照采用了美国SFI、日本JASO 等有关标准。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广东南海中南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铭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轻合金车轮的动态弯曲疲劳性能、动态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部或部分轻合金制造的汽车车轮。
2 试验项目2.1 动态弯曲疲劳试验;2.2 动态径向疲劳试验。
3 试验样品弯曲疲劳和径向疲劳试验用的车轮应是未经试验或未使用过的新成品车轮,每个车轮只能做一次试验。
4 动态弯曲疲劳试验4.1 试验设备试验台应有一个旋转装置,车轮可在一固定不变的弯矩作用下旋转,或是车轮静止不动,而承受一个旋转弯曲力矩作用(见图1)4.2 试验程序4.2.1 准备工作根据车轮在车辆上安装的实际情况,按规定的扭矩最低值的115%,将车轮紧固在试验装置的支承面上,螺母不允许加润滑剂。
调整车轮位置后,将轮辋的轮缘夹紧到试验夹具上。
试验的连接件和车轮的配合面应去除多余的堆聚物、灰尘或杂质。
车轮的螺栓和螺母在试验过程中可再次紧固。
加载系统应保持规定的载荷,误差不超过±2.5%。
轮胎材料检测项目轮胎材料检测标准和方法轮胎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是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了确保汽车行驶安全、乘坐舒适和节约燃料,国内外针对轮胎材料性能检测的试验颁布了多项标准。
这些标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被不断完善,并已列入安全性能检测的技术要求中,本文就轮胎材料检测标准和方法的问题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检测橡塑材料检测实验室可轮胎材料检测服务。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机构拥有CMA、CNAS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
轮胎材料检测项目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扯断永久变形、静负荷性能、老化后拉伸强度变化率绝对值等。
轮胎材料检测方法1、热轧机法和烘箱法轮胎制造行业是天然和合成橡胶的用户之一。
轮胎的安全和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所有的原材料都必须经过多项质量测试。
对生橡胶的水分和其他易挥发物质含量规定了两种分析方法:热轧机法和烘箱法。
例如水分含量<1%(典型值为0.20%~0.40%MC,有的水分含量甚至更低),如果水分过高将对生产成型工艺有着重大的影响。
2、卤素干燥法,可以为橡胶行业更好、更快的测定方法,从而生产出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轮胎。
目前塑胶、橡胶行业在产品的生产、注塑、成型工艺控制过程中由于原料水分过大而导致产品出现裂痕、起泡、缩水等系列现象。
卤素快速水分检测仪已被广泛引用到塑胶、橡胶行业不同品种类型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生产过程中。
轮胎检测标准GB/T2983-2023摩托车轮胎系列GB/T9749-2023力车轮胎性能试验方法GB/T22036-2023轮胎惯性滑行通过噪声测试方法GB/T22628-2023摩托车轮胎滚动周长试验方法GB/T23664-2023汽车轮胎无损检验方法X射线法HG/T 2906-2023力车轮胎静负荷性能试验方法GB/T23663-2023汽车轮胎纵向和横向刚性试验方法。
commercialVehicle国内夕卜泛车安呈技木法规■司康国内外汽车安全技术法规对比分析如果把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同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做一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根据各自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意志和目的、汽车工业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关的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体系,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涉及的仍不外乎是与汽车运行安全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灯光与光信号、制动、转向、轮胎、视野、玻璃、座椅与头枕、安全带与其他安全约束系统、内外凸出物、车身结构、指示信号装置、火灾预防、车辆碰撞保护等。
经过20多年的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在标准法规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开始逐渐缩小。
从体系构成上看,我国的汽车安全强制性标准与欧洲联盟、美国、日本的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相比,项目上几乎相当,只有少数几个项目缺项,但我国已准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从内容和水平上看,我国的汽车安全强制性标准主要参照ECE(即欧洲经济委员会,而EEC/EC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或称欧洲联盟)技术法规,少数项目参照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法规,而且在制定时尽可能参照最新或当时有效的版本,具体看,大部分采用的是EcE20世纪90年代的版本(90年代初期、中期和末期的都有)。
随着我国新标准的制定和对原有标准的修订,又将采用EcE更新的版本,因此可以说我国汽车安全标准和技术法规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总体差距在10年以内,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缩小,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安全标准和法规水平又有不同程度的先进性。
同时,由于对比分析及发展动向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紧跟在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ECE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在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品安全性、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同时,为我国汽车产业和贸易融人国际大循环中也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例如,由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大部分项目参照欧洲EcE/EEC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在技术内容上与之具有等同性,在我国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如伊朗)已开始承认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将产品满足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视同满足相应的ECE/EEC汽车技术法规。
汽车轮胎voc测试标准
汽车轮胎的VOC测试标准是指对轮胎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进行测试的标准。
VOCs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大气中参与光化学反应,
可能会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因此,对汽车轮胎中VOCs的排放进行测试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汽车轮胎VOC排放的测试标准主要有欧洲
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等。
其中,欧洲标准主要是指ECE R30
标准,美国标准主要是指ASTM D5116标准,中国标准主要是指GB 27630-2011标准。
ECE R30标准是由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制定的,它规定了汽车轮
胎的VOC排放限值和测试方法。
ASTM D5116标准是由美国材料和试
验协会(ASTM)制定的,它也规定了汽车轮胎VOC排放的测试方法
和限值。
GB 27630-2011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对汽车轮胎VOC排
放进行了具体的限值要求和测试方法规定。
在进行汽车轮胎VOC测试时,通常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仪器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VOCs的种类和含量。
测试
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汽车轮胎VOC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监控和减少汽车轮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
各国制定的标准在VOC排放限值和测试方法上可能略有不同,但都致力于控制汽车轮胎VOC排放,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国产轮胎2023测评报告1. 引言本次报告旨在对国产轮胎在2023年的性能进行测评,以评估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
通过对多个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以及与国际知名轮胎品牌进行对比,我们将得出有关国产轮胎的综合评价和建议。
2. 测评方法本次测评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测试、实验室测试以及市场问卷调查。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旨在全面了解国产轮胎在性能、耐久性和市场反馈方面的表现。
2.1 实地测试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形和路况的道路进行实地测试,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
通过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和制动测试,我们评估了国产轮胎在湿地、干地、泥泞地和不平路面等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2.2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测试中,我们使用了标准化的测试设备和程序,包括轮胎性能测试机、抗撞击性测试和耐磨损性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评估了国产轮胎在高速行驶、抗撞击和耐磨损方面的性能。
2.3 市场问卷调查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市场问卷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对国产轮胎的评价和购买意向。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国产轮胎在市场上的实际口碑以及面临的竞争压力。
3. 测评结果3.1 性能评估根据实地测试和实验室测试的结果,我们评估了国产轮胎的性能表现。
结果显示,在一般道路条件下,国产轮胎的抓地力、制动性能和舒适性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在极端天气和高速驾驶等条件下,国产轮胎的性能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
3.2 耐久性评估通过实地测试和实验室测试,我们评估了国产轮胎的耐久性。
结果显示,国产轮胎在一般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和抗磨损性能表现良好。
然而,在高温和高速驾驶等条件下,国产轮胎的耐久性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3.3 市场反馈评估通过市场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国产轮胎的评价和购买意向。
结果显示,尽管国产轮胎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其价格相对较低,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一些消费者还表示对国产轮胎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存在疑虑。
4.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测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国产轮胎在一般道路条件下的性能和耐久性表现良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tpms标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胎压监测系统(TPMS)作为一项重要的车辆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TPMS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TPMS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胎压监测系统(TPMS)是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车辆轮胎胎压并提供警告的技术,旨在提高行车安全性。
为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TPMS设备的兼容性和一致性,相关的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TPMS的国际标准ISO 21750:ISO 2175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TPMS标准,涵盖了TPMS的基本要求、性能指标、通信协议等内容。
该标准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商提供统一的TPMS实施指导。
UNECE R64: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UNECE)颁布的UNECE R64是一项欧洲范围内的TPMS标准,规定了TPMS的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
符合UNECE R64的TPMS设备可以在欧洲市场自由流通。
三、TPMS的国家标准GB/T 24050-2020:中国国家标准GB/T 24050-2020明确了TPMS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为国内生产和使用TPMS提供了规范。
J2949/4: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发布的标准J2949/4主要涵盖了TPMS的系统级别要求、硬件接口、通信协议等,适用于北美市场的汽车。
四、TPMS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安全性提升:TPMS通过实时监测胎压,及时发现胎压异常,提醒驾驶员进行维护,从而减少爆胎的发生,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燃油效率优化:保持适当的胎压有助于减少轮胎滚动阻力,从而提高燃油效率,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轮胎寿命延长:良好的胎压管理有助于减缓轮胎磨损,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降低车主的维护成本。
五、TPMS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技术融合:未来的TPMS可能会融合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精准的胎压监测和分析。
轮胎标准概述:中国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
目前,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已经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轮胎标准,包括:1. GB9743:汽车轮胎耐磨性能评定方法;2. GB/T7036:汽车轮胎的公称尺寸和结构;3. GB/T11825:乘用车轮胎的标志和表示方法;4. GB/T12676:商用车轮胎的标志和表示方法;5. GB/T14629:汽车轮胎污染物限量;6. GB/T13670:乘用车轮胎的安全标志和规定。
最常被提及的是GB/T7036标准,该标准定义了轮胎的各项重要尺寸和规格,包括轮胎宽度、切向长度、截面高度、轮胎直径等。
该标准对于轮胎的使用实现了统一。
在中国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例如Q/SH008-2002为GB/T 7036标准的补充,并加入了一些企业的自定义规定。
欧洲同样有其轮胎标准。
主要由欧洲轮胎和轮辋制造商协会(ETRMA)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
欧洲标准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1. 台车表示法:通过标示整个轮胎的部分代码来表示轮胎的各项规格,方便车主和汽车制造商对轮胎进行选择和生产。
2. 维度:标准规定了轮胎的宽度、截面高度、直径、轮圈、胎压等方面的基本规格。
3. 负荷指数和速度符号:标准定义了各种载重下的轮胎负荷指数,以及轮胎在不同速度下的可靠性符号。
4. 滚动阻力和湿地牵引力:标准对轮胎的滚动阻力和湿地牵引力做了一定的规定,以确保轮胎的质量和安全性。
5. 轮胎噪音:轮胎产生的噪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欧洲标准也规定了轮胎的噪音水平。
美国的轮胎标准由美国交通部(DOT)制定和执行。
美国DOT标准规定了轮胎的最小质量标准以及在各种路况下的性能标准。
美国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如美国橡胶制品制造商协会(RMA)规定了轮胎的质量和规格。
日本的轮胎标准由日本汽车轮胎协会(JATMA)负责制定和执行。
与其他国家的标准类似,日本的标准中包括了轮胎的各项基本规格、质量标准等信息。
国内外雪地轮胎概况与测试标准分析牟守勇2(1.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43;2.全国轮胎轮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100143)摘要:介绍雪地轮胎的使用及试验场地概况,分析ASTM F18O5—2006.ECE R117法规附录7.ISO18106:2016与我国GB/T33829—2017和GB/T33830—2017中轮胎雪地抓着性能测试方法的差异。
可以看出,我国GB/T33829—2017和GB/T33830-2017增加了对试验场长度和宽度以及试验过程风速的要求,并要求使用国产标准轮胎。
建议尽快确定雪地轮胎抓着指数指标,为轮胎抗湿滑性能、滚动阻力、噪声限值和分级、标签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打好基础。
关键词:雪地轮胎;试验场;标准;雪地抓着性能;测试方法中图分类号:TQ336.1;TQ33O.4+92文章编号:1000-890X(2019)01-0069-06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36/j.issn.1000-890X.2019.01.0069雪地轮胎是指花纹、胎面和结构经特别设计,在冰雪条件下使车辆的启动、操控性能和刹车性能比普通轮胎更好的轮胎⑴。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升,雪地轮胎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际上通用的惯例是当温度低于7°C时使用雪地轮胎,而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出台了在特定时间段内强制性使用雪地轮胎的法律法规。
目前雪地轮胎已在我国东北三省、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的冬季广泛使用⑵。
由于花纹结构和胎面胶的特殊性,雪地轮胎的滚动阻力、湿路面抓着性能、噪声等指标均与普通轮胎不同⑶。
目前国际上轮胎雪地抓着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F1805—2006(在覆雪或覆冰表面测定单轮直线驱动摩擦力的标准试验方法》、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117法规附录7《极端雪地条件下雪地轮胎性能测试步骤》和国际标准ISO18106:2016(乘用车、商用车、卡车和客车轮胎雪地抓地性能的测试方法——负荷下新轮胎》。
《我国橡胶制品(轮胎)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估体系及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橡胶制品,尤其是轮胎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
然而,这一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提高橡胶制品(轮胎)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构建我国橡胶制品(轮胎)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估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
二、我国橡胶制品(轮胎)业清洁生产现状目前,我国橡胶制品(轮胎)业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等问题。
为改善这一现状,许多企业开始引入清洁生产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各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三、橡胶制品(轮胎)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估体系构建为全面、客观地评估橡胶制品(轮胎)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本文构建了包括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具体如下:1. 资源消耗指标:包括原材料消耗、水资源消耗等,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2. 能源消耗指标:包括电、煤、油等能源消耗,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污染物排放指标: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程度。
4. 环境管理指标:包括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测与监控、环境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反映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持续改进能力。
四、实证研究以某橡胶制品(轮胎)企业为例,运用上述评估体系对其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估。
通过收集企业相关数据,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得分。
同时,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该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五、结果与讨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该企业在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方面仍有待提高。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该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整体清洁生产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间。
* 1 .国内轮胎标准现状?(1) 汽车轮胎子午化、低断面化加快,斜交胎退出市场仍需较长时间。
我国 1960 年开始研究全钢子午线轮胎, 60 年代末试生产,但汽车轮胎标准涉足子午线轮胎从 80 年代才开始。
1982 年 3 月 27 日,我国同时发布了轿车子午线轮胎和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国家标准,拉开了制定轿车子午线轮胎国家标准的序幕。
此时的轿车子午线轮胎标准列入了“ 82 ”系和“ 70 ”系列,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标准也只是列入了部分英制的轻型载重和载重车胎及部分重型载重子午胎,列入的规格数量都很少。
就当时来说,子午线轮胎是一种新型结构的轮胎产品,由于具有高速、耐用、安全、舒适、噪声小等优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国家也把子午线轮胎作为橡胶工业发展的重点。
到了 80 年代末,国家又对汽车子午线轮胎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于 1989 年 3 月 6 日同时发布了新修订的轿车子午线轮胎标准和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国家标准。
在这两个标准中不仅增加了子午线轮胎规格的数量,而且轿车子午胎向扁平化迈出了一大步。
此时的轿车轮胎在原 82 和 70 系列的基础上增加了 80 、 75 、65 、 60 四个系列的轿车子午线轮胎,出现了品种的多样化。
这就是三次全面制、修订的第一次。
90 年代直到今日,子午线轮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了满足这种需要, 1997 年和 2003 年又两次分别对轿车子午线轮胎和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进行了全面修订。
修订后的这两个标准大大地增加了子午线轮胎规格,轿车子午线轮胎标准中既出现了 55 、 50 、 45 和 40 系列的原配轿车轮胎,也出现了 70 、 80 和 90 系列的 T 型临时备用的轿车轮胎;轻型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和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向公制化和扁平化发展,挂车用轻型载重汽车轮胎也开始出现, 60 、 65 、 70 、 75 、 80 和 85 系列的轻型公制系列子午胎规格大量存在;全钢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标准除了规定英制系列和 80 、 75 、 70 系列的公制全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外,还制定了单胎使用的公制 65 系列全钢子午线无内胎轮胎,使全钢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朝着公制、扁平化、宽断面和无内胎方向发展。
AUTO AFTERMARKET | 汽车后市场汽车轮胎爆胎测试试验及其相关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康诚1 严欣1 高友发2 张森21.中汽研汽车试验场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2.盐城工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051摘 要: 汽车轮胎安全及其测试技术是汽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对国内外汽车轮胎安全及其技术法规的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汽车轮胎安全性能的主要指标的试验方法及现有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特别是对轮胎爆胎安全控制及其测试试验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未来车轮胎爆胎安全控制及测试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轮胎 安全性能 法规标准 爆胎轮胎因轮胎的安全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长期存在,2018年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机动车仅因轮胎爆胎原因发生事故数量就有185起,死亡65人,322人受伤[1]。
轮胎爆胎原因分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轮胎爆胎原因成为一个复杂的难题。
不仅需要对于事故车辆运动过程、事故道路路面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还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全方位、有条理、系统的检测,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结论[2]。
汽车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它不但,承载了汽车全部重量,而且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与地面之间的各种力也都作用在轮胎上。
其随载能力、抓地能力、耐磨性、耐久性、耐蚀性等等性能要求,对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量使用的经济性、驾乘的舒适性等都常重要。
自轮胎发明以来,除了在轮胎的设计制造方面是轮胎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外,轮胎的测试技术也是随着轮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所以与轮胎相关的汽车安全控制及测试技术一直是汽车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国内外汽车轮胎安全标准及技术法规分析1.1 汽车轮胎安全标准及技术法规简介介于轮胎对于汽车制造及安全使用的极端重要性,随着轮胎工业的不断不展,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汽车轮胎安全标准及技术法规。
美国2007年9月1日制定实施了第139号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FMVSSNO.139)《轻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以及另外两个安全标准:分别是FMVSS NO.109《新充气斜交轮胎和某些特殊轮胎》以及FMVSS NO.119《车辆总重4536kg(10000磅)以上的机动车辆用新充气轮胎和摩托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