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D.520 战斗机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671.00 KB
- 文档页数:12
法国幻影4000重型战斗机法国幻影4000重型战斗机mirage4000是法国达索(dassault)公司在每有国家资金与定货的前提下,自行研发的一种重型双发三角翼战斗机,它与mirage2000平行发展,在1979年3月9号首飞成功。
mirage4000是在mirage2000的基础上,加大机身,采用两台M53-P2涡扇发动机(数据见上mirage2000C)加大的垂尾,,采用了在“幻影”2000上使用的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新技术。
试飞成功后,因无政府定货,只好停止了该机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计划。
在1986年后,因为要作为阵风的试验先导机,mirage4000又恢复了飞行试验。
事实上,当年法国政府没有把mirage4000投入到生产中,实在是法国航空业的损失,是世界航空工业的损失!mirage4000拥有极大的机身,这就拥有了改型发展的强大潜力,如果当初顺利投产,那么,在80 年代末多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面世,我们相信以法国那么久的航空生产业和国家利益需求而言。
mirage4000肯定会被改装或升级成为多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的,它将比法国国内现有的任何一款战斗机都更据有优式,强大的机体,使它能承载更多的电子设备和更大的发动机,装载的油料也非其他的战斗机所能相比,作战航程自然优胜许多,而大机身自然提供更多的挂弹位,这也是中小型战斗机不能比的。
在F-15E和SU-30横行于世的今天,我们几呼忘了法兰西之鹰的家族里面最有发展潜力,最有生命力的mirage4000了,要是当年法国选择了mirage4000或是并行生产mirage4000/mirage2000,那么,今天,在世界最优秀的战斗轰炸机的队列中,mirage4000肯定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因为只有它据有和SU-30/F-15E相同的机体。
可惜了,在中等实力国家法国,国家的资金只许可一种系列的战机生产,mirage4000就此告别了弛骋沙场的机会了。
“幻影”(Mirage)III达索飞机公司概况“幻影”III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研制的单座单发三角翼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全天候截击,亦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幻影”III是在“幻影”I、II(未投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原型机于1956年11月17日首次试飞。
“幻影”III各型共订购了约840架(包括国外仿制的153架)。
各型早已停产。
使用该机的除法国外,还有以色列、巴基斯坦、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幻影”III的估计价格为800万美元(1987年)。
“幻影”III自投产以来,经过了多次改型,主要改型如下:“幻影”IIIA预生产型,1958年5月12日首次试飞。
该机共生产了10架,每架都有专门的试验任务。
后6架改为标准生产型,装“西拉诺”雷达。
“幻影”IIIBIIIA的双座教练型,前机身加长了58厘米,去掉了雷达,但装了无线电信标设备和两门30毫米“德发”机炮。
主要用于训练驾驶员,也能执行护航和对地攻击任务。
生产型于1962年7月首次试飞,共生产55架。
法国装备42架,南非3架,以色列4架,瑞士4架,黎巴嫩2架。
“幻影”IIIBEIIIE的双座型,专供法国空军使用,共订购了17架。
“幻影”IIIC全天候截击和昼间对地攻击型,是IIIA的生产型。
装“阿塔”9B.3涡喷发动机和一台推力16.5千牛(1680公斤)的SEPR-841火箭发动机。
装两门30毫米机炮,可携带“马特拉”R550,R530和“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1960年10月首次试飞,共生产183架,法国装备95架,以色列装备72架,南非装备16架。
“幻影”I IID首先由澳大利亚仿制的双座型,装“阿塔”9C涡喷发动机。
主要用训练驾驶员,携带空对地武器亦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该型除澳大利亚仿制16架外,法国也生产。
购买该机的有南非(3架)、阿根廷(2架)、巴西(4架)、巴基斯坦(5架)、西班牙(7架)、共生产37架。
“幻影”IIID2Z南非订购的双座型,与IIID相同,装“阿塔”9K-50涡喷发动机。
法国“阵风”多用途战斗机据美国防务新闻网5月3日披露,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在和法国探讨联合开发更为先进型号的“阵风”战斗机。
一名海湾地区防务界消息人士透露,“两国正在讨论研发下一代‘阵风’战斗机,以满足阿联酋的需要。
”买不起的先进战机去年6月,法国总统萨科奇就透露阿联酋正在考虑购买法国“阵风”战斗机。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大约有50位法国行业高管于今年4月前往阿布扎比与对方举行会谈,其中就涉及到“阵风”战斗机项目。
为获得阿联酋的青睐,法国达索航空公司将升级“阵风”战斗机的主动扫描雷达、光电探测仪器、电子战设备,并为其换装9吨重的M88引擎。
同时,达索公司还希望靠“阵风”战斗机竞标巴西和印度战机采购合同,并有意向科威特和叙利亚推销。
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购买过昂贵的“阵风”战机。
虽然目前出口业绩为零,但“阵风”的确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较均衡的战斗机,既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射核弹。
以“阵风”F3型为例,该战机14个挂点可挂载9吨载荷,不仅能发射“飞鱼”反舰导弹,还可挂载装备核弹头的隐形巡航导弹,而“先进空对地导弹”(AASM)和“流星”超视距空对空导弹还将进一步拓展“阵风”战斗力。
目前,世界上真正属于这类“全能通用型战斗机”的新型战机,除“阵风”外,只有美国现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其单价约为5000万美元,而“阵风”的单价则超过6000万美元。
回购“幻影”支持“阵风”为解决“阵风”滞销难题,法国此次打算用“以旧换新”的模式打动顾客。
一位深知行业内幕的人士透露,法国已经同意回购“幻影”2000-9s型战机(阿联酋装备这种战机),供法国空军使用,同时把法国空军的“幻影”2000-5s型战机投放二手战机市场。
显然,法国购回“幻影”是想以诚意打动顾客,随即用新式“阵风”战斗机抢占市场,使客户延续使用法式装备传统。
财大气粗的阿联酋一向比较偏爱法国武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阿联酋就从法国购买了一批“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成为该坦克的唯一外国用户。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锤炼,战斗机的气动外形已变得更加洗练。
流线型的机身,配上精心设计的椭圆形或梯形机翼;张臂式的下单翼布局,既有利于安置起落架,也便于地面维护;坚固的机翼上可以安装机枪或口径在20毫米以上航炮,还可以外挂炸弹和火箭,机枪协调器已不再是战斗机必不可少的设备了。
由于战术的日趋成熟,战斗机的性能提高速度逐渐减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飞机的飞行性能一直在大幅度地迅速提高。
如1909年时的飞行纪录是,速度为700公里/小时(“布莱里奥”飞机创造)、高度为452?93米(“法尔芒”飞机创造)、距离为234?29公里(“安托瓦内特”飞机创造);而到了1938年至1939年的飞行纪录,速度达到754?99公里/小时(Bf?109R飞机创造)、高度达到17082?82米(“卡普罗尼161”飞机创造)、飞行距离达到11529?37公里(维克斯“韦尔斯利”飞机创造)。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将近30年的时间,飞机的速度纪录提高了近10倍、高度纪录提高了37倍以上,直线距离纪录提高约50倍。
但此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活塞式战斗机的飞行纪录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大战之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已可以达到3000~4000马力(即2237~2982千瓦),而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却难以增进。
美国在二次大战末期生产的F8F“熊猫”(Bearcat)海军用战斗机,原装有2500马力(1864?25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755公里/小时,是“猫”(Cat)系列飞机中发动机功率最大、飞行速度最快的。
战后,美国给它换装了功率为3000马力(2237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功率增加1/5,但飞行速度只增加21公里/小时,增长率不到3%。
呼唤新一代战斗机要想继续提高战斗机的飞行性能,除了研制新概念的航空发动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挖掘飞机气动布局的潜力。
事实上,这一时期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今日武器装备分享-法国阵风战斗机
阵风战斗机是由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第三代半战斗机,与欧洲台风战斗机、瑞典萨博JAS-39鹰狮战斗机并称为欧洲三雄。
阵风战斗机1982年开始研制,1986年首飞,2001年服役,除法国装备外,已经出口印度等国。
阵风战斗机多用途作战能力非常全面,不仅海空兼顾,而且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都十分强大,甚至还有核攻击能力,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属于全能通用型战斗机。
阵风战斗机是法国海空军的通用机型,阵风M是海军舰载型,阵风F3是核弹攻击型,是法国海空军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
阵风战斗机长15.27米,翼展10.8米,高5.34米,最大起飞重量24.5吨。
发动机采用2台斯奈克玛M88-2涡扇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最大航程3700公里,装备1门GIAT 30机炮,备弹125发;拥有14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9吨。
252006.8世界第三代轻型战斗机家族★ 陈培琦 杜东冬凌燕长空挂载“麻雀”中距空军导弹的F-20“虎鲨”战机2006年4月28日,经过多项重大改进的FC-1“枭龙”04号机首飞成功。
毫无疑问,“枭龙”04号机是一架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轻型战斗机。
随着该机渐入佳境,轻型战斗机再次引起了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关注。
对于轻型战斗机的界定,有几种不同的标准。
一种标准认为最大起飞重量在20吨以上的是重型战斗机,15吨以下的为轻型战斗机,不承认“中型战斗机”这个概念的存在。
这样划分的缺点是将一些著名的第三代战斗机如F/A-18(尤其是E/F型)、“幻影”-2000、“阵风”等型号排除在两种标准之外,成了“什么都不是的战斗机”。
因此,笔者认为,第三代轻型战斗机的界定是“空战重量低于10吨的第三代战斗机”。
这里顺便提一下,F-16在 Block15之前可以认为是轻型战斗机,但从F-16C/D(Block25)开始(包括台湾空军F-16A/BBlock20),其“体重”迅速上升,俨然是一款中型战斗机。
而F-16的最终改进型——F-16E/F甚至已经达到重型战斗机的标准。
“虎鲨”血脉常规布局第三代轻型战斗机之路谈到常规布局第三代轻型战斗机,有一个型号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的 F-20“虎鲨”。
F-20由F-5E“虎”Ⅱ发展而来,技术上比F-5E有长足发展。
F-20采用一台F404-GE-100涡扇发动机取代了F-5E的J-85涡喷发动机,推力增加了80%,空战推重比达到1.1,爬升率由F-5E的175米/秒提高到272米/秒。
F-20装备有搜索距离近100公里的APG-67(V)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激光陀螺惯性平台、光栅平显、固态数字计算机以及包括其它先进电子设备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该机有7个外挂点,可以携带6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或4枚AGM-65“小牛”空地导弹。
有照片显示,F-20携带并试射过AIM-7“麻雀”中距空空导弹(当时AIM-120尚处于研制的早期阶段。
欧洲“三雄”战斗机之一:法国“阵风”战斗机作者:李小白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9年第1期作为老牌军事强国,法国虽然名义上身处西方军事联盟阵营,但却一直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几乎可以自主研制并生产各种武器装备。
法国人的武器装备精干又强悍,在历次战争中都会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法国战斗机同样享誉盛名。
“欧洲三雄”目前,法国空军和海军的主力战斗机为“阵风”多用途战斗机,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制,与EF2000“台风”战斗机、JAS-39“鹰狮”战斗机合称为欧洲“三雄”战斗机。
战场上的“多面手”“阵风”战斗机既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掷核弹(F3型)。
世界上真正属于这类“全能通用型战斗机”的新型战斗机,除“阵风”外,只有美国的F/A-18E/F以及F-35战斗机。
一机多用的战斗机法国最初研制这款战斗机的时候,设置了严苛的要求:不仅能够对空,还要拥有强大的对海能力,能够在作战职能上取代众多战机。
法国达索公司负责新型战斗机的研发,原型机被称为先进试验战斗机,又称为“阵风”A,首架原型机在1986年7月4日完成首飞。
“阵风”战斗机小档案主要承力材料:钛合金或铝合金机长:15.3米翼展:10.9米高度:5.3米最大起飞重量:24.5吨布局:近距耦合鸭翼式发动机:两台M88-2涡扇发动机强大的航电设备座舱采用广角全息平视显示器,操纵杆右置,设有彩色多功能显示器,玻璃化座舱,飞行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将简单的数据反馈给飞行员。
“阵风”战斗机首先配备的是RBE2多功能雷达,能够同时探测跟踪多个不同目标,并拥有地形跟踪能力。
后来更换为强大的RBE2 A A雷达,具备了更远的探测范围、更高的可靠性,并降低了维护需求。
小型空中武器库“阵风”战斗机有一门30毫米口径机炮作为副武器,可以挂载对空、对面武器与核武器。
空对空武器有“米卡”空空导弹、“魔术”近距离格斗弹、“响尾蛇”近距离格斗弹;空对面武器则有ASMP空地导弹、“飞鱼”反舰导弹、AS30L空地导弹等,以及BAT120反坦克炸弹、“阿帕奇”滑翔制导弹药等。
达索达索飞机制造公司(Dassault Aviation)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法国第二大飞机制造公司,世界主要军用飞机制造商之一,具有独立研制军用和民用飞机的能力,达索飞机制造公司是法国达索工业集团(Dassault)的主要成员。
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前身为马塞尔.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在1967年,法国的两家主要军用飞机制造商---马塞尔.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与布雷盖飞机制造公司合并成立马塞尔.达索.布雷盖飞机制造公司(Avions Marcel Dassault Bregust Aviation),1990年改为达索飞机制造公司,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主要从事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天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其中军用飞机的研制和生产是该公司是专长。
主要产品是:“幻影”系列战斗机、“阵风”战斗机,并与英国宇航合作研制生产“美洲虎”战斗机,与德国道尼尔公司联合研制生产“阿尔法喷气”高级教练/轻型攻击机。
20世纪60年代,达索集团开始进入喷气式商务客机领域,研制生产Falcon“猎鹰”(曾译为“隼”)公务机产品系列。
主要型号"Falcon 2000EX"Falcon 2000基本参数:参考价格:19043 万人民币翼展:19.33米机长: 20.23米机高:7.06米座位:19空机重量:9.4吨最大起飞总重:16.2吨座航程:6112 KM速度:851 KM/H飞行高度:15500 M"Falcon 7X"Falcon 7X:Falcon 7X(猎鹰7X)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研制生产的三发远程涡扇公务机,2001年提出研制计划,在公务机上首次采用全电传操纵,使用全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安装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W307A发动机,2005年5月5日首飞,2007年4月获得法国和美国的适航证书,在2007年6月开始交付使用。
Falcon 7X基本参数:参考价格:31427 万人民币座位:19 座航程:10834 KM速度:904 KM/H制造商:达索飞行高度:15545 M达索 Falcon900参考价格:26739 万人民币座位:19 座航程:8288 KM速度:1016 KM/H制造商:达索飞行高度:15500 M。
战斗机资料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
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
它由于装备了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的“偏转片系统”,稍微解决了飞机在机载机枪射击时被螺旋桨干扰的难题,使飞机第一次在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飞机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
但是这个系统会造成子弹的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和“截击机”(拦截机),拦截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
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在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拦截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
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拦截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战斗机加上导弹来满足,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拦截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发展历程初露锋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
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
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
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
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
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
“机枪大巴”:英国维克斯FB.5战斗机作者:选锋来源:《航空世界》2013年第08期“驱逐者”起步创立于18世纪末的维克斯公司,其经营过程一直顺风顺水地发展着。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造船业,在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不列颠,这个领域的拓展自然能够保证公司的业绩稳健增长。
在完成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后,维克斯开始将触角伸向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业,同样取得了成功。
到了1897年,财大气粗的维克斯全盘接手经营不善的马克沁-诺登飞火炮和弹药公司,自此正式涉足军火制造业。
马克沁-诺登飞公司以其生产的马克沁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而一度享誉欧洲军火市场。
维克斯将其收购后,很快便以原产品线为基础升级推出维克斯-马克沁机枪。
这种弹带供弹式机枪一经出现就获得好评,自1912年起更成为英国陆军的制式装备之一。
那时,在席卷全欧的航空热潮影响下,维克斯公司也做起了自己的飞行梦,专门开设了生产线,准备打造硬式飞艇。
然而维克斯的第一次航空梦却以失败收场,公司在1908年开始设计制造一艘外观华丽的硬式飞艇,等到它于1911年完工准备首航时,却在被拖离机棚后不久就遇到一场暴风的袭击而“分崩离析”。
不过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挫折并未浇灭维克斯高层跻身航空制造业的热情,公司转而从法国公司购买生产许可证,开始依样画葫芦地制造一些法国设计师的飞机作品。
正是在这样的授权生产过程中,维克斯在设计和制造等环节上都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于是从1913年春天开始推出一系列自行设计的双翼机。
由于自身有武器制造方面的优势,维克斯的飞机设计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其他公司正纷纷研究无武装飞机的时候,维克斯一直在考虑能够用于“空中格斗”的机型。
多种配备有不同武装的设计草案出现了,其中有一种最终被制造出来。
这种飞机采用发动机和螺旋桨在后的推进式动力布局,机身前部的座舱共设有3席,包括飞行员、观察员和机枪手各一名。
其中机枪手位于最前方,负责操纵1门炮口从机头处伸出的37毫米半自动速射炮,这门火炮还具有一定的俯仰和方向射界,它发射1.5磅(约0.68千克)重的炮弹,机上最多可载弹50发。
一战中的战斗机[图](1)2005-07-20 16:51:42 【大. 中小】查看评论19l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各有近千架飞机参战,飞往敌方阵地上空进行空中侦察是当时军方使用飞机的主要任务。
为了阻止对方飞机执行这-任务,一种可从事路敌机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的作战飞机应运而生,当时称为驱逐机。
后来发展成为战斗机(或称歼击机),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都有根大提高,可执行近距支援。
空中格斗等更复杂的空中作战任务,因此驱逐机是战斗机的的身。
早期可执行驱逐任务的是一种推进式螺旋桨飞机,在机头或机身前部装有机枪,螺旋桨在后面不影响机枪射击。
这种安装了武器的飞机,不但可执行空中侦察任务,一旦遭遇敌机后可将其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
由于它一举两得,因此一经问世便开始生产,陆续投入前线使用,典型飞机有法国的法尔芒F.20和英国的F.E.2b (图一)等。
这些飞机多采用推进式设计,前后有两个座位,驾驶员在后座,观察员兼射击手在前座,一般配备一至两挺机枪。
不过采用推进式设计的飞机,虽然便于安装武器和进行射击,但机动性差,往往对忖不了较为灵活的拉进式侦察机。
技进式设计即将螺旋桨安装于机头前面,它的缺点是影响机枪向前方射击。
如何才能让子弹倾利穿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射向目标,又不损坏螺旋桨叶片?这便是影响拉进式飞机安装武器的一个关键。
为此,法国的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家索尔尼埃和一名叫加罗斯的飞行员经过共同研究,提出在桨叶后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板,以挡开击中的子弹。
19l5年4月l日,加罗斯驾驶着一架装有这种偏导板的莫拉纳。
索尔尼埃L型飞机(图二),曾与四架德国的“信天翁”侦察机相遇,加罗斯开枪射击将一架德机击落,到同年4月18H以前加罗斯共击落了四架敌机,事实证明在桨叶后安装偏导极是有一定保护效果的。
加罗斯驾驶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被航空史上认为是第一种可有效进行空战的飞机,从此.个新的机种——驱逐机诞生了。
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是19l3年由法国莫拉纳?索尔尼埃飞机公司设计生产的拉进式飞机,原本是作侦察机使用的,后安装机枪和偏导板后成为一种侦察/驱逐机。
深度解读——幻影2000幻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在80年代和90年代,一架卓越的喷气式战斗机真正挑战了F-16在西方的统治地位,也就是法国幻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幻影2000。
•历史背景幻影2000是最好的第四代战斗机之一,这架飞机已在世界许多地方成功作战。
为幻影2000的发展铺平道路的事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1965年,英国人和法国人决定联合开发一种旋翼飞机。
像往常一样,法国在两年后退出了该计划,并选择单独进行。
达索公司(法国飞机制造商)开始研发自己的可变几何结构Mirage G(幻影-G)。
然而,它是一架复杂且昂贵的喷气式飞机。
因此,在1972年,该公司还推出了一个名为“幻影1000”的简单低成本飞机的二级计划。
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法国空军并不热衷于购买高成本的幻影G。
此外,潜在的外国客户也没有兴趣购买它。
因此法国需要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实惠的战斗机,于1975年终止了幻影G计划,并决定给幻影1000的重新设计变体幻影2000一个机会。
•历史计划1975年,巴黎订购了三架原型。
其中第一架是单座变体,于1978年3月10日进行了首飞,双座原型机于1980年10月11日升空。
达索公司又生产了第四架单座验证机(体现了早期的经验教训飞机),第四个原型机的尾翼较短,后掠角增加,进气口经过重新设计,并配备了电传飞行系统。
试飞成功后,达索公司于1983年向法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幻影2000C。
•设计幻影2000与它的祖先幻影Ⅲ非常相似,但两架飞机在细节上有很多变化。
机翼前缘后掠角从60度减少到58度,飞行员从通过电传飞行系统控制空气动力学不稳定的幻影2000升降。
副翼有碳钎维蒙皮,碳钎维和轻合金蜂窝板覆盖了航空电子设备舱。
尾翼的大部分和方向舵的所有部分都涂有硼、环氧树脂和碳。
这种用于战斗机的符合材料的早期示例减轻了重量。
进气管上的小边条在高迎角处产生涡流,有助于纠正偏航偏移,这使幻影2000成为高度敏捷的战斗机。
战斗机来历战斗机又称歼击机,旧称驱逐机。
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中战斗力强。
它们首要任务是与敌战斗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拦截敌方轰炸机、攻击机和巡航导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和路易·凯诺驾驶瓦赞式双翼飞机从前线侦察归来,途中遭遇德军飞机,法机上安有哈奇开斯机枪,而德机上只有一枝来复步枪。
凯诺用机枪击中德机,起火坠落。
这是首次飞机与飞机之间的空战,所使用的是执行侦察任务的飞机,机上的枪械也不是专为空战而设计安装的,使用不方便,所以还不能称为是战斗机,法国于1915年初制造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装有一挺霍奇斯基步兵用机枪,并装有一种由雷蒙·索尔尼埃发明的叫作偏转片的装置。
这个装置可使沿飞机纵轴安装的机枪射出的子弹在碰到螺旋桨叶时会被偏转过去。
正是偏转片系统使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真正具有了空战的能力,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战斗机。
法国的罗朗·加罗斯于1915年4月1日驾驶该机对准一架德军飞机飞去,一举将其击落。
几天内,加罗斯就取得了击落敌机5架的战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尖子飞行员”。
但加罗斯4月18日因飞机故障而降落在德军占领区,他本人被俘,偏转片系统的秘密也被德国人获得。
为德国工作的荷兰设计师安东尼·福克对其进行仿制和改进,研制出了断续器系统。
使机枪能够通过隙进行射击,而不会击中桨叶。
使用这种系统的第一种战斗机是福克E3型战斗机,此后这种射击众多战斗机所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斗机大多是木结构、外包布蒙皮的双翼机,起落是固定的,不策收放,最高飞行时速仅有200公里左右。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斗机发展为单翼全金属结构,飞行时起落架可收起,以减少阻力,机内装有无线电通信设备,飞行时速也提高到600—700多公里。
(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最多,战功卓著的雅克-9型竟是木制结构)喷气式战斗机——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9年首先研制出的。
简单梳理:二战后世界战斗机划代与发展梗概简单梳理:二战后世界战斗机划代与发展梗概战后世界战斗机发展,属于喷气式时代,二战结束后,英美法俄等战胜国均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德国占领区内各种军事科技和人才,各国喷气式战斗机技术由此得到巨大进步,这一点背景大家很清楚,不再赘述了。
目前公认的战斗机划代有三种,一种分为四个代系,另两种分为五个,后者两种代系也略有不同,下面就以第一种四代划分方式简单回顾一下:第一代战斗机:诞生服役时段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至 20世纪50年代末,代表机型:美国F80/84/86/100,苏联米格15/17/19,法国神秘,英国猎人/流星,中国歼5/歼6等;典型特征:亚音速/跨音速这一代战斗机继承二战末期各国喷气式战斗机技术,主要目标仍然是提高飞行速度、高度,增大发动机推力,增强火力,为了提高飞行速度,这一代战斗机均采用后掠翼设计,采用新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机身材料采用全金属蒙皮,主要武器为各种口径机炮、自由落地航弹或者火箭弹,使用光学瞄准具,这一代战斗机无论在飞行高度、速度还是空中机动性上,均有巨大进步。
50年代中期之后,各国也同时通过加大发动机推力和机翼后掠角的方式,第一次突破音速障碍,比如美制F100和苏联米格19,这些战斗机最高速度一般达到1.3马赫,但准确的说,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1.3马赫尚属“跨音速区域”,并非真正的超音速。
这一代战机中,出现了早期“夜间战斗机”,也就是一部分战斗机在机头装入早期机载雷达,实现了全天候作战,如美国F86L、苏联米格19P,中国歼5甲歼6甲,但这些早期雷达性能极差,也无实用导弹,故夜间拦截能力低下。
一代机的主要战例就是朝鲜战争,在朝鲜战争中,中苏空军的米格15与美国的F84/86进行了激烈对抗,在性能方面,米格15速度、高度和爬升更快,而F86则在水平机动上占优,虽然依仗更出色的战术素养,美国空军在空战中赢得较高的交换比,但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米格15是一款完全能够媲美F86的最好战斗机,此时是美苏战斗机在技术上差距最小的一个时期。
法国“幻影”Ⅲ战斗机全史
杨增辉
【期刊名称】《中国三峡建设:工程科技版》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从飞机发明到一战结束,法国一直是航空业的领袖.但二战早期法国被德国侵占.其航空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法国开始奋起直追,期间诞生了一个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达索·布雷盖公司.创始人达索凭借无尾三角翼布局打响了法国的战斗机品牌——“幻影”。
“幻影”系列战斗机凭借高可靠性和极高的性价比畅销世界,在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各大焦点地区,世界各大局部战争战场,都可以看到这种无尾三角翼战斗机的身影。
【总页数】7页(P26-32)
【作者】杨增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1.41
【相关文献】
1.幻影家族的异教徒记法国幻影F1截击/战斗机(上) [J], 高智
2.达索培育的欧洲血统冷战明星--法国幻影Ⅲ系列全史 [J], 杨增辉
3.达索培育的欧洲血统冷战明星——法国幻影Ⅲ系列全史 [J], 杨增辉
4.法兰西重型制定战斗机之梦——达索梦想中的光荣,法国空军泡沫化的希望——幻影4000战斗机始末 [J], 戴岭
5.法兰西重型制空战斗机之梦达索梦想中的光荣,法国空军泡沫化的希望--幻影4000战斗机始末 [J], 戴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国Dewoitine D.520战斗机简史D.520《大战略2001》中,经历了西线大胜后,随之而来的8.13不列颠空战将是德军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面对着英军四个航空集团军铺天盖地的空袭压力,仅有的十个BF-109中队左支右拙,捉襟见肘,波兰战役以来辛苦培养的空军精英随时有葬送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危险。
此时,在法国缴获的大批战斗机派上了用场,七个中队的MS.406和三个中队的D.520及其他一些缴获飞机死死抵住了皇家空军暴风骤雨般的狂攻。
其中D.520表现尤为闪亮,在MS. 406战斗机配合下连续击溃两个中队的“飓风”战斗机。
尽管最后寡不敌众,但它们的出色表现为德国空军赢得了从冲击中恢复的时间。
当英吉利海峡的暮日沉沉西去的时候,二十个新组建的BF-109E-4战斗机中队已翱翔在海峡上空了……事实上,和游戏中一样,D.520作为当时法国空军所拥有的最优秀战机,曾经同时被交战双方使用过,不少驾驶它的飞行员同在德军和英军身上取得过战果。
这架飞机作为战前法国设计最好的战斗机,可惜生不逢时,本应光亮的外表染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抹去历史的浮尘,重新审视它与众不同的服役生涯。
1936年11月,一家私人飞机设计公司的总工程师埃米勒.德沃提尼(Emile. Dewoitine),领导其设计小组开始设计一架全新的单座单发下单翼战斗机,使用一台900马力的希斯派诺.絮扎V型12缸液冷发动机,设计速度为323英里/小时(520公里/小时)。
主要目的是为了竟标法国空军计划于1937年开始筹备的新一代战斗机。
很明显德沃提尼对这个最高时速相当自豪,因此新飞机被赋予“Dewoitine.520”的编号。
新飞机的设计冗余度相当大,可以换装希斯派诺.絮扎的1200马力液冷发动机。
晚些时候,德沃提尼的设计公司被国营南方航空制造厂(SNCAM)兼并,他本人也随后被任命为该厂的主管。
首批的三架原型机(编号D.520-01)于1938年10月2日于法国的土鲁斯试飞成功,试飞员为Marcel Doret。
这三架飞机使用的是890马力的希斯派诺.絮扎12 Y-21液冷发动机。
作为早期实验型,飞机使用的是木制两叶螺旋桨,而且没有座舱盖。
引擎的冷却系统整个挂在机翼下面。
这些问题导致飞机的飞行阻力大大提高,以致最高时速仅达到298英里/小时。
随后冷却器才装回了机鼻下面,同时增加了垂尾面积,以平衡不稳定的侧面偏转。
11月8日,飞机换装了12Y-29发动机,并使用喷射式排废气装置取代了旧式的废气分离管。
经过这些改动,飞机终于可以达到设计的520公里/小时。
1939年2月8日,D.520-01在试飞中达到513公里/小时。
第二款原型机(D.520-02)于1939年1月28日试飞成功,飞机的垂尾经过重新设计,并安装了向后滑动的座舱盖。
同时飞机安装了一门过桨心的20毫米机炮和两挺翼下7.5毫米机枪。
随后,D.520-02被送往维拉康布雷的试飞中心(CEMA)进行测试,并在那里换装了新的12Y-31发动机,替代旧的12Y-29发动机。
经过测试,D.520-02可以在17060英尺的高空达到341英里/小时,爬升到26240英尺的高度仅需12分53秒。
第三款原型机(D.520-03)很快于1939年3月15日试飞,飞机换装了新的高空增压器,并用一个可操纵固定式尾轮作为降落刹车。
在CEMA的测试中,D.520显示了卓越的性能,因此法国空军于1939年3月就下达了订单,要求订购200架装备HS 12Y-31引擎(稍后换成12Y-45引擎)的D.520。
随后又于39年6月追加了600架的订单,不过在7月削减为510架。
当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爆发时,法国空军紧急下达了总数为1280架的订单,并要求在1940年4月前达到200架的月产量。
不过这一要求在40年4月19日重新更改,订单总数修正为2250架,并要求达到350架的月产量。
同时,海军也于40年1月下达了150架的订单。
第一架生产型的D.520于1939年11月2日首飞,使用一台830马力的希斯派诺.絮扎12Y-31液冷发动机,装备两挺7.5毫米翼下机枪。
飞机换装了弯曲的整体式玻璃前风档,整个机身比原型机长约20英寸,发动机整流罩也经过修正。
在翼尖处各布置了一个内置油箱,飞行员座位后安装了一块防弹钢板。
第二架生产型D.520则换装了910马力的12Y-45发动机和电控三叶螺旋桨,一门过桨心的20毫米HS404机炮和四挺7.5毫米翼下机枪。
弯曲的整体式前风档玻璃的中间换成一块平坦的风档,以方便飞行员观察。
为弥补希斯派诺.絮扎12Y-45液冷引擎不足,1939年10月法国空军决定在部分D.520上试用英制罗尔斯.罗伊斯“默林III”发动机。
尽管计划于11月取消,但是第41架D.520还是实验性的安装了这款发动机。
为了平衡重量机翼上的机枪被取消,飞机被命名为“D.521”,并于1940年2月9日试飞,最高时速为354英里/小时。
不过这架飞机很快被改回D.520的标准。
1940年1月,GC I/3中队获得了首批D.520,起初这些D.520是作为试用飞机,飞行员们受命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随后于3月和4月,GC I/3中队于戛纳接收了34架“实战型”D. 520。
D.520大受欢迎,飞行员对其赞不绝口,包括灵敏的操纵性,简单的仪表面板,和轻易可从自旋中改出。
在1940年4月21日的飞行测试中,CEMA对一架缴获的BF-109E3和D.520进行了比较,发现BF-109比D.520在最高时速上要快20英里/小时(得益于更高马力的发动机),但D.5 20拥有更好的操纵品质和机动性。
在《大战略2001》中,40年5月我指挥麾下的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自比利时和法国接壤的地段迅速攻入,一只偏师占领了比利时和荷兰,随后主力部队兵分两路,主要由中型坦克和自走炮构成的打击力量在Ju87,Hs126,Do17的支援下南下包抄联军主力,继续向西疾进的部队由轻型坦克,补给车和搭载步兵的战斗车辆组成,由长程的BF-110支援,目标:加莱海岸。
法国空军在雷霆般的打击下几乎没有来得及反应,大量的机场就被迅速占领,飞行中队成建制的被缴获。
40年的法国天空是属于斯图卡的。
那么真实的历史是如何的呢?当西线战事于1940年5月10日爆发时,仅有GC I/3中队装备了D.520,可出动的数量为7 9架。
尽管GC I/3中队匆忙投入战场,但还是在5月13日与德国空军的战斗中首开记录,击落三架Hs126,一架He111,自身无一损失。
GC II/2,GC III/3,GC III/6 和GC II/7等中队随后也接收了D.520并迅速投入战斗,海军第一飞行中队也接收了D.520。
GC II/6 和GC III/7中队在战争末期改装了D.520,但已经来不及投入任何战斗了。
当1940年6月25日法德签署停战协定时,一共生产了437架D.520,其中351架被分配到作战单位。
到西线战斗结束为止,所有装备D.520的中队一共宣称有108个击坠记录和39个未确认记录,自身在战斗中损失了85架,并有54架由于敌军地面部队对机场的直接进攻而损失。
当法国的抵抗形势已经逐渐无可挽回的时候,在6月18日至20日,GC I/3, II/3, III/3, III /6, 和II/7等中队全部飞往未被占领的北非法属阿尔及利亚,一共有153架飞机。
GC III/7中队的三架D.520飞往英国,加入了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空军”第一飞行联队,由皇家空军指挥。
当停战协定签署后,德国人允许维希政府保留一只小规模的空军,但根据条款,法国本土不得保留任何一架D.520,所有D.520必须销毁或封存。
至于北非,由于鞭长莫及,只好允许GC I/3,II/3,III/6,III/7,还有海军第一飞行中队保留D.520。
1941年4月,德国方面允许在维希政府控制区域恢复飞机制造。
此时SNCAM已被解散,重新合并为SNCASE工厂。
维希政府选定D.520作为空军标准战斗机,同时德国停战监督处允许在土鲁斯有限的恢复D.520生产。
6月23日,维希政府下达了550架D.520订单,以替换现有的所有单座战斗机。
根据装备计划,到43年中期的时候,维希政府将拥有17个一线战斗机中队,装备442架D.520;一个海军飞行中队,装备37架;和三个训练单位,装备13架。
新出厂的首批22架于1941年8月交付,1942年,第465流水号D.520换装改进型的希斯派诺.絮扎12Y-45液冷发动机,及改进后的冷却系统,和铰链式舱盖。
到1942年12月31日为止,一共生产了349架新的D.520,其中197架换装更强马力的12Y-49发动机。
此时D. 520的生产总数为775架。
到1942年10月为止,维希政府一共有九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海军飞行中队装备了D.520,这些战斗机在拦截向英国逃亡的舰船和飞机时与英国战斗机发生过冲突,以及在对直布罗陀的轰炸行动中担任护航任务。
GC III/6和II/3中队于1941年6月至7月在叙利亚开始作战,随后海军第一飞行中队也加入到他们当中。
他们的主要敌人是英国皇家空军。
GC III/6中队此期间一共有19个击坠记录和4个未确认记录,GC II/2中队一共有3个击坠记录和两个未确认记录。
海军第一飞行中队有8个击坠记录。
他们总共损失了32架D.520,包括11架被击落,12架在事故中损失,7架在地面被摧毁,和2架在撤离叙利亚时被丢弃。
当美军于1942年11月在北非实施“火炬”登陆行动时,维希法国在本土拥有234架D.520(其中可用的约93架),在北非173架,在塞内加尔30架。
此时法国本土拥有D.520的是GCs I/1,II/1,I/2和III/9中队。
GC I/2中队在德国人进占前于11月9日将24架D.520飞至摩洛哥的麦克内斯,其他北非的飞行中队依旧不变。
当盟军于北非登陆之时,GC III/3和II/5中队及海军第一飞行中队参加了维希法国对盟军的抵抗行动,双方均损失惨重。
维希空军损失了35架D.520和其他飞机,盟军一共损失了4 4架飞机。
作为对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的回应,西特勒下令驻西欧德军于1942年11月全面占领整个法国。
11月27日,所有维希政府的军队被解除武装,全部D.520均被德国没收,包括246架维希空军的D.520,和尚在制造厂生产线上的169架。
一部分D.520被送至德国空军的两个训练单位(JG103和JG-105),其优异的机动性深受德国飞行员的赞赏。
不过,其可靠性明显比德国空军的飞机要差上一截。
60架D.520被送至意大利海军航空训练部队,主要作为战斗机教练机使用。
约100架被送去充实保加利亚空军,对抗实施轰炸的美国第九航空军,绝大部分在战斗中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