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_中国全年GDP破110万亿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_中国全年GDP破110万亿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_中国全年GDP破110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1月17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

2021年中国生产总值数据解读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

8.2%。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698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514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683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3409万吨,下降1.7%。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

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3%,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0%;股份制企业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9%;私营企业增长10.2%。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0.42%。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

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12.1%,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0%。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0.8%。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

60.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558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3928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46895亿元,增长18.6%。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0.4%、10.8%。升级类消费需求持

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18%。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

五、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额181930亿元,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307659亿元,增长7.0%,占全部投资的5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7.9%。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8%、21.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0.3%、16.0%。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5%、11.7%。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2%。

六、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87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4.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0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21777亿元,增长17.3%;进口15730亿元,增长16.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47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

农村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上涨0.3%,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交通通信上涨4.1%,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1%,鲜菜价格上涨5.6%,猪肉价格下降3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0%,12月份同比上涨14.2%,环比下降1.3%。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降低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为5.1%,外来户籍人口为4.9%。16-24岁人口为14.3%,25-59岁人口为4.4%。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432元,比上年增长8.8%。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189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间偏下收入组

18446元,中间收入组29053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4949元,高收入组8583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0%。

十、人口总量有所增加,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理论上计算结果相同。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_中国全年GDP破110万亿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_中国全年GDP破110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一览,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20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1月17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 2021年中国生产总值数据解读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 8.2%。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698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514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683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3409万吨,下降1.7%。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 越重要。本文将就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趋 势以及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数据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它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近年来, 中国GDP增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9年GDP增速为6.1%,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同比下降了6.8%。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较好态势,GDP增速达到了7.9%,但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二、投资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投资增速也受到了较大压力。其中,房地产 投资增速为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3.4%,而新增制造业投资 同比增长6.9%。 三、消费 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之一。2020年,中国消费总额约为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而同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在此背景

下,国家对于刺激消费进行了多种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调整消费结 构和提高消费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 四、对外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总额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4%。受全球经济震荡和外部 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对于全球经济的 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五、就业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20年,受新冠 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也随之暴露出来。当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2万人,目标实现情况 不尽如人意。而在2021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达到了685万。 综上所述,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了增速下滑、投资压力、消费 需求偏弱、对外贸易困境以及就业市场多方面压力等现状。但是,在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未来,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更为广 阔的发展前景。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 作者: 来源:《绿色包装》2021年第08期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3216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 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从环比看,二季度中国GDP增长 1.3%。 具体而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8.9%。 服务业稳步恢复,市场预期持续向好。上半年,第三产业持续稳定恢复。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一季度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 市场销售逐步改善。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 4.6%。 固定资产投资也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 0.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2021全球经济增长反弹至

2021全球经济增长反弹至 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反弹至5.5% 经历了2020年的普遍下降后,2021年全球各国经济都迎来了反弹,基本都实现了正增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规模达到了96.29万亿美元,比2020年的84.7万亿美元,大幅增加了11.59万亿美元,果然全面向好。 中国经济增长领先美国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2021年美国和中国均保持明显复苏势头。 率先公布数据的中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 更直观地看,去年中国GDP从101万亿元增加到114万亿元,增量约13万亿元人民币。该数字按年均汇率折算合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主要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疫情之下,这样的经济总规模和增量可谓来之不易。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则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 按年率计算增长6.9%;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5.7%,为1984年以来最高值。

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发布报告指出,从全年增速来看,按不变价衡量,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1%,美国为5.7%;按现价衡量,中国2021年名义GDP增速为12.8%,美国为10.1%,中国仍在缩小与美国的GDP差距。 该报告同时表示,受全球疫情缓解影响,供应链瓶颈暂时边际缓和,补库存进度加快,带动美国2021年四季度GDP超预期反弹。往后看,预计疫情仍将拖累美国2022年一季度GDP增速,但疫后复苏红利将使得二季度GDP小幅修复,随后继续向潜在增速方向回落。 全球多国回归复苏轨道 中美之外,其他主要经济体2021年也处于复苏轨道。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欧元区和欧盟去年GDP均增长5.2%。经季节调整后,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4.6%;欧盟GDP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4.8%。由于受到疫情冲击,此前欧元区去年第一季度经济曾出现环比下滑。 但在欧盟内部,经济恢复进度亦分快慢。 如受新冠疫情及相关限制措施影响,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德国2021年第四季度GDP环比下滑0.7%,经工作日调整后全年经济增长2.8%,仍不及疫情前水平。法国经济2021年第四季度则环比增长0.7%,全年增长7%。据统计,法国GDP去年第三季度已恢复至疫情暴发前水平,第四季度GDP更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高出0.9%。

统计局-2023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

统计局:2023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 安徽省gdp增长率 据中国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安徽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10.1亿元,同比增长5.5%。 gdp目标5%左右意味着什么 gdp目标5%左右意味着我国经济预期持续向好。 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 首先,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其次,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各地人代会都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我们作了统计和分析,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2023年上半年我国gdp

根据202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所以2023年上半年我国gdp 是562642亿元。 全国城市上半年gdp排名 北京首次超过上海。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GDP排名前100的城市中,有6个城市GDP超万亿元,位居第一梯队。 今年上半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52.2亿元,同比增长0.7%。上半年,上海GDP总量达到19349.31亿元,同比下降5.7%,未达到去年2万亿元的门槛。 总量上,北京上半年GDP首次超过上海,高出3亿左右,历史罕见。二季度上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原因是不可抗力。上半年GDP总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4.3%,成绩来之不易。预计下半年经济将明显回升。 2023年上半年,深圳实现GDP 15016.91亿元,首次突破1.5万亿大关,位居上半年广东城市GDP总量第一。去年,深圳成为中国第三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上半年重庆GDP达到13511.64亿元,其次是广州13433.8亿元,苏州10962.4亿元。重庆以77.8亿元超越广州,这是重庆继2020年后第二次超越广州。 成都上半年为9965.55亿元,很可能成为第七个全年GDP达到2万亿元的城市。 青岛半年GDP达到7000亿元门槛。上半年,青岛地区生产总值7070.35亿元,同比增长3.7%,位居全国第13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415.1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2.4%,增速达到4.9%,位居万亿俱乐部之首。

中国gdp月度数据

中国gdp月度数据 篇一: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22) 2022-05-04 14:59 (1977—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 11.3%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 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22 7.5% 2022 8.3% 2022 9.5% 2022 10.4% 2022 11.6% 2022 13% 2022 9% 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 值) (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 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 1963 9.5% 1964 17.6%

开局良好,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开局良好,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作者:张利娟 来源:《中国报道》2022年第02期 1月17日,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亮点颇多,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国际上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考验,我国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畅通经济内外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从GDP总量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从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历史来看,2000年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大关,再创新高。

从人均GDP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万美元左右。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 从GDP增速来看,2021年经济增速为8.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6%。因此,8.1%的增速高于全年目标,超出预期。 2021年,以美元计价,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11.3%。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继续恢复。2021年1—11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7%,其中服务出口增长31.5%。引资规模再创新高。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1494亿元,增长14.9%。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奠定了就业基础。此外,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援企稳岗帮扶政策,对于高校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都产生了积极作用。2021年新增就业目标超额完成: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

2021年全国省份GDP含金量排名

2021年全国省份GDP含金量排名 2021年全国省份GDP含金量排名 GD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GDP过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观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21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 2021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21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21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其中云南等12个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将表格中的省份分为三个梯队进行了解读。 第一梯队(全国平均数之前)有13个省份: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 第二梯队有9个省份: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 第三梯队有9个省份: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1/ 1

生活中的经济 主题讨论二:GDP与富民强国

生活中的经济主题讨论二:GDP与富民强国 主题讨论二:GDP与富民强国 一、学习情境:目前,我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2位。请根据国民核算理论回答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列为世界强国?为什么? 答: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但是:一是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二是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三是不是所有的GDP都是有效的。您看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省地县甚至乡镇也有,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都在园区内跑马圈地,许多厂房建成以后并未投产就闲置起来,有的企业圈了一块地之后便杂草丛生,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痛心,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究其本质,这种方式产生的GDP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 中国的人均GDP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存在严重的“被人均”的现象一是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直接导致占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远远不到人均GDP的水平。而是存在严重的行业差距。三是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四是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综上所述,仅因为我国GDP达标世界第2位,就认为我国已列入世界强国范围是不正确的,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世界第二”保持冷静的心态。 二、学习的目的:认识到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量与相对量之间的区别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局限性。 答: 答: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反映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实力。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值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或发展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体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为生产法。在用这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各物质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的增值。 三、学习策略2.在“百度”上搜索关于中国近五年GDP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的有关数据,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对比数据,对我国的经济实力、就业状况、百姓收入、生活水平和质量做一个判断,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2017-2021中国的GDP及增长速度

2023-2024学年度学科素养测评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3-2024学年度学科素养测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8分) 1.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规定了我国的 A.根本制度 B.国家性质 C.国家机构 D.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首先是要 A.依法治国B.依宪治国C.以德治国D.依宪执政 3.2022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言献策,共商国是,会议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这表明,在我国 A.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B.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大代表管理国家事务 D. 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4.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下列对民主集中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可以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集中。 D.地方要服从中央的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5.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监督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那么在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的是 A.国务院 B.国家监察委员会 C.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6.从右图,我们可以得出 A.人大是我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负责 C.最高人民法院受全国人大监督 D.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监察机关 7.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因此,中国共产党要 A.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B.履行好依宪行政的重大职责 C.把党的章程章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练习题2(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邵阳)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表决权 B.审议权 C.立法权 D.决定权 2.(2022湖南衡阳)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这表明()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2022湖南湘潭)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群众诉求和期盼,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变为现实,这彰显出()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全得到满足 ④我国人民生活幸福,已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2湖南湘潭)通过下面的某居委会会议通知,我们可以观察到() 通知 各位居民: 本社区拟定于6月19日上午10时,在社区文化广场召开居民会议,会议内容如下: (1)居委会主任汇报前阶段工作。 (2)讨论社区老旧花园的改造事宜。 (3)征集社区居民公约的修改意见。 请各位居民积极参加,准时到会。 XX社区居委会 2022年6月15日 ①城市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②居民可以通过居民会议参与本社区事务的管理 ③居民可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④居委会要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湖南娄底)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人均GDP为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经济成绩单的取得() ①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离不开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③是我国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心工作全力推进的结果 ④表明我国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22湖南娄底)如图漫画《为官不为》启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

2023年电源滤波器行业市场突围建议及需求分析报告

电源滤波器行业市场突围建议及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绪论 (4) 一、2023-2028年宏观政策背景下电源滤波器业发展现状 (4) (一)、2022年电源滤波器业发展环境分析 (4) (二)、国际形势对电源滤波器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5) (三)、电源滤波器业经济结构分析 (6) 二、电源滤波器企业战略目标 (7) 三、电源滤波器行业政策环境 (8) (一)、政策持续利好电源滤波器行业发展 (8) (二)、电源滤波器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8) (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9) (四)、宏观环境下电源滤波器行业定位 (9) (五)、“十三五”期间电源滤波器业绩显著 (10) 四、电源滤波器业发展模式分析 (10) (一)、电源滤波器地域有明显差异 (10) 五、2023-2028年电源滤波器行业企业市场突围战略分析 (11) (一)、在电源滤波器行业树立“战略突破”理念 (11) (二)、确定电源滤波器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12) 1、市场定位 (12) 2、产品定位 (12) 3、品牌定位 (14) (三)、创新寻求突破 (15) 1、基于消费升级的科技创新模式 (15) 2、创新推动电源滤波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15) 3、尝试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 (16) 4、自主创新+品牌 (17) (四)、制定宣传计划 (18) 1、策略一:学会做新闻、事件营销——低成本的传播工具 (18) 2、策略二:学会以优秀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色 (19) 3、策略三:学会使用网络营销 (19) 六、电源滤波器业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20) (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对电源滤波器业的影响 (20) (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对电源滤波器业的影响 (20) (三)、国内突出经济问题对电源滤波器业的影响 (21) 七、电源滤波器行业竞争分析 (21) (一)、电源滤波器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1) (二)、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三)、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1、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23) 2、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3) 3、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3) 4、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24) 5、中国电源滤波器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