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8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活动目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筛选信息,提升审美素养。
【基础知识】注音:攫住()矫()揉造作赘()言丰腴()胳膊()回溯()驰骋()迥()然不同擎()着气氛( ) 匀称()脊()背释义:出神入化:标新立异:销魂勾魄:顺理成章:精美绝伦:文学常识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 -----------、--------。
法政大学教授。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与--------的女神。
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文本梳理】:1.速读全文,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一、(13)必须失去双臂二、(45)不可复原双臂三、(67)只能失去双臂2.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必须用文中原句回答)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3.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种种虚象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
4.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感受和看法?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
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
5.为什么失去的只能是双臂呢?作者的理由是什么?因为双臂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而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维纳斯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各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这正印证了恩格斯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高一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明白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从观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
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
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伤》、《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
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
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育。
生于海中,以漂亮著称。
其雕像于1820年发觉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猎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专门强的说服力。
三、说明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攫住出神入化挖掘矫揉造作标新立异赘言丰腴不可思议销魂勾魄胳膊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绝伦驰骋饶有爱好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差不多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什么缘故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缘故。
五、课文分析(一)阅读第一部分,摸索: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如何样的观点?“一个惊奇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艺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艺术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或课外阅读资料。
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修辞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分享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欣赏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的角度思考课文中的故事。
5. 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选择一篇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进行阅读和总结。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典艺术作品,探讨其独特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七、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课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目标:1、品尝维纳斯的残缺美,培育初步的审美情感。
2、明确的观点,了解的美学观点。
3、了解肯定的审美技能,初步观赏艺术作品。
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2课时过程:一、预习指导:早读自读课文1、找诞生字并解决,积累成语。
2、明确课下解释一、二,了解维纳斯的来历及的观点。
〔以上问题设置,一方面可引导同学抓住关键语句,深化讨论课文,把握观点,为上课做好预备,另一方面积累学问,落实双基。
〕二、上课导入:1、课前放音乐,制造和谐气氛。
老师预备好课件。
2、导语:同学们有谁去过法国吗?知道法国出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吗?〔同学七嘴八舌反应,进入情境。
〕好,请同学们看这座建筑〔演示罗浮宫〕,这是法国一所有名的博物馆,这里珍藏着被誉为“世界三宝”的三件杰作,请问:它是什么博物馆?〔同学交头接耳,老师演示图片,出示“卢浮宫”三字〕对,它就是卢浮宫,它里面珍藏的著名于世的三件珍宝就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及成功女神——尼卡〔老师演示三者图片,板书:世界三宝:维纳斯、蒙娜丽莎、成功女神尼卡〕。
〔用图片导入,既形象,又可以吸引同学,快速切题〕而作为“三宝”之首的维纳斯,人们对她的争辩历来不一。
今日我们来学习日本小说家、诗人——清冈卓行的美学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老师演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并板书题目、“美学随笔”〕通过学习,我们要到达如下目标〔演示目标〕三、质疑探讨,检测预习效果。
1、这是维纳斯的正面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然后自由发表见解:你认为维纳斯美吗?为什么?〔生四、五人回答〕2、好,同学们各抒己见,回答很有见地。
究竟维纳斯由于什么而成为流传于世的雕塑杰作呢?一般状况下,应怎样去观赏她呢?下面请大家翻书到48页,请一位同学读框题中的材料,请其他同学仔细听,同时认真看图像来体会。
〔一生读,师演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图〕3、问:这里介绍了一般人眼中的维纳斯的美,由此,你准备怎样观赏一座雕塑,能谈谈吗?〔生答〕所以,观赏一件雕塑作品,我们首先要审全貌,再留意观看详情。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公开课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的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背景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观察雕塑的形态、比例和细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
第二章:雕塑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教师简要讲解雕塑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雕塑的定义和分类,如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等。
引导学生观察雕塑的比例、形态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细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态、比例、表情等方面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形态、比例和表情等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雕塑所表达的美学观念和情感内涵。
第四章:探讨雕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与文化的关联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古希腊文化和历史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背景。
教师简要讲解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关系。
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特点,以及《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其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张国荣、梅艳芳等),
成功人士在事业颠峰时刻激流勇退等等。
中国的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2.残缺美需要善于挖掘和体会。
艺术因有残缺而完美、生活也因缺憾而丰满。
3.残缺是一种美,但是否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
教师引导:假如维纳斯是个老太婆,失去了双臂,还能引起你们美的想像吗?艺术的残缺是需要条件的,它要求我们通过审美比较来辨识。
4.残缺美需要通过审美比较去辨识。
五、作业
你对课文的见解如何评价,在生活中或阅读中有过这方面的感悟吗?写一篇小文章谈自己的认识。
高中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案名称:《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教案适用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 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 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 分析本文的主题与意义;4. 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思维。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深层主题和意义;2. 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3. 运用文学批评思维解读文本。
教学准备: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2. 音频设备;3. 板书和白板笔;4. 彩色笔或荧光笔;5. 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 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雕塑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艺术和美的兴趣,并引入教学内容。
Step 2 导入课文(10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信息,如作者、时代背景等。
2. 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同时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
Step 3 理解文本(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记重要的段落、句子或词语。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从中选择一个段落或词语进行解读。
3. 学生将自己的解读与他人的不同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4 探究深层主题(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所传递的深层主题和意义,如“美的力量”、“人性的复杂性”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从文本中选择并解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情节,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Step 5 分析作者塑造形象的手法(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关系等手法来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 学生通过找出一些具体的描写和对话,分析作者在表现人物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Step 6 文本解读(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批评思维方法,对《米洛斯的维纳斯》进行深入解读,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背后的意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撰写一篇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文学评论。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中语文教案教案主题:《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内容和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目的;3.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雕塑的内容和艺术特点;2.分析和解读雕塑的艺术意义;3.培养学生对雕塑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读雕塑的意义;2.培养学生对雕塑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雕塑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雕塑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它被称为经典之作?二、阅读材料(20分钟)1.学生阅读并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资料,了解雕塑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这个雕塑的艺术意义是什么?它如何表达美的观念和价值?三、学习并分析雕塑(30分钟)1.学生观察和分析雕塑的细节,例如姿势、面部表情、身体曲线等;2.学生描述雕塑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并从艺术角度分析和解读雕塑的意义;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雕塑的感悟和理解。
四、艺术创作(4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根据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感悟,绘制或雕刻自己的艺术作品;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3.老师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回顾学生对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表达;2.学生展望未来,思考如何将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艺术家给学生讲解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并进行演讲或写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美学论文。
这篇文章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不小的难度,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盼望对你有关怀。
高中语文课本《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讨论、探讨、理解文意的本事;2、领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以学生商量、教师解疑为主课前预备:1、学生了解有关维纳斯的传奇、观赏其图片,对其美的特征进行体会;2、阅读课文,了解的基本观点,划出文中的疑难语句;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几千年来,人类留传下来很多艺术作品,人们经常为众多的艺术作品由于人为和自然等缘由遭到毁坏而感到婉惜,但是有的作品因为毁坏(残缺)而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如"米洛斯的维纳斯'。
二、师生互动1、爱和美的维纳斯(学生介绍了解到的有关维纳斯的学问)教师总结:"米洛斯的维纳斯'也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因为她是双臂残缺,又被称为"断臂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04厘米,亚力山德罗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现收XX于法国的卢浮宫。
在古希腊,表现女性美的雕像极其丰富。
对于爱和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这尊雕像(其他还有很多绘画,如《维纳斯的诞生》),她已成为赞美女性美的代名词。
传奇维纳斯是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了小爱神厄洛斯,后关怀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XX 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王子的10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一语文授课设计授课目的:1、培养学生研究、商议、理解文意的本领;2、意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授课方法:以学生谈论、教师解疑为主课前准备:1、学生认识有关维纳斯的传说、欣赏其图片,对其美的特色进行领会;2、阅读课文,认识作者的基本见解,划出文中的疑难语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过程:一、教师导入几千年来,人类留传下来好多艺术作品,人们常常为众多的艺术作品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原因碰到损坏而感觉婉惜,但是有的作品由于损坏(残缺)而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如“米洛斯的维纳斯”。
二、师生互动1、爱和美的维纳斯(学生介绍认识到的有关维纳斯的知识)教师总结:“米洛斯的维纳斯”也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由于她是双臂残缺,又被称为“断臂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04 厘米,亚力山德罗创作于约公元前150 年,现珍藏于法国的卢浮宫。
在古希腊,表现女性美的雕像极其丰富。
对于爱和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见迭出,其中最为闻名的就是这尊雕像(其他还有好多绘画,如《维纳斯的出生》),她已成为赞美女性美的代名词。
传说维纳斯是在大海的泡沫中出生,在三位岁月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抵达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了小爱神厄洛斯,后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王子的 10 年战争。
这尊雕像1820 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经过多次强抢,被法国人买走,并于 1821 年 5 月 l 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成了法国人的骄傲。
2、你对雕像有什么见解(指定一至两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学生能够有不同样的见解)教师总结: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能够说是见仁见智,也就是所谓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汉姆莱特”,但是就某些艺术作品的谈论,还是有共性特色的。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优秀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用散文
的笔法写就的一篇艺术评论,谈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因偶然
缺损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观点建筑在哲学,
文艺美学的基础上,表述又极具概括性,因而内涵深蕴。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对残缺与完美的感悟。
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体会句子含义。
3、虚实相生无中生有的艺术辩证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在巴黎的中部,有一座著名的宫殿,它的名字叫卢浮宫。
有这里荟萃着无数人类文化瑰宝。其中以卢浮宫三宝最为引
人注目。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而有了永远的魅力,还有
张开翅膀奏响海战凯歌的胜利女神,只是她的头颅已经失
去,还有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
不知道是岁月的流失或者是一次意外使她残缺了双臂。而
事实上米洛斯的维纳斯共有两尊,可是耐人寻味的却是,双
臂完好的维纳斯默默无闻,可是断了双臂的维纳斯却漂洋过
海,穿越了久远久远的时代而大放异彩。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引导:日本作家清冈卓行认为:对维纳斯而言,无
情的历史,偶然的毁坏,恰恰成全了维纳斯,使她成为了人
类艺术宝库中不可或得的珍品。这是一个很大胆、很特别的
观点。作者这个看法的建立基础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对这个
观点的完整表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
2.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
3.学生默读完毕,找到答案,回答:作者是以艺术的名义
反对对维纳斯所进行的任何复原工作的,他认为维纳斯她为
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4.教师引导: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
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不知大家读着这句话
时,心中有没有产生疑问。
5.学生研读这句话,寻找问题。发现:文章的这一中心句
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二
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三、引导学生研究探讨问题
1.教师引导:课文其实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除了我们已经看过的一、二、五段外,三、四段是在谈论第
一个问题的,六、七段则是谈论第二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
默读这四个段落快速找出你认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语句。
2.学生快速浏览,划出语句。然后回答。
3.根据学生的疑难语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讨论完毕,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对断臂维纳斯艺术的分析,我倒突然有了许多
感悟,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一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的
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
艺术的完整二是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艺术
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
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这也就是艺术上以
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
五、扩展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哪些人或事物(可具体
也可抽象),他们正是为了因为残缺而完美,因不完整、不
圆满而更有价值。
例1: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有两度残缺,一是
后四十回的失落。二是结局,宝玉披着大红氅子,在茫茫的
雪地里踽踽独行,不知去向何处,只能看到走向一片苍茫。
这个结局是残缺的,它打破了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大团圆结局,但正是这种残缺才使它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
魅力。
例2:诗歌是残缺的,它正是因为空白而带给了读者多种解
读的可能性,而正因如此,才让它成了文学殿堂的一朵奇葩。
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的刻画。
六、小结
人生是残缺的,总有一些无法弥补的缺憾。但正是因为有
了痛苦的加入,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真正经历伤痛的人,
才算出真正活过。黛玉的美在于她没没能实现的刻骨铭心的
爱情,三毛的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即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
梵高的美在于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停感到巨痛,贝
多芬的美则是在失聪后用黑白键撞击出生命的悲壮文章。如
果说生活中的残缺让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点,那么这些优
秀的灵魄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让人雀
跃与敬仰。人间没有完美,完美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地方。
但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点燃了人们探索追求的激情。所以面
对人生中的不如意,我们应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苏轼词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当我们学
会正确对待残缺时,我们就会发现,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板书设计:
残缺+联想=完美
虚实相生
参考资料: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
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
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
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
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1820年2月,在爱琴海的米罗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
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两截,并与
刻着名字的台座、拿着苹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断片等等一道,
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这是值钱的东西的农夫,立刻
将它们埋原,并报告了在岛上的法国领事。领事稍付定金,
即通知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几乎与此同时,在
爱琴海搞测量的一位法国海军士官,名叫鸠尔丢孟都尔维尔
对此表示了更大的关注。这是一位希腊艺术的爱好者,当他
看过这些雕像的块片以后,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并第一个
断定这就是维纳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诉农夫,法国决定把
她买下,要他不必再到处声张了。随即赶到君士坦丁堡,向
大使命陈详情,促使大使下了决心并派专人前去交易。不料
岛上的长老出于本岛的利益而中途插手,开会议决命农夫将
雕像卖给在土耳其任职的一位希腊大官,当法国人赶到岛上
时已经是雕像装船的关头了。见此情景,他们几乎要动武,
命令法国船舰随时准备行动。顿时,爱琴海上战云密布。恰
巧,一场暴风而解了围。它推迟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为法
国使者争得了斡旋的时机,他们软硬兼施,把雕像终于转到
了法国船上。后来又给岛上赠送金钱,从而取得了岛上放弃
雕像的誓约书。雕像顺利运抵巴黎,由于种种政治、人事方
面的原因,一直推至1821年3月2日,国王路易十八才正
式接受献礼。从这一天开始,她便成为法国国家财产。当时
的登记名称是在希腊群岛中的米罗所发现的维纳斯像,并被
陈列于罗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
法国获得这尊雕像时,全国一片沸腾,人们视之为国宝,
并被尊称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她一直为世界上所有热爱艺
术和美的人们所景仰,他们都以能亲眼目睹这尊古希腊最伟
大的艺术奇迹为人生一大幸事。
2、关于维纳斯的文化背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
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
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
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
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
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
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米
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3、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魅力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
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
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
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
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
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
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
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
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
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
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
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
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
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
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
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
制品后,都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正是这残缺的断
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
味。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
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整尊雕像
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这种
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
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
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整个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它接近于利西普斯
所追求的那种人体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
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这正是古人对于人体美的赞颂
和肯定,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