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小猪佩奇》营销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
87新媒体研究 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1 从传播学视角看《啥是佩奇》的成功之处1.1 依托优质iP,制作精良“佩奇”是英国的一部适合幼儿学前观看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的主角,自从2015年进入中国文化市场以来,深受中国小朋友的喜爱并且在家长圈中打下了深厚的认知基础,并由此衍生了多个产业链,如佩奇手表、佩奇娃娃、佩奇玩具等。
就连火遍网络的流行语“要做精致的猪猪女孩、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也是以此形象为依托而产生的,可以说“佩奇”这个词是自带流量的,它在中国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打开方式。
用白描的叙事手法讲故事。
导演张大鹏是拍广告出身的,深谙讲故事之道,虽然该片仅用2天便拍摄完成,但是导演选取的主角却是“本色演出”,饱含真情实感,催人泪下。
从时长来看,5分48秒,这属于短视频,符合移动互联时代受众的碎片化收看习惯的,现在短视频、微视频等正处在风口,很适合传播。
这部短片不仅有着电影般的质感,而且故事紧凑,处处展现冲突,内涵深刻,短片名用大多普通人所熟悉的一个名字来设置悬念,引发了人们想探究的心理,故事幽默诙谐充满喜剧色彩,但带来的效果却充满反差,令人产生心理共振,留下感动之泪。
1.2 借助新媒体渠道,抓住传播契机这部广告宣传片没有选择向电视、电影院屏幕、户外大屏等传统渠道进行投放,而是选择了具有爆发性、分享性和裂变性的新媒体平台并进行深度品牌联合宣传。
首先微博和微信是目前最具有公开性和流量度最高的新媒体平台,该视频首先发布在微博上,由于微博的平民化和公开性,自然吸引了微博大V、关键意见领袖、主流媒体的官方号的联动点赞转发。
该视频发布之前,网络上相对平和,无其他大事分散受众注意力,传播环境较适宜。
“春节返乡”“佩奇”“亲情与爱”等自带流量和引爆燃点的话题能够大范围的引起人们心理共振,激发受众想要宣泄的心理动机[1],散发自己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的感激愧疚之情。
经过微信朋友圈和各大自媒体网站分发转载,迅速形成规模,在没有预热宣传造势的情况下一炮而红。
2019年第34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20期Serial No.420No.34袁2019经济研究导刊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递模式以及方式,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动画电影营销也应当随之加以改进。
动画电影作为一类特殊的电影,在近几年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关注,而且不单单成为了吸引儿童目光的电影,很多动画电影也得到了成年人的喜爱。
想要在诸多的影片中脱颖而出,做好营销工作是至关重要。
本文从动画电影市场发展现状入手,并以小猪佩奇动画电影为例,对该电影的目标受众以及其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该电影营销策略对国内动画电影营销带来的启示,为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的营销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动画电影市场的现状动画电影是指以动画制作的电影。
从国际动画电影的发展看,美国与日本的动画电影发展最好,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美国的动画电影是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有比较夸张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作,而且节奏较快,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性格都充分展现出来。
日本动画电影展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细腻又美好,既赏心悦目,内涵又十分丰富。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2006年才有了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国内动画电影真正的发展是从21世纪开始的,不仅有儿童片,还有很多适合青少年的影片。
近几年,动画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近几年发展十分快速,形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已经达到了电影票房的15%以上。
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更加快速,出现了很多十分优秀的动画电影。
从此类电影的票房看,广大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关注、认可程度都很高,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动画电影的发展都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小猪佩奇动画电影及其受众1.小猪佩奇动画电影简介。
小猪佩奇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在2019年2月5日上映,是阿里巴巴影业公司制作的。
佩奇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分析佩奇是一款深受儿童喜爱的动画IP,以可爱动画片和相关周边产品走红全球。
经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佩奇在儿童市场的知名度和口碑较高,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用户基础。
据统计,儿童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不仅受到家长的关注,还得到了许多品牌的青睐。
因此,佩奇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二、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1. 目标市场:3岁至10岁的儿童以及其父母。
2. 目标用户特征:- 儿童:对可爱的动画和角色感兴趣,喜欢收集和使用佩奇的周边产品。
- 父母:注重儿童教育,愿意为孩子购买有益、有教育意义的产品。
对佩奇有一定的认知度和好感。
三、营销目标1. 增加品牌知名度:通过营销活动提升佩奇在目标市场中的知名度。
2. 提高用户参与度:鼓励目标用户积极参与佩奇品牌活动,增加用户黏性。
3. 增加销售数量:通过有效的推广策略提高佩奇品牌产品的销售量。
四、营销策略1. 品牌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宣传:通过佩奇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有趣的动画片、配音、故事等内容,与粉丝互动,增加品牌曝光度。
- 声优合作:与知名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综艺节目嘉宾等合作,增加品牌曝光度,并通过节目的影响力让更多儿童和家长了解佩奇。
- 儿童节目赞助:赞助受欢迎的儿童节目,在片尾或片中插入佩奇品牌的广告,提高品牌知名度。
2. 用户参与策略- 线上互动活动:开展佩奇的线上互动活动,如“佩奇状元秀”、“佩奇童话故事编创”等,鼓励用户参与,提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 线下体验活动:在商场、游乐园等地举办佩奇主题的互动体验活动,如佩奇音乐会、佩奇亲子游戏等,与用户面对面互动,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体验感。
- 用户反馈奖励:鼓励用户参与佩奇产品的使用体验和评价,对用户的反馈进行奖励,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3. 渠道拓展策略- 线上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提供佩奇品牌产品的在线购买和线上优惠活动。
- 线下渠道:与母婴店、儿童玩具店等合作,增设佩奇产品专区,提供更多选择和展示,提高销售量。
探析《啥是佩奇》新媒体微电影广告爆红策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广告成为了各大品牌推广的热门选择。
《啥是佩奇》微电影广告凭借其独特的宣传策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新媒体营销的角度,探析《啥是佩奇》微电影广告爆红的策略。
一、突破传统广告形式《啥是佩奇》微电影广告以时下流行的佩奇猪造型为主题,将品牌宣传巧妙地融入情节之中,使得广告不再是单一的产品介绍,而是具有故事性、情感性的微电影作品。
这种突破传统广告形式的策略使得广告更符合用户喜好,更能引发用户情感共鸣,从而更容易引起广告的关注和分享。
二、利用明星效应在《啥是佩奇》微电影广告中,通过邀请明星嘉宾的参与,如小鲜肉王俊凯、周冬雨等,使得广告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明星的加入不仅为广告增添了娱乐性和话题性,还使得广告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和关注。
明星效应的利用为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转发。
三、故事情节吸引人《啥是佩奇》微电影广告以佩奇猪的形象为主角,讲述了家庭中不同成员因为争夺佩奇的外衣而产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笑点频出,充满趣味性和张力。
故事情节吸引人的设计使得广告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更容易引发用户的分享和传播。
四、社交媒体互动在微电影广告的宣传过程中,《啥是佩奇》利用了社交媒体的互动特性。
通过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有趣的话题、身份标签以及互动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和讨论,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和传播性。
这种积极的社交媒体互动策略使得广告更容易扩散和传播,从而为广告的爆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引发用户情感共鸣《啥是佩奇》微电影广告巧妙地通过情感元素打动了观众,引发了用户的情感共鸣。
广告中展现出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元素,使得广告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这种引发用户情感共鸣的策略使得广告更容易激发用户的情感反应,推动了广告的传播和爆红。
小猪佩奇的符号化传播研究时代的飞速进步也在呼唤着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的出现,近年来以传播学和符号学作为新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传播学的研究是没有边界的,交叉学科下诞生的它更加重视对于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探讨。
从传播学的学科本质上来讲,其就是通过研究人们如何利用多种形式和意义的符号来进行交流的学科。
而符号学也正是在传播学发展的需要下应运而生,其主要的理论源头来自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当前,每天都会有大量事物通过多种渠道被赋予符号意义进行传播。
2015年中国引进《小猪佩奇》动画片到2019年1月,《小猪佩奇》动画片中的佩奇被赋予不同符号意义引爆社交媒体平台。
其符号化传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小猪佩奇》动画片本身小猪佩奇角色所代表的符号意义;2017年到2018年4月,小猪佩奇被社交媒体赋予“社会人”的颠覆性符号意义;2019年1月《啥是佩奇》中小猪佩奇再次刷屏,并与中国农历新年相结合。
本文结合符号学知识通过研究小猪佩奇的符号化传播过程,希望达到以下几点目的:首先,分析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反馈等要素,对小猪佩奇角色的符号化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这一现象的来源和动态发展过程。
得出小猪佩奇在符号化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多重意义使传播生动化、多渠道无障碍的“病毒式”传播及“明星效应”下群体认同使传播扩大化的特征。
进而对小猪佩奇符号化传播的动因进行解读,之所以小猪佩奇能够先后三次以不同符号意义引爆社交网络,是因为受众的多元需求以及外部的传播情境、互联网技术的驱动。
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研究分析得出小猪佩奇爆火现象的背后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形成怎样的网络文化环境、造成怎样的社会影响,为我国相关文化产业的传播和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为进一步引导社交媒体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从《啥是佩奇》看动画电影的营销策略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动画电影的宣发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新环境。
2019年年初,短视频《啥是佩奇》将动画电影营销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厘清该短片的营销脉络和特征,正确把握当前动画电影营销的新变化,能够为将来的电影营销带来启示。
关键词:《啥是佩奇》动画电影营销策略2019年1月17日下午,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短片《啥是佩奇》发布。
该短片讲述的是在春节前夕,一位山村老人为了找到自己孙子喜爱的“佩奇”而发生的故事。
短片在发布当天就刷爆了社交平台,第二天就引起了全民热议,成为开年爆款,也成为近年来突破圈层传播走向大众视野的优秀动画电影宣传片。
分析该片如何推动了动画电影营销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动画电影的营销技巧。
一、脱离电影文本的“错位营销”错位营销能够避开趋同性,实现电影营销的差异化。
在春节期间,各路大片集中涌现时,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发团队采取了别具一格的营销策略,成功地拓宽了动画电影的市场空间。
1.宣传内容的错位。
当前,大部分动画电影都采取较为传统的宣传方式,如《疯狂动物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吃货宇宙》等都是对影片中一些故事情节与特色镜头进行混剪,并配以解说、MV等,或者邀请电影演员演出一段与社会语境相契合的搞笑故事,形成电影的番外篇等。
而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发团队,没有采用这种常规的宣传手段,而是采用了与电影关联度不高、正片素材不出现、商业风险较大的宣传方式,创作独立于影片之外的故事宣传片。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短片《啥是佩奇》与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就形成了内容的错位营销,相互独立但又有深层联系,达到了相辅相成之效。
2.目标受众的错位。
由于动画电影具有小众化的特征,这就需要根据电影内容精准定位受众。
动画片《小猪佩奇》的目标受众为学龄前儿童,基于小猪佩奇这一IP创作的电影其主要目标受众依然是儿童,但宣传片却恰恰避开了儿童这一群体,将目标受众转向成人观影群体。
-营丁销_从整合营销“41”原则探析《小猪佩奇过大年》:XIANDAIYINGXIAO:—宋楚瑜(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89)摘要:营销模式的选择对产品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营销模式运用,能够有效促进产品营销推广,有效提升 产品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本文以整合营销“4丨”原则,探析《小诸佩奇过大年》的营销模式为题,简单介绍了整合营销的概念, 并结合《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片《啥是佩奇》的案例,分析《啥是佩奇》“4丨”整合营销的应用,即:基于趣味的体验式营销传播;基于个性的精准化营销传播;基于互动的社交化营销传播;基于利益的整合化营销传播:>关键词:整合营销;“4丨”原则;营销模式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1.044一、 序言《啥是佩奇》是2019年贺岁档影片《小猪佩奇过大年》的电 影宣传片,讲述了老人李玉宝为了给孙子准备新年礼物,全村 寻找佩奇的故事。
短片于1月17日16:02在《小猪佩奇过大 年》电影的官微发布,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吸引大家关注,经过 “土味挖掘机”、王思聪、梨视频等微博大V和青春北京、环球 时报等微信公众号转发后,形成病毒式传播。
到1月22日,该 短片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 14.1亿人次,该视频得到无数 网友点赞和转发,引起了轰动。
本文结合整合营销的"4丨”原 则对《啥是佩奇》进行营销模式的探讨和分析。
二、 整合营销41的概念整合营销是指通过对各种营销手段与营销工具,结合营 销环境进行整合、动态修正,从而促使交换的双方价值增值的 一种营销理念与方法。
在整合过程中,整合独立营销,形成营 销的协同效应。
独立营销包括:广告、销售促进、包装、直接营 销、客户服务、赞助和事件等。
符合实际的整合营销,一般需 要从整个战略的高度对营销系统进行审视。
网络整合营销在整合营销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互联 网的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以及对网络营销渠道的整合形成的一 种营销模式。
《传播学视域下小猪佩奇形象变异现象研究》一、引言小猪佩奇(Peppa Pig)是一部源自英国的动画作品,自其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以来,便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
然而,在传播过程中,小猪佩奇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深入研究小猪佩奇形象变异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二、小猪佩奇形象概述小猪佩奇以其可爱、亲切的形象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在原作中,佩奇是一只活泼好动、乐于助人的小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然而,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受众群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小猪佩奇的形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三、形象变异的表现(一)地域文化差异导致的形象变异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小猪佩奇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地域性的形象变异。
例如,在某些地区,佩奇被赋予了更多的勇敢、坚强的特质,以符合当地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在另一些地区,佩奇则被塑造为更加温柔、可爱的形象,以吸引女性观众。
(二)媒体传播导致的形象变异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对小猪佩奇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平台上,小猪佩奇的形象可能因剪辑、配音等因素而发生变异。
此外,各类衍生品(如玩具、服装等)在传播过程中也可能对小猪佩奇的形象产生影响。
四、形象变异的原因分析(一)受众的接受与再创造受众在接受小猪佩奇这一形象时,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进行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可能导致形象的变异,使其更符合当地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媒体的环境与平台特性不同的媒体环境和平台特性对小猪佩奇形象的传播和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动漫等可能更注重娱乐性,从而对小猪佩奇的形象进行更为夸张或简化的处理。
五、形象变异的影响分析(一)积极影响形象变异有助于扩大小猪佩奇的影响力,使其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同时,这种变异也有助于丰富小猪佩奇的形象内涵,使其更具个性和魅力。
新媒体营销案例三篇案例一:KOL营销案例——小猪佩奇联合创意背景:小猪佩奇是一部备受孩子和家长喜爱的动画片,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某家玩具公司希望通过新媒体营销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额。
策略:与小猪佩奇的版权方合作,通过KOL(意见领袖)营销策略将品牌与小猪佩奇进行联合推广。
执行:该玩具公司首先与小猪佩奇的版权方进行合作,获得使用小猪佩奇形象的许可。
随后,策划并邀请小猪佩奇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关于玩具公司的推广内容,包括产品展示、品牌故事等。
同时,与一些知名的儿童教育博主、家庭生活博主等合作,通过他们的个人渠道分享相关内容和产品使用心得。
结果:这一新媒体营销策略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猪佩奇的粉丝们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该玩具品牌的存在,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同时,与知名博主的合作也使得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了该品牌,并增强了购买意愿。
销售数据显示,该玩具品牌的销售额有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二:短视频营销案例——跨境电商推广背景:某家跨境电商公司希望通过新媒体营销扩大其海外市场份额。
然而,由于目标受众位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不同,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效果有限。
策略:选择短视频平台作为主要宣传渠道,将产品及其功能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展示给受众。
同时,利用不同国家的当地KOL代言,提升影响力。
执行:该公司与一些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合作,帮助制作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宣传视频。
对于每个国家的市场,选取了最受欢迎和有影响力的当地KOL,邀请他们代言并推广该跨境电商平台及其产品。
同时,公司还注重与当地媒体合作,利用公关报道的方式增加品牌曝光度。
结果:该公司的跨境电商平台因为短视频营销策略而受到不同国家受众的欢迎。
通过与当地KOL的合作,公司成功打入了各个国家的市场,并取得了可观的销售成果。
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品牌知名度和声誉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案例三:社交媒体广告案例——汽车品牌推广背景:某汽车品牌为了提升其在年轻人市场中的影响力,决定通过新媒体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60 -2018年第7期 总第62期传播学视角下《小猪佩奇》营销策略乔羽茜[摘 要]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发达的英国,其动漫产业经过了几百年的更新换代,早已形成完善坚实的产业环境。
由英国阿斯特利贝加戴维斯创作、导演和制作的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小猪佩奇》,从2016年我国引入开始只作为小朋友观看的动画片,到现在全民狂欢于“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的网络流行语,是什么样的传播学文化在推动着一部动画片可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呢?中国拥有广阔的动漫受众市场,但为何没有一部动漫可以形成《小猪佩奇》如此的轰动效应?从明星效应、周边产品、主题乐园、新媒体推动的角度分析《小猪佩奇》创新性营销策略,并且反思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小猪佩奇;营销策略;传播学[作 者] 乔羽茜,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动漫产业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产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平台,在文化、科技及经济等领域具有强大的集聚、辐射与带动效应。
在经济及文化全球化深度影响中国经济与文化安全的时代背景下,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1]《小猪佩奇》自2004年5月31日,即儿童节前一天,在英国Channel Five 播出后,便在全球180个国家播出,以40多种语言播放。
2016年,《小猪佩奇》引入中国,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佩奇和弟弟乔治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不仅仅在2017年年末微博中出现了数十种方言版《小猪佩奇》,明星们更是争相追捧佩奇和乔治的手表以及文身。
身为一部连载的童话系列儿童动漫,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情怀,为小朋友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童话环境,这不仅抓住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创新性的营销手段更是引起了成人的关注。
通过分析该动漫的营销手段,便可发现其不断扩大发展的原因。
一、《小猪佩奇》新媒体下创新营销策略(一)“明星效应”带动《小猪佩奇》火爆现象《小猪佩奇》最开始出现的定位是观众群体设定在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前运算期”儿童,他们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不会用符号和内部想象去思考,他们的思考往往是无系统与不合逻辑的,和成人的思维模式极不相同。
[2]因此该动漫的时长均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以保证小朋友们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观看完一集动画片。
但是随着网络上“抖音”APP的火热宣传,众多明星纷纷追随“佩奇社会人”的标签。
明星自身附带流量属性,他们属于社会中拥有众多粉丝的追捧者。
当明星成为“意见领袖”时,他们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会对粉丝以及受众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因此在“明星效应”光环所笼罩下的潮流社会,营造出一种佩戴与小猪佩奇相关的产品就是追逐潮流的标志。
这样的一种“拟态环境”,会给社会受众带来强大得影响力,并且“粉丝经济”作为“明星效应”的衍生品,这一群体往往会根据偶像的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选择方向。
比如在2018年4月22日的微博中出现了“赵丽颖头戴小猪佩奇头花,可爱到模糊”的热搜内容。
赵丽颖身为一线明星,自身拥有6000万微博粉丝,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中的粉丝产生强烈的影响作用,改变粉丝对小猪佩奇产品的态度,甚至于“狂欢”于小猪佩奇头饰的争相采购。
还有男明星于朦胧的粉丝接机,送其小猪佩奇玩偶,这一系列通过明星的“意见领袖”身份进行网络营销的手段,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小猪佩奇》进行商业运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播学中理论的创新性应用。
(二)新媒体技术推动《小猪佩奇》火热现象当18年前,全球第一部由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制的天拓A6188智能手机诞生开始,短短不到20年间,我们的新媒体技术便取得了质的进步。
2004年第一部《小猪佩奇》在英国电视台播出时,或许未曾想过如今的《小猪佩奇》可以在众多新媒体上进行播放。
当今的社会是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是媒介融合所形成的媒介氛围。
为了使受众获得更好的“使用与满足”体验,动画片《小猪佩奇》可以在众多的视频播放器软件上进行下载观看,通过手机或者IPAD进行播放。
这种能够可以移动式的播放设备满足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算是陪伴孩子观看,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与孩子随时随地进行十几分钟的节目观看。
这一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来的“客厅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轻松随意,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房间才能进行的内容,从而我们的“使用与媒介经营管理mEijiE jingying guanli- 161 -满足”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央视新闻在微博上2018年4月29日发布了央视网制作的《小猪佩奇》短视频引来了1590万点击量,该视频用轻松活泼且富有中国古文特色的语言详细解释了“小猪佩奇”的扁平化设计风格、马卡龙色彩搭配以及故事情节,为受众更好的理解“社会人小猪佩奇”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答案。
短视频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形式活泼,以秒计数的个位化特征,用户黏性更强,激励消费者利用碎片时间,更直观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这种介于即时视频和长视频之间的短视频便成为网民的最佳选择。
轻量化的视频传播促使用户善于抓取和发布有创意、有吸引力的信息,主动删减无用和干扰信息,增加信息传播强度。
[3]央视网制作的《小猪佩奇》短视频创新了新媒体的应用途径,个性化的视频制作配以轻松生动的语言使得人们在短暂的三分钟内便可以充分理解视频内容,并改变了人们度央视网的“刻板印象”,受众可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视角下央视网的多样性发展,内容更加的亲近生活群众,这是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创新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我们通过什么设备来接收或者传递讯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设备所反映出的深刻内涵。
央视网短视频一改以往严肃内容,创作出《小猪佩奇》轻松活泼短视频,这是媒体发展方向的转变,是受众的“内容为王”的体现。
微信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也为《小猪佩奇》的宣传创造出良好的媒介环境。
“病毒式营销”可被抽象地界定为一种信息传播策略,其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参与者的人际网络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口口相传”,达到使信息迅速扩散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或服务信息的提供者在并未支付多大传播成本的情形下,希望公众将信息进行复制,并告诉其他受众。
[4]微信作为我国目前炙手可热的社交软件,病毒式营销可以迅速地在朋友圈中传播开来,因此朋友圈中的好友通过“晒”小猪佩奇的文身、手表以及视频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形成影响,从而在“人人佩戴小猪佩奇社会人”的符号建立在受众心中,最终引发受众自身也跟随潮流,成为“小猪佩奇社会人”。
(三)主题乐园巩固《小猪佩奇》营销地位IP产业的重要性,在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后便崭露锋芒。
在国外的众多动漫中都形成自己的大IP产业链,不仅仅周边产品形成玩偶、生活用品、家居等商业链条,而且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主题乐园。
《小猪佩奇》也不甘落后,在英国南安普顿,《小猪佩奇》拥有了属于自己的Peppa Pig World乐园。
与迪士尼乐园的成人与儿童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娱乐项目不同,小猪佩奇主题乐园主要是针对儿童的,里面的过山车、水上乐园、4D影院等娱乐设施也几乎是百分百还原动画,比如摩天轮车厢改成了兔小姐直升机的样子,还有猪爷爷的火车和邮轮也很真实地进行了还原。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主题乐园里,若想要吸引小朋友们前来则必须要满足小朋友在小猪佩奇主题乐园中可以使自己真正置身于动画片中的世界。
小猪佩奇真实地将动画中的佩奇、乔治、猪妈妈、猪爸爸等动漫形象进行真实的还原,这样精美的IP产业链满足了儿童的自我实现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家长对于主题乐园的信赖,从侧面加强了用户使用黏度,使得《小猪佩奇》动画片可以在2017年收获70亿净利润,并且预估在2020年实现120亿利润的收入。
主题乐园找准市场方向定位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为了挖掘我国的潜在市场,预计在2020年开始在上海率先建造我国第一个小猪佩奇主题乐园,2022年竣工。
IP 动漫形象同时也可以结合周边短途旅游,开发上海更广阔的旅游线路,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的特色内涵。
二、我国动漫产业不足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于国外相比,并非很晚,《小蝌蚪找妈妈》作为我国早期水墨画风格动漫,是我国动漫发展史上的代表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当代的动漫创作中,我国并未有重大突破,反而存在着众多不足。
(一)内容过于说教性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中,《喜羊羊与灰太狼》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内容创新不断落后,导致该动漫并未形成强大的IP产业链。
但是在现今火热发展的《熊出没》中,虽然故事结构新颖,人物设定奇特,并且还有可爱的“熊大”“熊二”形象设定,满足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但是由于故事情节过多地在强调保护环境,而且其中还有追逐打闹的场景,这些需要动脑来思考的动画设定,并不能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需求,因此在受众市场黏度上,将会失去大部分的动画受众。
反观《小猪佩奇》,则是以轻松童稚的语言展现出来每一集的主题,比如跳泥坑,不仅仅展示出东年的纯真,更是在文化传播上满足了学龄前儿童的观赏乐趣,因此增加了受众市场。
(二)缺少品牌形象,产业链出现断层回顾20世纪我国动画产业发展历史,也有一些动漫形象在国际动漫舞台上获得成功,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以及喜羊羊、灰太狼、蓝猫等,但总览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进程、格局、路径会发现较为缺少具有创意新颖、形象独特、内蕴丰富且适合国内市场与世界动漫市场发展潮流的原创性、民族化动漫形象与品牌,致使产业与企业难以扩大价值空间,陷入只增长、不发展怪圈。
[5]在国外,皮克斯动漫、迪士尼动漫以及日本的宫崎骏动漫系列都形成巨大的IP产业链,不管是周边产品、(下转第166页)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66 -2018年第7期 总第62期(二)视频展播每周晚点前,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选择合适的短视频,在晚点上进行展播,让理工科学生经常接触到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通过画面和声音吸引学生关注晚点。
尤其是学生自己拍摄的视频或者学生为主角的视频更能够引发学生关注。
视频播放结束后,应进行短暂的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延续思考。
不到10分钟的视频学习,坚持每周进行,可以有主题、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坚持自我学习,并且始终对文化和文明的学习保持兴趣。
(三)事项通知晚点重要的内容是进行一周事项的通报和下一周的预告。
辅导员在进行事项通知的过程中,应充分准备相关内容,有意识地和学生进行互动,用自身良好的沟通示范引导学生。
中间可以穿插学生的通知和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对比了解自身的差距,由内而外地调动学生人文素质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交流全年级的晚点结束后,应和部分同学进行沟通,通过小范围的沟通了解学生一周的动态并进行整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