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脊椎动物学习题库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5.所有基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7.文昌与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性同体,自体受精.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境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水.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精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沙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三、填空题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是具有,,。
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式,心脏位于消化道的,尾总是在的后方,称为尾.另外,还有一些形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说明脊索动物是有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2.脊索动物门分为亚门,亚门和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纲纲纲。
山东大学(威海)脊椎动物复习参考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1.名词解释:①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支持体轴的一条棒状、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结构,具有支持、运动杠杆作用,胚胎发育时诱导神经管形成。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即内部有空腔,因此称为背神经管。
③咽鳃裂:即消化管的前段(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称鳃裂。
直接或间接地同外界相通。
④逆行变态:尾索动物(如海鞘)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由复杂变态为简单的变态现象,称逆行变态。
⑤颌口类:具有由鳃弓发展来的颌而得名,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⑥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脊索伸到最前端,超过神经管,故称头索,没明显头部,故又称无头类。
2.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具有脊索。
②具有背神经管。
③具有咽鳃裂。
④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具有肛后尾;骨骼是内骨骼,起源于中胚层,能随机体生长而增长。
3.脊索动物各个亚门及其主要特点和代表动物:㈠原索动物①尾索动物亚门。
特点:幼体具有上述三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
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为神经节,鳃裂仍存在。
成体具背囊,大多营固着生活。
代表动物如尾海鞘、樽海鞘。
②头索动物亚门。
特点:神经管和脊索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脊索伸到最前端,超过神经管,故称头索,没明显头部,故又称无头类。
咽鳃裂明显。
代表动物如文昌鱼。
㈡脊椎动物③脊椎动物亚门。
特点:⑴以脊柱代替脊索。
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育成头颅保护脑。
⑵出现明显的头部,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
⑶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和上、下颌。
⑷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⑸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⑹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分为前肾、中肾、后肾三种类型。
代表动物如青蛙,兔子。
4.简图说明……:见课件第六张5.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头索动物是原索动物中最为高等的类群,出现了很多进步特征。
第16章圆口纲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七鳃鳗的心脏是由(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组成的。
2、圆口纲主要包括(七鳃鳗)和(盲鳗)两类,是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物。
3、圆口纲动物的中轴骨骼是(脊索).
4、圆口纲的内耳仅由半规管构成,其中,七鳃鳗的半规管为(2)个,盲鳗的半规管有(1)个。
5、沙隐虫是(七鳃鳗)的幼体,其摄食和生活方式与(文昌鱼)相似。
二、选择题
1、七鳃鳗生殖系统的特点是(D)。
A、生殖腺成对,有输出管
B、生殖腺成对,无输出管
C、生殖腺单个,有输出管
D、生殖腺单个,无输出管
2、下列哪种称谓与圆口纲不是指同一类生物?(A)
A、无头类
B、无颌类
C、单鼻类
D、囊鳃类
3、下列动物均属于雌雄同体的是(C)。
A、柄海鞘和文昌鱼
B、文昌鱼和七鳃鳗
C、盲鳗和柄海鞘
D、盲鳗和七鳃鳗
4、下面属于圆口纲特有的结构是(C).
A、鳃笼和内柱
B、内柱和口笠
C、鳃笼和鳃囊
D、口笠和鳃囊
三、问答题
七鳃鳗和盲鳗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填空123)、()、()等三门。
4)面,而神经链位于消化道的()面。
柱头虫具有()神经索和(5)门,其幼虫与()动物的(6)、()、()三部分。
7虫的背神经索前端出现有狭窄的空腔,这一结构曾被认为是()的雏形。
8910第十三章答案一、填空:1.半索 2.口索 3.半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 4.背;腹;背;腹 5.半索;棘皮;短腕 6.吻;领;躯干7.背神经管8.消化道9.棘皮动物10.脊索动物二、问答题第十四一、名词解释12头索动物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2()3()4。
()5式。
()6()7()8()9()10()11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14部。
()15()16()17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19()20()21 ( )三、选择填空 1 ( )。
A B C D2( )。
A B C D3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
A B C D4( )。
A B C D5( )。
A B C D6( )。
A B C D7( )。
A BC D8( )。
A BC D9( )。
A ——桑椹胚——囊胚——原肠胚——B ——桑椹胚——囊胚——神经胚——C ——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四、完成下列表格纲名 颌的有无 附肢特点 羊膜有无 体温是否恒定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第十四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 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鳃裂三个主要 特征,脊索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故称为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 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最高等的动物门类一、进化地位1.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2.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胚胎发育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相似,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都有咽鳃裂和神经,三者都是后口动物二、生物学特征1.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以及具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等次要特征2.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在脊椎动物中被脊柱所代替。
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低等脊索动物鳃裂为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为其他结构三、名词解释1.神经胚:背部沿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形成一对纵褶,并靠拢愈合,形成中空神经管,并进入胚胎内部与表面分离。
原肠背面中央隆起,形成脊索中胚层,并脱离原肠,形成脊索。
2.脊索: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能。
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代替3.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前端膨大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4.鳃裂:咽部两侧成对的裂缝,为鳃裂,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鳃裂5.逆行变态:身体前端粘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鳃裂数增加,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四、意义脊索出现的意义1.支撑躯体2.保护内脏器官3.肌肉的支点4.有助于动物体有效完成定向运动5.头骨、颌、椎管的出现都基于脊索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具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同时具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分开的背腹根等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特化的口器等是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其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特点,为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有力证据五、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1.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2.闭管式循环系统3.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4.后口5.分节的肌节6.生物化学比较六、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1.后口(棘皮动物)2.三胚层(扁形动物)3.真体腔(软体动物)4.身体分节(环节动物)5.两侧对称(扁形动物)七、起源脊索动物门的起源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的亲缘关系一般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同祖先,但目前尚没发现化石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尾索动物的幼体,一类经变态,成体为固着生活,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类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出现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即幼体性成熟),进而发展出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脊椎动物门的起源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化石出现在5亿年前美洲和亚洲的海洋沉积中。
动物学考试题库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成对名词)(脊索动物门)适应辐射逆行变态狭心动物脊索咽鳃裂尾索动物单循环内柱(鱼类)韦佰氏器脑颅咽颅腰带与肩带膜迷路洄游生殖洄游、越冬洄游与索饵洄游管鳔类鱼闭鳔类鱼腹鳍胸位腹鳍喉位(腹鳍喉位与腹鳍胸位)鳍角性逆转鳃笼单眼视区双眼视区单循环(两栖纲)泄殖腔膀胱两栖动物(爬行纲)羊膜卵羊膜动物颞孔(颞窝)潘氏孔次生腭(次生腭与次生颌)槽生齿与侧生齿多出齿再出齿(再出齿和多出齿)一出齿中肾腰带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休眠变温动物舌接型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的亚卵胎生(鸟)迁徙候鸟与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与旅鸟双重呼吸双重调节(双重呼吸与双重调节)综荐骨(愈合荐椎)叉骨定数产卵与不定数产卵早成雏晚成雏(早成性雏与晚成性雏)占区常态足离趾形足前趾足对趾形足(对趾足)异趾足蹼足凹蹼足全蹼足半蹼足瓣蹼足初级飞羽次级飞羽正羽绒羽纤羽恒温动物(哺乳纲)哺乳动物胎盘胎儿胎盘母体胎盘无蜕膜胎盘蜕膜胎盘胎生洞角实角裂齿异型齿原脑皮古脑皮新脑皮)肾单位原尿与终尿肌体内环境动情动情周期次生腭反刍动物反刍反刍过程膈肌(23章)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动物地理区划停滞进化小进化耐受区限栖息地分布区群落生物群落动物区系物种生物圈动物泄殖腔门静脉固胸型弧胸型膜质骨初生颌次生颌二.是非判断题(对者打勾√,错者打叉×)(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的脊索和背神经管终生存在,文昌鱼属于头索动物。
(√)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经过变态成成体,营固着生活。
(√)尾索动物门为被动摄食。
(√)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脊索动物的循环均是闭管式循环。
(×)尾索动物的成体均是固着生活。
(×)在脊椎动物亚门中只有圆口类和鱼类是用鳃进行呼吸。
(×)所有脊椎动物都是雌雄异体。
(×)柄海鞘是被囊动物。
(√)食物在文昌鱼的肝盲囊内行细胞内消化。
(√)文昌鱼有2 对脑神经,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
脊索动物门课后习题及答案脊索动物门课后习题及答案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的学习对于理解动物的进化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脊索动物门的课后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个门类的理解。
习题一: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答案:脊索动物门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门的命名特征,它是一种柔软而坚韧的背部结构,位于神经管和消化道之间。
脊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支撑和引导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
2. 脊椎骨:脊椎骨是脊椎动物的特征,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骨块组成的。
脊椎骨的出现使得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
3. 神经系统:脊索动物门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控制着动物的各种行为和生理活动。
4. 内脏器官:脊索动物门的内脏器官相对完善,包括呼吸器官、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等。
习题二:请简要介绍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答案: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焦夫动物:焦夫动物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其特征是具有软骨鱼类的特征,没有真正的骨骼。
2. 杂鳍类:杂鳍类是一类早期的硬骨鱼类,具有鳞片和鳍条,是真正的骨骼动物。
3. 两栖类:两栖类是从水生环境向陆地环境过渡的动物,具有两种生活方式。
其特征是具有四肢和肺呼吸。
4. 爬行类:爬行类是第一个完全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类群,具有干燥环境下生存的特征。
5. 鸟类和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是进一步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类群。
鸟类具有羽毛和前肢变成翅膀的特征,哺乳类则具有哺乳腺和恒温动物的特征。
习题三:请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
答案: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是指没有脊椎骨但具有脊索的动物。
脊索动物包括两个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椎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的代表是动物界中最简单的动物之一——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脊索是一种简单的结构,起到支撑和引导细胞发育的作用。
动物学考试题库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成对名词)(脊索动物门)适应辐射逆行变态狭心动物脊索咽鳃裂尾索动物单循环内柱(鱼类)韦佰氏器脑颅咽颅腰带与肩带膜迷路洄游生殖洄游、越冬洄游与索饵洄游管鳔类鱼闭鳔类鱼腹鳍胸位腹鳍喉位(腹鳍喉位与腹鳍胸位)鳍角性逆转鳃笼单眼视区双眼视区单循环(两栖纲)泄殖腔膀胱两栖动物(爬行纲)羊膜卵羊膜动物颞孔(颞窝)潘氏孔次生腭(次生腭与次生颌)槽生齿与侧生齿多出齿再出齿(再出齿和多出齿)一出齿中肾腰带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休眠变温动物舌接型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的亚卵胎生(鸟)迁徙候鸟与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与旅鸟双重呼吸双重调节(双重呼吸与双重调节)综荐骨(愈合荐椎)叉骨定数产卵与不定数产卵早成雏晚成雏(早成性雏与晚成性雏)占区常态足离趾形足前趾足对趾形足(对趾足)异趾足蹼足凹蹼足全蹼足半蹼足瓣蹼足初级飞羽次级飞羽正羽绒羽纤羽恒温动物(哺乳纲)哺乳动物胎盘胎儿胎盘母体胎盘无蜕膜胎盘蜕膜胎盘胎生洞角实角裂齿异型齿原脑皮古脑皮新脑皮)肾单位原尿与终尿肌体内环境动情动情周期次生腭反刍动物反刍反刍过程膈肌二.(23章)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动物地理区划停滞进化小进化耐受区限栖息地分布区群落生物群落动物区系物种生物圈动物泄殖腔门静脉固胸型弧胸型膜质骨初生颌次生颌三.是非判断题(对者打勾√,错者打叉×)(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的脊索和背神经管终生存在,文昌鱼属于头索动物.(√)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经过变态成成体,营固着生活.(√)尾索动物门为被动摄食。
(√)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脊索动物的循环均是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的成体均是固着生活。
(×)在脊椎动物亚门中只有圆口类和鱼类是用鳃进行呼吸。
(×)所有脊椎动物都是雌雄异体.(×)柄海鞘是被囊动物。
(√)食物在文昌鱼的肝盲囊内行细胞内消化.(√)文昌鱼有2对脑神经,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
脊索动物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成体无脊索的是( )
A.海鞘B.文昌鱼C.七鳃鳗D.盲鳗
2.下列动物中终生保留脊索动物三个主要特征的是( )
A.海鞘B.文昌鱼C.七鳃鳗D.盲鳗
3.下述对海鞘循环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闭管式循环,血流方向周期性改变 B.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周期性改变 C.闭管式循环,血流方向无改变 D.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无改变
4.下列对文昌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雌雄同体,生殖腺成对,有生殖导管 B.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有生殖导管 C.雌雄同体,生殖腺成对,无生殖导管 D.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无生殖导管
5.下列哪种特征不属于脊索动物?( )
A.脊索B.背神经管C.咽鳃裂D.原肾管
6.确定尾索动物正确分类地位的科学家是( )。
A.居维叶B.赫克尔C.柯瓦列夫斯基D.亚里士多德
二、填空题
1.海鞘的幼体形似_______,尾内有一条典型的_______,体背方有一条直达体前端的_______,咽部有成对的_______。
2.无羊膜动物包括现存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脊索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亚门,其中低等脊索动物合称为_______。
4.文昌鱼的_______和_______纵贯全身,终生保留,_______也终生保留,隶属于此类动物仅有的一个纲,即_______。
5.多数尾索动物的_______仅存在于幼体,成体包围在被囊中;尾索动物可分三个纲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脊椎动物亚门包括_______纲、_______纲、_______纲、_______纲、_______纲和_______纲。
8.脊索是背部起体轴支撑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_______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_______,由富含_______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_______。
9.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_______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_______所取代。
三、判断题
()1.所有的尾索动物仅幼体尾部有脊索,变态后消失。
()2.内柱是海鞘咽背壁内侧的一条纵沟,内有许多粘液细胞和纤毛细胞。
()3.文昌鱼为闭管式循环,血流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4.文昌鱼在分类上属头索动物亚门,故属有头类。
四、名词解释
1.羊膜动物2.有颌类(颌口类)动物3.恒温动物4.脊索 5.逆行变态
五、问答题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
3.海鞘被鉴定为脊索动物的根据是什么?
圆口纲复习题
1.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试述其原始性特征以及适应寄生、半寄生生活的特化性特征。
2.七鳃鳗目和盲鳗目有些什么重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