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
- 格式:ppt
- 大小:582.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一讲:导论●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与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历史一.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的历史●1.哲学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惊讶●闲暇●(精神)自由2.中国哲学的特点●(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传·系辞》(2).中国哲学的特点:●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3.中国哲学的历史:●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清代朴学二.哲学与哲学史●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哲学就是哲学史三.中国哲学史的历史●谢无量《中国哲学史》●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任继愈《中国哲学史》1.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中国哲学史》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寅恪●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5.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四.思考●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第二讲:孔子孔子与儒家●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一.孔子与儒家孔子其人●孔子与周公●孔子与六艺●孔子与儒家1. 孔子其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一. 气化即道☐气与道☐形上与形下☐生与息1. 气与道☐“道言乎化之不已也”。
(《原善》上)☐“道犹行也。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洪范五行,……行亦道之通称。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
(同上)2. 形上与形下☐气就是”形而上”的,不应以”形而上”为理。
他说:”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
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
……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为道而已。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易传》所谓”形而上”,即指”形以前”;所谓”形而下”,即指”形以后”。
不但”阴阳之未成形质”是形而上的,就是”五行之气”,也是形而上的,那”有质可见”的五行才是形而下的。
3.生与息☐“气化之于品物,可以一言尽也,生生之谓与!”(《原善》上)☐“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同上)☐“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
”(同上)二. 血气心知☐血气心知☐理与意见☐私与蔽1. 血气心知☐“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原善》上))。
☐“盈天地之间,有声也,有色也,有臭也,有味也,举声色臭味则盈天地之间者无或遗矣。
外内相通,其开窍也,是为耳目鼻口。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心之精爽,驯而至于神明也,所以主乎耳目百体者也。
”(《原善》中)2. 理与意见☐“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
”(《孟子字义疏证》卷下)☐“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
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吾惧求理义者之以意见当之,孰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也哉!”(同上)3. 私与蔽☐“凡出于欲,无非以生以养之事。
欲之失为私,不为蔽。
自以为得理,而所执之实谬,乃蔽而不明。
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与蔽二端而已。
私生于欲之失,蔽生于知之失。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三. 理存于欲☐欲、情、知☐理存于欲☐体情遂欲1. 欲、情、知☐“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