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导题库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
- 格式:docx
- 大小:42.40 KB
- 文档页数:34
海洋的特性: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用。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广漠而有垠、深又浅、连通又阻隔(1)广漠而有垠:占地球表面积70.8%,被陆地分隔。
(2)深又浅:两层含义。
其一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一薄层;其二指海洋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比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连通又阻隔: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水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洋。
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矿产资源:石油、锰结核、金刚石、重晶石、金、锡2.化学资源:大量无机盐: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
1kg海水含35g无机盐。
全球海洋中共含5亿亿吨无机盐,其中:黄金:500万吨;铀:50亿吨;镁:2100亿吨;银:4亿吨;钴:7亿吨;碘:820亿吨;盐:1立方公里海水含27万吨。
3. 生物资源:蛋白质主要来源、海洋捕捞、提取海洋药物4.动力资源:潮汐、波能、海流能、温差能日、地、月关系:地球绕太阳转-分四季,月球绕地球转-月相、日食、月食地球结构1.圈层结构:外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在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平均厚度15km,陆地较厚,平均33km,主要硅铝质(花岗岩);海洋很薄,平均6km,为硅镁质(玄武岩)。
洋(ocean):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
海洋的水文特征: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海(sea):占总面积9.7%;位于大陆边缘,被陆地、岛弧分割的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水体。
世界大洋被分为:太平洋:面积最大,占海洋表面积的1/2,水深最深大西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1/4印度洋:占世界洋面积的1/5,平均深度超过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深最浅南大洋:南纬45度至南大陆间的广阔水域。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
AA,大气 B,生物 C,地质 D,太阳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
D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A,贝努利 B,牛顿 C,富兰克林 D,拉普拉斯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A,1B,2C,3D,4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A100B150C200D2506海的水文特征:C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8,面积最大的洋是:A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9,渤海属于:B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A100B200C300D40011,中国最大的海区D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2,海冰的危害:D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14,海洋科学的分支:C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15,我国最早建立海洋学系的大学是:BA山东大学B厦门大学C青岛海洋大学D台湾大学16,洋: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洋的水文特征:BA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大;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B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C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70.1%;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D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太平洋面积最大:占地表总面积1/3,海洋表面积的1/2;太平洋深度4028米,东西最宽达半个赤道B大西洋面积占世界大洋面积1/4,平均深度3627米,海沟4个,最深9218米,洋脊横贯南北;赤道窄,分南北大西洋C印度洋面积占世界洋面积的1/5,平均深度超过大西洋,平均3897米,最深7450米;“入”字型洋脊:由南而北扩张速度减小D北冰洋面积最小,占世界洋面积的1/2,水深最浅,平均1200米,有人称其为北极地中海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非常小,如地中海和加勒北海B内陆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强烈影响,如渤海和菠罗的海等C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D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流速度大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1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度1—1000km,平均75km,;平均坡度0.1度;地壳为硅#、花岗岩构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5. 2.3.2大陆边缘------ 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
6. 2.5.4大洋沉积 -----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
7. 大洋盆地形成和演化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恨期)六个阶段,即Wilson旋回。
8.现代陆架分布的沉积物是(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准残留沉积)三种物质构成。
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类可划分5种类型,分别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沉积)。
9.边缘海盆的形成演化为(残留型)、(大西洋型)、(陆缘张裂型)、(岛弧张裂型)四个类型。
10. 7 .1.2 潮汐不等和潮汐类型-----海洋学通常将潮汐类型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四种类型。
11. 3.2.1海冰形成和类型 ------按结冰期过程的发展阶段冰型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状冰)、(初期冰)、(一年冰)、(老年冰)五种类型。
12.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13.天然放射性核素由(三大天然放射系铀系、锕系、钍系)、(宇宙射线与大气元素或其他物质作用的产物)、(海洋中不成系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三个部分组成,共49种元素。
第一章:绪论一、如何明白得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二、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忆海洋科学进展历史,你能够取得哪些启发?五、中国海洋科学进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地球科学与海底科学一、说明全世界海陆散布特点和海洋的划分。
二、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份是如何界定的。
3、大陆边缘分为几种要紧类型?说明各自的组成及其要紧特点。
4、什么是大陆中脊体系,它有哪些要紧特点?五、依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散布特点,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要紧类型?如何熟悉海洋是庞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海水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一、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二、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利用价值?3、简述海水的要紧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4、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式(历史的和现有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五、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进程有何不同?什么缘故?六、海冰的要紧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阻碍?7、固定冰和流冰的特点各是什么?八、什么缘故说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辐射为长波辐射?九、什么缘故称海洋水循环而不称海洋热循环?10、海洋热平稳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1一、什么缘故赤道海域的温度可不能持续上升而两极海域温度可不能持续下降?1二、简述海洋中水循环进程13、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散布特点。
14、大洋温度和盐度的水平散布与铅直散布有什么异同点?1五、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锋?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六、什么缘故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老是出此刻表层以下?17、简述中国近海温度和盐度的散布特点。
1八、简要说明中国近海冬季上混合层的形成进程。
1九、海水混合有几种形式?最要紧的混合形式是__________,什么缘故?20、浅海内部混合的要紧进程是什么?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一、海水的组成什么缘故有恒定性?二、海水中的常量元素要紧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样是多少?4、海水中的营养盐有哪些?对海洋生物活动的意义。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
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
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
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23、简述科氏力的基本性质?a.只有当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才会产生;b.如果人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看,在北半球它垂直指向物体运动的右方,在南半球恰恰相反,即指向左方;c.科氏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d.水平科氏力的量值与物体运动的速率及地理纬度的正弦(sinφ)成比例,在赤道上为零。
***6、用八分算潮法列出农历二十二日厦门和大连的高低潮时(地方时)。
八分算潮法:高潮时=0.8h×[农历日期-1 或 16]+高潮间隔(农历十五前减 1,后减 16)高潮间隔:月中天时至下一个高潮发生时刻的时间间隔厦门的高潮间隔为 0002,大连为 1055厦门:0.8×(22-16)+0002=04500450+0612=11020450+1224=17141714+0012=2326故厦门高潮时为 04:50,17:14,低潮时为 11:02,23:26大连:0.8×(22-16)+1055=15431543+0612=21551543-0612=09311543-1224=0319故大连高潮时为 03:19,15:43,低潮时为 09:31,21:55***39、简要介绍ENSO及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与SOI之间的关系?ENSO是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合称。
(埃尔尼诺一直是指每年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出现一弱的暖洋流,它代替了通常对应的冷水。
不过,近年来埃尔尼诺的名称已倾向于用来指一种更大尺度的海洋异常现象,它不是每年而是3~7年发生一次。
埃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整个赤道东太平洋表现出振幅达几摄氏度的增暖。
南方涛动,用以描述热带东太平洋地区与热带印度洋地区气压场反相变化的跷跷板现象。
)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事件(埃尔尼诺)同南方涛动指数(SOI)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
当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出现正(负)距平时,南方涛动指数往往是负(正)值,两者的负相关系数在-0.57到-0.75之间。
. 可编辑 海导 填kong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 溯望大/大 )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 上升流 )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 牛二方程 )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均匀 )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1013.25hpa )。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 海 )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科氏力随纬度的 变化 )。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能量 )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半日 )潮。 1、理论上日潮汐椭球与月潮汐椭球长轴相叠时为(大/朔望大)潮。 2、风向为北风,若流向为200°,则风矢量与流矢量的夹角为( 20)°3、副热带辐聚区的海水下沉形成( 次表层 )层水。 4、海水对流混合不可能形成( 密度)跃层。 5、南半球地转流,观察者顺流而立,等压面倾斜方向为(右高左低)。 6、深水波中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圆)。 7、强大的湾流和黑潮从地理位置上讲都属于(西边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 能量)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地球平均半径6371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梨/倒梨/椭圆)形。 2、北半球副热带到温带海区,大洋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极地弯曲,这是由于(海流/暖流/高温水舌)的影响。 . 可编辑 3、地球内部圈层由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 4、海面海压为0,在海里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1013.25 )hPa。(答对量级即可) 5、风向为北风,若流向为200°,则风矢量与流矢量的夹角为(20)° 6、风区中某一点,当实际风区大于最小风区时,风浪为(过渡/成长)状态。 7、狭长半封闭海湾中的潮流形成驻波的情况下,(波节/半潮面)处潮流最大。 8、海洋中声线的传播向声速(小)的水层弯曲。 10、印度受印度季风的控制,中国东南沿海属于(东亚)季风区。 1、(麦哲伦 )因为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而被载入史册。 2、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圈层时,在某一深度遇到横波波速强烈的衰减,这一层被命名为软流圈。该软流圈位于(上地幔(60-250km)/地幔 )。 3、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属于(边缘)海。 4、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组成单元缺失大陆隆,发育结构为( 沟-弧-盆 )体系。 5、为使海水的盐度值与氯度脱钩而采用的新的盐度定义是海水(实用)盐度 7、青岛近海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容易形成海雾,那是由于该处海温(小于)气温的缘故。 8、大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基本上受制于(E-P )。 9、海洋各种参数中,随纬度变化呈马鞍状双峰分布的是盐度;呈"W"型的,是(大洋主温跃层深度/P-E)。 10、风向为北风,若流向为100°,则风矢量与流矢量的夹角为(80) 11、实际海洋中的地转流流速上层大于下层,等密面与等压面的关系是(倾斜方向相反/大于)。 12、当相对水深(h/λ)大于1/20而小于1/2时,随深度增加,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为(长. 可编辑 轴随深度逐渐减小的椭圆/椭圆)。 13、风区中某一点,当实际风时大于最小风时时,风浪为(定常)状态。 14、台风一般由台风眼区、眼壁和(螺旋云雨带)组成。 1、"(挑战者 )"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2、地球平均半径6371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倒梨/椭圆)形,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 3、按海所处的位置,波罗的海属于(内)海。 4、(活动/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1013.25hPa/一个大气压)。 6、射达海面的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达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之和。 7、影响太阳月辐射总量随纬度变化的原因,除了太阳高度外,还有(日照时间)。 8、低纬海区海水有净的热收入,向两极的热传送主要依靠(海流)完成。 9、北半球副热带到温带海区,大洋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极地弯曲,这是由于(环流)因子的影响。 11、南半球地转流,观察者顺流而立,等压面倾斜方向为(左高右低)。 13、沿前进波传播方向,波浪峰前谷后的水质点发生(辐聚)。 2、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是(中央裂谷)。 3、影响海洋表层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子是(E-P)。 5、当海水上层流速大于下层流速时,等压面与等势面相对x轴倾斜方向(相反)。 6、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天空的云量、云状以及(太阳高度)有关 9、当实际风区大于最小风区时,海面为(过渡)状态。 . 可编辑 13、干净大洋海水,(兰)光散射率最强。 1、加勒比海属于(陆间)海。 2、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是(中央裂谷)。 3、定容比热容Cv的值比定压比热容Cp略(小)。 4、全世界海的总数为(54)个,其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 6、海洋与大气的感热交换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海面风速和(海气温差)。 7、海面风应力与垂直于海气界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8、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9、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在北半球方向为(垂直于风矢量向右)。 10、副热带辐聚区的海水下沉形成(次表层水)水。 11、浅水波中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为( 椭圆)。 12、具有相同波长的界面内波与表面波相比,界面内波的传播速度比表面波(慢)。 13、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不正规半日)潮。 14、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机),但并不完全由其决定。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 2、风向为南风,若流向为100°,则风向与流向的夹角为(100)°。 3、潮间带系指(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区域。 5、海--气界面的水、气温差(tw-ta)为正时,(有利)于海面蒸发。 6、干净大洋海水,(兰)光透射率大,(兰)光散射率强。 7、于风区内某点A,当实际风时大于最小风时时,海面波浪应为(定常)状态。 8、南极绕及环流为一自西向东的强大流动,其上部为(漂流)性质,其下部则为(地转流)性质。 . 可编辑 9、海水中的营养元素主要指(N)(P)(Si)。 10、地转流是仅考虑(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11、北半球顺地转流而立,密度大的海水在(左)手边。 12、海面热平衡因子主要有(Qs)、(Qb)、(Qe)和(Qh)。 1、平潮 2、降低;降低 3、78cm ;实际大洋 4、ξ=2acosσt sinkx ;x=±(2n+1)/4 .λ,(n=0,1,2........);铅直运动;x=±n/2λ,(n=0,1,2........);水平运动 5、深水波;浅水波;C2=gλ/2π; C2=gh ;6、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海沟; 7、浓度为32.4356‰的KCl溶液 8、T-1000千克/米3 ;9、;北半球,偏于风矢量右方45度,南半球,偏于风矢量左方45度 10、海面;声速极小值处 11、海洋对入射光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的综合结果 12、2;约446公里 填空题(共25分,每格1分) 1、19.374‰ 2、温度、盐度、压力 3、B、C 4、地转偏向力、切应力、引潮力 5、弱 6、黑潮;西风漂流;北赤道流 7、0608 1220 1832 2444(次日0044) 8、大;旋转;反时针 9、表层;深海 1、海洋的主要部分为洋,占海洋总面积的90.3% ,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2、大西洋呈S的形状,平均水深为3627 米,其中脊的分布特点是位居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 3、涨潮时潮位涨到最高以后,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 落潮是潮位落到最低以后,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停潮。 4、饱和溶解氧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盐度增高而降低。 5、用平衡潮理论得到最大可能潮差为78厘米,这与实际大洋潮差相近。 . 可编辑 6、地转流的流速表达式--------,其流向----------。 7、驻波的波剖面方程为-----,其中波腹的点x= ----,其升降运动----,波节的点x= ----,其升降运动为------。 8、波浪按相对水深(h/λ)可分为深水波和浅水波,它们的波速表达式分别为----和----。 1、地球上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795米,陆地的平均高度约875米。2、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边缘海。3、活动型大陆边缘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其组成上具有海沟-与大洋底分界。 4、1978年实用盐度选用浓度为32.4356%。的KCI溶液作为固定参考点。5、海水的比容偏差表达式---------------,热比容偏差表达式---------------------。 6、海水的热膨胀系数是指温度升高1K(或1℃)时单位体积海水的增量,压缩系数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当压力增加1帕时其体积的负增量 -。7、表面风海流的流速经验公式-- V0=0.0127/ W -,其流向-北半球,偏于风矢量右方45°,南半球,偏于风矢量左方45。8、深水波的波速表达式-----------------,浅水波的波速表达式-----------------。 9、界面内波指发生在两层密度不同的海水界面处的波动其振幅的特点约为表面波的30倍。 10、用潮汐静力理论可以解释潮汐的日不等;半月不等;月不等;年不等;多年不等 的现象。 11、表层声道的声道轴位于海面,深海声道的声道轴位于声速极小值深度。 大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基本受制于---------。 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方程在海水中的具体运用。 按照海所处的位置中国的渤海属于----,东海属于----。 地转流的流速表达式--------,其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