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案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133
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摘要:中小学校舍建筑具有较高的抗震设防要求,同时具备重要功能意义,实现其在中大地震下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某小中学校舍为案例,浅析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对学校类建筑的抗震加固设计作出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舍;框架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1.背景和意义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21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和洪涝、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我市接到省建设厅《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制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工作计划,对经鉴定需采取加固处理措施的校舍,应委托具有甲、乙级设计资质,且在市建设局备案登记并取得《信用手册》的设计单位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施工图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方可施工。
2.工程案例
2.1工程概况:某教学楼,四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竣工时间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安徽省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若干问题探讨1 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不合理是房屋倒塌的直接原因2 汶川震害表明抗震规范要求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基于位移的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1 历次的震害调查和理论研究表明,变形能力不足和耗能能力不足是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倒塌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结构的变形是保证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手段。
2 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与Pushover分析法,可以通过分析结果可以了解结构的内力、变形特性和能量耗散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塑性铰出现的顺序及位置、结构的薄弱环节等。
在此基础上选择抗震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的设计方法和具体的加固措施有很多,主要有增大柱截面尺寸、增设构造柱、粘钢加固、碳纤维补强加固等。
3 摘要: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为基础,结合某学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工程实例,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梁、柱、板等的抗震加固,介绍了一些抗震加固的有效解决方法,可供同类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参考。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1 目前混凝土框架结构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粘钢、外包型钢、预应力加固和粘帖碳纤维片材等,但是加固后的混凝土构件在截面尺寸、配筋率与轴压力比等方面是否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往往是被加固设计者所忽略的问题。
另外加固后的混凝土构件刚度、有效高度与配筋率的计算在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没有明确规定。
本文针对上述几个方面提出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衔接的几个问题的计算方法。
既有教学楼的抗震鉴定及加固建议1 抗震检测及鉴定有五方面的内容,之后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包括上部结构验算、地基基础验算,之后进行抗震措施鉴定并得出检测结论,从而提出加固建议。
某多层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工程技术1 引言:我国是地震高发国家,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首位。
引g在汶川地震中整个震区中小学校舍由于施工质量、构造措施 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倒塌破坏,严重危害到了教师及学生的 安全[1’2]。
汶川地震过后,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发 展的需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 舍用房应作为重点设防类进行抗震设防的要求(由丙类提高到乙 类)[3’4]。
因此,对于中小学校舍的鉴定加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本文以某中学学生宿舍楼为例,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计算分析,得出鉴定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建议。
1工程概况厦门市某中学学生宿舍楼现状为5层带1层半地下室的砖混结构房屋,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筑面积约为1 582 m 2,建 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该楼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现对该宿 舍楼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
现状房屋外观见图1。
图1 房屋外观房屋建筑平面布置呈规则的矩形平面,总长为37.6 m ,总宽 为7. 0 m ,半地下室承重墙体为370 mm 厚实心砖墙,1层~5层承 重墙体为240 mm 厚实心砖墙,半地下室层高为3.0m , 1层~6层 层尚均为3.3 m 。
房屋总尚为19.8 mm 。
宿舍楼标准层平面图见 图2。
图2宿舍楼标准层平面图现场检查该楼结构现状,该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 板,每层设置闭合圈梁,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每隔一个开间的纵横墙交接处及抬墙梁支座端部均设置构造柱;门、窗洞口设置混凝土过梁;1层~ 5层⑧~⑥-⑫轴承重纵墙落在1层抬墙梁上、未落地,1层® ~⑥-⑫抬墙梁截面尺寸为250 mm X 600 mm ;房屋 承重墙体上下连续,房屋结构布置较为合理,门窗洞口上下对齐, 传力路线明确。
2现场检查、检测2.1材料强度以及钢筋扫描检测现场每层各抽取部分墙体构件,凿开墙体粉刷层,采用贯人式砂浆强度检测仪检测其砌筑砂浆抗压强度[5],所检半地下室至5层墙单构件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在0. 8 MPa ~ 6. 1 MPa 之 间。
浅谈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钱浩摘要:“2008.5.12”汶川地震后,国家对《防震减灾法》进行修订,提高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水平。
国务院及各地政府在三年内完成对现有校舍的安全排查、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工作,确保校舍的安全及抗震能力,这充分说明校舍抗震加固的重要性。
文章以实际案例解读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
关键词:抗震加固、校舍、方法汶川地震后,国家对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能力高度重视,下面就校舍抗震加固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1.抗震加固的特点现有中小学校舍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等,从结构类型上分,多以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食堂与礼堂多为单层空旷房屋。
早期建成的校舍多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校舍越来越多。
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具有年度跨度大,工期紧张、结构形式复杂、鉴定加固工作量任务紧,周期短的特点。
1.1年度跨度大,工期紧张:由于各地校舍加固、重建工程工作量大,短期内周转安置闲难,工程工期相当紧张。
1.2结构形式复杂:近些年建设的新校舍主要采用框架结构,而老建筑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这些房屋由于当时建造标准低,且使用年限较长,部分材料老化,结构整体性较差。
1.3加固工作量任务紧,周期短: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施工可能安排在学期中间,也可能安排在假期中。
无论安排在哪个时间段,施工周期一般都要求比较紧。
安排在学期中间,为了尽量减少影响教学、确保施工时的安全,一般要求尽快完成加固施工;安排在假期,由于假期的时间是确定的,工期也比较紧。
因此,无论在什么时间施工,都要面临施工周期短的问题。
这是校舍抗震加固建设中所特有并且不可避免的特点。
2.抗震加因设计原则2.1先鉴定后加固的原则抗震加固是抗震鉴定的延续。
未进行抗震鉴定,则抗震加固缺乏基本的依据,成为盲目加固。
2.2加固方案的优化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综合确定,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使方案有所优化:⑴针对鉴定结果和房屋的实际情况,弄清使房屋总体抗震能力达到规定设防要求的关键,是采用房屋整体加固还是区段加固或是构建加固。
2021年第5期河"建材某中学校舍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实例何禄源1崔朋勃&薛学涛21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50053)2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站有限公司(450053)摘要:某中学校舍建于1985年,主体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圈梁、构造柱缺失。
因使用要求需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并进行加固改造设计。
通过对该建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现场检测及抗震鉴定分析,该建筑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依据检测数据并结合后续使用要求,经综合分析验算,确定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
关键词:中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设计1工程概况河南省郑州市某中学校舍建于1985年,主体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地上4层,层高3.29,总高度12.8m,建筑面积约2980.6m2,建筑平面呈矩形,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使用功能为学生宿舍楼,目前正在使用中⑴。
图1标准层平面布置图该建筑抗震设防裂缝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类,特征周期值0.55s。
由于甲方拟利用假期时间对该建筑进行装修翻新,为了解该建筑现状,保证房屋结构安全及后续装修方案的可行,受甲方委托,检测鉴定单位对该建筑进行了检测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合理选取加固设计方案,在保证房屋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缩短工期和成本。
2结构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相关标准,对该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了现场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构件钢筋数量检测、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砖强度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整体垂直度检测、外观调查及其他影响房屋结构安全的因素。
该建筑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未发现基础有明显的开裂及变形现象。
上部结构未发现明显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及变形。
建筑地基和基础使用正常,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液化土和严重不均匀土层,地基基础基本完好。
中小学校舍安全性与抗震性鉴定及加固【摘要】本文对某中学校舍进行了安生性与抗震性鉴定,部分墙体抗震、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固措施,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安全性鉴定;抗震性;鉴定0.概况某中学校舍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场地为Ⅲ类,属于C类建筑物。
该宿舍楼长约45.9m,宽16.9m,高13.65m,建筑面积为3207.75m2,地上4层,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屋盖。
该建筑物建于2004年。
该宿舍楼为纵横墙承重结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3.9m;纵横墙布置对称、沿平面内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同轴线窗间墙宽度均匀;房屋立面无高差、无错层;房屋尽端无楼梯间;无独立砖柱支承;墙体在平面内闭合;无削弱墙体;外墙四角,隔开间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有构造柱,较大洞口处局部无构造柱;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无构造柱;屋盖及楼盖处沿内外墙均有圈梁,楼盖、屋盖处圈梁最大间距10.5m;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1.0m,不符合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1.20m要求。
该宿舍楼标准层平面见图1。
图1标准层平面图1.现场检测情况经过对现场检测观察,未发现明显缺陷。
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抽检每层砌筑砂浆强度,换算值为 1.06~3.13MPa,均不满足设计强度值M5的要求。
黏土砖强度检测:抽检每层黏土砖强度,均满足设计强度值MU10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检测:抽检每层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为22.5~29.1MPa,均满足设计强度值C20的要求。
2.鉴定结论2.1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对该建筑物上部结构承载力进行复核验算。
验算结果显示,该建筑物一层、二层、三层部分墙体抗震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一层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梁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基础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2.2所检砂浆强度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要求,黏土砖强度、混凝土强度满足该标准要求;2.3该工程的安全性等级为Bsu(安全性略低于标准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2.4适修性评估等级为Br(稍难修,改造后的功能尚可恢复或接近恢复功能,适修性尚好,宜予修复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