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4.3设计电路课件1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952.50 KB
- 文档页数:17
4 导体与绝缘体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
2.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探究活动。
3.能够认识一个电器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够有序地展开检测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能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学生身边的材料,一组电路检测器,一张记录单。
教师准备:一组电路检测器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
1课时完成前面两个活动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后面两个活动的教学。
教学导入1.我们前面学过简单电路,连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能点亮小灯泡。
若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你能想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学生说,教师演示)金属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塑料接在一起小灯泡不会亮。
总结: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板书: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身边的材料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演示:打开电路的开关,拿出一块铝片。
不合开关,用铝片连接电路,通过演示,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正确独立地操作。
3.讲述:小灯泡亮了,说明电确实能从铝片流过,铝片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板书:容易导电的物体。
)4.出示易拉罐:那么我把这个易拉罐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会怎样?(翻转手腕)活动一:易拉罐的秘密1.预测易拉罐接入电路之后的情况。
(1)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2)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油漆部分;(3)一根导线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另一根接在它的油漆部分。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
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
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
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
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
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电池》中的《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材分析】《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电池》中的内容。
教材中安排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小灯泡、电池和导线。
2、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3、再次实验用各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通过使用一节电池和几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
此节课是本单元的开首篇,为以后学生继续学习更加复杂的电路连接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看,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学过关于电的知识,对电的概念一无所知,对于电路的认识、连接以及通路、短路和断路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资源利用】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2根导线、实验记录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但方法多样。
3.知道短路、断路和通路三种电路。
4.知道短路在电路中产生的危害。
5.知道只有通路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过程与方法:1.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进行猜想和设计。
2.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假设和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