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8课 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五合一《核心考点+重点题型+高分秘籍+题组特训+过关检测》(全国通用版)第18讲等腰三角形题组特训详解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V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 于D 点,交边AC 于E 点,若ABC V 与EBC V 的周长分别是20,12,则AB 为( )A .4B .6C .8D .10【答案】C 【分析】首先根据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 BE =;然后根据ABC V 的周长AB AC BC =++,EBC V 的周长BE EC BC AE EC BC AC BC =++=++=+,可得ABC V 的周长EBC -V 的周长AB =,据此求出AB 的长度是多少即可.【详解】解:∵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ABC V 的周长AB AC BC =++,EBC V 的周长BE EC BC AE EC BC AC BC =++=++=+,∴ABC V 的周长EBC -V 的周长AB =,∴20128AB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此题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周长的求法,要熟练掌握.2.已知边长为4的等边ABC、、的中点,P为线段DE上一动点,则V,D、E、F分别为边AB BC AC+的最小值为( )PF PCA.B.3C.4D.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如图,等腰ABC V 内接于O e ,点D 是圆中优孤上一点,连接DB DC 、,已知,70AB AC ABC =Ð=°,则BDC Ð的度数为( )A .10°B .20°C .30°D .40°【答案】D 【分析】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40A Ð=°,再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得解答.【详解】解:∵AB AC =,70ABC Ð=°,∴70ABC ACB Ð=Ð=°,∴18040A ABC ACB Ð=°-Ð-Ð=°,∴40BDC A Ð==°∠.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若50MON Ð=°,MON Ð内有一个定点P ,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移动,当PAB V 周长最小时,则APB Ð的度数为( )A .60°B .80°C .100°D .120°【答案】B 【分析】作点P 关于OM 的对称点P ¢,点P 关于ON 的对称点P ¢¢,连接OP ¢,OP ¢¢,P P ¢¢¢,其中P P ¢¢¢交OM 于A ,交ON 于B ,此时PAB V 的周长最小值等于P P ¢¢¢的长,由轴对称性质可知:OP OP ¢=,OP OP ¢¢=,AOP AOP ¢Ð=Ð,BOP BOP ¢¢Ð=Ð,且2250100P OP AOB ¢¢¢Ð=Ð=´°=°,从而得出180100240P P ¢¢¢Ð=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作点P 关于OM 的对称点P ¢,点P 关于ON 的对称点P ¢¢,连接OP ¢,OP ¢¢,P P ¢¢¢,其中P P ¢¢¢交OM 于A ,交ON 于B ,此时PAB V 的周长最小值等于P P ¢¢¢的长,由轴对称性质可知:OP OP ¢=,OP OP ¢¢=,AOP AOP ¢Ð=Ð,BOP BOP ¢¢Ð=Ð,∴2250100P OP AOB ¢¢¢Ð=Ð=´°=°,∴180100240P P ¢¢¢Ð=Ð=°-°¸=°(),∴80APB P P ¢¢¢Ð=Ð+Ð=°,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将PAB V 的周长最小值转化为P P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等腰ABC V 中,AB AC =,70BAC Ð=°,D 是BC 边的中点,DE AB ^于点E ,延长DE 至点F ,使EF DE =,则F Ð的度数为( )A .45°B .50°C .55°D .60°∵DE AB ^,∴90BED Ð=°,∴903555ADE Ð=°-°=°,∵EF DE =,DE AB ^,∴AF AD =,∴55F ADE Ð=Ð=°,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理解性质并熟练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V 中,AB AC =,边BC 在x 轴上,且点()10B -,,点()24A ,,则AOC V 的面积为( )A .10B .12C .20D .26【答案】A 【分析】作AD x ^轴于点D,求得4=AD ,2OD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3BD CD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作AD x ^轴于点D,∵()24A ,,∴()20D ,,4=AD ,2OD =,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4V沿AE折叠,使点B落在正方形内点AB=,E为BC的中点,将ABE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A.B C D.2.25∵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168AD AB ==,,则DE 的长为( )A .9B .10C .11D .12【答案】B 【分析】由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可知AD BC ∥,8CD AB ==,从而得出ADB CBD Ð=Ð,结合折叠的性质得出ADB C BD ¢Ð=Ð,进而得出BE DE =.设BE DE x ==,则16AE x =-,在Rt 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 的等式,解出x 的值,即得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AD BC ∥,8CD AB ==∴ADB CBD Ð=Ð.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 BD CBD ¢Ð=Ð,8C D CD AB ¢===,∴ADB C BD ¢Ð=Ð,∴BE DE =.设BE DE x ==,则16AE AD DE x =-=-,在Rt ABE △中,222AE AB BE +=,∴()222168x x -+=,解得:10x =,∴10DE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关键.9.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分析】对尺规作图进行分析,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如图1,由作法可知,BD BC =,即BCD △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B 、如图2,由作法可知,所做线段为AC 的垂直平分线,但不能证明线段相等,无法推出等腰三角形,符合题意,选项正确;C 、如图3,由作法可知,所做线段为AB 的垂直平分线,AD BD =,即ABD △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D 、如图4,由作法可知,所做线段为AC 的垂直平分线,AD CD =,即ACD V 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题意,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图形做法是解题关键.10.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B ,C 分别落在点H ,G 的位置,CD 与HE 交于点M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ME HG=B .ME MF =C .HM FM EB+=D .GFM MEAÐ=Ð【答案】A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BEF MEF Ð=Ð,BC HG =,AD AB ^,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 MEF FE =ÐÐ,可证选项B 正确;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ME HG ¹,故选项A 不正确;由折叠的性质知HE BE =,再由HE HM ME HM MF =+=+,可得选项C 正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MEA HMD Ð=Ð,GFM HMD Ð=Ð,可证选项D 正确.【详解】解:如图,过点M 作MK AB ^,由折叠的性质知BEF MEF Ð=Ð,BC HG =,AD AB ^,由题意知CD AB ∥,AD BC HG ==,∴BEF MFE Ð=Ð,AD MK HG ==,∴M MEF FE =ÐÐ,∴ME MF =,故选项B 正确,不合题意;∵ME MK >,∴ME HG ¹,故选项A 不正确,符合题意;由折叠的性质得:HE BE =,∵HE HM ME HM MF =+=+,∴HM FM EB +=,故选项C 正确,不合题意;∵CD AB ∥,∴MEA HMD Ð=Ð,由题意知HE GF ∥,∴GFM HMD Ð=Ð,∴GFM MEA Ð=Ð,故选项D 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1AB =,2AD =,点M 在边BC 上,若MA 平分DMB Ð,则CM 的长是( )A .B .1C .D 【答案】D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1CD AB ==,AD BC ∥,2BC AD ==,90C Ð=°,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AM AMB Ð=Ð,再由角平分线证出AMB AMD Ð=Ð,又勾股定理求出CM 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1CD AB ==,AD CB ∥,2BC AD ==,90C Ð=°,∴DAM AMB Ð=Ð,∵MA 平分DMB Ð,∴AMB AMD Ð=Ð,∴DAM AMD Ð=Ð,∴2DM AD ==,12.如图,ABC V 中,AB AC =,BD 平分ABC Ð交AC 于G ,DM ∥BC 交ABC Ð的外角平分线于M ,交AB 、AC 于F 、E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EF ED=B .FD BC =C .EC MF =D .EC AG=【答案】C 【分析】通过证明BF EC =,BF FM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B AC =,∴ABC C Ð=Ð,∵DM ∥BC ,∴,AFE ABC AEF C Ð=ÐÐ=Ð,∴AFE AEF Ð=Ð,∴AF AE =,∴BF EC =,∵D DBC FBD Ð=Ð=Ð,∴DF BF =,同理可证:BF FM =,∴EC FM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AD 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 ,则:FG AF 等于( )A .1B .2C .13D .12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MN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M ,N ,且6OM =,30OMN Ð=°,等边AOB V 的顶点A ,B 分别在线段MN OM ,上,则OB 的长为( )A .1B .2C .3D .415.如图,在ABC V 中,以各边为边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BCF ,ABD ,ACE ,若3AB =,4AC =,5BC =,则下列结论:①AB AC ^;②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③150DFE Ð=°;④5ADFE S =四边形,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B 【分析】由222AB AC BC +=,得出90BAC Ð=°,则①正确;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60DAB EAC Ð=Ð=°,则150DAE Ð=°,由SAS 证得ABC DBF V V ≌,得4AC DF AE ===,同理()SAS ABC EFC V V ≌,得3AB EF AD ===,得出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则②正确;由平行四边形\12AEFD S DF AM DF AD =×=×Y 故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是3个,故选:B .二、解答题16.如图,ABC V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060BAC °<Ð<°,分别在AB 的右侧,AC 的左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BD 与CE 相交于点F .(1)求证:BF CF =;(2)作射线AF 交BC 于点G ,交射线DC 于点H .①补全图形,当40BAC Ð=°时,求AHD Ð的度数;②当BAC Ð的度数在给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AHD Ð的度数是否也发生变化?若不变,请直接写出AHD Ð的度数;若变化,请给出AHD Ð的度数的范围.17.如图,在ABCÐ的平V中,已知点D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过AC的中点F作线段GE交DAC分线于E,交BC于G,且AE BC∥.(1)求证:ABC V 是等腰三角形;(2)若8AE =,2GC BG =,求BC 长.【答案】(1)答案见解析(2)12【分析】(1)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 DAEC CAE ÐÐÐ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 C Ð=Ð,则可证明ABC V 为等腰三角形;(2)证明AFE CFG △≌△,从而得到CG 的长,则可求得BC 的长.【详解】(1)解:AE BC Q ∥,B D A E ,C C A E \Ð=ÐÐ=Ð,AE Q 平分DAC Ð,DAE CAE \Ð=Ð,B C \Ð=Ð,AB AC \=,ABC \V 是等腰三角形;(2)F Q 是AC 的中点,AF CF \=,在AFE △和CFG △中,C FAE CF AFGFC EFA Ð=Ðìï=íïÐ=ÐîA FE C FG \V V ≌,8G C A E \==,2GC BG =Q ,4BG \=,12B C B G G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8.在ABCV中,AB 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 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90Ð=°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ABC(3)若2,POFCF AE EF-==V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19.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Ð=°,30BAC Ð=°,E 为AB 边的中点,以BE 为边作等边BDE V ,连接AD ,CD .(1)求证:ACD V 为等边三角形;(2)若3BC =,在AC 边上找一点H ,使得BH EH +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由作图可知:最小值为∴60EAE¢Ð=°,∴EAE¢△为等边三角形,∴12EE EA AB¢==,∴90AE BТ=°,20.在ABC V 中,AB AC =,120BAC Ð=°,AD BC ^,垂足为G ,且AD AB =.60EDF Ð=°,其两边分别交边AB ,AC 于点E ,F .(1)求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AE CF =.60DBE DAF BD ADBDE ADF Ð=Ð=°ìï=íïÐ=Ðî,∴()ASA BDE ADF △△≌.∴BE AF =.又∵AB AC =,∴AB BE AC AF -=-,∴AE C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过关检测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V 中,AC BC =,边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BC 于点D 、E .若45BAE Ð=°,3DE =,则AE 的长为( )A .2B .4C .6D .8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C.D.3.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e 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 .若AC AD =,40CAD Ð=°,则B Ð的大小为( )A .70°B .100°C .110°D .120°【答案】C 【分析】根据AC AD =,40CAD Ð=°,得到70ACD D Ð=Ð=°,根据+180B D ÐÐ=°计算选择即可.【详解】∵AC AD =,40CAD Ð=°,∴70ACD D Ð=Ð=°,∵+180B D ÐÐ=°,∴110B 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4AB =,E 为BC 的中点,将ABE V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正方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 )A .BCD .2.25∵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4AB BC ==,∵E 为BC 的中点,∴122BE CE BC ===,在Rt 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5.如图1为一张正三角形纸片ABC ,其中D 点在AB 上,E 点在BC 上.以DE 为折痕将B 点往右折如图2所示,BD BE 、分别与AC 相交于F 点、G 点.若10AD =,16AF =,14DF =,8BF =,则CG 长度为( )A .7B .8C .9D .106.如图,已知ABC V 是等边三角形,2BDC BAC Ð=Ð,BD CD =,点M ,N 分别是B ,AC 边上的点,且60MDN Ð=°.连接MN ,若AMN V 的周长是6,则ABC V 的边长是( )A .2B .3C .3.5D .4【答案】B 【分析】延长AB 至F ,使BF CN =,连接DF ,由“SAS ”可证BDF CDN V V ≌,V V ≌DMN DMF ,可得Ð=ÐBDF CDN ,DF DN =,MN MF =,即可求解.【详解】解:延长AB 至F ,使BF CN =,连接DF ,∵ABC V 是等边三角形,∴60Ð=Ð=Ð=°ABC BAC BCA ,∵BD CD =,2BDC BAC Ð=Ð,∴BDC V 是等腰三角形,120BDC Ð=°,∴30Ð=Ð=°BCD DBC ,∴90Ð=Ð=°DBA DCA ,在DBF V 和CND △中,BF CN DBF DCN DB DC =ìïÐ=Ðíï=î,∴()SAS BDF CDN V V ≌,∴Ð=ÐBDF CDN ,DF DN =,∵60MDN Ð=°,∴60Ð+Ð=°BDM CDN ,∴60BDM BDF FDM MDN Ð+Ð=°=Ð=Ð,在DMN V 和V DMF 中,DN DF MDN MDF DM MD =ìïÐ=Ðíï=î,∴()SAS DMN DMF V V ≌,∴MN MF =,∴MF BF BM BM CN MN =+=+=,∴AMN V 的周长2AM AN MN AM MB BF AN AB AN CN AB AC AB ++=+++=++=+=.∵AMN V 的周长是6∴3A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点D E 、分别是等边ABC V 边BC AB 、的中点,6AD =,点F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则BF EF +的最小值为( )A .3B .6C .9D .12【答案】B 【分析】连接CE 交AD 于点F ,连接BF ,此时BF EF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E .【详解】解:连接CE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如下图:∵ABC V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BF CF =,∴BF EF CF EF CE +=+=,此时BF EF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E ∵D E 、分别是等边ABC V 边BC AB 、的中点,∴AD CE =,∵6AD =,∴6CE =,∴BF EF +的值最小值为6.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求最短距离,解题关键是掌握轴对称求最短距离的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8.如图,在等边ABC V 中,4BC cm =,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E 从点B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当点D 运动到点A 时,点E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DE ,将BDE V 沿DE 折叠,点B 的对称点为点F ,设点D 的运动时间为t 秒,DEF V 与ABC V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得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再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定出函数的大致图象.【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E DEF S S =△△,①当02t ££时,DEF V 与ABC V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BDE y S =V ,由题意得:cm BD BE t ==,过点D 作DH BE ^于点H ,如图,∵ABC V 是等边三角形,由题意得:cm==,则BD BE t∵60,,B BD BEÐ=°=∴BDEV是等边三角形,4综上,y 与t 之间函数关系式为由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第一个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第二个函数的图象是开9.点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上的一点,且12AD BD ==,,现将ABC V 折叠,使点C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若54BF =,则CE 的长为( )A .53B .75C .125D .35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10cm AB AC ==,4cm DC =.如果点M ,N 都以1cm/s 的速度运动,点M 在线段CB 上由点C 向点B 运动,点N 在线段BA 上由点B 向点A 运动.它们同时出发,当两点运动时间为t 秒时,BMN V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t 的值为( )A .103B .209C .103或203D .53或103【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用含t 的式子表示出,,10CM t BN t BM t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90BMN Ð=°时,2BN BM =,求出t 的值;当90BNM Ð=°时,2BM BN =,求出t 的值.【详解】解:∵ABC V 是等边三角形,10AB AC ==cm ,∴10BC =cm ,∵点M 、N 都以1cm/s 的速度运动,设CM t =,BN t =,线PQ,切点为Q,则PQ的最小值为()A.5B C.D.6【答案】A【分析】连接CQ、CP,过点C作CH 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于H,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CQ PQP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H,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CQ、CP,过点C作CH AB^于H,∵PQ 是C e 的切线,∴CQ PQ ^,∴22PQ CP CQ =-=当CP AB ^时,CP 最小,12.如图,O 为ABC V 的外心,OCP △为正三角形,OP 与AC 相交于D 点,连接OA .若70BAC Ð=°,AB AC =,则ADP Ð为( )A .110°B .90°C .85°D .80°【答案】C 【分析】由三角形的外心可知OA OC =,结合AB AC =,70BAC Ð=°先求出ACO Ð,再利用OCP △是正三角形以及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DP Ð的度数.【详解】解:O Q 是ABC V 的外心,AB AC=OA OC BAO CAO ACO\=Ð=Ð=Ð,=70BAC аQ =35CAO ACO \Ð=аOCP Q △是正三角形60PCO P \Ð=Ð=°25PCD PCO ACO \Ð=Ð-Ð=°256085ADP PCD P \Ð=Ð+Ð=°+°=°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心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外心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如图,点B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点B 与点A ,C 不重合),分别以AB 、BC 为边在直线A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BCE ,AE 与BD 相交于点G ,CD 与BE 相交于点F ,AE 与CD 相交于点H ,则下列结论:①AE CD =;②120AHC Ð=°;③ABG DBF ≌△△;④连接GF ,则GBF V 是等边三角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A 【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ABD BCE V V 的性质,证明 ,ABE DBC V V ≌ 从而可判断①,由,ABE DBC V V ≌可得,EAB CDB Ð=Ð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判断②,得出60ABG DBF Ð=Ð=°,进而证明ABG DBF ≌△△,判断③,得出BG BF =,即可判断④【详解】解:,ABD BCE QV V 为等边三角形,,60,60BA BD ABD BC BE CE CBE \=Ð=°==Ð=°,,,ABD DBE CBE DBE \Ð+Ð=Ð+Ð 即,ABE DBC Ð=Ð()SAS ,ABE DBC \V V ≌,AE DC \= 故①正确;Q ,ABE DBC V V ≌,EAB CDB \Ð=Ð,DGH AGB Ð=ÐQ180,180,DHG CDB DGH ABD EAB AGB Ð=°-Ð-ÐÐ=°-Ð-ÐQ60DHG ABD \Ð=Ð=°,120AHC \Ð=°,故②正确;60ABD EBC Ð=Ð=°Q ,60DBF \Ð=°,,EAB CDB Ð=ÐQ 则GAB FDBÐ=Ð在,ABG DBF V V 中GAB FDB AB DBABG DBF Ð=Ðìï=íïÐ=Ðî()ASA ABG DBF \V V ≌,故③正确;BF BG\=又60DBF Ð=°Q ,\GBF V 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P 为O e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e 于点A 、B ,AC 是O e 的直径,若10AC =,30BAC Ð=°,则PAB V 的周长为( )A.8B.C.20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Ð=°,60A Ð=°,10AC =,将ABC V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此时点A ¢恰好在AB 边上,则点B ¢与点B 之间的距离为( )A .10B .20C .D .【答案】D 【分析】连接BB ¢,证明ACA ¢V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60ACA ¢Ð=°,从而得出60BCB ¢Ð=°,证明BCB ¢V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B BC ¢=,根据勾股定理,结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BC 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BB ¢,∵将ABC V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BCB ACA ¢¢Ð=Ð,CB CB ¢=,CA CA ¢=,∵60A Ð=°,∴ACA ¢V 是等边三角形,∴60ACA ¢Ð=°,∴60BCB ¢Ð=°,二、解答题16.在AOB V 中,已知90AOB Ð=°,OA OB =,点P 、D 分别在AB OB 、上.(1)如图1,若45PO PD OPD =Ð=°,,则POB Ð=______°(直接写答案)(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证:BOP △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2中,若12AB =,点P 在AB 上移动,且满足PO PD =,DE AB ^于点E ,试问:此时PE 的长度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予以证明.【答案】(1)67.5°(2)见解析(3)PE 的值不变,6PE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2)首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45B A Ð=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067.5BOP P D Ð=Ð=°得到BOP BPO Ð=Ð,进而求解即可;(3)解:PE的值不变,如图,过点O作OM∵90Ð=°,AOB AO∴BOMV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AAS POM DPE ≌V V ,∴6OM PE ==,∴PE 的值不变,PE 的值为6.【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17.如图,ABC V 中, 15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AC 于E 、D .(1)若BCD △的周长为21,求BC 的长;(2)若42A Ð=°,求DBC Ð的度数.【答案】(1)6(2)27DBC Ð=°【分析】(1)通过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边等,将三角形周长换成边的和,据此求解即可.(2)等腰三角形推出角等,通过角度的数量关系求解即可.【详解】(1)Q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AC 于E 、D .\BD AD =,Q BCD △的周长是21,15AB AC ==,\BCD △的周长21BD CD BC AD CD BC AC BC =++=++=+=,\6BC =;(2)Q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AC 于E 、D .\AD BD =,ABD A Ð=Ð,Q ABC V 中,AB AC =,\ABC C Ð=Ð,Q 42A Ð=°,\69ABC C Ð=Ð=°,\27DBC Ð=°.【点睛】此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找到等角和等边的数量关系求解.18.已知,点P 为等边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120BPC Ð=°.(1)如图(1),90ABP Ð=°,求证:BP CP =;(2)如图(2),点P 在ABC V 内部,且90APB Ð=°,求证:2BP CP =;(3)如图(3),点P 在ABC V 内部,M 为BC 上一点,连接PM ,若180BPM APC Ð+Ð=°,求证:BM CM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证明BPC BCP Ð=Ð即可;(2)将ABP V 绕A 逆时针旋60°转,得到ACE △,点P 的对应点为E ,连接PE ,首先证明EAP V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3090CEP CPE Ð=°Ð=°,,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3)将ABP V 绕A 逆时针旋60°转,得到ACE △,点P 的对应点为E ,连接PE ,同理得EAP V 是等边三角形,过点C 作CN 平行于BP ,交PM 的延长线于点N ,再利用ASA 证明CPE CPN @V V ,得CE CN =,再证明()AAS CMN BPM @V V ,从而解决问题.【详解】(1)ABC QV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CB A \Ð=Ð=Ð=°,90,ABP Ð=°Q 90906030,PBC ABP ABC °\Ð=-Ð-Ð=°-°=°30BPC °Ð=Q ,180PBC BPC BCP Ð+Ð+Ð=°,1801801203030PCB BPC PBC \Ð=°-Ð-Ð=°-°-°=°,,PBC BPC \Ð=Ð,BP CP \=;(2)AP BP ^Q ,90APB \Ð=°,将ABP V 绕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E △,点P 的对应点为E ,连接PE ,则90AE AP CE BP CAE BAP AEC APB ==Ð=ÐÐ=Ð=°,,,,∴EAP CAE CAP Ð=Ð+Ð60BAP CAP BAC =Ð+Ð=Ð=°,∴EAP V 是等边三角形,∴60APE AEP Ð=Ð=°,∴906030CEP AEC AEP Ð=Ð-Ð=°-°=°,∵360360906012090CPE APB APE BPC Ð=°-Ð-Ð-Ð=°-°-°-°=°,∴2CE CP =,∴2BP CP =;(3)将ABP V 绕A 逆时针旋60°转,得到ACE △,点P 的对应点为E ,连接PE ,同理可知,EAP V 是等边三角形,∴60APE AEP Ð=Ð=°,180,APC BPM Ð+Ð=°Q 180APE EPC BPM \Ð+Ð+Ð=°,120EPC BPM \Ð+Ð=°,又120,BPC CPM BPM Ð=Ð+Ð=°.FPC CPD \Ð=Ð,过点C 作,CN BP ∥交PM 的延长线于点N ,则,PBC NCB Ð=Ð120,BPC Ð=°Q 18012060,PBC PCB \Ð+Ð=°-°=°又60,60ACP PCB ABP PBC Ð+Ð=°Ð+Ð=°,,ACP PBC \Ð=Ð由旋转得,,ACE ABP BP CEÐ=Ð=∴60ACE ACP PBC ABP Ð+Ð=Ð+Ð=°又60NCB BCP PBC BCP Ð+Ð=Ð+Ð=°,∴PCE PCN Ð=Ð,在PCE V 和PCN △中,EPC NPC PC PCPCE PCN Ð=Ðìï=íïÐ=Ðî,∴PCE PCN @V V ,∴CE CN =,∴BP CN =,在BPM △和CNM V 中,PBM NCM PMB CMN BP CN Ð=ÐìïÐ=Ðíï=î,∴BM 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利用旋转将分散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是解题的关键.19.在ABC V 中,90B Ð=°,1AB =,D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点E 为线段AC ,CD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连接EA ,EC ,ED .(1)如图1,当50BAC Ð=°时,则AED Ð的大小;(2)当60BAC Ð=°时,①如图2,连接AD ,AED △的形状是 三角形;②如图3,直线CF 与ED 交于点F ,满足CFD CAE Ð=Ð.P 为直线CF 上一动点.说明P 点在什么位置时,PE PD -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提示:作点D 关于直线CF 的对称点)【答案】(1)80AED Ð=°(2)①等边②点P 在ED ¢的延长线上时,PE PD -的值最大,最大值为2,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即可;(2)①ADE V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EA ED =,60AED Ð=°即可;②结论:2PE PD AB -=.如图3中,作点D 关于直线CF 的对称点D ¢,连接CD ¢,DD ¢,ED ¢.当点P 在ED ¢的延长线上时,PE PD -的值最大,此时PE PD ED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ED AC ¢=,可得结论.【详解】(1)解:如图1中,Q 点E 是线段AC ,CD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EA EC ED \==,EAC ECA \Ð=Ð,ECD EDC Ð=Ð,90ABC Ð=°Q ,50BAC Ð=°,905040ACB \Ð=°-°=°,18040140ACD \Ð=°-°=°,280EAC ACD EDC \Ð+Ð+Ð=°,36028080AED \Ð=°-°=°.(2)解:①如图2中,Q 点E 是线段AC ,CD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EA EC ED \==,EAC ECA \Ð=Ð,ECD EDC Ð=Ð,90ABC Ð=°Q ,60BAC Ð=°,906030°°\Ð=-°=ACB ,18030150ACD \Ð=°-°=°,300EAC ACD EDC \Ð+Ð+Ð=°,36030060AED \Ð=°-°=°,ADE \V 是等边三角形;②如图3中,作点D 关于直线CF 的对称点D ¢,连接CD ¢,DD ¢,ED ¢.当点P 在ED ¢的延长线上时,PE PD -的值最大,此时PE PD ED -=¢,180CFD CFE Ð+Ð=°Q ,CFD CAE Ð=Ð,。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备考第18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考点清单考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两底角相等,即∠B=∠C(等边对等角);(2)两腰相等,即AB=AC;(3)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即AD所在的直线;(4)“三线合一”(即顶角的①、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判定(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②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周长、面积周长:C=a+2b;面积:S=③(其中a是底边长,b是腰长,h是底边上的高)【易错警示】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当顶角和底角不确定时,需要分类讨论,且需要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检验;(2)当腰长和底边长不确定时,需要分类讨论,且需要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检验.考点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即AB=BC=AC;(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且每一个角都等于④,即∠B=∠C=∠BAC=60°;(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⑤条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5)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合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⑥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周长、面积周长:C=3a;面积:S=12ah=34a2(h=32a)(其中a是边长,h是任一边上的高)考点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两锐角之和等于90°,即∠A+∠B=90°;(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⑦;(3)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⑧;(4)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⑨;【拓展】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⑩;外接圆半径R=c2,内切圆半径r=12(a+b-c)判定(1)有一个角为⑪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⑫,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拓展】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周长、面积周长:C=a+b+c;面积:S△ABC=12ab=12ch(其中a,b分别为两个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h为斜边上的高)考点4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两直角边相等,即AC=BC;(2)两锐角相等且都等于45°;(3)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即CD所在的直线;(4)“三线合一”判定(1)顶角为⑬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为⑭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⑮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两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周长、面积 周长:C =2a +c ;面积:S =12a 2=12ch =22ah (其中a 为直角边长,c 为斜边长,h 为斜边上的高)强 化 演 练基础练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过点C 作 CD ⊥AB ,垂足为D ,E 为BC 的中点,AE 与CD 交于点F .若DF 的长为23,则AE 的长为( )A .2B .2C .5D .2 52.已知a ,b 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且a ,b 满足2a -3b +5+(2a +3b -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8B .6或8C .7D .7或8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5,BC =8,AD ⊥AC 交BC 于点D ,则AD 的值为( )A .125B .154C .5D .2034.如图,A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线,AE =AD ,则∠EDC 的度数为( )A .30°B .20°C .25°D .15°5.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 =AC ,顶角∠BAC =120°,跨度BC =10 m ,AD 为支柱(即底边BC 上的中线),两根支撑架DE ⊥AB ,DF ⊥AC ,则DE +DF 等于( )A .10 mB .5 mC .2.5 mD .9.5 m6.如图,在△ABC 中,AB =BC ,由图中的尺规作图痕迹得到的射线BD 与AC 交于点E ,点F 为BC 的中点,连接EF .若BE =AC =2,则△CEF 的周长为( )A .3+1B .5+3C .5+1D .47.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 ,B ,连接AB ,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 , 使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8.如图,在△ABC 中AC =BC ,点D 和E 分别在AB 和AC 上,且AD =AE .连接DE ,过点A 作AH ⊥BC 于点H ,交DE 于点F .若∠C =40°,则∠AFE 的度数为( )A .60°B .65°C .75°D .80°9.如图,在△ABC 中,点O 是角平分线AD ,BE 的交点.若AB =AC =10,BC =12,则tan ∠OBD 的值是( )A .12B .2C .63D .6410.如图,在Rt △ABC 中,CD 为斜边AB 上的中线.若CD =2,则AB = .11.如图,在△ABC 中,AB =AC =2,P 是BC 上任意一点,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若S △ABC =1,则PE +PF = .12.如图,在Rt△ABC中,∠C=90°,AF=EF.若∠CFE=72°,则∠B=.13.如图,EA=EB=EC,∠AEB=70°,则∠ACB=°.14.如图,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点D,E为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 .15.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60°,∠C =45°.(1)求证:AB=BD;(2)若AE=3,求△ABC的面积.16.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D=CD,延长BC至点E,使得CE=CA,连接AE.(1)求证:∠B=∠ACB;(2)若AB=5,AD=4,求△ABE的周长和面积.强化练1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10,E为AC的中点,点F,G为AB边上的动点,且FG=5,则EF+CG的最小值是()A.57 B.5 6 C.53+5 D.1518.如图,在△ABC中,AD和BE是高,∠ABE=45°,F是AB的中点,AD与FE,BE分别交于点G,H,∠CBE=∠BAD.有下列结论:①FD=FE;②AH=2CD;③BC·AD=2AE2;④S△ABC=4S△ADF.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提升练19.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益智类玩具,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小聪同学将一个直角边长为20 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切割七块,正好制成一副七巧板,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20.如图,在△ABC中,AB=AC=6,∠BAC=120°,P是BC上的动点,Q是AC上的动点(Q不与A,C重合).(1)线段P A的最小值为;(2)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PCQ 也为直角三角形时,CQ 的长度为 .参 考 答 案考点清单①两角 ②两角 ③12ah ④60° ⑤三 ⑥60° ⑦一半 ⑧一半 ⑨a 2+b 2=c 2 ⑩30° ⑪90° ⑫a 2+b 2=c 2 ⑬90° ⑭45° ⑮45°强化演练1. C2. D3. B4. D5. B6. C7. B8. C9. A 10. 4 11. 1 12. 54° 13. 35 14. 2 3 15. (1)证明:∵BD 平分∠ABC ,∠ABC =60°,∴∠DBC =12∠ABC =30°. ∵∠C =45°,∴∠ADB =∠DBC +∠C =75°,∠BAC =180°-∠ABC -∠C =75°,∴∠BAC =∠ADB ,∴AB =BD .(2)解:在Rt △ABE 中,∵∠ABC =60°,AE =3,∴BE =AE tan ∠ABC = 3. 在Rt △AEC 中,∵∠C =45°,AE =3,∴EC =AE tan C =3,∴BC =3+3,∴S △ABC =12BC ·AE =9+332.16. (1)证明:在△ADB 和△ADC 中,⎩⎪⎨⎪⎧AD =AD ,∠ADB =∠ADC ,BD =CD ,∴△ADB ≌△ADC (SAS),∴∠B =∠ACB .(2)解:在Rt △ADB 中,∵AB =5,AD =4,∴BD =AB 2-AD 2=52-42=3,∴BD =CD =3,AC =AB =CE =5,∴BE =2BD +CE =2×3+5=11,DE =CD +CE =8. 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AD 2+DE 2=42+82=45,∴C △ABE =AB +BE +AE =5+11+45=16+45,S △ABE =12BE ·AD =12×11×4=22.17. A 18. D 19.25420. (1)3 (2)4.5或4或3。
用心 爱心 专心
1
A
B
C
D E
第18课时: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一、下列各题已有解答的有“病”吗?如果有“病”,请写出“病因”。没有解答的,你认
为易让别人犯错的“陷阱”在哪儿?
1.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和9,则周长是( C )
A.17 B.22 C.17或22 D.19.5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解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D是△ABC的高,则以AD为高的三角形共有( A )个
A.2 B.3 C.4 D.6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
▲正确解答是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9cm和15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是6cm和12cm或10cm和4cm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解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8恩施自治州)为了让州城居民有更多休闲和娱乐的地方,政府又新建了几处广
场,工人师傅在铺设地面时,准备选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地砖.现有下面几种形状的正多边
形地砖,其中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是(D)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错因分析或陷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解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给你留下多少?尝试填写下列知识点(并在脑海中构建知识
体系)
1、 叫三角形。按边可分
为 ,按角可分为
2、 叫等边三角形, 叫等腰三角形,
叫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是
3、 叫三角形的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
三角形的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
角形的 。 叫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
线交于三角形的内部; 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
角形的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4、三角形具有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5、 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用心 爱心 专心
2
A
B
C E
P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定理1 ,判定定理2
,判定定理3
三、下列例题请先做做,看自己有无“漏洞”如果有请偿试写出“病因”
例1.(1)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
(2)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则底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3)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则底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例2.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2x-1和8,则x的取值范围是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之比是3:4 ,其周长为110cm ,求三边长
例4.(1)若三角形三个外角之比是2:3:4,则三个内角之比是
(2)若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是2:3:4,则三个外角之比是
例5.在△ABC中,OB平分∠ABC,OC平分∠ACB
(1)若∠ABC=60°,∠ACB=40°,则∠BOC= (2)若∠A=80°,则∠BOC=
(3)若∠A=100°,则∠BOC= (4)若∠A=m°,则∠BOC= (5)∠BOC和
∠A之间的关系是
例6.如图,△ABC中,∠B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1)若∠A=70°,则∠P=
(2)写出∠A与∠P的关系
例7.请说出“三族鼎立”的科学依据
例8.(2008年西宁市) 5.如图2,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
则
例9.(2008年南京市)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
则它的底角为
例10.11.(2008乌鲁木齐)在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6,
并写下了四个等式:①ABDC,②BECE,③BC,④BAECDE.
要求同学从这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AED△是等腰三角形.请你试着
完成王老师提出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
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
四、你能以知识点或题型给上面例题分类?你认为这些题目的典型性怎么样?你有没有发
现解题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有什么补充?请先写下来,以便交流。
B
E
D
A
C
图6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18课时: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6分×6)
1、(2009年温州)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l5cm,底边上的高长
22.5cm.现沿 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的矩形纸条,
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
是( )
A.第4张 B.第5张 C.第6张 D.第7张
2、(2009,龙岩)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角α等于( )
A.30° B.45°
C.60° D.75°
3、(2009,齐齐哈尔)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
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15OA米,OB=10米,
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20米 B.15米 C.10米 D.5米
4、(2009,衡阳)如图2所示,A、B、C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1000
米,BC=600米, AC=800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
了丰富群众生活,拟建一个 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
心的距离相等,则活动中心P 的位置应在( )
A.AB中点 B.BC中点
C.AC中点 D.∠C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
5、(2008嘉兴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o,则这个等腰三角形
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6、(2008年龙岩市)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F
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43 B.33 C.23 D.3
二:填空题(8分×5)
7、(2009年潍坊)已知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两顶点
A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
C
在第一象限,连结OC,则OC的长的最大值是
O
y
x
A
C
B
O
A
B
A
C
B
用心 爱心 专心
4
F
E
B C
D
A 35° FEHABCP8、(2009,朝阳)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若2BC,则DEDF 9、(2008年甘肃省白银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
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
1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a、b、c为三个正整数,
如果a+b+c=12,那么以a、b、c为边能组成的三角形是:
①等腰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③直角三角形;④钝角三角形。
以上符合条件的正确结论是 。(只填序号)
11、(2008年南昌市)如图,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
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是 .
三:解答题(12题12分,13题12分)
12、 ( 2008年杭州市) 如图,在等腰△ABC中,
CH
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
E,连接BP交AC于点F
.
(1) 证明:CBFCAE;
(2) 证明:BFAE;
(3) 以线段BFAE,和AB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点E与点F重合于点
G),记△ABC和△ABG
的面积分别为ABCS和ABGS,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
ABGABCSS
, 求∠C的取值范围.
13、(2008年内江市) 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
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
C D
F
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