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会引起哪些疾病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2
肝源性肾损害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源性肾损害症状,尤其是肝源性肾损害的早期症状,肝源性肾损害有什么表现?得了肝源性肾损害会怎样?以及肝源性肾损害有哪些并发病症,肝源性肾损害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肝源性肾损害常见症状:
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蛋白尿、肝掌、腹水
*一、症状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和男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人可出现肉眼血尿。
(二)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有肝硬化病史,患者可表现为尿检异常(如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少数病人无临床表现。
肾功能恶化较为缓慢。
(三)肝肾综合征常见于肝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大多数病人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消化道出血及应用某些肾毒性药物;通常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同时或之后少尿,可于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精神淡漠和嗜睡;病情严重者有肝性脑病及昏迷。
感染、出血、低血压和肝功能衰竭等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体检发现
肝性病容,黄疸,蜘蛛痣,肝掌,脾大,腹水,或眼睑、下肢浮肿。
*以上是对于肝源性肾损害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肝源性肾损害并发症,肝源性肾损害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肝源性肾损害常见并发症:
肝性脑病
*一、并发病症
可并发肝性脑病,昏迷,感染,出血,低血压和肝功能衰竭等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肝源性肾损害症状,肝源性肾损害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肝源性肾损害”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肝癌晚期有七症状表现出现疼痛是肝衰竭引起[推荐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肝癌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而等到出现症状如肝区疼痛等,往往已经是晚期了。
那么晚期肝脏到底有哪些症状呢。
发生这些症状之后还能活多久。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肝癌晚期症状表现的问题。
1、疼痛,这是最明显的最主要的,肝功能衰竭引起的多系统功能障碍如:色素沉着,营养不良,全身水中,腹腔积液(严重者极度胀大),免疫力下降,血蛋白降低,有出血倾向等等
2、重要脏器损害:在重要脏器,癌细胞的侵袭、直接破坏器官的正常结构,便可引起脏器的功能损害,导致死亡。
最重要的脏器是大脑,里面有呼吸和循环的中枢。
如果癌瘤堵塞重要管道,就容易导致死亡,而肝癌引起胆总管堵塞,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及消化功能失常,正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
3、代谢异常与出血:可以由转移癌瘤引起,也可能由异位分泌引起。
常见的有高钙血症、低血糖症和嘌呤与尿酸盐代谢紊乱,并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引起死亡;出血:肝癌病人出血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减少所致,也可以因为癌细胞直接破坏血管,或严重的感染破坏血管,导致血管破裂所致。
较大量的失血可引起病人死亡。
出血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肝癌晚期死前症状。
4、营养耗竭引起恶病质:癌细胞的生长消耗了人们很多的营养物质,患者病重,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
时间久了,便出现贫血、水肿、乏力,甚至有极度饥饿性营养。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病症体征:呃逆,恶心与呕吐,肝病容,低热,蜘蛛痣,黄疸疾病介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既往无肝病史并在病后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的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症状体征:诊断标准:①起病8周内出现肝性脑病,神经精神症状;②无慢性肝病体征;③同时有严重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④常规生化及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功能减退,早期ALT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⑤有肝炎接触史或药物、毒物致肝损害史;⑥肝病理检查有大块肝细胞坏死。
在病程中因有多脏器受累,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起病急,病情演变进展迅速。
一.早期症状1.黄疸有3个特点:(1)黄疸出现后在短期内迅速加深,如总胆红素>171MOL/L,同时具有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升高等。
若只有较深黄疸,无其他严重肝功能异常,示为肝内淤胆;(2)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黄疸消长规律为加深、持续、消退3个阶段,若经2~3周黄疸仍不退,提示病情严重;(3)黄疸出现后病情无好转,一般规律急性黄疸型肝炎,当黄疸出现后,食欲逐渐好转,恶心呕吐减轻。
如黄疸出现后1周症状无好转,需警惕为重型肝炎。
2.持续低热病初可有低热,黄疸出现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若与黄疸同时伴有持续性低热,提示有肝细胞坏死或内毒素血症。
3.一般情况极差如乏力、倦怠、无食欲,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4.明显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呃逆、明显腹胀、肠鸣音消失、肠麻痹。
5.出血倾向如皮肤淤斑、紫癜、鼻衄、牙龈出血,少数上消化道出血等,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
6.腹水迅速出现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2周左右),一般在病后2~3周才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病程超过2~8周者多有腹水。
7.性格改变如原性格开朗,突变为忧郁,或相反。
睡眠节律颠倒,语言重复,不能构思,定向障碍,行为怪癖,行为怪癖,随地便溺等,均为肝性脑病征兆。
肝衰竭还能治好吗
一、肝衰竭还能治好吗1. 肝衰竭还能治好吗2. 3大原因引起肝衰竭3. 肝衰竭有哪些治疗方法二、肝衰竭有哪些症状三、什么是肝衰竭肝衰竭还能治好吗
1、肝衰竭还能治好吗肝衰竭也是有轻有重的,有的也可以治好,但是一般是不会完全好的,一般好了也会出现肝硬化。
是否能够治疗好,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采取综合治疗的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控制并发症,医院的治疗条件,还有病人本身的情况等。
2、3大原因引起肝衰竭2.1、病毒从全球来看,有超过5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甲肝和戊肝感染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当然,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能发生于乙肝感染后,这在一些亚洲和地中海国家较为常见。
2.2、药物诱导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在美国导致急性肝衰竭病例中约占50%。
这种伤害可能是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的。
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肝毒性,是美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特殊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比较少见,即使对于暴露在潜在肝毒性药物中的患者也是如此。
只有少数药物诱导性肝损伤患者进展为肝性脑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
其他因素,如老龄、血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增加、凝血疾病等则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2.3、其他原因
在原发性心脏危重患者、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衰竭的患者中,可能发生急性缺血性肝细胞损伤或缺氧性肝炎。
其他原因还可能有肿瘤浸润、急性Budd-Chiari综合征、中暑、摄食蘑菇、以及代谢性疾病如威尔森氏症等。
3、肝衰竭有哪些治疗方法 3.1、病因治疗肝衰竭:肝衰竭治疗。
肝功能不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多种功能。
特别是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进行合成、分解、转化、储存,肝脏是最大的代谢器官。
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
但由于肝脏具有巨大的贮备能力和再生能力,比较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
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一次或长期反复损害),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称为肝功能不全概述肝功能不全:指某些病因严重损伤肝细胞时,可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破坏并使其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免疫功能等功能严重障碍,出现黄疸、出血倾向、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或者临床综合征。
各种致病因素使肝实质细胞和Kupffer细胞发生严重损害,引起明显代谢、分泌、合成、生物转化和免疫功能障碍,机体发生水肿,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肝功能不全。
症状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
(在代谢和有多项职能发挥着主要作用,包括糖原贮存,分解红血球,血浆蛋白的合成和去毒。
) 当病人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时,说明其肝细胞已有实质性损伤,使用肝毒性较大的药物,有可能加重肝损伤。
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并增加毒性。
肝功能不全从狭义上说是指肝病终末期表现出的极为严重的代谢紊乱,病人可出现黄疸、腹水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其实,目前药品说明书上讲的肝功能不全,泛指的是肝功能不正常,即肝病患者出现的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症状。
病因引起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类:1.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在一系列疾病或损伤的影响下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的状态。
患者在肝功能衰竭的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护理和观察方法来保证其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
一、护理重点1. 生命体征的监测: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
特别是血压和脉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2. 神经系统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意识混乱、抽搐、昏迷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肌张力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任何神经系统异常的变化,以便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肝功能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浆钠、钾和血液酸碱平衡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值,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 出血风险的评估和护理: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出血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估其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定期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
5. 营养支持和饮食管理: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代谢状态较差,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饮食管理方面,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对肾脏造成负担,同时提供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二、观察方法1. 黄疸程度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黄疸,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疸指标的变化情况。
黄疸的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患者的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2. 尿液和大便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尿液常呈暗色或茶色,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进展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机体的重要器官均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肾、肺、脑、心及胰腺均可受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而复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国内目前的病死率为67%~75%,国外由于肝移植的开展,病死率下降为40%[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肝功能衰竭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进展。
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8年8月止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20岁-71岁。
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22例,好转7例,自动出院5例,转外科手术6例,病情恶化及死亡3例。
2临床观察2.1 观察患者精神、神志方面的变化由于肝细胞坏死,肝功能损害不能将血液中的氨分解合成尿素,使血氨增高。
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肝脏解毒功能降低。
肝硬化时门腔静脉短路,均可引起血氨及其他有毒物质:如短链脂肪酸,硫醇,某些有毒氨基酸(如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潴留,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从而导致肝性脑病,占发病率的26.5%[3]。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一般分为四期[4],①前驱期:患者性格行为改变,有的睡眠时间颠倒,白天睡觉,夜间兴奋,有的几天几夜不入睡。
语言反常,沉默寡言,表情呆板,呈无欲状。
肌肉无力,手发抖,持物不稳,或欣快,说话舌不灵活,口齿不清,或精神病症状,语无伦次,不合逻辑,反应迟钝,到处解大小便。
②昏迷前期:意识模糊,定向力、记忆力、记算力差,有扑翼样震颤,患者嗜睡,总感睡眠不足。
③昏睡期:嗜睡,日夜处于睡眠之中,伴肝臭味。
④昏迷期:意识丧失,反射逐渐消失。
2. 2 观察皮肤黏膜的变化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皮肤巩膜深度黄染,面色呈褐灰土色。
因为肝细胞受损不能将血液中间接胆红素,通过肝细胞中光面内织网与葡萄糖酰转化酶作用下结合,变成结合胆红素,通过胆汁排泄系统,包括溶酶体、高尔基器、毛细胆管微突排入肠道,在大肠杆菌脱氢酶作用下,被还原为无色尿胆元。
预防肝功能衰竭出血的护理措施肝功能衰竭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征状-出血,往往危及病人生命,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与粘膜的出血点和紫斑,齿龈出血、鼻衄呕血、便血或颅内出血等。
因肝功能衰竭,肝内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等,一旦出血现象发生则很难控制。
因此,预防出血的发生至关重要。
1995年至2002年我科共收治肝衰患者18例,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绝对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时肝脏供血较丰富,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可减少生理性及病理性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给患者翻身按摩,更衣、预防褥疮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皮下出血的发生。
给患者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引起出血。
2 饮食的护理为预防患者出现肝昏迷,应给予低蛋白或禁食蛋白质,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
宜少量多餐,加强各种维生素的补充。
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30—40克/日,禁食坚硬及油煎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品。
3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牙龈出血每日晨起和餐后用生理盐水棉球仔细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残渣,擦洗后用温开水漱口,做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熟练,以免碰伤牙龈引起出血,肝功能未改善前禁用牙刷刷牙。
肝功能逐渐恢复,患者生活能自理时,指导其选用软毛适宜的牙刷刷牙,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清洁口腔,以减少口腔炎和出血的发生。
4 保持鼻腔湿润病房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70%。
病室内可放置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也可用四环素软膏涂抹鼻腔内壁,以防鼻粘膜干燥出血。
每日用湿棉签清理病人鼻腔,告诫患者克服挖鼻等不良有习惯,吸氧时,插管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鼻粘膜。
5 各种注射应注意的事项做各种注射时,如皮内,皮下、静脉等,应根据解剖学知识,严格避开血管丰富的部位,静脉注射要一针见血,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至少3分钟以上,避免皮下出血。
静脉补液尤其是血液制品时,一次用量要小,速度要慢,因为在血管脆性增加,凝血因子减少的情况下快速输入大量液体,尤其是血桨、白蛋白等,可引起静脉压升高、甚至诱发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医院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原来无肝细胞疾病的个体,由多种病因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疽、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分为暴发性肝衰竭(FHF)和亚暴发性肝衰竭(SHF)两种。
1.护理评估(1)发病:起病急,进展快,全身无力,食欲减退。
(2)黄疸;进行性加深,进展速度决。
(3)肝性脑病:早期临床表现为神经、精神改变,烦躁、谵妄、定向力障碍,易误诊为精神病,晚期出现昏迷。
(4)脑水肿;约 50% ~80%的病人可出现脑水肿,与肝昏迷极难鉴别,漏诊率高,表现为昏迷程度迅速加深、频繁抽搐、呼吸不规则、瞳孔异常变化、血压持续升高、视乳头水肿等。
(5)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黏膜、内脏广泛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6)肝肾综合征:ALF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病人出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表现,大多数为功能性。
(7)其他:如腹水、呼吸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继发感染等。
2.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体能消耗,降低肝脏负荷,增加肝脏血流量,防止肝功能进一步受损,促进肝细胞恢复。
(2)饮食护理:应给予充足的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进食增加肝脏解毒负荷的食物和药物。
(3)密切观察病情; 每日记录血压、出人量、意识状态及体温。
(4)皮肤护理:有腹水或水肿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水肿部位的皮肤防止受压和皮肤破损。
(5)腹水病人的护理:大量腹水的病人,采取半卧位;定期测量腹围,密切观察腹水消长情况;记录液体出入量和体重;腹水病人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严重者限制每日的入水量;使用利尿剂者注意监测血生化指标,避免电解质紊乱;如大量腹水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病人不能耐受时,酌情放腹水,一次放液量以不超过 3000~5000ml为宜,同时补充白蛋白。
(6)肝性脑病病人护理:减少肠内毒物的产生和吸收,可给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脑水肿时,给子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复香血生化水平,注意补充氨基酸。
肝功能衰竭会引起哪些疾病
*导读:在肝功能衰竭病程的极期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1、脑水肿当有踝阵挛、锥体束征阳性时已有……
在肝功能衰竭病程的极期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1、脑水肿当有踝阵挛、锥体束征阳性时已有脑水肿,或有球结膜水肿、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变慢、节律不规则,视乳头水肿均示脑水肿表现。
*2、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出血部位以皮肤、齿龈、鼻粘膜、球结膜及胃粘膜等常见。
*3、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他发泌尿感染,多为G-杆菌、G+球菌,也可有厌氧菌及霉菌感染。
*4、肾功能衰竭 FHF时肾功能异常达70,急性肾小管坏死占半数。
有高尿钠、等渗尿及肾小管坏死。
与肝细胞坏死、内毒素血症、利尿剂应用不当、胃肠出血致低血容量及低血压等因素有关。
有报告肾功能衰竭在FHF死因中占首位,值得注意。
*5、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呼吸性碱中毒、低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6、其他低血糖、低氧血症、肺水肿、心律失常、门脉高压及急性胰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