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十四上肢骨连结和主要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17
实验十四上肢骨连结和主要作用肌[实验内容](一)观察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二)观察上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和练习方法。
(三)观察、触摸上肢常用的肌性和腱性标志。
[实验目的](一)掌握构成肩、肘、腕等关节的关节面及其形状,了解其韧带等辅助结构。
(二)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等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
(三)掌握上肢的肌性与腱性标志。
(四)掌握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形式。
(五)掌握发展上肢主要肌肉(群)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材料与器具]人体骨架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上肢带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肩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肘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腕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和解剖挂图,上肢肌肉标本(模型)和解剖挂图,橡皮筋,胶布,哑铃,杠铃,篮球,长板凳,小方凳等。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胸锁关节的结构与运动1.观察胸锁关节的结构取胸锁关节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1观察,可见构成胸锁关节的关节面为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关节面形似鞍状。
将胸锁关节囊打开或取胸锁关节冠状切面标本观察,可见两关节面之间有一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在胸锁关节的前方、后方和上方分别有胸锁前韧带、胸锁后韧带和锁骨间的韧带。
请同学们用胶布代替韧带和关节盘,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准确粘贴,并说出关节盘和每条韧带有何作用?图2-14-1 胸锁关节2.观察胸锁关节的运动胸锁关节的运动主要表现在锁骨或肩胛骨上,肩胛骨的运动形式有哪些?请观察、体验下面一些动作。
(1)耸肩与降肩耸肩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的矢状轴向上平行移动称为上提;降肩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的矢状轴向下平行移动称为下降。
(2)扩胸与含胸扩胸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垂直轴运动,肩胛骨内侧缘向后移动靠近脊柱称为后缩(内收);含胸时,肩胛骨内侧缘远离脊柱向前移动称为前伸(外展)。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上肢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上肢骨的形态特点,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上肢骨的组成上肢骨分为上臂骨、前臂骨和手骨三部分。
上臂骨包括肱骨、桡骨和尺骨;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2. 上肢骨的结构特点(1)肱骨:上臂最长骨,呈长管状,分为肱骨体和肱骨两端。
肱骨体中间为肱骨骨干,两侧为肱骨骨皮质。
肱骨两端分别有关节面,与肩胛骨和桡骨相连。
(2)桡骨:前臂最长骨,呈长管状,分为桡骨体和桡骨两端。
桡骨体中间为桡骨骨干,两侧为桡骨骨皮质。
桡骨两端分别有关节面,与肱骨和腕骨相连。
(3)尺骨:前臂最短骨,呈长管状,分为尺骨体和尺骨两端。
尺骨体中间为尺骨骨干,两侧为尺骨骨皮质。
尺骨两端分别有关节面,与肱骨和腕骨相连。
(4)腕骨:手部骨骼,共有8块,分为近端、中间和远端三部分。
近端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中间有钩骨和头骨;远端有掌骨和指骨。
(5)掌骨:手部骨骼,共有5块,分别对应五个手指。
掌骨呈长管状,分为掌骨体和掌骨两端。
掌骨两端分别有关节面,与腕骨和指骨相连。
(6)指骨:手部骨骼,共有14块,分为近端、中间和远端三部分。
指骨呈长管状,分为指骨体和指骨两端。
指骨两端分别有关节面,与掌骨和指骨相连。
3. 上肢骨的功能上肢骨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
上肢骨通过关节连接,使上肢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
同时,上肢骨还能保护内脏器官,如心脏、肺等。
五、实训过程1. 观察上肢骨模型,了解其组成和结构特点。
2. 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掌握上肢骨的形态特点。
3. 分析上肢骨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如进行上肢关节活动,感受上肢骨的功能。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上肢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上肢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我校组织了一次上肢骨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使实习生掌握上肢骨的正常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实习内容1. 上肢骨解剖结构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上肢骨的解剖结构。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人体标本,我们对上肢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相互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
2. 上肢骨生理功能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上肢骨的生理功能。
上肢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保护和运动。
肩胛骨和锁骨负责支撑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则参与上肢的运动。
3. 常见上肢骨疾病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上肢骨的常见疾病,如骨折、脱位、关节炎、腱鞘炎等。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学习,我们提高了对上肢骨疾病的诊疗能力。
4.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践操作:(1)上肢骨的触摸和测量:通过触摸和测量上肢骨的各个部位,我们熟悉了上肢骨的形态和大小。
(2)骨折复位和固定: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方法,如手法复位、牵引复位、石膏固定等。
(3)关节脱位复位:我们学习了关节脱位的诊断和复位方法,如手法复位、麻醉复位等。
(4)上肢骨疾病的诊疗:在模拟病例中,我们进行了上肢骨疾病的诊疗,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
1. 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了诊疗技能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上肢骨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其诊疗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骨折复位、固定、关节脱位复位等技能,提高了诊疗水平。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上肢骨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的理解,掌握上肢骨的解剖位置、形态和相互连接关系,为后续学习人体运动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生命科学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上肢骨概述上肢骨分为上臂骨、前臂骨和手骨三部分,共计30块骨骼。
上臂骨包括肱骨和肩胛骨,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2. 肱骨肱骨是上臂最长的骨,分为肱骨体和肱骨远端两部分。
肱骨体呈圆柱形,上端有肱骨头,与肩胛骨的肩峰相连,下端有肱骨小头,与桡骨和尺骨相连。
肱骨体近端有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小结节,远端有肱骨滑车和肱骨鹰嘴。
3. 肩胛骨肩胛骨呈三角形,分为肩胛体和肩胛冈两部分。
肩胛体前缘薄而长,后缘厚而短。
肩胛冈位于肩胛骨后缘,分为肩胛冈上缘和肩胛冈下缘。
肩胛骨与锁骨和肋骨相连,参与肩关节的形成。
4. 桡骨桡骨是前臂较长的骨,分为桡骨体和桡骨远端两部分。
桡骨体呈长管状,上端有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相连,下端有桡骨茎突,与掌骨相连。
桡骨下端有桡骨粗隆,与尺骨相连。
5. 尺骨尺骨是前臂较短的骨,分为尺骨体和尺骨远端两部分。
尺骨体呈长管状,上端有尺骨鹰嘴,与肱骨鹰嘴相连,下端有尺骨茎突,与掌骨相连。
尺骨下端有尺骨滑车,与桡骨相连。
6. 腕骨腕骨位于手腕部位,共有8块骨,分为两排,前排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后排为钩骨、小多角骨、大多角骨和头骨。
腕骨之间通过关节相连,形成腕关节。
7. 掌骨掌骨位于手掌部位,共有5块骨,分别为第一掌骨、第二掌骨、第三掌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
掌骨之间通过关节相连,形成掌关节。
8. 指骨指骨位于手指部位,共有14块骨,分为两排,前排为拇指骨、食指骨、中指骨、无名指骨和小指骨,后排为拇指掌骨、食指掌骨、中指掌骨、无名指掌骨和小指掌骨。
指骨之间通过关节相连,形成指关节。
五、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上肢骨的结构及其功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上肢骨连结自由上肢骨連結1、肩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骨關節盂構成,也稱盂肱關節,是典型的多軸球窩關節。
近似圓球的肱骨頭和淺而小的關節盂,雖然關節盂的周緣有纖維軟骨構成的盂唇來加深關節窩,仍僅能容納關節頭的1/4~1/3。
肩關節的這種骨結構形狀增加了運動幅度,但也減少了關節的穩固,因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對其穩固性起了重要作用。
肩關節囊薄而松弛,其肩胛骨端附著於關節盂緣,肱骨端附於肱骨解剖頸,在內側可達肱骨外科頸。
關節囊的滑膜層可膨出形成滑液鞘或滑膜囊,以利於肌腱的活動。
肱二頭肌長頭腱就在結節間滑液鞘內穿過關節。
關節囊的上壁有喙肱韌帶,從喙突根部至肱骨大結節前面,與岡上肌腱交織在一起並融入關節囊的纖維層。
囊的前壁和後壁也有數條肌腱的纖維加入,以增加關節的穩固性。
囊的下壁相對最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下份滑出,發生前下方脫位。
肩關節正常穩定有賴於肩周圍肌的力量和完好的盂肱韌帶,但伴隨有臂外展發生時,由於關節窩淺而易發生脫位。
在這種情況下,肱骨頭壓迫關節囊的前下面並可能將其撕裂,關節囊在此處最薄弱、其他支持最少。
肩關節為全身最靈活的關節,可作3軸運動,即冠狀軸上的屈和伸,矢狀軸上的收和展,垂直軸上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
臂外展超過40〜60°角,繼續抬高至180°角時,常伴隨胸鎖與肩鎖關節的運動及肩胛骨的旋轉運動。
肩關節的靈活也帶來了關節的易損,肩關節損傷的外科修複隨著新設計的人工替代物進展,治療效果也得到不斷改善。
無論是替換肱骨頭的半關節成形或包括關節盂在內的全關節修複,小心修複關節周圍肌腱、韌帶等是十分重要的。
2、肘關節是由肱骨下端與尺、橈骨上端構成的複關節,包括3個關節:(1)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和尺骨滑車切跡構成。
(2)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頭關節凹構成。
(3)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和尺骨橈切跡構成。
上述3個關節包在一個關節囊內,肘關節囊前、後壁薄而松弛,兩側壁厚而緊張,並有韌帶加強。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上肢骨连接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上肢骨连接的解剖学知识,提高对上肢骨连接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上肢骨模型、解剖图谱、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等。
五、实训步骤1. 观察上肢骨模型,识别上肢骨连接的主要结构,如关节、骨间连接等。
2. 使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将上肢骨模型沿关节、骨间连接处切开,暴露骨连接的内部结构。
3. 观察关节的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韧带等。
4. 识别关节的类型,如滑膜关节、纤维性关节、软骨性关节等。
5. 观察关节囊的层次结构,了解关节囊的封闭作用。
6. 识别关节韧带的附着点和功能。
7. 观察骨间连接的结构,如骨间膜、骨间肌等。
8. 分析骨间连接在维持上肢稳定性和灵活性中的作用。
9. 比较上肢骨连接与其他部位骨连接的异同。
10. 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
六、实训结果1. 上肢骨连接主要包括关节、骨间连接等结构。
2. 关节是上肢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包括滑膜关节、纤维性关节、软骨性关节等。
3. 关节囊是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封闭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4. 关节韧带连接关节的各个部分,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5. 骨间连接包括骨间膜和骨间肌,对维持上肢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6. 上肢骨连接具有灵活性、稳定性和可动性等特点,有利于完成各种精细动作。
七、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上肢骨连接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 识别上肢骨连接的主要结构。
2. 使用解剖工具进行上肢骨连接的解剖。
3. 分析关节、骨间连接的结构和功能。
4. 比较上肢骨连接与其他部位骨连接的异同。
5. 总结实训心得,提高自己的解剖学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解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八、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上肢骨连接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解剖学技能。
上肢骨连结:包括上肢带骨的连结和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带骨连结:
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惟一关节。
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属于双轴关节肿的鞍状关节。
关节囊坚韧并有多条囊外韧带加强。
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外上和内下两部分。
关节盘使关节头和关节窝相适应,由于关节盘下缘附于第1肋软骨,所以能阻止锁骨向内上方脱位。
胸锁关节允许锁骨外侧端向前、向后运动20—30度,向上、向下运动约60度,并绕冠状轴作微小的旋转和环转运动。
胸锁关节的活动度虽小,但以此为支点扩大了上肢的活动范围。
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微动关节,是肩胛骨活动的支点。
关节的上、下方都有韧带加强。
此关节活动度小。
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的作用。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各骨形态特征和主要的表面结构。
2. 了解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3. 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
4.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
5. 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
二、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完整人体骨架2. 全套分离的上肢骨3.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上肢骨组成: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2. 观察分离的上肢骨:- 上肢带骨:观察锁骨和肩胛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 自由上肢骨:观察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3. 观察上肢骨连接:观察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
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上肢骨组成、形态特征、连接方式、关节结构等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上肢骨骼由肩胛骨、锁骨、上臂骨、肘骨、桡骨和尺骨等组成。
2. 锁骨呈“S”形,肩胛骨为三角形,肱骨为长管状骨,尺骨和桡骨均为长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呈短骨状。
3. 上肢骨连接方式包括:肩胛骨与锁骨、肱骨与肩胛骨、肱骨与尺骨、尺骨与桡骨、腕骨与掌骨、掌骨与指骨等。
4. 肩关节为球窝关节,肘关节为滑车关节,手关节为球窝关节和滑车关节。
5. 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包括:屈、伸、收、展、旋转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上肢骨的组成、形态特征、连接方式、关节结构及运动形式,为今后学习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上肢骨的结构和功能,加深了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实验观察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这个报告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人体解剖学实验十四上肢骨连结和主要作用实验十四上肢骨连结和主要作用肌[实验内容](一)观察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二)观察上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和练习方法。
(三)观察、触摸上肢常用的肌性和腱性标志。
[实验目的](一)掌握构成肩、肘、腕等关节的关节面及其形状,了解其韧带等辅助结构。
(二)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等肌肉的位置、形态、起止点。
(三)掌握上肢的肌性与腱性标志。
(四)掌握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形式。
(五)掌握发展上肢主要肌肉(群)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材料与器具]人体骨架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上肢带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肩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肘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腕关节标本(模型)与解剖挂图,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和解剖挂图,上肢肌肉标本(模型)和解剖挂图,橡皮筋,胶布,哑铃,杠铃,篮球,长板凳,小方凳等。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胸锁关节的结构与运动1.观察胸锁关节的结构取胸锁关节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1观察,可见构成胸锁关节的关节面为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关节面形似鞍状。
将胸锁关节囊打开或取胸锁关节冠状切面标本观察,可见两关节面之间有一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在胸锁关节的前方、后方和上方分别有胸锁前韧带、胸锁后韧带和锁骨间的韧带。
请同学们用胶布代替韧带和关节盘,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准确粘贴,并说出关节盘和每条韧带有何作用?图2-14-1 胸锁关节2.观察胸锁关节的运动胸锁关节的运动主要表现在锁骨或肩胛骨上,肩胛骨的运动形式有哪些?请观察、体验下面一些动作。
(1)耸肩与降肩耸肩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的矢状轴向上平行移动称为上提;降肩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的矢状轴向下平行移动称为下降。
(2)扩胸与含胸扩胸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垂直轴运动,肩胛骨内侧缘向后移动靠近脊柱称为后缩(内收);含胸时,肩胛骨内侧缘远离脊柱向前移动称为前伸(外展)。
(3)单手肩上投篮与下手背后传球单手肩上投篮时,肩胛骨绕胸锁关节矢状轴运动,肩胛骨下角转向外上方称为上回旋;下手背后传球时,肩胛骨下角转向内下方称为下回旋。
请同学们观察、体验一下,肩胛骨的运动对上臂有何影响?(二)观察肩关节的结构和运动1.观察肩关节的结构取肩关节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2观察,可见构成肩关节的关节面为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关节面的形状为球窝形。
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的韧带称喙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前壁连于肱骨小结节间的韧带称盂喙韧带;连于肩峰和喙突之间的韧带称喙肩韧带;横跨结节间沟上方的韧带称肱骨横韧带。
在肱骨头上方有一通过关节囊壁并穿出结节间沟的肌腱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关节盂周缘的环状结构称关节唇。
请同学们用胶布代替韧带、关节唇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准确粘贴,并说出每一辅助结构有何作用?图2-14-2 肩关节2.观察肩关节的运动肩关节的运动主要表现在上臂,上臂可做哪些运动?请观察、体验下面一些动作:(1)上臂前摆和后摆上臂前摆时,是绕肩关节额状轴向前运动称为屈;上臂后摆时,是绕肩关节额状轴向后运动称为伸。
(2)直臂侧平举直臂由体侧向外上运动时,是绕肩关节矢状轴远离身体正中线称为外展;直臂由侧平举向身体正中线靠近称为内收。
(3)直臂紧螺丝与松螺丝拧松螺丝时(右臂),绕肩关节垂直轴逆时针旋转称为旋前;拧紧螺丝时(右臂),绕肩关节垂直轴顺时针旋转称为旋后。
(4)武术抡臂抡臂时,上臂绕肩关节的混合轴作圆周运动称为环转。
(5)扩胸与含胸扩胸时,上臂外展成90度,再绕肩关节的垂直轴向前运动称为上臂水平屈;向后运动称为上臂水平伸。
(三)观察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1.观察肘关节的结构取肘关节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3观察,可见构成肘关节的关节面有6个,可组成三个关节。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二个关节面组成肱尺关节,关节面形状为滑车形;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凹组成肱桡关节,关节面形状为球窝形;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组成桡尺近侧关节,关节面形状为圆柱形。
在关节囊外侧,有连于肱骨外上髁和桡骨的韧带称桡侧副韧带,在关节囊内侧,有连于肱骨内上髁和尺骨的韧带称尺侧副韧带,包绕桡骨环状关节面的周围,两端附着于尺骨的韧带称桡骨环状韧带。
请同学们用胶布代替以上三条韧带,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准确粘贴,并说出每条韧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图2-14-3 肘关节2.观察肘关节的运动肘关节的运动主要表现在前臂,前臂的运动形式有哪些?请观察、体验下面一些动作。
(1)负重弯举持哑铃弯举时,是前臂绕肘关节额状轴向前运动称前臂屈,向后运动称为前臂伸。
(2)乒乓球正反手扣球正手扣球时,是前臂(右侧)绕肘关节垂直轴逆时针旋转称为前臂旋前;反手扣球时,是前臂(右侧)绕肘关节垂直轴顺时针旋转称为旋后。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出为什么前臂不能绕肘关节矢状轴做内收和外展运动。
(四)观察桡腕关节的结构和运动1.观察桡腕关节的结构取手关节标本或模型对照2-14-4图观察,可见构成桡腕关节的关节面为桡骨的腕关节面与尺骨下端的关节盘组成的关节窝,近侧列3块腕骨组成关节头。
关节面的形状为椭圆形。
在关节囊的外侧、内侧、前面和后面分别有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和桡腕背侧韧带进行加固。
请同学们用胶布代替以上四条韧带,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准确粘贴,并说出每条韧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图2-14-4 手关节2.观察桡腕关节的运动桡腕关节的运动主要表现在手,手可作哪些运动?请观察、体验下面一些动作:(1)翻腕和扣腕翻腕时,手绕腕关节的额状轴向后运动称为伸腕;扣腕时,手绕腕关节的额状轴向前运动称为屈腕。
(2)武术挑掌和勾手挑掌时,手绕腕关节的矢状轴做远离身体正中线运动称为展腕;勾手时,手绕腕关节的矢状轴做靠近身体正中线运动称为收腕。
(3)手绕绳手绕绳时,手绕腕关节的混合轴作圆周运动称为环转。
(五)观察上肢主要肌肉(群)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取上肢肌肉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5和图2-14-6观察,可见以下肌肉:1.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肌束分前、中、后三部包裹肩关节。
前部肌束起自锁骨的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胛冈,三部肌束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2.胸大肌覆盖胸廓前壁,呈扇形,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上位6个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肌束排列呈放射状,由内向外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3.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以腱膜起自下位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及髂嵴后部,肌束排列由内下斜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4.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将斜方肌进行剥离,可见位于冈上窝内的冈上肌、冈下窝内的冈下肌、冈下肌下方的小圆肌、小圆肌下方的大圆肌。
冈上肌和冈下肌分别起自冈上窝和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和中部;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大圆肌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5.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
请同学们用橡皮筋或胶布分别代替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肌拉力线,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模拟,并说出它们与肩关节各轴的位置关系。
图2-14-5肩肌与臂肌后面图2-14-6 肩肌与臂肌后面6.臂肌取上肢肌肉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6观察,可见上臂肌前群有3块,上臂肌后群有2块。
(1)肱二头肌上臂前面呈梭形,起点有长、短两个头。
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肌束平行排列在肱骨中部合成肌腹,向下行于肌腱和腱膜,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骨间膜。
(2)喙肱肌将肱二头肌短头分离,可见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的肌肉称为喙肱肌。
(3)肱肌将肱二头肌分离,可见起自肱骨前面下半部,止于尺骨粗隆的羽状形扁肌称为肱肌。
取上肢肌肉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5观察,可见上臂肌后群包括2块:(4)肱三头肌 上臂后面,起点有长、内、外三个头。
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背面桡神经沟以上的部分,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部分,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一共同腱止于尺骨鹰嘴。
(5)肘肌 在肘关节后面,有一起自肱骨外上髁后方,止于尺骨上部背面的三角形肌肉称为肘肌。
请同学们用橡皮筋或胶布代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肱肌肌拉力线,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模拟,并说出它们与肩关节和肘关节各轴的位置关系。
7.前臂肌取上肢肌肉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7观察,可见前臂前群肌分多层排列。
浅层从桡侧向尺侧依次排列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
将浅层肌肉进行分离,见有4条肌腱止于指骨的称为指浅屈肌。
在其深方还有4条肌腱止于指骨的称为指深屈肌。
在最深层,桡、尺骨远端的前面有一扁平四方形小肌称为旋前方肌。
图2-14-7 前臂前群肌 图2-14-8 前臂后群肌取上肢肌肉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8观察,可见前臂后群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浅层从桡侧向尺侧依次排列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深层从上外向下内依次排列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食指伸肌。
请同学们用橡皮筋或胶布代替前臂前群肌和前臂后群肌肌拉力线,在人体骨架模型上进行模拟,并说出它们与肘关节和手关节各轴的位置关系。
8.手肌取手肌标本或模型对照图2-14-9观察,可见手肌肉位于手的掌侧面,是短而小的肌肉,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外侧群: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为鱼际。
由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4块肌肉组成。
内侧群:在手掌小指侧形成一隆起称为小鱼际。
由小指短屈肌、小指展肌和小指对掌肌3块肌肉组成。
中间群:位于掌心,由有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组成。
图2-14-9 手肌(六)观察、触摸上肢肌的体表标志在活体上,请同学们互相观察、触摸,并说出以下位置或形态所指的肌性和腱性标志。
1.哪一块肌肉使肩部形成的圆隆外形?2.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前臂前面呈现明显的膨隆是哪一块肌肉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可摸到哪一块肌肉的肌腱?3.在上臂的后面,可见到哪一块肌肉的长头?4.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前臂外侧呈现膨隆的肌腹是哪一块肌肉?5.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掌的中部,可明显见到哪一块肌肉的肌腱?6.当用力屈手腕时,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可见到哪一块肌肉的肌腱?7.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至尺侧可见哪3块肌肉的肌腱?何谓鼻烟窝?8.在手背,伸直手指时,可见到哪一肌肉的肌腱?(七)观察、体验以下力量练习,并能说出所训练的主要肌肉。
1.前臂负重弯举(图2-14-10)练习方法:坐姿,两肘及上臂紧贴在斜板上,屈肘举哑铃,然后慢慢还原。
动作要点:放铃时,肘关节不要完全伸直,目的是使所训练的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