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借款费用准则比较及进一步完善措施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新制订的会计准则以与国际趋同为标准,内容更加完善,可操作性更强,大大压缩了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虚增当期利润的空间。
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本文就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阐述了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然后分析了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执行新借款费用准则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签:借款费用会计报表资本化会计准则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称新准则)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修订旧准则的基础上,总结旧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产生的。
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新制订的会计准则以与国际趋同为标准,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一、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1.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即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才能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
而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仅仅包括固定资产,也包括生产周期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例如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
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生产资金占用多,而且借款金额巨大,对这类企业的存货而言,借款费用已构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计入存货成本中,在存货销售时得到补偿,更符合配比原则。
因此,新准则的实施,在短期内会提高这些企业的业绩。
2.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新准则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除了专门借款外,还包括了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这就意味着以各种融资途径借入的借款,只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均可予以资本化。
目录3第一章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3一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时间,背景和意义 ...................................3(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时间 ........................................4(二)新准则出台的历史背景 ........................................5(三)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意义 ........................................二、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66(一)第一个层次,它是起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 ....................6(二)第二个层次,主要是38项具体准则 .............................(三)第三个层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77三、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 ..................................................(一)基本准则有所变更 ............................................88(二)存货管理办法发生变革 ........................................9(三)计量基础有了较大的变革 ......................................(四)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重大改变 ................................910四、针对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思索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引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10弊 .................................................................(二)新准则有些定义虽然明确,需要会计人员好好理解和学习 .................................................................1011(三)新会计准则更加强化了会计的功能 ..................................(四)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 从容面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 ........1112参考文献 ..........................................................感谢感谢[单击此处键入致谢内容]词汇表词汇。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其主要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更加注重真实性、可比性和透明度,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促进了国内外企业之间的财务比较和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对企业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和记账规定,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
因此,企业需要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同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要求。
一、引言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一套标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进行规范和监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旧会计准则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于2024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大变革。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要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1.目标与原则旧会计准则注重收入核算,以净资产为核心,强调财务报表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而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真实性、可比性和透明度,通过分析和揭示财务报表中的各项财务信息,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分类与记账规定旧会计准则在分类和记账规定上相对较简单,对于一些项目如公司债务和股权的确认和计量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而新会计准则更为细致和明确,对于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
3.财务报表项目旧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项目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和费用,与我国的旧公司法和旧财税法相对应。
而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项目则更加完善,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更加符合国际财务报告标准。
4.报表格式旧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格式相对较简单,主要以表格形式呈现。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披露要求进行了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三、新旧会计准则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1.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可信度的提高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更为细致和明确的规定,减少了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新旧准则中借款费用的差异分析一、背景及差异为了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入改革开放的需要,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和借款范围、借款利息和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方法方面的规定与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旧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根据旧准则,应予资本化的资产只有固定资产,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以及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
而新准则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根据新准则第四条的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
可见新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以及类似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轮船制造企业制造的用于出售的大型轮船、机械制造企业制造的用于出售的大型电力设备等类似存货,都列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2.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根据旧准则,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企业只有为构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即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才允许予以资本化,其他借款(如流动资金借款等)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均不允许资本化,而应计入当期费用。
根据新准则,应予资本化的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而且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一般借款的,应将一般借款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
3.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不同新旧准则对于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的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新准则第六条规定:(1)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即: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总利息-闲置资金投资收益),不再与资产支出相挂钩,可以全额资本化。
经济论文—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借款费用》【摘要】本文主要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进行分析、讲解。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1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及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成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并轨真正实现了会计语言的国际化财务信息的通用化。
由于大量新准则以及修改的准则的颁布给企业实务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使该准则于2007年顺利实施有必要进行相关准则的讲解。
一、借款费用准则的比较分析一扩大了核算的范围原准则规定只有借款进行的固?ㄗ什ㄉ璨旁市斫薪杩罘延玫淖时净渌淖什辉市斫薪杩罘延玫淖时净怼?新修订的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均可以按照借款费用准则加以处理。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新准则把核算范围扩大到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
这样一些商品生产周期较长、需要靠借款进行生产的企业其借款费用也允许进行资本化了。
如船舶制造业、大型设备加工企业等在生产商品时发生的借款符合要求的也可以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为相关资产的成本使资产的核算更加准确。
二新准则不再强调“专门借款”的概念原准则在强调“借款费用”概念的同时还强调“专门借款”的概念。
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由此可以看出原准则强调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企业为固定资产建设取得了专门的借款即强调借款用途的确认。
新修订的借款费用准则将专门借款的概念作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一个内容加以处理该准则在涉及专门借款的同时还涉及一般借款的处理。
三对工程项目占用一般借款做了明确的规定原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工程的支出款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不允许进行资本化。
新借款费用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利息中应予资本化的金额。
新旧会计准则中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之比较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以财会[2001]7号文件形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简称旧准则),并要求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施行。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修订的、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简称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有继承,也有发展。
新旧准则对“借款费用”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原则上都是一致的,这是继承的一面。
同时,也有所发展,如新准则所规定的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与旧准则的有关规定相比,都发生了变化。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做较为深入地探讨,以期与各位同仁商酌。
一、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扩大了旧准则关于“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仅指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房地产除外),这里所讲的“固定资产”,既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包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
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才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发生在诸如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上的借款费用,不能予以资本化。
而新准则将“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扩大了。
根据新准则第4条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可见,新准则规定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情况下也要予以资本化。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与17号新准则一起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浅探新准则之借款费用准则一、新旧准则的差异比较(一)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有所增加。
新准则中可予资本化的借款不仅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还包括为购建或生产相关资产而动用的一般借款,而旧准则仅仅限于专门借款,相比较而言,新准则的这一变化能更确切地反映我国许多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也更符合收益和支出相配比的原则,同时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
(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有所扩大。
旧准则中对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也就是说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才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而发生在其他资产(如存货、无形资产)上的借款费用,是不能予以资本化的。
新准则对此作了较大的修订,除了固定资产还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运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基本上也是一致的。
(三)对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办法进行调整。
旧准则中,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等于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
新准则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对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分别规定了其利息资本化的确定办法。
新准则规定,对于专门借款,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利息的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不再与资产支出挂钩。
另外,对于占用的一般借款,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实际上相当于旧准则中专门借款的计算办法,这一规定基本上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四)对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办法进行修订。
借款费用中包含了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溢折价实质是对利息的调整。
旧准则允许企业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借款费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喻云珠 宁波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由于借款费用的处理涉及到企业资产价值及利润的确认问题,借款费用该不该资本化,是全部资本化还是部分资本化,一直是很敏感的问题。
财政部也多次颁布了法规来规范借款费用的处理。
其最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即《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费用的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对其定义、范围、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借款费用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借款费用 资本化 费用化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即《借款费用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开始、暂停和终止的条件,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及借款费用的披露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充分考虑了适用性的要求,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出于不同的考虑,会有不同的目和倾向:为了当期业绩的需要,可高估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的金额,增加当期利润;为了以后业绩的需要,可低估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增加当期费用。
在具体应用时,既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来处理,又容易出现利用对借款费用的处理来操控利润的现象。
一、借款费用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应予资本化的范围难划分。
这里涉及到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确认,例如,某些设备和备品配件既可作为低值易耗品也可作为固定资产的一部分,界限是不明确的,某些无形资产(例如和硬件设备捆绑在一起的计算机软件)与固定资产也难以划分。
而存货的计算上,会涉及到产成品和半成品的成本结转问题,特别是大批量的复杂生产且周期也较的存货,对于借款费用的分配,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
企业新旧会计准则对比与衔接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这一举措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已经尽可能系统化,基本做到科学规范。
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新会计准则理念先进、体系完整。
实施新准则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进一步缩小了会计收益调整空间,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字:会计准则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会计六大要素的分析目录1.简介 3 2.分析3 2.1 资产的定义变化 32.2 负债 32.3 所有者权益42.4 收入42.5 费用 42.6 利润 53.新旧会计科目对比与衔接5 3.1 存货 5 3.2 长期股权投资 5 3.3 投资性房地产 5 3.4 固定资产 5 3.5 无形资产 5 3.6 资产减值 6 3.7 职工薪酬新内容 6 3.8 关联交易概念的细化 6 3.9 股份支付 6 3.10 债务重组收益的确定 6 3.11 收入 7 3.12 借款费用 7 3.13 所得税 7 3.14 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7 3.15 合并财务报表 7 3.16 租赁 7 3.17 其他会计科目 8 4.结论 8引言1.简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准则相比,不仅增添了若干新的准则,而且对现行准则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企业财务会计进入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新时期,新的会计准则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问题,有利于金融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形象。
浅谈对新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理解与分析1.新准则的主要内容1.1借款费用的概念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着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1.2借款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确认计量借款费用时,是否为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符合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
资本化期间,是指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
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着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借款费用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开始资本化:①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②借款费用已经发生;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须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对于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①如果该借款费用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②如果该借款费用属于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①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公式: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②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公式: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借款费用准则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借款费用准则》)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推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关于资本化金额确定的有关规定1.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其中,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以月数作为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2.资本化率按下列原则确定:①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
②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按如下公式计算: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其中,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专门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以月数作为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3.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
对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4.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5.如果专门借款为外币借款,则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为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
此外,在《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费用的解释中还提到,企业在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如果企业的累计资产支出总额超过了专门借款总额,则超出部分的资产支出数不应纳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论新准则中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于红;闫淑敏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07(000)026
【摘要】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开始施行,对规范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准则较之旧准则在很多方面又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加速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于推动我13t市场经济建设、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新借款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总页数】1页(P34)
【作者】于红;闫淑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龙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 张海珍
2.谈新借款费用准则存在的问题 [J], 倪敏;黄芳
3.新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差异分析——谈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实施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J], 罗晨
4.借款费用资本化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兼议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中外差别 [J],
龚明晓
5.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限额的确定—指出《借款费用》准则单行本中的一处矛盾[J], 吴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旧借款费用准则的比较及进一步完善措施摘要: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开始施行,对规范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准则较之旧准则在很多方面又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加速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就新借款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新企业准则借款费用比较问题建议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会计上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其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中;一是将其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在实务中,是将借款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以及相应的资本化多少和费用化多少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会计处理不恰当,将会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反映的不真实。
1 借款费用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
1.1 扩大了核算的范围旧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的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而其他的资产不允许进行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处理。
新修订的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均可以按照借款费用准则加以处理。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
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1.2 新准则不再强调“专门借款”的概念旧准则在强调“借款费用”概念的同时,还强调“专门借款”的概念。
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由此可以看出,旧准则强调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企业为固定资产建设取得了专门的借款,即强调借款用途的确认。
新修订的借款费用准则,将专门借款的概念作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一个内容加以处理,该准则在涉及专门借款的同时还涉及一般借款的处理。
1.3 对工程项目占用一般借款做了明确的规定旧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工程的支出款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不允许进行资本化。
新借款费用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利息中应予资本化的金额。
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确定,其计算方法与专门借款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方法相同。
1.4 明确了借款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旧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新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1.5 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旧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扣除项目未做说明。
新准则第六条对于借款费用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扣除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2 新旧会计准则街接
2.1 会计科目的变化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于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对借入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中可以资本化的金额进行了单独规定、对借款费用扣除项目做了明确规定,所以在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当增加与核算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的科目、增加与核算一般借款资本化相关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开发成本等。
2.2 会计处理上的变化新、旧准则的变化,在增加了相应科目的同时,就需要增加与其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业务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例如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2.3 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因为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会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但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得进行追溯调整。
2.4 折溢价摊销方法的改变一方面,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更接近实际,处理更精确;另一方面,使处理方法更统一,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
2.5 衔接办法旧准则,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企业已经发生的借款费用,所采用的借款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与本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不作追朔调整;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 进一步完善建议和措施
3.1 加强会计监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机遇必然伴随挑战,新准则所带来的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国际准则制定的背景是依据像英、美这样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法制监管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质量,必须要加强相应的会计监管,否则,就很容易造成准则的滥用和大量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
3.2 加强对贷款的管理国际上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通行做法是,贷款成立时银行只给贷款指标而不是一次性划入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中,企业在实际需要时再由银行直接支付。
由于银行对贷款有效适时的管理和控制,企业对于专门借款的使用也更加透明,审计人员也更加容易进行核查监督。
目前,银行对于贷款都有相应的事后管理,监督企业对贷款的使用,保障资金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企业违规挪用专门借款、隐匿专门借款的短期投资收益,或是利用其调节损益等等违法行为。
3.3 加强会计与税法的协调会计目标是要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税法的目标主要通过公平税负、公平竞争来保证财政收入的实现,因此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使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变的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在遵循各自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下,加强会计与税法的协调将是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的。
针对借款费用,建议税收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相关规定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与会计准则进一步协调起来,最大限度的简化纳税调整的范围和程序,这样既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麻烦,也有利于税务部门的核算和监管。
总之,新准则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等方面的规定与国际趋同,同时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增强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