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本质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引言体育教研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竞技精神和体育素养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教研的本质,分析其内涵、特点和价值,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体育教研的内涵1. 教育性体育教研的核心是教育,旨在通过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能力和体育精神。
教育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技能和技巧,提高体育素养。
(2)培养体育技能: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项目,提高竞技水平。
(3)塑造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
2. 科学性体育教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
(2)运用科学训练方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3)开展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进行深入研究,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 实践性体育教研强调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2)体育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体育竞赛:在竞赛中检验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体育教研的特点1. 互动性体育教研强调师生互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实现教学目标。
互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团队协作、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2. 持续性体育教研强调长期坚持,通过持续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持续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根据学生年龄和体质,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
形成了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论形成了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论1. 引言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和意义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深入,形成了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体育的本质,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体育的多维本质体育的本质是多维度的,包括身体锻炼、竞技精神、社交互动、教育意义等方面。
体育作为身体锻炼的方式,能够促进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能素质,保持身体健康。
体育还培养竞技精神,强调团队合作、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体育作为一种社交互动的形式,有助于加强人际关系、增进交流和团结。
体育还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质,提高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形成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论形成了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论是建立在对体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基础上的。
科学方法的运用使我们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体育。
科学的实验和观测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体育问题,从而形成对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
体育学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学科的框架和理论体系,让人们对体育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体育哲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从哲学角度理解并审视体育的思考方式。
4. 体育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和理解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思考。
对我而言,体育的本质在于塑造人的身心健康和塑造人的品格。
通过身体锻炼,我可以强健我的身体,提高体能水平,增强体质健康。
与此体育也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竞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我塑造了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品格。
体育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自我提升的途径。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体育本质的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体育的多维本质和科学认识论的重要性。
体育不仅是身体的锻炼,还是一种培养素质、培养精神和促进社会交流的途径。
科学认识论的发展和个人观点和理解的分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体育的本质。
在未来,对于体育本质的科学认识论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
本位论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的再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学校体育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本位论视角对学校体育的再认识,正是基于这一点展开的。
本文将从本位论视角出发,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
一、体育概念的再解读体育,最初是指身体活动和锻炼,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和强健身体。
体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体育不仅仅是指体育锻炼,更是包括体育竞赛、体育教育、体育娱乐等。
而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更多的是指体育教育,即通过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
本位论视角对体育的再解读,强调体育的本位性。
体育的本位性即是把体育放在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是功利或者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健康意识。
体育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内心的磨砺,对精神的陶冶。
学校体育应当以本位论为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品格修养,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表面的功利目的。
二、学校体育本质的再认识在本位论的视角下,学校体育的本质应当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全面培养。
学校体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和意识。
学校体育应当成为学生终身运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自觉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体魄。
学校体育的本质也包括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竞技,更是集体的奋斗。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个人技能,更可以学习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这对学生成长和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学校体育的本质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受严格的训练和细致的安排,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自己。
这种锻炼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本质与体现综述论文•相关推荐体育教学中的本质与体现综述论文1体育教育中生命本质的意义1.1体育教育注重生命体的复杂性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有利于被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享受成长过程[5]。
体育教育的生命本质特点要求体育教育具备真实和意会的学习历程,它注重并尊重个体的特征与复杂性发展。
1.1.1改善特殊人群的生命关怀缺失现象范围广泛的学生生命个体在生理或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满足每个个体的个性特点发展是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6]。
特殊人群是指天生或后天形成生理性缺陷,导致不能进行正常训练与学习的学生。
一些学校往往忽略这部分学生,未能安排合理的体育课程,阻碍了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该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开设新型的体育保健和康复训练课程,以充分弥补这些学生的生命关怀缺失。
1.1.2体育教育应倡导生命的个性化教育体育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而逐渐转向注重个性化生命教育的方式,传统单一的教育手段已无法满足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7]。
然而,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个体的独特性发展,能充分释放生命的潜力,获得足够的动力和激情,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尽显人文主义精神与科学发展主义精神的完美融合。
体育的生命教育本质观念注重并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多元、拓展生命体验的学习环境。
体育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活力充沛的大学生,是具备科学知识、天然禀赋、运动能力等素质的生命体,体育教育要面对全部学生,依照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确定相适应的教育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评价体系帮助教师确定更为正确的.教学模式,评价内容丰富,包括:个体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评价标准则包括适应普通情况下的一般标准和针对特殊人群的纵向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则有学生间、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互相配合等方式。
认识体育本质,增强国民体质作文正如邓小平所说:“体育是劳动与文化的结合体”,体育是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培养身体、强身健体、提升身心素质的基础。
古往今来,体育行为一直作为提高国民体质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人们练习体育,追求更优秀的身体素质。
让我们先看看体育的本质。
其实,体育活动是所有有关体育任务的契约,它体现着体育不断探索并发展的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一是注重体育活动本身,特别是重视参与者自身体魄发展和改善;二是推动参与者调整和协调身心,同时发展健康、调节心理素质;三是激发参与者的社会交往技能,使他们具有友谊、相互帮助的精神,以及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形成体育活动本质的原则是培养参与者的社会文明素质,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
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身心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因此,现代社会重视提高国民体质,改善公民健康水平,深度挖掘体育活动的价值,投入更多资源,促进社会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国民体质。
首先,充足的资源需要投入运动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体育环境,以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同时,有必要加强人们的体育素养,提升全民体质,以及自身文化修养和体育水平。
在此,政府可以开展健身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另外,它还可以邀请国内外顶尖体育专家,以便让他们将国际知名体育文化带入中国。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体育活动管理,尤其是针对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和价值,顾及他们的身心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体育环境,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发展身心,保护身心健康。
最后,政府还应该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易拉罐比赛、滑板比赛、跑步比赛等,发掘体育潜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国民体质。
综上所述,认识体育本质,增强国民体质,是在实现个人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投入体育活动,完善体育设施,加强体育管理,促进全民国一体的参与,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身心素质,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
认识体育本质,增强国民体质作文
人们一直以来都认识到体育运动本质在于增强国民体质。
体育运动可以让人们不仅在身体上受益,而且在精神上也会受益。
据说,有计划地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加氧气的吸收,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促进骨骼的发育,使筋骨和肌肉得到适应,增强机体的耐受性,从而使身材也变得更加匀称美观。
此外,长期坚持运动,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心跳加快从而减低对体力活动的疲劳感,以及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
有计划地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是愉悦的体验,但也应积极参与运动,避免因体力活动过度而损坏身体健康。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的体力水平和体能水平,合理调整运动量,将运动所需的时间适当延长,以有效降低对身体的损伤,以避免出现体力过度而损伤健康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体育运动是促进国民体质增强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重视体育运动,根据自己的体力水平和体能水平,合理安排体力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体魄。
认识体育本质,增强国民体质作文
认识体育本质,增强国民体质
体育是文化,也是文明,亦是壮丽的旗帜和强大的动力。
发展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格,更可以使人民精神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提升人民的社会形象质量。
近年来,我国在体育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对国际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还需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以更全面的视角来了解体育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体育的本质。
体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各种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强健程度。
这种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活力,提高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效率,使身体更加强健,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发育。
其次,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体育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体育还能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要让体育在国民体质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的体育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要实施科学的体育课程,以科学的角度来教导学生,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教会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要调整体育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运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要坚持体育活动,增加活动的设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育的宣传,提高体育的影响力。
只有认识体育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发展体育,为提高国民体质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体育,同
时还要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确保体育教育可以更好的改革,从而实现国民体质的提高。
只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健,人民也可以更加健康。
认识体育本质,增强国民体质作文近年来,体育在国家和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政府、学校等都在大力推广体育活动,以提升国民体质。
而要想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就必须充分认识体育的本质,找出提升国民体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体育的本质是活跃的生活方式。
体育不只是健身,他还包括诸如跳舞、练习音乐、美术、书法等等各种活动,真正的体育包含了健身和艺术的完整体验,让人们的体魄和思维都得到发展,而不只是单纯的肌肉。
其次,体育本质是一种精神属性。
体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责任感,自尊心,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其能够在困难之前屹立不倒。
在训练中,个体要拿出克服自我的勇气,并且每次训练的结果表明自身的努力是否值得,赢得的自信和认同使个体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克服自我也是提高个体群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体育本质是一个社会组织。
团体体育可以让人们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社会交往技巧,熟悉文化传统,融入更加和谐的大环境。
体育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智慧,帮助他们学会在社会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如何品位人际关系,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正是提升国民体质最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对于提升国民体质来说,了解体育的本质,活跃生活方式,培养精神属性以及发展社会组织都非常重要。
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性的体育活动中,让他们学习更多社会交往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
但实施体育事业,不仅要有正确认识体育本质,还要有合理的安排和管理。
政府、学校等应该积极加大对各种体育活动的投入,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体育项目,让他们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素质。
推进体育事业,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充分认识体育的本质,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促进体育发展,提升国民体质。
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综述王艳姣周平*(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体育本质是体育的理论基础,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本质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体育本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整理相关研究,发现体育本质概念主要分为教育论、体质论、活动论、文化论、人本论和多本质论六大类,桎梏体育本质研究的主要原因是:(1)体育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致使体育本质不断变化,难以把握;(2)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可行性致使体育本质的研究难以让人满意。
因此,该文提出不仅要认识到体育本质概念的发展性和无限接近性,还需丰富体育本质的阶段性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的方式研究。
关键词:体育本质 体育概念 体育哲学 体育理论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2-0170-04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ChinaWANG Yanjiao ZHOU Pi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128 China)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organiz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research results are endless. By organizing the research of schol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mainly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education theory, physique theory, activity theory, culture theory, humanism theory and multi-essential theory, and that the main reasons that hinder t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re as follows. (1) The historical and developmental nature of sports has led to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in grasping.(2) The limitations and feasibility of research methods have led to unsatisfactory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of sports.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not only to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and infinite proximity of the concept of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enrich the phased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use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for research.Key Words: Ess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philosophy; The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体育积淀着人类文明的因子,投影出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1]。
人文学的视角对体育本质进行思考-人文历史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体育本质及其属性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教育界、体育界多年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围绕体育本质、体育术语等问题的大讨论,到本世纪“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提出,体育界对体育本质及其内涵的讨论未曾停止过,对于这个问题的再思考,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体育目的,确立培养跨世纪人才目标展开的教育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正本清源———概念、本质、属性及其他体育的本质是对体育这一事物是什么的解释。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指体育所具有的必不可少的特征(即种差)。
对体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各种不同的体育观。
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概念或者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必然会造成概念运用上的混乱,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应该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开展的对体育概念的大讨论,对促进体育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打破了长期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沉闷局面,把体育推向了社会发展的前台。
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运动就是体育的僵化认识,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本质的深思。
但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本质的表述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有:身体教育或体质教育的“体质观”;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双质观”;体育就是运动的“多质观”;还有近几年提出的育人的“教育观”等等。
虽然各种观点具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有的观点则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和偏颇之处,因此,很有必要澄清人们对体育本质及其概念体系的模糊认识。
“体育”一词代表体育活动的全部内容已在理论界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可。
即对其表述可为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对于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的逻辑学的分析摘要:从逻辑学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身体练习性”、“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与“学校教育性”,而学校体育的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属性的现实反映,包含了“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
关键词:学校体育;本质;本质属性;功能文章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于学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如下:一、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的论争在关于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的问题上,主要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整体效益论”,另一种是“体质教育论”。
整体效益论者认为,学校体育的涵义应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和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其放在动态发展中考察。
在认识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目标等问题上具有多维性特征。
体质教育论者则从学校体育是以发展身体为核心的教育过程出发,认为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他们认为体质教育论主张,学校体育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身体,其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
以上两种观点尽管截然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两个同样的问题。
其一,双方都把学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混为一谈,而不是从学校体育的本体来分析学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其二,双方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区分学校体育本质与本质属性的区别。
因此,两种观点均未能对学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作出真正的阐释。
二、学校体育本质的逻辑学分析(一)学校体育的概念界定明确学校体育概念的含义是探讨学校体育本质属性的前提条件。
比较权威的2000年12月新出版的《体育科学词典》中对于学校体育概念定义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与本质属性的区分运用逻辑学的原理来分析,可以帮助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校体育的本质。
1、学校体育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决定了这事物就是它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事物。
从体育的本质看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学科论文从体育的本质看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学科论文引言体育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在体育学术界从来就没有停息过,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从教育学、逻辑学、哲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没有最终形成统一的定论。
体育本质之不清,更是使一线的体育教师一头雾水无所适从,体育教学能做些什么,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应该是什么,增强本质?传授运动技能?传承运动文化?抑或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张洪潭教授的一篇文章《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从体育的本质出发,对体育概念的要素和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考察,认为“体育的本质是永无止境地强化体能;体育教学的主旨是运动技术的有序传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更是引发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依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我们还是有必要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体育,以期能揭去遮住体育本质的那层面纱,厘清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
一、体育是人类自身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在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的自身自然,并且按照人的方式和在为人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能动过程,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什么是对象化呢?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将自己特性和力量在对象上外化或落实。
马克思对于劳动的对象化的论述:“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此,马克思以劳动的产品来反证劳动活动,而劳动产品显然是劳动对自然物体加工的结果,这就建立起了劳动与自然界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劳动的人将自身的自由而有意识的生产活动的本质通过劳动加注于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物体上,使自然物体按照人的愿望而成为人的产品。
《篮球运动的本质与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流行的体育项目,其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竞技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作为一种竞技体育活动,能提供给人锻炼身心、交流情感的舞台,并由此展现篮球运动独有的魅力和本质。
本文将详细研究篮球运动的本质及价值。
二、篮球运动的本质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性的运动,其本质在于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的结合。
它以球为媒介,通过运动员的跑动、传球、投篮等动作,达到得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球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技巧、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
因此,篮球运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在规则的约束下,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的发挥,以球为载体进行竞技的活动。
三、篮球运动的价值1. 身体健康价值篮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效果。
它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力量,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此外,篮球运动还能促进骨骼发育,预防和改善一些因久坐不动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2. 心理发展价值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在比赛中,球员需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共同面对挑战。
这种团队协作的过程有助于增强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篮球比赛的竞争性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抗挫折能力。
3. 教育价值篮球运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培养人的纪律性、责任感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在训练和比赛中,球员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这有助于培养人的纪律意识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同时,篮球运动还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这些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社会交往价值篮球运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比赛和训练中,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同时,篮球运动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四、结论综上所述,篮球运动的本质在于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的结合,其价值体现在身体健康、心理发展、教育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体育本质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体育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本质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探讨揭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体育本质揭示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性少,观点上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揭示体育本质的认识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应逐渐深化,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接近事物的本质。
因此,我们在揭示体育本质时,要敢于体育理论观点的创新与发展;加强体育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提高研究体育本质的科学性。
这样才能为我们更好的揭示体育本质提供科学可靠的借鉴。
关键词:本质;体育本质;研究现状前言:从20世纪末以来,我国体育界曾掀起一场关于研究体育本质的热潮,对体育本质给出了不同的本质观,促进了我国体育理论的发展。
但时至今日,对体育本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没有确切的本质定论。
因此,通过查阅有关体育本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议,为体育本质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借鉴。
1.对体育本质研究的现状1.1 关于体育本质研究的不同角度1.1.1 从人的本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角度讨论体育本质周西宽认为,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1]葛菁认为,体育定义只能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只能从人的本质的高度来理解,只能被理解为人所创造的,反过来塑造人自身的动态的有机整体或发展系统,体育是人的本质的展现和成因,体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简言之,体育的本质就是“人化”。
[2]总之,体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身体活动,其实质是人类遵循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以自身动作为基本手段,通过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以双向对象化过程,增强体质,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
1.1.2 从教育和体育的种属角度讨论体育本质曲红军等认为,体育是一种以合目的性的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本己目标的动的教育。
对体育本质的认识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的本质是人类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追求和提高,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人类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体育的本质在于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各系统的协调运动,增强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体更加健康、强壮、灵活。
体育的本质在于竞技,展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体育竞技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体现,是人类对自身能力的挑战和超越。
体育竞技可以激发人类的斗志和竞争意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体育的本质在于文化,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
体育运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体育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包括锻炼身体、竞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展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1篇摘要:体育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教研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体育学科的本质出发,探讨体育学科教研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体育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教研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体育学科的本质出发,探讨体育学科教研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策略。
二、体育学科的本质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科的本质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学科的本质之二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通过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丰富课余生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学科的本质之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集体运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协作、沟通、共同面对挑战,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体育学科的本质之四在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诚实守信,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体育学科教研的特点1. 实践性体育学科教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
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互动性体育学科教研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综合性体育学科教研涉及多个领域,如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教研效果。
4. 发展性体育学科教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体育学科教研的实施策略1.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体育本质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体育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本质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探讨揭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体育本质揭示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性少,观点上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揭示体育本质的认识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应逐渐深化,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接近事物的本质。
因此,我们在揭示体育本质时,要敢于体育理论观点的创新与发展;加强体育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提高研究体育本质的科学性。
这样才能为我们更好的揭示体育本质提供科学可靠的借鉴。
关键词:本质;体育本质;研究现状
前言:从20世纪末以来,我国体育界曾掀起一场关于研究体育本质的热潮,对体育本质给出了不同的本质观,促进了我国体育理论的发展。
但时至今日,对体育本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没有确切的本质定论。
因此,通过查阅有关体育本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议,为体育本质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借鉴。
1.对体育本质研究的现状
1.1 关于体育本质研究的不同角度
1.1.1 从人的本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角度讨论体育本质
周西宽认为,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1]
葛菁认为,体育定义只能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只能从人的本质的高度来理解,只能被理解为人所创造的,反过来塑造人自身的动态的有机整体或发展系统,体育是人的本质的展现和成因,体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简言之,体育的本质就是“人化”。
[2]总之,体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身体活动,其实质是人类遵循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以自身动作为基本手段,通过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以双向对象化过程,增强体质,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
1.1.2 从教育和体育的种属角度讨论体育本质
曲红军等认为,体育是一种以合目的性的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本己目标的动的教育。
[3]周爱光认为,体育的本质是教育,“教育性”和“身体活动性”是体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本质属性。
[4]总之,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
教育是体育概念的属概念,身体活动则是体育的种差,即体育的本质属性。
1.2 关于体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1.2.1 单质论
1,体育本质的增强体质观。
林笑峰认为,体育的本质要从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种差来确定;体育的真义就在于增强体质,“增强体质”就是体育的本质。
[5]2,体育本质的教育观。
饶纪乐认为,体育是增强体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一种教育活动。
[6] 1.2.2 双质论
1,教育和社会文化观。
《体育概论》中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7]2,教育和健身观。
有学者认为,体育的本质具有双重结构,是由体育的自然质与社会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即体育的本质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运动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体培养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2.3 多质论
多质论者主张体育的本质是多方面的。
他们认为:体育作为各种身体活动的总和,有着多种多样的本质,即健身教育性、文化娱乐性、竞技性、技能性、自然性等。
综上所述,多质论者大都主张体育作为各种身体活动的总和,即体育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双质论者认为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的教育或体育本质就是教育的“体育本质的教育观”,而强调体育是人类为促进自己身心发展和满足自身高级需要所主动采取的以各种身体运动形式为主要表现特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则属于“体育本质的社会文化观”。
而单质论者从体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的角度出发,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体育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体质。
2.关于体育本质研究存在的不足
2.1 创新性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体育本质探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
分学者都是在引用前人的观点,而没有更多的质疑和创新,因此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1,由于许多学者在引用前人这些带有时代局限性的观点或认识时,并没有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些观点,而是以此直接来推演体育的本质,因此,导致了两种错误:(1),造成对体育本质的认识没有历史突破性,只能局限于前人的研究范畴;(2),若引用前人错误的观点作为论据,其结果必然是错上加错,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研究离体育本质越来越远。
2,大部分论述都对体育本质作了界定,并占了论文的大部分篇幅,而对论文中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体育本质的揭示却很少,通篇文章只是介绍什么是本质,什么是体育的本质属性、揭示体育本质的重要性等等,或者是借鉴一方的观点来批判另一方的观点,而真正原创性的东西却很少。
笔者认为这是导致中国体育理论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
2.2 观点上的不足
在揭示体育本质的论述中,存在着单质论、双质论、多质论的观点。
1,持单质论和双质论者,只看到体育某一方面的本质,把属概念作为体育的本质,虽然把体育与文化、艺术等实践活动区别开来,却没有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区别开来,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而多质论者虽然认识到体育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却没有分清各本质之间的关系。
2,暂且不说单质论的观点正确与否,仅就双质论和多质论来说,根本就不符合本质的四个重要特征之一:单一性。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体育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本质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探讨揭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体育本质揭示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性少,观点上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揭示体育本质的认识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应逐渐深化,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接近事物的本质。
因此,我们在揭示体育本质时,要敢于体育理论观点的创新与发展;加强体育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提高研究体育本质的科学性。
这样才能为我们更好的揭示体育本质提供科学可靠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西宽.现代“体育”概念几个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2] 葛菁.对体育概念及本质问题的重新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3(7).
[3] 曲红军.对体育与竞技关系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
[4] 周爱光.体育本质的逻辑学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
[5] 林笑峰.拨开“金字塔”上的迷雾—坚持按体育的真义来领导和指导体育工作[J].教育科学研究,1990(1).
[6] 饶纪乐.论体育的本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2.
[7]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