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法 (2)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一、滴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滴灌技术是以滴水的方式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滴灌系统:包括水源、水泵、滴灌管、滴灌装置等。
•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混合供给作物,实现高效土壤肥力的利用。
•控制灌溉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滴灌量,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生长不良。
3. 应用范围滴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二、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喷头雾化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冷却作用和充分利用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喷灌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喷头等。
•定期维护喷头:清洗和更换喷头,避免堵塞和水滴大小不一的问题。
•控制喷灌时间和强度: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喷灌时间和强度,避免浪费水资源。
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果树的种植。
三、微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微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微喷头均匀喷洒在作物根区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经济、操作简便和适用于各种形状土地。
2. 实施步骤•建设微喷灌系统:包括微喷头、支管道、过滤器等。
•定期检查系统:检查喷头是否堵塞或损坏,及时清洗和更换。
•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微喷灌时间和频率,避免水分的过多或不足。
3. 应用范围微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旱地果树、蔬菜等的种植。
四、旱田水分管理技术1. 原理和特点旱田水分管理技术是在旱地农田进行节水灌溉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实施步骤•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控制土壤湿度和避免水分浪费。
农田灌溉方案方法1. 概述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灌溉方案可以帮助农田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农田灌溉方案方法。
2. 传统农田灌溉方法传统农田灌溉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泡灌:将水果树种植于低洼地,用短时间大量灌溉的方式,使土壤在浸泡中湿润。
适用于树木类作物的生长。
- 滴灌:通过细长的灌溉管道将水直接滴到根部,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适用于蔬菜、果树等矮生作物的生长。
- 喷灌:通过喷头将水流进行喷射,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覆盖农田。
适用于大田作物的生长。
- 地下滴灌:将灌溉管埋在地下,水分直接通过渗滤体进入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和积渍。
适用于果树、蔬菜等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的作物。
3. 现代农田灌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田灌溉技术日益成熟,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农田灌溉技术:- 微喷灌:通过微喷头将水喷洒在农田上,形成均匀的水雾,适用于大田作物的生长。
该技术能够节约水资源,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 蓄水灌溉:通过建立水库,将水储存起来,供给农田灌溉使用。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集中利用,提高整个农田的灌溉效果。
- 雨水收集灌溉系统:通过在农田周围设立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在需要时进行灌溉。
这种方法能够节约用水成本,并且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降水差异。
-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灌溉的精确控制。
通过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参数,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农田灌溉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农田灌溉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对水的渗透性和保水性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 作物类型:不同作物的水分需求不同,需要选择适合该作物生长的灌溉方式。
- 水资源情况:根据水资源的供应情况,选择合理的灌溉方案,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灌溉的方法一、基本原理1、选择合理的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指在灌溉过程中,利用水源覆盖作物栽培区域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分配灌溉时间、灌溉量的方法。
2、选择合理的灌溉量:灌溉量是指在灌溉过程中,每次灌溉的水量,根据作物耐候性、土壤结构、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量,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灌溉方法1、表面灌溉:指在灌溉过程中,将水流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水层。
它不同于其他灌溉方式,可以将水直接流入作物根部,使作物得到有效的水分补给,而不会造成水渗及土壤水分流失。
2、淋溉灌溉:指在灌溉过程中,水以泻流、小雨、小冲、洒淋等形式,直接准确地均匀地施在作物的叶片上。
淋溉灌溉不但可以降低作物温度,而且可以补充作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潜水灌溉:指在灌溉过程中,将水以潜水的形式从作物根部向上流动,使土壤中的水从表层浸透到作物根部。
这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水淋湿作物的根部,有效补给作物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4、渗灌灌溉:指在灌溉过程中,将水以渗流的形式缓缓向作物的根部流动,使作物根部和周围土壤得到稳定的水分供应。
这种灌溉方式能够使土壤保持湿润,有效补充作物水分,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五、实施措施1、做好综合考虑:灌溉时,应该综合考虑土壤的水分、作物的生长发育、气候条件、灌溉设施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
2、定期监测水分:灌溉管理时,应该定期检测地下水位,根据水位变化,合理调整灌溉量,使土壤保持湿润,以便作物得到正常的水分供应。
3、科学施肥:施肥是灌溉结合后的重要环节,应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肥,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4、实行分期灌溉: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应该实行分期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分配灌溉时间,以及灌溉量,确保作物得到良好的水分供应。
农田取水灌溉方案农业生产必须依靠水源,而现实中水资源短缺、不均等分配,使得农田取水灌溉成为一项难题。
因此,科学地制定农田取水灌溉方案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农田取水灌溉方案。
1. 闸门式引水闸门式引水是利用高位水灌溉低处农田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
通过高位水利用闸门控制水流,从而流入低处田地,以定量、定时、定方向的方式将水分配到农田中。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输送能力强,配合合理的排灌系统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软管滴灌软管滴灌技术是在输送管道的定位点上穿设过滤器,通过软管管道、微孔等控制系统向作物根系慢慢滴灌水,其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水量少、节水、雾化效果强,有助于节约耕地和水源资源。
此外,通过软管滴灌技术,还能减少地表面流失水的数量和速度,更方便、灵活、便于管理。
3. 集雨式灌溉集雨式灌溉法是一种利用地表水直接供水,通常以水源最多的最高处为集水点,把集水面积以雨水管道的形式输送到灌溉地,降低了建筑成本。
集雨式也可以建造水坝,收集水源,分散库存,增加绿化系统,丰富生态,同时,还能够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最大。
4. 断管式灌溉断管式灌溉技术是在水龙头或水泵处设一个控制电脑,通过电路控制一种管道的分配,使得每块土地得到合理的灌溉。
在分类、分类、计量和计时控制上设置精确的控制电脑,得到补充、均匀、适时的墨水,提高了墨水的利用效率。
5. 滚流灌溉滚流灌溉一般采用无级调节切割河道,使河道水体自动进入到表面再滚动,将水流沿着田埂坡面流动。
它具有拦水量大、流量分布均匀、提高水质、减少浪费和节省土地的优点。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例如柱状播种系统,实现高株数、高产量和节约成本。
6. 喷灌喷灌系统是一种利用高压水压将水产生喷射,把水均匀地分配到每个喷头,在喷头底下形成某种水雾,将水打向土壤中的植物根部,以达到灌溉的目的。
喷灌具有节水、省力、资源节约、防止土壤侵蚀等优点,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不同的灌溉。
灌溉方式及其特点灌溉方式是指为农田、花卉园艺、果园和其他植物提供水分的方法。
不同的灌溉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农作物类型。
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水资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方式及其特点。
1. 雨水灌溉雨水灌溉是利用自然降水提供水分的灌溉方式。
它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能源,成本较低,对环境友好。
其特点是水源充足、水质较好,并且可以提供多种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然而,雨水灌溉受制于天气条件,降水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干旱或洪涝情况。
同时,由于降水量和分布的不确定性,很难实现灌溉水的精确控制。
2. 地下滴灌地下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滴在植物根系附近的灌溉方式。
它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水的利用率。
地下滴灌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湿度来调整灌溉水量,实现精确的水分供应。
此外,地下滴灌还可以避免叶面湿润导致的病害发生。
然而,地下滴灌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3. 集雨灌溉集雨灌溉是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来供植物使用的灌溉方式。
它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屋顶、沟槽和蓄水池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
集雨灌溉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节约灌溉水的成本。
此外,集雨灌溉还可以利用雨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然而,集雨灌溉受制于降水量和收集设施的容量,可能无法满足植物的需求。
4. 微喷灌溉微喷灌溉是一种通过微型喷嘴将水以喷雾或细小水滴的形式均匀地喷洒在植物附近的灌溉方式。
微喷灌溉可以覆盖大面积的土地,并且可以调整喷水的角度和水量,适应不同作物的需求。
它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水的利用率。
微喷灌溉还可以降低灌溉水的盐分浓度,减少土壤的盐渍化。
然而,微喷灌溉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和水资源,且喷头易受堵塞和破损。
5. 滴灌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以滴水的形式直接滴在植物根部的灌溉方式。
滴灌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水的利用率。
论农田灌溉方式的划分及特点灌溉方法是以人为措施从水源取水补给到农田的方法。
灌溉不仅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能调节土壤空气、热量和养分状况。
随着现代灌水技术的进步,作物灌溉方法已不再单一,当然,无论是何种灌溉方法都有利弊,那么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及作物的需水要求选择正确的灌溉方法是关键。
下面就灌溉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实用条件作简单介绍。
一、灌溉方法灌溉方法一般分为:①地面灌溉。
通过各级灌水渠道将水引入田间。
又分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等几种。
②地下灌溉。
通过平行埋设地下的暗管,灌溉水由下而上浸润根系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此法不破坏土壤结构,减少表土蒸发,不占地。
③喷灌。
借助动力、机械和管路、喷头等设备,将水喷射至空中,以雨滴状态散落田间的一种灌溉方法。
此法省水、省工,不受地形限制,便于实现水利化、机械化、自动化等优点,还可防霜冻、调节田间小气候,结合进行施肥、施农药。
④滴灌。
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和滴头等专用设备,使灌溉水(或溶有化肥)缓缓滴出,浸润根系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具有省水、省肥、保持土壤结构、适应复杂地形等优点。
二、不同灌溉方法特点(一)地面灌溉是指利用地面灌水沟、畦或格田进行灌溉的方法。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和最常见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引入农田后,在重力和毛细管作用下渗入土壤,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能源,易于实施,仍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缺点是容易造成表层土壤板结,水的利用率较低,灌水均匀度较差,用工较多。
为了提高灌水质量,除了要求有完整的田间输水渠道网外,还需确定合理的畦、沟和格田规格,改进灌水工具和精细平整土地。
灌水时还要确定适宜的入畦流量、入沟流量和封口成数(封口时水流达到整个畦沟长度的成数)(二)管道灌溉管道式灌溉系统一般由输水系统和配水系统组成,其输水系统一般采用塑料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或其他硬管;配水系统一般采用PVC硬管,此外还可辅助送水螺栓和移动锦塑软管等田件配套设施。
通常按其可动程度,将管道灌溉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管道压力和灌溉方式,管道灌溉系统可分为喷灌系统、滴灌系统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等。
农业领域中的灌溉控制技术使用方法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灌溉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灌溉控制技术的使用方法。
1.自动化灌溉系统自动化灌溉系统是一种在农田中采用传感技术和控制器进行自动化操作的灌溉方式。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应土壤湿度和气象信息,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灌溉方案进行自动灌溉操作。
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状况进行精准的施水,具有节水、高效、方便的特点。
自动化灌溉系统的使用方法:1)安装传感器:在农田中按照一定的间距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确保能够全面监测到土壤湿度和气象信息。
2)设置控制器: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设定灌溉方案,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等参数。
3)监测数据:定期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了解土壤湿度和气象变化情况。
4)调整参数:根据监测数据对控制器中的灌溉方案进行调整,保证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2.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通过管道将水滴下到植株根系附近,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滴灌技术适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生长,能够保持土壤湿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滴灌技术的使用方法:1)设计滴灌系统:根据作物种植的布局和土壤性质设计滴灌系统,包括滴灌管道、滴灌头、滴灌孔等设施。
2)安装滴灌系统:按照设计方案在农田中安装滴灌系统,保证每个作物株之间的间距和滴灌头的布局合理。
3)调节水量: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调节滴灌系统的水量和灌溉频率,保证作物得到合适的水分供应。
4)定期清洗维护:保持滴灌系统的清洁和良好状态,定期清洗管道和滴灌头,检查系统的漏水和堵塞情况。
3.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一种节水环保的灌溉方式,通过收集屋顶、道路等硬化面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于农田的灌溉。
传统园林灌溉方式主要是地面漫灌(通过胶皮管、洒水车等简单的浇灌工具取水,以地面漫流的形式,输送至土壤表面供植物吸收)。
这种传统的灌水模式,水量浪费很大;容易对土壤冲刷、产生盐碱地等危害,对植物正常生长不利,也不适应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基本需求。
如今,更适应节约型园林的节水灌溉应用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下面是4种节水灌溉技术。
1、低压管道输水低压管道输水是将管材埋入地下,通过地下暗管低压输水。
这种有压管道输水与传统明渠输水方式相比,1.节省输配水过程中的蒸发、渗漏等水量损失,将输水效率提升至少90%。
2.通过控制输水压力,调节输水流量,避免了土壤冲刷、盐碱化等问题。
3.低压管道输水方式还节省了绿化面积,起到了提升园林整体景观效果的目的。
2、喷灌溉喷灌溉是通过专业设备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均匀的洒在土壤表面,供植物吸收的灌溉方法。
基本原理是水源取水,泵站加压后,压力管道输水至灌水器喷灌浇水。
喷灌适用于灌木、草坪、花卉等低矮植物,喷洒密集、均匀。
大面积草场、娱乐绿地都采用喷灌方式。
其优点是对不同地形适应性强。
可以设置在地面灌溉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地形。
通过控制灌溉时间、输水压力控制供水速率。
土壤饱和前,若供水速率低于土壤的渗透率,土壤表面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地下渗漏,解决了无效用水、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其缺点是受风速影响较大。
当风速大于5.5米/秒时(相当于4级风),就能吹散雨滴,降低喷灌均匀性,不宜使用。
3、滴灌溉滴灌溉由压力管道输水至灌水器,灌水器将灌溉水流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下注入土壤,它是滴灌系统的核心。
水通过灌水器,以一个恒定的低流量滴出或渗出后,在土壤中以非饱和流的形式在滴头下向四周扩散。
滴头出水流量很小,浇灌时间较长。
滴灌管道一般埋设到土壤内,长时间对土壤输水,影响了草坪根部的正常呼吸,因此滴灌溉系统不适用于灌溉草坪。
其主要应用在灌木、花卉、行道樹等园林绿化中。
滴灌溉特点是流量较小、输水时间、频率较长,缺点是对水质要求较高,滴水口易堵塞,养护成本较高。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溉知识点总结1. 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水直接引入到农田中,通过地面流动或滴流浸渗到土壤中,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常见的地面灌溉包括渠道灌溉、洼地灌溉和埋深灌溉等。
(2)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通过滴水器滴水的方式将水渗透到土壤中,实现节水、高效、精准供水的灌溉方法。
(3)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到农田中,可以靠气压或水力实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灌溉方法。
(4)微喷灌:是将水以微小的水滴喷洒到农田中,通过微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植物上,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湿度的均匀度。
2. 灌溉设施(1)引水设施:主要包括取水渠、泵站、水库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引入到灌溉系统中。
(2)输水设施:主要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等设施,用于将引入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农田中。
(3)灌溉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渠、灌溉管道、喷灌器、滴灌器、微喷头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均匀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3. 灌溉技术要点(1)合理的灌溉水量:要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吸水能力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避免因水分过量或不足导致作物生长异常。
(2)灌溉的时机: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机,避免在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的阶段缺水,也要避免在雨季过多灌溉导致水分过剩。
(3)灌溉的方式:要根据地理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既要注重节水,又要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
4. 灌溉管理(1)水资源节约:要采用低耗水的灌溉技术和设备,避免浪费水资源。
(2)土壤保护:要注意灌溉时避免过渡浇水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和土壤沉淀,破坏土壤结构。
(3)农作物需水量预测:要适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特点,合理安排灌溉计划。
二、排水知识点总结1. 排水方法(1)地表排水:是通过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将农田中积聚的水排出,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适度湿度,避免因积水导致土壤中缺氧和器官腐烂。
(2)地下排水:是通过排水管道、蓄水池等设施将农田中过剩的地下水排出,防止土壤中盐分的积聚和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灌溉方式及其特点灌溉是一种用水来滋润农作物的方法,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地条件,有多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可供选择。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灌溉方式及其特点进行介绍。
1. 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最传统、最基本的一种灌溉方式,也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开挖沟渠或者铺设管道,将水流引入田间地头进行浇灌。
这种方式适用于平坦或略带坡度的土地,并且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地面灌溉的优点在于投资成本低、施工简单、维护容易。
但同时也存在着缺点,比如浪费水资源、易造成土壤侵蚀等问题。
此外,在干旱地区使用此方式时,由于蒸发量大,可能会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2. 滴灌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输送水分,再通过微型喷头将水滴滴到植物根部的方法。
它可以精确控制每个植物所需水量和营养素,并且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
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种土地条件和作物类型,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滴灌的优点在于节约用水、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管道堵塞问题等。
3. 喷灌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田间地头的方法,可以使水形成雾状细小水滴,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这种方式适用于平坦或略带坡度的土地,并且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喷灌的优点在于可以控制农田中空气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等。
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喷头易堵塞、施肥不均匀等问题。
4. 雨淋灌溉雨淋灌溉是将大量水通过高压喷头或者其他装置进行短时间内强力喷洒,模拟自然降雨的方式进行浇灌。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和果园等。
雨淋灌溉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均匀地将水分送到植物根部,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等。
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易造成土壤侵蚀等问题。
总之,不同的灌溉方式各有特点,农民们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灌溉的方法概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灌溉方法能够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保护农田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合理灌溉方法,包括基于土壤特性的灌溉方式、水分传感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灌溉设施的优化等。
1. 基于土壤特性的灌溉方式土壤特性是制定合理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
因此,根据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1.1 传统灌溉传统灌溉是指以经验为基础的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湿度状况进行人工控制的水分补充。
这种方式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较好且灌溉设施相对简单的地区,但是容易造成灌溉不均匀、水分浪费等问题。
1.2 定量灌溉定量灌溉是根据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定量补水的灌溉方式。
通过测定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和作物的蒸腾速率,科学计算出合理的灌溉量,实现精确灌溉。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1.3 滴灌滴灌是一种通过小孔或滴管将水滴按时断流方式直接滴在作物根源附近的灌溉方式。
它能够将水源、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盐碱化现象,适用于节水灌溉和高效灌溉。
2. 水分传感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水分传感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离子浓度,提供准确的数据用于灌溉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分传感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2.1 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能够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并将数据传回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可以及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根据需要进行灌溉。
这种技术可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提高灌溉效果。
2.2 水分传输模型水分传输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土壤水分传输模型,可以精确模拟和预测土壤水分状况,优化灌溉决策。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判断和经验依赖,提高灌溉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3 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将多个水分传感器组成的网络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监测。
农田灌溉和防水措施
农田灌溉
农田灌溉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灌溉方法:
1. 淋灌:将水均匀地淋在田地上,供给作物根系所需的水分。
淋灌可以用喷头、水管等设备进行,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调节水流强度和灌溉频率。
2. 雨水收集:利用自然降水来灌溉田地。
可以设置集水池或水坝来收集雨水,然后通过灌溉系统向田地供水。
3. 滴灌:在作物根部附近设置滴灌管道,通过小孔滴出水分。
滴灌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适用于干旱地区或需要节约水资源的场合。
农田防水
农田防水是为了保护农田免受水漫灌溉、洪水或雨水浸泡等不利环境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防水措施:
1. 沟渠排水:在田地周围挖掘沟渠,引导积水流出田地。
沟渠
的设计和位置应合理,以确保水能够顺畅排出,防止水积聚对田地
造成损害。
2. 建设排水系统:在田地中设置排水沟、水泵和排水设备,利
用重力或机械设备将积水排到沟渠或池塘中。
排水系统需要定期检
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填筑堤防:在农田周边建筑堤坝,以阻止外界水源流入田地。
堤坝的高度和坚固程度应根据当地水情和土质条件进行合理设计。
通过合理运用农田灌溉和防水措施,农业生产可以更加高效和
可持续。
农民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地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
和防水手段,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果。
参考资料:。
灌溉农田的水在人类历史上,水一直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而在农业生产中,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一方面,农田需要充足的水源来滋润作物。
另一方面,水还可以帮助灭虫除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灌溉农田的水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一、灌溉农田的水源水是灌溉农田的关键资源。
在国内,水资源主要来自于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无法得到充足的水源。
因此,人们利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在很多地区都非常普遍。
尤其是在河道干涸或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农民们会用地下水来灌溉农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已经有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资源严重耗竭的情况。
2.水库水库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灌溉农田的水源。
通过蓄积上游河流的水,将其大量储存起来。
待到农田需要灌溉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大坝的气力将水流入灌渠中。
水库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作用,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3.引水渠道引水渠道是指人工开凿的一些沟渠。
通过将上游的溪流引入灌溉渠道,将水源引到下游的农田中。
这种方法也相对来说比较常用,主要依赖于地形和河流的自然条件。
二、灌溉农田的方法1.滴灌法滴灌法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法。
它通过在种植区域安装一些微孔水龙头,从而将水滴滴到土壤中,直接滋润作物根部。
这种方法用水更为经济,能够减少土壤的流失和虫害的发生。
2.喷灌法喷灌法是一种通过喷头将水均匀洒在农田中的方式。
这种方法的水流量比不上其他方式,但是也能够将水均匀浇灌到每一处作物上。
并且,喷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便适应不同作物的需要。
3.淹灌法淹灌法也叫洪灌法,是一种将土地淹水来浇灌农作物的方法。
淹灌法最大的问题是浪费水资源,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会造成农作物腐烂。
但是,对于一些水稻、茶叶等作物,淹灌法仍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三、灌溉农田所面临的问题然而,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灌溉农田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农业知识普及合理的田间灌溉方法农业知识普及:合理的田间灌溉方法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合理的田间灌溉方法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的田间灌溉方法,可以在不浪费资源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合理的田间灌溉方法,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一、地面灌溉法地面灌溉法是一种常见的田间灌溉技术,通过将水直接引流到田地上方,再由地面自然渗透和蓄水进行灌溉。
这种方法适用于田间均匀、水源充足的情况下。
地面灌溉法的关键是合理规划田地排水系统,确保水分均匀渗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合理的水柱高度和水流速度,保证灌溉水能够均匀覆盖整个田地;其次,对于坡度大的地块,需要建设阶梯田或者梯田灌溉系统,防止水流冲刷土壤;最后,灌溉完毕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滴灌法滴灌法是一种低水耗、高效的田间灌溉方式。
它通过在植株附近设置微型滴灌器,将水分直接滴到植株根系区域,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了水利用效率。
滴灌法的实施步骤包括:首先,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特性,设置合理的滴灌喷头数量和排水孔直径;其次,确定滴灌系统的设计压力和供水量,确保供水充足且均匀;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滴灌器的位置和滴灌时间,使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植株根系区域。
三、喷灌法喷灌法是一种适用于农田小面积灌溉的技术,通过喷射水雾来进行灌溉。
它能够提高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喷灌法的操作步骤包括:首先,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周期,确定喷灌器的数量和排放量;其次,调整喷头的喷雾角度和喷雾范围,确保喷雾均匀,覆盖到作物的生长区域;最后,定期检查喷灌器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喷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地下灌溉法地下灌溉法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田间灌溉技术,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较好、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的区域。
它通过将水分通过管道或者渗漏管输送到地下,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给植物的根系。
常见的灌溉方式有,灌溉方式最省水的是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微喷、畦灌和漫灌等。
其中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从而把水分和养分输送给作物根部。
喷灌是用水泵和管道系统或者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然后散成小水滴或者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
一、常见的灌溉方式有1、滴灌(1)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2)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结合施肥,这样可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
可以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以用于大田作物灌溉。
(3)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从而把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土壤中的灌水方法。
2、喷灌(1)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然后散成小水滴或者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
(2)喷灌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喷灌设备由进水管、抽水机、输水管、喷头等部分组成,可以是固定式、半固定式或移动式的。
这种方法具有节省水量、不破坏土壤结构、调节地面气候且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
(3)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从而避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这样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一般比漫灌节省水30%-50%,这样就节省了动力,降低灌水成本。
(4)喷灌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大量的节省劳动力。
喷灌取消了田间的输水沟渠,这样不仅有利于机械作业,而且还减少了田间劳动。
喷灌还可以结合施入化肥和农药,这样还可以减少劳动量。
(5)在采用喷灌的时候不需要田间的灌水沟渠和畦埂,这样比地面灌溉更能充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可以增加7%-10%的耕种面积。
(6)喷灌可以严格的控制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湿度维持在作物生长适宜的范围。
而且在喷灌的时候可以冲掉植物茎叶上尘土,这样有利于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
灌溉方法一般分为哪四大类
一般来说,灌溉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 自然灌溉:利用自然降水、河流、湖泊等水源进行灌溉。
这种方法最为简单,不需借助任何设备或人工操作,但受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
2. 重力灌溉:利用水流的重力作用进行灌溉。
常见的重力灌溉方法包括地面灌溉、暗渠灌溉和地下灌溉。
这种方法不需要能源,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地区。
3. 手动灌溉:借助人工手段进行灌溉。
例如,使用喷洒、滴灌、浇灌的方法进行灌溉。
手动灌溉需要劳动力和一定的操作技巧,但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
4. 机械灌溉:借助机械设备进行灌溉。
常见的机械灌溉方法包括喷灌、滴灌、中央控制水带灌溉和喷雾灌溉等。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化、高效节水,并且可以根据作物需求灵活调整灌溉水量。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与节水途径∙简介:针对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节水措施。
治理西北地区灌区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是实行井灌井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并辅以相应的农艺节水措施,发展农业灌溉应结合西北地区水土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水定植,以水定规模,应制定不同地区相宜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确保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字:西北地区农业灌溉节水途径1 西北灌溉农业的基本特点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区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陕西为667.8mm外,其它省区在270~320 mm之间。
年蒸发量高达1000~2600mm或以上。
其中,黄河流域:关中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年蒸发量为900~1200mm;宁夏引黄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2000mm;甘肃景泰灌区年均降水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在3300mm以上。
内陆河地区:河西走廊年均降水量160mm,年蒸发量2100mm;新疆北疆的乌鲁木齐一带,年均降水量为150~300mm,年蒸发量1800~2400mm;若羌年降水量不过几毫米。
全区降水量极少,是全国唯一降雨极度少于农田作物及天然植被需水量的地区[1]。
b.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西北地区土地面积309.14万k㎡,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1%,耕地和灌溉面积分别占全国面积的12%和11%。
由于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3.8h㎡,是全国的4.75倍;人均耕地面积0.206h㎡,高于全国人均数的1倍,居中国之首,现有耕地面积1200万h㎡,仅占其总面积的4%左右,土地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c.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00亿m3,占全国总量的8%,除水土资源组合极不协调外,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匀。
全区水资源量的70%集中在青海和新疆,在较少的水资源总量中,其中长江、澜沧江上游及新疆难以利用或不能全部利用的水量就达1000亿m3左右,是资源型缺水地区。
人均水资源量为2364.1m3,比全国平均值高6%;平均水资源量为1.29万m3/h㎡,比全国平均值低40%(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
水资源严重短缺是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恢复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2 灌溉在西北农业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灌溉实践表明,农田灌溉是一种最易提高干旱地区农业产量的方法。
灌溉农业与旱作农业相比,谷物产量可提高6倍左右,中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 2%的人口,灌溉在农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40%的灌溉土地上生产出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90%的蔬菜和棉花、80%的油料。
据1996年资料统计,西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约585.3万h㎡,占总耕地面积的48.8%,全区2/3的粮食是由只占耕地1/2的水浇地生产的,其中陕西省有效灌溉面积132万h㎡,约占总耕地的38.2 5%,在约占全省1/3的耕地面积上,生产了全省2/3的粮食。
甘肃省现有灌溉面积113.3万h㎡,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8%,却生产了占全省总产量近1/2的粮食。
宁夏河套灌区,灌溉面积30万h㎡,占全自治区耕地面积比例不到1/3,粮食产量却占全区的3/4,单产约高出旱地10倍以上。
在干旱缺水、蒸发强烈的新疆,农业的发展全依赖于灌溉,有水便有绿洲,无水则为荒漠,没有灌溉就没有农林牧业,灌溉在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中起着命脉的作用。
3 农业节水措施与经验西北地区除陕西以外,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平原等地由于气候干旱,农耕区几乎全为绿洲型的灌溉农业,农业灌溉发展的规模决定于水资源的多少与保证程度。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必然提高;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林草等业的生态用水也须有一定的保障。
因此,未来农业用水必然受到挤占,在水资源短缺,又需满足各业用水需求状况下,解决用水问题的途径无非是开源与节流并举,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开辟新的当地水资源或建设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由于工程艰巨和投资巨大,短期内难以奏效。
因此解决西北地区农业缺水的唯一途径是发展节水型农业,而且应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2]。
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发展节水农业多年的实践,通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a.减少输水损失,进行灌区渠系改造。
主要办法是推广渠道衬砌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是诸多农田灌溉节水措施中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主要节水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改造中的关键环节。
陕西、甘肃等地试验资料表明:渠道防渗可使渠系水利用率提高20%~40%,减少渠道渗漏损失50%~90%。
据测算,西北地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在0.4以下,最高也不过0.54,如能将渠系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用水量降到6000m3/h㎡以下,仅甘肃省就可节水约15亿m3。
陕西关中五大灌区渠道全部衬砌后,年节水约2.8亿m3,相当于再建一个6.7万h㎡的灌区,节水效益十分可观。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投资最省、节水最有效、管理最方便的一种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滞后、农民文化相对落后等特点,应大力推广该项节水技术。
b.提高田间用水效率,推行先进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
西北地区目前的农业用水,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用水浪费严重,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除陕西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区农田灌溉平均用水指标是华北地区的2.4倍,是全国的1.6倍,其中宁夏是全国的3.3倍,位居全国第一,每m3水的粮食产量只有0.5kg,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节水具有很大的潜力。
西北地区灌水方式主要以地面灌溉为主,地面灌溉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有:陕西洛惠渠灌区的小畦灌,较原来地面灌水方式节水25%~28.5%;陕西宝鸡峡和冯家山灌区的长畦分段灌,较传统的长畦灌省水40%~60%。
新疆的膜上灌和小畦沟灌,膜上灌溉用水量由4500m3/h㎡减少到3375m3/h㎡,节水25%;小畦沟灌平均净灌溉定额3900m3/h㎡,节水13%。
截止到1998年,采用这两种灌水方式的灌溉面积已占全疆有效灌溉面积的65%。
目前这些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已在西北地区推广应用,尤其是新疆创造的膜上灌水技术,由于其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采用。
c.充分蓄集和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发展就地灌溉。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但降水时间比较集中,为了不致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充分利用降雨径流资源,发展黄土高原农业生产,近年来实施的甘肃“121”雨水集流灌溉工程,宁夏的窑窖灌溉农业,以及陕西的“南(陕南)塘、北(陕北)窖、关中井”节水灌溉工程,对于解决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短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增辟水源,发展就地灌溉,以及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群众饮水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d.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试验成果。
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水利厅等单位,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作物产量与需水量及高产水分条件的关系,提出了陕西关中灌区主要农作物高产节水灌溉的研究成果[3]。
该项研究从作物需水量、灌溉节水途径与节水指标等方面,为高产节水灌溉制度建立了理论基础。
据此制定的节水高产灌溉制度方案,较现行灌溉制度节水1500m3/h㎡。
该项成果经关中灌区高产量篇效益开发研究7个试点的应用,粮食产量达1.5万kg/h㎡,棉花产量可达1500kg/h㎡以上,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作用。
e.实施农业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灌溉,不仅要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更需施用一定的农艺节水措施,此点比我国任何地区都显重要,它对提高一个缺水地区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地区在推行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也对综合农艺节水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采取合理施肥、以肥调水、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地膜和秸杆覆盖保墒、化控、合理调整和优化作物种植结构;选用耐旱作物及节水品种;以充分利用灌溉水、自然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高产、优质低耗。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采用氯化钙-赤霉素合剂处理种子抗旱节水技术,经在宁夏固原县示范,春小麦平均增产23.2%。
新疆采用FA旱地龙抗旱剂,在作物生长期施用2~3次,增产15%~25%。
甘肃、宁夏试种的地膜小麦、地膜玉米,产量分别超6000kg/h㎡和1.2万kg/h㎡,比常规种植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高出2~5倍。
4 问题与对策西北地区农业灌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灌区土壤盐渍化加剧。
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耕地多达667万h ㎡。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灌溉不当引起的,灌区土壤盐碱化是西北地区农业灌溉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盐碱化面积从1989年的119.9万h㎡上升到1996年的126.5万h㎡(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不到10年,面积约增加了6.6万h㎡,而且呈现扩大的趋势。
新疆70年代统计盐碱化面积占总耕地的1/3,而最近的调查资料表明,新疆盐渍化面积已占总耕地的1/2[4]。
宁夏盐渍化面积已占灌区耕地面积的26.6%。
陕、甘、青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盐渍化问题。
b.灌溉用水效率低。
前已述及,西北地区虽然水资源短缺,但农业用水指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田灌溉采用的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灌区用水管理不善和田间渠系配套不完善也是灌溉用水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c.发展农业灌溉缺乏全面规划。
西北地区目前在农业节水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位居全国的前列,但对大区域发展农业灌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缺乏系统研究。
正因为如此,在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是以灌溉农业为佳还是以雨养农业为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农业专家强调农艺措施在农业中的作用,淡化水利;而水利专家强调水的作用,轻视农艺,事实上,在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的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水利与农艺措施必须结合,决不是非此莫彼。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治理西北地区灌区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是实行井灌井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并辅以相应的农艺节水措施,发展农业灌溉应结合西北地区水土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水定植,以水定规模,制定不同地区相宜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以确保西北地区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1]李原园,张国良,许新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西北水利发展战略问题[J].水利规划,2 000(2):11~15.[2]周维博.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方略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途径[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7(4):1~6.[3]张学.关中灌区主要农作物高产节水灌溉的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1(3):24~32.[4]邓志强.干旱农业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以新疆为例[A].见:王晓方,申茂.中国农村科技中青年优秀人才论农业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现代化[C].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