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主义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一、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该作品讲述了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荒淫与腐败,以及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故事。
本文将围绕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主题探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对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以及对荒诞与腐败社会的批判。
通过对盖茨比和其他人物的塑造,菲茨杰拉德展现了一个虚伪、肤浅而又充满欲望的时代。
在这个年代,社会地位和财富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人们疯狂追逐名利,无视道德和伦理。
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角色们的丑恶面貌,揭示了金钱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美国梦只是虚幻的幻想。
三、人物形象呈现1. 盖茨比盖茨比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他富有神秘感且被现实所遮掩。
盖茨比的追求不仅仅是金钱和名利,更是追求那个曾经与他有过美好回忆的女人——黛西。
他通过暴富企图重现过去的美好,但最终只能落得孤独和破碎的结局。
他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代表着追求美国梦的人们,也是对这种梦想的悲剧化表达。
2. 黛西黛西是一个富有又浮华的女人,她暗示了那个被金钱和社会地位左右的女性。
她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追逐着奢华的生活和权力的满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黛西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展现了社会虚伪的一面。
3. 尼克·卡拉韦作品的叙事者尼克·卡拉韦是一个理性且中立的观察者,通过他的视角,读者得以了解每个人物的思想和动机。
尼克·卡拉韦是一个成熟而又有责任感的人,他对盖茨比抱有一定的敬意,但也始终保持着客观的判断。
通过尼克的叙述,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四、叙事手法运用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1. 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尼克·卡拉韦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赏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描绘了美国“爵士时代”下的社会
风情。
小说以尼克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穿插着各位主角的回忆与吐露的心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故事。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字短小精悍,结构错落有致,语言简洁、抒情,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饱含韵味、极富美感的作品。
小说中的场面和行动描写典型,简洁而富有抒情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从主题的角度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探讨了堕落、理想主义、不愿改变、社会动荡、放纵等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令人警醒的美国梦与“咆哮的爵士年代”的肖像画。
小说中的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通过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最终成为人们心中的“了不起”的大富豪。
他苦苦追求初恋情人,却因贫穷而失去,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冲突。
此外,《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小说中,金钱和地位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被许多人所抛弃。
盖茨比的悲惨结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不要被物质所迷惑。
总的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深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逐虚幻的梦想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纽约为背景,展现了主人公盖茨比对追逐虚幻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社会消费主义和道德堕落等问题。
主题探讨1. 梦想与现实盖茨比是一个通过努力和勇气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物。
他用自己的魅力和财富来追求那个在他心中完美而纯洁的黛西。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以及追逐虚幻梦想所带来的痛苦和失望。
2. 社会消费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盛行的“闪亮表面”背后隐藏着浮华、功利和空虚。
繁华派对、奢华的服饰和房产成为人们攀比社会地位的象征,同时也凸显了社会消费主义对个人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冲击。
3. 道德堕落与虚伪小说中的角色多是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虚伪和道德败坏。
盖茨比以及他周围的人物纷纷追求名利和享乐,无视道德约束,致使众多不幸事件发生,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思。
4. 爱情与欲望《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和黛西之间复杂而曲折的爱情故事探讨了欲望对爱情的影响。
盖茨比对黛西投入所有感情和热情,但却发现自己追求的并非真正美好的感情,而是一种片面、浪漫化的幻想。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深刻揭示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而成为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追逐梦想、社会消费主义、道德堕落以及爱情与欲望等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类生活的反思。
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的无奈和失望。
在这本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追逐虚幻梦想的英勇而可悲的盖茨比,以及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以上是我根据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逐虚幻的梦想所完成的文章内容。
如有需要,请进一步指导补充或修改。
意象与象征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学解读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誉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意象和象征主义两个角度出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深入解读。
意象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作用意象是通过描述具体的感官细节和形象来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或主题。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巧妙运用意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含义。
1.视觉意象:菲茨杰拉德通过精确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富有色彩和视觉冲击力的场景。
例如,描绘奢华派对场景时使用丰富多彩的词语描述宴会上华丽服饰、炫目灯光、奢侈装饰等环境细节。
这些视觉意象突出了社会精英的浮华和虚幻性,同时也对主人公盖茨比的追求产生了鲜明对比。
2.音乐意象:音乐在小说中被频繁提及,并且与主题紧密相连。
菲茨杰拉德通过描写舞会场景中的音乐以及不同角色喜欢的音乐风格,传达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音乐意象也强调了盖茨比为了追求爱情而扮演的角色与其内心真实感受之间的矛盾。
3.自然意象:自然元素在小说中起到象征和隐喻的作用。
例如,东西蛋壳上漂浮着一只凤凰的图案暗示着主人公盖茨比正在试图重塑自己并超越过去。
而小说结尾处温暖的夏天雨水则带有复兴和新生之意,呼应着盖茨比所代表的美国梦。
象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象征主义是指通过使用符号、隐喻和象征手法来传递抽象概念或情感的文学手法。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主义手法,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1.绿色灯笼:绿色灯笼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代表着盖茨比对达到理想状态、追求美好生活和爱情幸福的向往。
它出现在每个故事关键时刻,同时也成为盖茨比与黛西之间联系的纽带。
2.物质富裕和空虚: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奢华和浪费,同时也暗示了物质背后的虚无。
餐桌上摆满食物、大量使用高级酒水等场景,象征着社会阶层间的丰富资源;而聚会以及午后泳池派对上人群纵情欢乐却常感莫名空虚,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内心空洞的社交生活。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与虚幻的追逐1. 引言1.1 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文学经典之作。
该小说通过展现20世纪20年代纽约社会的繁华与虚幻,深入探讨了美国梦以及人们对于财富、地位和爱情的追逐。
本文将围绕着《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展开论述,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美国梦与虚幻追逐的主题,并对主要人物盖茨比进行详尽分析,最后总结该小说在揭示美国梦的破灭以及现实生活中虚幻追逐所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美国梦与虚幻的追逐、盖茨比人物形象分析、社会阶层与人性冲突展现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整体框架,并明确本文研究目标。
随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美国梦及其起源,并通过具体分析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揭示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对立。
第三部分将对盖茨比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分析,包括其背景与身份塑造、财富与社会地位在象征性意义上的作用,以及盖茨比作为达成美国梦代表性角色形象的深入剖析。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富豪阶层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并通过平民阶层与富有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虚幻追逐中存在的人性困境。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对美国梦在小说中的解构与重新审视进行总结,并强调《了不起的盖茨比》所反映出来的美国梦破灭以及对现实生活中虚幻追逐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内容和主题进行详尽分析,探讨其中关于美国梦以及虚幻追逐的内涵。
通过剖析主要人物盖茨比和他在社会阶层冲突中扮演的角色,本文将解构小说中美国梦的含义,并重新审视美国梦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同时,我们还将思考小说中对于虚幻追逐的描绘,以及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美国梦和虚幻追逐的角度,进而引发对于现实生活中价值观念、社会阶层以及个人追求等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2. 美国梦与虚幻的追逐2.1 美国梦的定义与起源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工作和个人努力实现自身的成功和繁荣的理念。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篇一一、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风貌,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而其深远的象征意义,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遐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进行浅谈。
二、主题与人物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追求,以及他与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盖茨比的人生追求,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和虚无;而他的爱情故事,则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和物品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社会阶级、权力和金钱等主题的象征意义。
三、社会与文化的象征《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绘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例如,小说中提到的金钱崇拜、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疏离等现象,都是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这些社会与文化的象征,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四、自然与环境的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自然与环境的描写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小说中的绿色草坪和豪华别墅,象征着金钱和权力的诱惑;而灰暗的天空和阴郁的夜晚,则象征着社会的阴暗面和人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此外,小说中还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这些自然与环境的象征,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五、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
通过深入挖掘其主题、人物、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同时,这些象征意义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当时的社会问题、人性的弱点以及人生的价值等问题。
读书心得——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 引言菲茨杰拉德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菲茨杰拉德的著名代表作,同时也被视为其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的作品。
文本中的盖茨比是悲剧的化身,该角色的创设得益于菲茨杰拉德的生活。
菲茨杰拉德把他对资本主义的情感态度贯穿于他的作品创作中,真切地表露出“迷惘的一代”的内在本质。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不满现状的盖茨比为改变出身,奋力跻身上层社会,身怀梦想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世界首富,在追逐爱情和名利的途中屡遭现实的碰壁,梦想最终破碎的悲惨故事。
故事内容虽简单,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发人深省。
文本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叙述方式(双重叙述视角),将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淋漓尽致地呈现到读者面前,反映了在纸醉金迷的繁荣表象下现实生活的堕落腐朽及价值观念的支离破碎,进一步揭露了“美国梦”终将破碎的本质。
《了不起的盖茨比》自发表就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成了展现一个时代的经典。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虽说是千姿百态、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其论述基调多少都是基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秉持以“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研究主张。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弥补了结构主义所具有的不足,从解构的视角出发来探究作者在文本创设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忽视与主题意义相冲突的对立组,对文本的内在矛盾和差异进行再研究,从新的解读视角对对立组所承载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进而来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本》对美国“爵士时代”这一社会价值的批判主要基于三个密切联系的二元对立:过去与现在、东部和西部、梦想与现实。
本文将基于二元对立概念,从解构主义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2 解构批评自柏拉图以来,西方传统文化信奉“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控制力,一个原则和一个结构。
“逻各斯中心主义”有着多组二元对立概念,如过去与现在,纯真与堕落。
二元对立概念本身就具有优劣等级差,前者优于后者,对后者起着一定的支配和控制作用。
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了不起的盖茨比》研究综述人文学院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学生姓名雷磊指导教师武跃速教授摘要摘要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推崇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
他不仅亲身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究炫丽”的时代的生活,而且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了不起的盖茨比》于1925年发表,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托·斯·艾略特称它是“亨利·詹姆斯以后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美国梦的实质的批评。
国内外对于这部小说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分为”美国梦“的陨落,女性主义思想,荒原思想等等。
本文旨在对过往的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过往研究进行一个大致的文献综述并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 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研究综述1《了不起的盖茨比》研究综述一、关于菲茨杰拉德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属于迷惘的一代,是“浮躁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的代言人。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
原名弗朗西斯·斯科菲兹杰拉德。
普林斯顿大学未毕业就退学。
1917年入伍,次年升为中尉军官,1919年退伍,在一家商业公司当抄写员,业余致力于创作。
他的创作倾向与“迷惘的一代”相似,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的一代对美国所抱的理想的幻灭。
192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声名远播。
小说出版后他与珊尔达·赛瑞结婚。
珊尔达对他的生活与创作影响很大,他的小说里许多女主人公都有她的面影。
以后又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姑娘们与哲学家们》(1921)和《爵土时代的故事》(1922)。
绿光中的美国梦:评《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由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所著的经典小说,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深刻地展现了美国梦的虚幻与残酷。
小说以绿光为背景,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道德腐败、金钱观念和虚荣心,表现出了人性的悲剧。
本文将从绿光的象征意义、美国梦的幻灭、主人公盖茨比的形象以及小说的历史背景等几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评析。
绿光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小说中的绿光源自长岛的黛西住所,它是盖茨比仰望的对象,在小说中,它象征着远方的理想,是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
这个绿光又是不可触及的,是虚幻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
绿光反映了美国梦的本质,它表明了美国梦作为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却可能变得虚假、不安和不切实际。
盖茨比不断地仰望那个绿光,所追求的幸福其实是虚幻的,这暗示了美国梦在现实世界中的幻灭和虚假性。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对美国梦的揭露,表达了对美国梦的幻灭。
在小说中,盖茨比代表着那些追求美国梦的人,他来自贫穷的家庭,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智,成为了富有的人。
尽管他在社会上取得了成功,但他内心对美国梦的追求却变得越发执着。
盖茨比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更是他对黛西的爱和对美国梦的执念。
在小说的结尾,盖茨比最终被现实所击败,他的美国梦也变得苍白和虚幻。
小说对美国梦的揭露和幻灭,呈现了现实世界中美国梦的虚幻性和残酷性,成为了小说的核心主题。
主人公盖茨比的形象也是小说极具魅力的一部分。
盖茨比是一个充满爱心、才华横溢、渴望成功的人,同时又充满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百万富翁,但他的成功并不能让他得到内心的满足。
在焦急追求自己的美国梦时,盖茨比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最终他以悲剧的结局离开了人世。
盖茨比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他既代表了对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又展现了努力坚持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背后的历史背景也值得我们关注。
绿光中的美国梦:评《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繁荣与虚华、文化的多元与碰撞,以及对美国梦的憧憬与颓废。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评析。
首先,本书描绘了二十世纪前期美国的激烈变革和文化冲击,这种变革和冲击导致了社会的剧烈分化和人们内心的迷茫。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盖茨比这个走私贩子却如此地渴望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使得他的形象极富吸引力。
同时,小说中展现了上流社会对于他们的情感态度,虚伪的崇敬与冷漠,这种态度恰恰说明了美国梦的肤浅与空洞,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却忽略了内心所追求的真正幸福。
其次,本书对于传统家庭和道德的消解也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人们不再关注传统的家庭美德,而是在探寻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中的主角尤其是盖茨比展现出对于爱情和追求的执着,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一种反抗过去陈旧观念的新思维方式。
再次,小说中描写了美国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社会流动性。
盖茨比从一个贫穷走私者成为了一个有钱人,这段过程反映了美国梦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流动性的实现也从根本上证明了美国梦的虚假性和肤浅性,流动性意味着物质崇拜和片面的追求,而非经验与真实经历的积累。
最后,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手法非常优秀,是该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小品集与对话,形成了小说个性鲜明、丝丝入扣、似真非真的迷离之感,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梦的本质。
总之,《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美国梦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形态与反面,并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追求和暴露,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尽管这部小说在当时被较少关注,但是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涵盖了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关注点。
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描绘20世纪初美国社会风貌的小说。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奢华、腐化和悲剧的世界,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的刻画,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和人性的复杂。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个爵士乐繁荣、放荡不羁的时代。
在纽约市的长岛上,有一个名叫盖茨比的人,他通过非法途径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社交名流。
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无奈,因为他一直深爱着远在故乡的初恋黛西·布坎南。
为了重燃旧情,盖茨比举办了一系列豪华派对,试图吸引黛西的注意。
然而,当他得知黛西已经嫁给了富有的汤姆·布坎南时,绝望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最终,盖茨比的悲剧命运与整个社会的虚伪和堕落紧密相连。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涉及爱情、欲望、金钱和社会阶层等多个方面。
首先,小说通过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纠葛,表现了人们对于纯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然而,当现实的压力和物质的诱惑出现时,这种爱情往往会变得脆弱不堪。
其次,小说通过对盖茨比的塑造,展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
盖茨比虽然致富,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记忆和对黛西的痴迷。
最后,小说通过展示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腐化现象,对“美国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这个时代,金钱成为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而道德和良知却被忽视和践踏。
在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中国作家和学者将其视为一部揭示现代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的作品。
同时,这部小说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机会。
总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从生态主义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 要: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
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其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
的作品。小说揭示并批判了战后美国拜金主义思潮下虚伪、
冷漠、自私的人性本质,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的实现与幻
灭的悲剧。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作品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
悲剧是一个由外部环境、其与他人、其与自身和谐关系遭受
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生态主义 悲剧 享乐主
义 拜金主义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
作同时也是其一生中创作的最好作品――《了不起的盖茨
比》,可以说是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时至今日,
这部作品仍然以其内容与形式上的独树一帜,在美国文学乃
至世界文学中放射出异彩。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虚无缥
缈的爱情故事。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
悲剧其实是一个因为外部环境、其与他人、与自身的和谐关
系遭受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战后,美国社会动荡不安,贫富分化,阶级对立。整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个国家就像弱肉强食的丛林,每个人都为了地位、荣誉和财
富与他人进行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道德习惯和社会习俗被抛
弃,“适者生存”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都为自然
主义的达尔文主义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罗德・霍顿指
出:“美国人本质中难以消除的达尔文主义,以及不堪残酷
的生存竞争环境和道德荒芜的精神面貌,是美国自然主义的
一个显著特征。整个社会处在约束的物质、政治发展所引起
的道德荒芜之中,是美国人接受自然主义的一个首要原因。”
作品描写了在大量金钱和财富的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生态受
到了严重破坏。很多美国人陷入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沉
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作者在小说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
那个年代美国东部大都市的芸芸众生:汤姆拥有财富和成
功,行为举止桀骜不驯,不允许任何人违背他的意志;黛西
浅薄虚荣,冷漠自私,连声音里都充满钱币的叮当声;贝克
好玩弄手腕,推诿事由,无可救药般地不诚实,无情地追逐
名利;晚会上夫人们不请自来,沉迷于盖茨比豪宅的灯红酒
绿之中,直至深夜仍乐不思归,最后不得不由各自丈夫强行
拎起来,在空中踢着腿回家;丈夫违背承诺,与年轻女演员
谈得火热而令旁观的妻子醋意大发;故事亲历者尼克置身其
中,游离于外,目睹了大都市虚情寡义、人性扭曲的冷酷现
实后,黯然回到中西部故乡寻找人生归宿。菲茨杰拉德以一
个职业作家特有的敏锐目光为人们展示了那个年代人情淡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漠、腐化堕落、世态炎凉的社会风貌。
二、盖茨比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们丢失了原有的道德准则
和价值观,逐渐变得自私庸俗,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
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上。小说中多处描写了盖茨比豪宅中宴
会的盛况,在人声鼎沸的宴会中,人们尽情地歌唱跳舞,享
用盖茨比提供的美酒佳肴,肆无忌惮地说着关于盖茨比的各
种流言蜚语,却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他――他是孤独的。宴会
中的他如局外人般冷静和清醒,“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
涨,他却变得越发端庄了”。他从不喝酒,冷眼看着宾客们
的丑态,“有的姑娘像小哈巴狗一样乐滋滋地靠在男人肩膀
上,有的姑娘开玩笑地向后晕倒在男人怀抱里,甚至倒进人
群里,明知反正有人会把她们托住,可是没有人晕倒在盖茨
比身上,也没有法国式的短发碰到盖茨比的肩头,也没有人
组织四人合唱团拉盖茨比加入”。在觥筹交错、曲终人散后,
“一片皎好的月光照着盖茨比的别墅,照在他那华灯仍亮可
笑语喧哗已去的花园里,夜晚又变得像以前那般静谧美好。
刹那间,从别墅的窗子和阔大的门扇里似乎涌出恣意的空
虚,将房主人的身影置在凄冷孤寂的位置中,他正站在门厅
外举着手臂行送别之仪”。在空旷豪宅的映衬下,盖茨比的
身影完全笼罩在巨大的空虚和孤寂中,他的内心是孤独的。
孤独地挥手和局外人般的清醒也预示着他终将逃不脱茕茕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孑立、凄凉惨死的下场。那些曾经在他的豪宅中夜夜笙歌的
人在盖茨比惨遭不幸后,竟不约而同地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没有一个参加他的葬礼,与他生前豪华宴会的门庭若市形成
巨大反差。
三、盖茨比自身的原因
盖茨比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为拥有财富而自豪,又
为自己卑微的出身自卑;既不惜堕落赚昧心钱,又想保持清
白以求问心无愧;既鄙视上流社会,又千方百计地爬上社会
的阶梯。这些矛盾导致了盖茨比的毁灭。盖茨比的死是场悲
剧,而他最大的悲剧在于他从来没看清黛西和整个社会的本
质。盖茨比不断举行奢华的大型宴会以显示他的财富和社会
地位,并希望以此挽回曾经失落的爱情。但是,盖茨比错投
了理想的载体,他没有认识到如今的黛西已不再是曾经纯洁
美好的天使,而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铜臭味的世俗女人。追
求享乐、向往纸醉金迷生活的她不可能与盖茨比共患难。她
现实势利,虚伪自私。盖茨比并没有认清黛西已的真面目,
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他总是长时间地凝视码头尽头的
那盏绿灯,“总是彻夜不息地闪耀着”,“他一直拥抱着这个
幻想,梦想着这一刻的到来”。他对黛西执著的爱使他执迷
不悟、丧失理智。爱情梦的破灭标志着盖茨比一切梦想的破
灭。盖茨比费尽心机地营造的“上层社会”只是虚幻缥缈的
空中楼阁,他注定不可能跻身上层社会。依靠个人努力实现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的美国梦在爵士时代如泡沫般易碎。在小说结尾处作者写
道:“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他不知道那梦已
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
混沌之中,在那里共和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
展。”盖茨比一心向往的未来已不复存在,他所憧憬的美国
梦已烟消云散。
四、结语
菲茨杰拉德尽情地描绘了这个时代,但他并不是一个旁
观者,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正因为如此,他
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
节奏。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
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
切,用凄婉的笔调抒写战后迷惘一代美国梦幻灭的悲哀。《了
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F.Scott.The Great
Gatsby[M].Penguin Books,New York,1986.
[2]Piper,Henry Dan.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The novel,The Critics,The background[M].Basil
Blackwell Inc.,New York,1970.
[3]德・霍顿著.房炜译.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4]杜永新.美国梦的破灭:盖茨比形象的历史与文化解
读[J].外语教学,2002(6).
[5][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6]梁亚平.美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5.
[7]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0.
[8]吴建国.费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2.
[9]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
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