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

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共同家园,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加强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举措。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民主自治活力,减轻社区繁重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市民政局成立课题组,围绕如何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分析我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积极借鉴省内外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我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着力加快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政策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试行意见》、《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二是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创新。推行“政社互动”试点,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组织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社区事务准入制,积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求。全面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及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三是社区服务能力有效增强。以“为民、便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完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驻地单位优势,开展共驻共建,着力打造

15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15分钟应急救助服务圈,为居民创造生活方便、就医快捷、邻里互助的宜居环境。四是社会组织培育全面启动。市、辖市(区)、街道(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337个,扶持公益创投项目100个,“瑞文心理工作室”、“尤辉科技服务站”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五是社区经费保障有所改善。出台《关于核定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城市社区居委会经费的实施意见》,逐步提高城市社工待遇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目前全市社工工资福利待遇标准达人均5.5万元,社区工作经费每千户3万元。

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社区建设呈现出喜人发展态势。“12349”便民服务平台、“义工时间服务记录试点”被列入全国试点。智慧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覆盖全市859个城乡社区,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重大信息化示范工程。钟楼区等5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天宁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管理服务实验区。

二、目前我市社区(村)负担重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虽然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不顺、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社区自治能力不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特别是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不堪负重,基层社区干部群众对此反映最为强烈,突出表现在“六多”。

(一)各级行政部门下派任务多。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有30多类160多项。社区是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社区已经成为市各级部门基层事务的主要承办者。一些尚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社区担负着大量的物业维护和管理任务。另外,社区还要承担拆迁、维稳、征兵、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政府职能部门交办的突击任务,2013年社区居委会填报的各类统计报表多达28类176份。

(二)各类创建、指标多。市各部门下达给社区的创建任务达32项,还有省级、区级下达到社区的各类创建任务,社区忙于搞创建、争荣誉、拿奖牌,客观上挤占了为居民服务的时间。一些部门对社区工作提出硬性指标要求,如社区(村)圆桌会议的次数、纠纷调解的数量、孕前检查数量、再就业培训人数、信息撰写报送数量、社区天天乐演出场次等,很多指标超出社区业务范围和经费承受能力。

(三)考评、会议、台帐多。许多部门的工作,主要靠会议布置、检查推动,检查考评就是听汇报、查台帐。经统计,社区平均一年接受各级检查考评26次、起草各类总结汇报61份、参加各类会议146次,编制社区基础台帐36类221本,专项检查台账10类51本。社区干部近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参会、迎检和做台帐,还要经常加班。

(四)机构、牌子多。目前我市共有41个部门的工作进社区(村)。许多工作都要求成立领导小组、设立组织机构、要挂牌子,并列入检查考核内容。社区最多的有各类组织机构32个、挂牌14块。

(五)信息系统多。许多部门建立信息系统并延伸到社区,设立专线专网。目前有10个部门的12套信息系统进入社区,每天要进行数

据录入更新,而且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重复建设、重复录入、重复采集,造成人员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六)证明盖章多。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盈利性组织在业务审批中要求社区出具各种盖章证明,很多超出社区业务范围和法律责任范畴。盖章乱象损害了社区与居民关系,给社区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社区干部和居民均反映强烈。(以上详细内容见附件)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社会建设相对滞后。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一方面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问题社会化,公共服务社区化;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重心下移,许多行政事务工作向社区延伸;再一方面,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民、新市民成为城市居民,社区规模明显扩大、社区公共服务和行政事务大量增加。与此同时,社会建设却明显滞后,社会化管理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在工作措施上,一些部门为了创新工作、强化管理、打造特色,把工作进社区作为重要抓手,甚至把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业务工作交由社区办理,自己相对轻松些,却加重了社区负担,又达不到工作效果。

(二)政社权责不够清晰。社区居委会职责不够清晰,协助政府工作缺乏明确的界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等方面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进入社区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1990年施行的《社区居委会组织法》规定较为宽泛,有些基层政府和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的法律地位存在模糊认识,把社区居委会视作政府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