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蓄冷技术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9
我眼中的节能新技术——水蓄冷技术的介绍摘要:介绍了中央空调水蓄冷的含义和节能耗能的原理。
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优缺点。
关键词:中央空调蓄冷技术;节能效果;优缺点分析。
Abstract : The meanings and principle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water storage were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echnology were pointed out.Key word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water storage technology;energy efficiency effect;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引言:日本是一个多地震且用地紧张的国家,许多建筑物的地下基础部分采用了双层板状结构,以此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而对需空调用冷的建筑可充分利用这一地下空间,将其平面分成多个隔间作为水蓄冷装置,从而发展形成串连混合型水蓄冷空调系统。
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多数采用垂直分层型水蓄冷装置,属于独立的结构设施,建于建筑物外的场所,也可根据具体条件与建筑物结构设计相结合设于其地下,或利用其管竖井,楼梯间等闲置空间。
空调水蓄冷技术的含义:(1)空调水蓄冷技术的含义空调水蓄冷顾名思义就是在晚上用电谷底时,中央空调主机运行,将冷冻水蓄存起来;待白天用电高峰时,不运行空调主机,用泵将蓄存起来的冷冻水抽出,在空调系统内循环。
(2)空调水蓄冷节能降耗的实际意义空调水蓄冷技术就是利用白天用电高峰时,往往电力供应比较紧张;而晚上用电谷底时,发电厂必须保证部分机组正常运行,这时的电力又是富余的,且不能储存,如果这些电不用掉,只能浪费。
通过水蓄冷项目,把可能浪费的电力资源利用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尽量减少用电,形成节能效应;晚上环境温度比较低,冷却温度也相对较低,冷水机组运行效率较白天要高;同时电力部门为错开用电高峰和谷底,对谷底用电电价给予适当优惠,从而达到降低用电费用的效果。
水蓄冷的工作原理水蓄冷,也称水体蓄冷或水储冷),是指通过将冷水存放于水箱等设施中,再利用水箱的大容积、面积和水的比热、密度等优点,以调节室内温度的一种节能环保技术。
水蓄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冷却负荷,减小空调系统的功率,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工作原理水蓄冷系统主要由储水罐、水泵、冷却器、空气处理机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利用低峰期的夜间或周末等时段,以低电价电能,使用制冷机组,将水温降至2℃~4℃,并将其存放于储水罐中。
2.白天高峰期,将储水罐中的冷水通过水泵输送至冷却器中,使空气处理机吸入冷水,并经过冷却器的水帘式蒸发器进行空气冷却。
同时,空气处理机通过送风系统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形成凉爽的室内环境。
3.最后,冷却过的水再回流至储水罐中,等候下一个冷水储存周期的来临。
水蓄冷技术的优势1.降低空调系统的功率,缓解电力不足的压力。
2.节约能源,缩短能源回收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降低室内湿度与温度,营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对于高层建筑的空气处理,其效果更佳,且能够节省空间。
5.可以与其他节能设备相结合,如太阳能板、地源热泵等,增强综合效益。
水蓄冷技术的应用目前,水蓄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办公楼、购物中心、超市、酒店、医院、厂房等多个领域,成为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未来,水蓄冷技术也将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提高空调效率,降低空调能耗,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
结语水蓄冷技术是以水体为冷源,以调节室内温度的一种节能环保技术。
其工作原理简单易懂,应用广泛。
此外,水蓄冷技术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优势,未来更是随着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
水蓄冷资料1 水蓄冷的方法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显热实现冷量的储存。
因此,一个设计合理的蓄冷系统应通过维持尽可能大的蓄水温差并防止冷水与热水的混合来获得最大的蓄冷效率。
在水蓄冷技术中,关键问题是蓄冷罐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
为实现这一目的,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1 多蓄水罐方法将冷水的热水分别储存在不同的罐中,以保证送至负荷侧的冷水温度维持不变,多个蓄水罐有不同的连接方式,一种是空罐方式。
如图1a,它保持蓄水罐系统中总有一个罐在蓄冷或放冷循环开始时是空的。
随着蓄冷或放冷的进行,各罐依次倒空。
另一种连接方式是将多个罐串联连接或将一个蓄水罐分隔成几个相互连通的分格。
如图1b,图中示出蓄冷时的水流方向。
蓄冷时,冷水从第一个蓄水罐的底部入口进入罐中,顶部溢流的热水送至第二个罐的底部入口,依次类推,最终所有的罐中均为冷水;放冷时,水流动方向相反,冷水由第一个罐的底部流出。
回流热水从最后一个罐的顶部送入。
由于在所有的罐中均为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利用水温不同产生的密度差就可防止冷热水混合。
多罐系统在运行时其个别蓄水罐可以从系统中分离出来进行检修维护,但系统的管路和控制较复杂,初投资和运行维护费作较高。
1.2 迷宫法采用隔板把水蓄水槽分成很多个单元格,水流按照设计的路线依次流过每个单元格。
图2所示为迷宫式畜水罐中水流的路线。
迷宫法能较好地防止冷热水混合。
但在蓄冷和放冷过程中有一个是热水从底部进口进入或冷水从顶部进口进入。
这样易因浮力造成混合;另外,水的流速过高会导致扰动及冷热水的混合;流速过低会在单元格中形成死区,降低蓄冷系统的容量。
1.3 自然分层法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不同而实现自然分层。
系统组成是在常规的制冷系统中加入蓄水罐,如图3a所示。
在蓄冷循环时,制冷设备送来的冷水由底部散流器进入蓄水罐,热水则从顶部排出,罐中水量保持不变。
在放冷循环中,水流动方向相反,冷水由底部送至负荷侧,回流热水从顶部散流器进入蓄水罐。
大温差水蓄冷技术应用及经济性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增加。
其中,建筑节能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建筑节能中,水蓄冷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一、大温差水蓄冷技术概述水蓄冷技术是指在低峰电耗时运行冷源设备,将低温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冷负荷空调系统中,降低建筑内部环境的温度。
其中,大温差水蓄冷技术是指利用大温差条件下的夜间空气与新风进行水的再生蓄冷,以便于白天高峰时段使用。
大温差水蓄冷技术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蓄冷设备、蓄冷媒介、管道输送系统和冷负荷端。
在夜间低峰电耗时段,通过蓄冷设备将水蓄冷至低温,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冷负荷端供冷使用。
白天高峰时段,冷负荷端需要冷量时,将低温水通过制冷机组冷却至目标温度,供冷负荷使用。
1. 适用范围大温差水蓄冷技术适用于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并且建筑物的冷负荷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比如,宾馆、酒店、写字楼、商场和办公场所等建筑物。
2. 应用效果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将大量空调用电转化为夜间用电,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据统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节约能耗约30%~60%,减少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
3. 应用前景由于大温差水蓄冷技术具有节能减排、稳定运行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工程中。
未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增加,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 投资分析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投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蓄冷设备和配套管道输送系统。
其中,蓄冷设备投资较大,但是其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多年回收。
配套管道输送系统投资相对较小,但因建筑的结构和管道布局等原因,其建造难度较大。
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投资回收期与建筑的冷负荷、用水量及用电成本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大约为5-10年。
但是,由于大温差水蓄冷技术的节能效果明显,对提高建筑物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也有积极作用。
科技成果——水蓄冷空调直接供冷技术所属类别重点节能技术。
适用范围适用于带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各类建筑成果简介主要技术原理是将水蓄冷空调直接供冷系统中蓄/放冷循环与供冷循环直接连接,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将冷量蓄存起来,在白天电价高峰时段直接供冷使用,实现电力负荷的移峰填谷9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关键技术1、无板换水蓄冷直接供冷三级防倒灌技术:在回水管路设置有机械防倒灌装置,通过遥控浮球阀根据蓄水池环与供冷循环的直接连接,冷冻泵与放冷泵兼用,有效降低传统蓄冷系统因板式换热器传热温差引起的冷量损耗;2、虹吸式水蓄冷节能技术:利用虹吸原理,在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双重作用下,管道内的冷冻水在无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在蓄放冷泵的动能推动下,冷冻水在管道内会不停的循环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倒U型闭式循环系统;3、非同程均流均压布水技术:首先通过多级复合型布水管路结构实现水流从主管路到布水器的均流均压分配,利用三级均流均压缓冲阀实现水体在布水管内双流道流动,有效降低流体的动压;其次采用360℃防扰动隔板式布水头贴地安装实现出低流速周向360°出水,降低水体掺混,并有效增加蓄水容积;最后通过密闭双层隔板重力流格栅的设置完成十级布水,大大降低出水对斜温层的扰动,实现斜温层厚度小于0.5m,蓄冷效率显著提升,系统能耗大大降低;4、冷冻机房智慧能源监测管理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及通信技术为一体,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实现冷冻机房的智能化节能控制。
工艺流程蓄冷水池与制冷主机直接连接,夜间蓄冷水池内上层的高温水被蓄冷泵泵入制冷主机制冷后形成低温水流回蓄冷水池;蓄冷水池与分集水器直接连接,白天蓄冷水池内底部的低温水被放冷泵泵入分水器中送入空调末端,释放冷量后水温升高后流回蓄冷水池上层。
主要技术指标蓄冷密度≥8kWh/m3;斜温层厚度≤0.5m;冷量利用率100%;单位冷量消耗费用≤0.1元/kWh。
技术水平该技术共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项。
1、水蓄冷空调原理水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
即空调主机晚上谷段电价制冷通过蓄冷槽蓄冷,高峰电价时段空调主机尽量不开机,为电网“移峰填谷”而节约电费支出。
2、实施目的通过实施水蓄冷空调工程,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见下表),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贵公司的运行成本。
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表从2005年6月1日抄见电量起执行二、电力优惠政策针对广东省目前电力供求紧张的形势,为充分运用电价政策引导电力用户移峰填谷,缓解电力供求矛盾,根据国家有关电价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施行了分时段的电价,常规空调其电价为:高峰段1.0189元/度,平段0.6526元/度,谷段0.3368元/度。
3、水蓄冷中央空调的优点采用蓄冷空调系统后,可以将原常规系统中设计运行8小时或10小时的制冷机组压缩容量35-45%,在电网后半夜低谷时间(低电价)开机,将冷量以冷冻水的方式蓄存起来,在电网高峰用电(高价电)时间内,制冷机组停机或者满足部分空调负荷,其余部分用蓄存的冷量来满足,从而达到"削峰填谷",均衡用电及降低电力设备容量的目的。
水蓄冷空调具有以下优点:A、节省新装用户的空调系统初投资(1)节省空调制冷系统投资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等辅机)的容量按日平均负荷选择即可,无需再按冷耗峰值配制。
用于宾馆、公寓,机电设施容量减少20-30%,用于办公楼、大厦及单班制企业,减少50-60%。
所节省的基建投资及电力增容费,足以补偿蓄冷设施之所需并有较大结余。
(湖北省中医医院采取3台1300KW冷水机组满足住院4.3万平米的面积,比原设计减少一台1300KW冷水机组(2)节省电力投资设备容量减少,所需输电和变电设备的容量也相应减少,电力报装费用及电力设备投资降低。
实现“小马拉大车”,在扩建面积不大的建筑中,可不增设主机,仅增设空调末段设备,即可保证新建建筑的空调功能和要求。
水蓄冷工作原理以水蓄冷工作原理为标题,我将为你介绍水蓄冷的工作原理。
一、水蓄冷的定义和作用水蓄冷是一种利用水作为蓄冷介质的冷却方式。
它能够储存大量的冷能,用于降低建筑物或设备的温度,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水蓄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工业设备等领域。
水蓄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水蓄冷系统将低温水储存起来,然后通过冷冻水泵将冷水输送到需要冷却的设备或建筑物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
二、水蓄冷的工作流程1. 冷却水的制冷过程水蓄冷系统通过制冷机组将冷冻剂制冷,冷冻剂在低温下吸收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
制冷机组通过循环系统将冷冻剂传递给冷却器,冷却器中的水与冷冻剂进行热交换,使水的温度降低到设计要求的低温。
2. 冷却水的贮存过程冷却水在制冷过程中通过水箱或水池进行贮存。
水箱或水池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屋顶,可以储存大量的冷水。
冷却水经过过滤和处理后,储存在水箱或水池中,待使用时通过冷冻水泵输送到需要冷却的设备或建筑物中。
3. 冷却水的传递过程冷却水通过冷冻水泵从水箱或水池中抽取,并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冷却的设备或建筑物中。
冷却水在设备或建筑物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冷却水经过循环系统后返回水箱或水池,继续循环使用。
三、水蓄冷的优势和应用1. 节能环保:水蓄冷系统能够利用夜间电力峰谷供电,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减少白天的电力负荷。
同时,水蓄冷系统无需使用化学制冷剂,对环境无污染。
2. 灵活性高:水蓄冷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满足不同建筑物或设备的冷却需求。
同时,水蓄冷系统可以与其他能源系统结合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维护成本低:水蓄冷系统的设备操作简单,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水蓄冷系统采用的是封闭式循环系统,无需频繁添加制冷剂,维护工作相对简单。
水蓄冷技术在空调、工业制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办公楼和商业综合体的空调系统中,水蓄冷系统可以通过夜间冷却水的制冷过程,降低白天空调系统的负荷,减少能耗。
水蓄冷简介空调蓄能技术是一种有效地获取分时电价差效益、节省电制冷或电制热运行电费的技术。
在国外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目前国内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由佩尔优公司首任蓄冷总工程师徐威先生主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水蓄冷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领先的水蓄冷系统,其布水斜温层厚度、系统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等关键指标超过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类似系统的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蓄冷系统大都采用佩尔优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97116453.3)技术实现的,其中多数项目是由佩尔优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建设而成。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将冷量以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储存在某种介质中,并在需要时能够从储存冷量的介质中释放出冷量的空调系统。
水蓄冷是空调蓄冷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水的显热储存冷量。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用水为介质,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低电价时)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以低温冷冻水形式储存冷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段(高电价时)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来作为冷源的空调系统。
实施水蓄冷的基本条件1、有可执行峰谷电价的供电政策或有对蓄能优惠的电价政策。
2、以冷冻水为冷源的电制冷空调系统,低电价时段有空余的制冷机组作蓄冷用。
3、建筑物中具有可利用的消防水池或可建蓄水池的空间(绿地、露天停车地下,空闲地或可作水池的地下室等)。
水蓄冷技术特点1、获取分时供电政策的电价差,“高抛低吸”,大量节省运行电费;2、节约电能;A、年总的开机台时数少于常规系统;B、当夜间蓄冷时,气温降低,冷却效果提高,机组处于高效运转,效率可提高6-8%,空调系统总的节电率不低于10%。
3、由于夜间已蓄冷,白天在突然停电时,只需较少的动力驱动水泵和末端空调马达,即可维持空调系统供冷。
4、提高了空调的品质,即需即供,供冷速度快。
可按需调节供冷量,对供冷量的调节快捷而方便,系统运行稳定、安全。
5、适用于空调系统的扩容改造,可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增加供冷量的目的,只需在原系统中添加水蓄冷设备和所需的管路即可,对原有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水蓄冷原理水蓄冷原理是一种利用水的高比热和相变潜热来实现空调制冷的技术。
它通过将水储存在低温环境中,当需要制冷时,利用水的吸热蒸发和凝结释放热量的特性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这种原理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也是未来空调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蓄冷原理的核心在于利用水的相变潜热。
在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而当水的温度降低到10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从气态变为液态,释放出之前吸收的热量。
这一特性使得水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储能介质,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吸收或释放热量。
在利用水蓄冷原理进行空调制冷时,通常会将水储存在低温环境中,比如地下水库或者夜间温度较低的水箱中。
当需要制冷时,将储存的冷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降温的地方,比如建筑物内部的空调系统。
在空调系统中,冷水会通过换热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室内热量后温度升高,然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回到储存的低温水体中。
这样循环往复,就可以实现空调制冷的效果。
与传统的空调制冷技术相比,水蓄冷原理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由于水的高比热和相变潜热,可以在单位质量的情况下储存更多的热量,使得储能效果更好。
其次,水蓄冷系统可以利用低成本的低温能源,比如夜间的低温环境或者地下水库,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水蓄冷系统还可以通过灵活的管道设计,实现对建筑物内部不同区域的精准降温,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效率。
然而,水蓄冷原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水的输送和循环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尤其是在远距离输送时,会增加系统的能源消耗。
其次,水蓄冷系统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储存水体的设施需要足够的容量。
此外,水蓄冷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建设和管理。
综合来看,水蓄冷原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空调制冷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水蓄冷系统将会逐渐成为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环保的室内空间环境。
目录1、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1.1 水蓄冷空调系统原理1.2 实施目的1.3 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1.4 系统设计原则1.5 蓄冷模式选择1.6 中旅温泉珠海有限公司实施水蓄冷系统空调好处2、水蓄冷空调设计方案2.1 基本情况2.2 建设蓄冷系统可行性2.3制冷站主要设备配置2.4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增加设备2.5 蓄冷水池2.6 设计计算依据2.7 水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3、电费节约计算方法4、合作模式5、蓄冷水池4.1 蓄冷设备4.2 水池保温6、水蓄冷控制系统5.1 控制目的5.2 控制功能1、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1.1水蓄冷空调原理水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
即空调主机晚上谷段电价制冷通过蓄冷槽蓄冷,高峰电价时段空调主机尽量不开机,为电网“移峰填谷”而节约电费支出。
1.2 实施目的通过实施水蓄冷空调工程,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也为节能环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3 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水蓄冷空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a.减少冷水机组容量,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b.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
c.使用灵活,节假日部分办公楼使用的空调可由蓄冷水槽直接提供,节能效果明显。
d.可以为较小的负荷(如只使用个别办公室)蓄冷水槽放冷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
e.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f.上班前启动时间短,只需10—15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常规系统约需1小时。
1.4系统设计原则经济水蓄冷系统设计须综合考虑影响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详尽研究系统的电费、峰谷电价结构及设备初期投资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初期投资的同时节约更多的运行电费,转移更多的高峰用电量。
水蓄冷、蓄热知识总结一、所属行业:空调二、技术名称:水蓄冷技术三、适用范围:具有分时电价地区的医院、宾馆、商场、办公楼、住宅小区、工矿企业等空调系统和工艺用冷领域四、技术内容:1.技术原理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用水为介质,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低电价时〕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以低温冷冻水形式储存冷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段〔高电价时〕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来作为冷源的空调系统2.关键技术蓄冷水箱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和回流热水的混合,提高蓄冷水箱的蓄冷效率,增加蓄村冷水可用能量,因此如何降低冷温水界面间斜温层的厚度是技术的关键。
3.工艺流程五、主要技术指标:斜温层厚度控制在0.9米内,水箱完善度达95%以上六、技术应用现状:国内已经建成的水蓄冷空调项目超过50个,广西、北京、湖北等地的项目较多,其中由XX承建的ZZ的水蓄冷空调项目已被列为XX省研究级示范工程。
七、典型用户:XX精密陶瓷〔电子行业〕,用于空调制冷。
改造前,两台制冷量100万kcal/h 冷水机组白天12小时适时供冷,改造后,增加一台容积960立方的蓄冷槽,投资额85万元,夜间电力低谷期8小时开动两台冷水机组对蓄冷罐充冷,白天12小时以蓄冷罐对外供冷,冷水机组不运行。
运行效果:1、企业空调节电:12%;2、日运行费用节省:5608kWh××0.3元= 2734元/天;3、年运行费用节省: 42万元。
投资回收期二年。
XX药业,用于区域供冷。
改造前空调总建筑面积30000平米,设计日最大冷负荷3208kW,扩建后空调总建筑面积45000平米,设计日最大冷负荷5197kW,增设1800立方蓄冷水槽,不增加冷水机组。
运行效果:水蓄冷改扩建与常规空调扩建比较,年运行费用节约34万元,投资增加43万元,不到二年即可回收多余投资。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中国政府部门实行了电力供给峰谷不同电价政策,采用需求侧管理〔DSM〕的水蓄冷技术来到达削峰填谷,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水蓄冷空调系统原理
水蓄冷空调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蓄冰(冰蓄冷)、冷水机组、水泵及管路系统。
蓄冰池主要由蓄冰槽、水循环系统等组成。
蓄冰槽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通常在建筑物内的地下或屋顶下埋设,它的容积根据建筑物面积及负荷情况确定,一般为50~500m3。
它与建筑物外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外界因素对蓄冰槽的影响。
水蓄冷系统由制冷机组、水泵、管道及蓄冰池等组成,其中制冷机组为系统的核心设备,它由制冷机、换热器和膨胀水箱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到制冷机组中的冷媒吸收一定的冷量(冷量是指制冷剂从制冷状态到冷却状态之间所吸收的热量),并将其变成蒸气或液态(冰)释放出来。
系统的另一核心设备为水泵,它将水从水源中输送到蓄冰池中去,并使蓄冰池中的水不断循环流动。
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在蓄冰过程中,若通过蓄冰水箱的水量充足时(一般为蓄冰槽容积的80%左右),系统可以保持高效运行;若水量不足时(一般为蓄冰槽容积的80%左右),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 1 —1 —。
水蓄冷在南方基地二期项目中的建设实践一、水蓄冷技术概述水蓄冷技术是指利用低温时段(通常为夜间)将冰水或冷水储存在蓄冷罐或蓄冷设备中,然后在白天高温时段使用该储存的冷却水来进行空调降温。
水蓄冷技术通过移动能量的时间与空间分配,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由于水蓄冷设备本身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运行安全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二、南方基地二期项目概况南方基地二期项目位于南方核心城市的中心区域,总占地面积达到1000多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包括商业广场、写字楼、住宅小区等多种功能,是一个集商务办公、购物娱乐、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开发项目。
由于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南方地区,夏季气温较高,空调耗能较大,为了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等目标,项目建设中引入了水蓄冷技术。
1. 技术方案设计在项目建设之初,建设方就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委托专业技术团队进行水蓄冷技术方案设计。
技术团队通过对项目用地、建筑结构、日照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针对该项目的水蓄冷技术应用方案。
考虑到项目规模较大、能源利用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技术团队还设计了多套水蓄冷系统,以满足项目的整体能源利用需求。
2. 设备选型与布局在确定了水蓄冷技术方案之后,建设方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设备选型与布局。
首先是在设备选型方面,建设方选择了高效稳定的水蓄冷设备,并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设备性能测试,最终确定了符合项目需求的设备型号。
其次是在设备布局方面,建设方充分考虑项目的用地和建筑结构等因素,合理布局水蓄冷设备,使其在占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3. 施工与调试在设备选型与布局确定之后,建设方开始了水蓄冷设备的施工与调试工作。
由于水蓄冷设备需要与建筑的空调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方组织了专业的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
在完成水蓄冷设备的施工与调试之后,建设方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功能性测试,以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