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7《动物的繁殖活动》吴利坚
- 格式:docx
- 大小:47.49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新的生命7.动物的繁殖活动一、教材简析:本课分两个部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它们是怎样诞生的。
我们知道,每一课都是不孤立的,他与前后课甚至前后单元都是有联系的,本课的前一课“动物的卵”,学生已经建构了卵生和卵生动物科学概念。
这对本课理解胎生和胎生动物的科学概念起到迁移作用。
了解了动物的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后,让学生知道:不管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动物,在繁殖前、繁殖中、繁殖后都会做出许多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动物们总会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让学生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是不易的,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背景:科学概念方面:学生对“繁殖活动”通过相关信息确有一些了解,但属于一些零散的看法,而且有些看法还是错误的。
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猫是直接生小猫的,但不知道猫繁殖的整个过程。
缺乏系统的认识。
科学探究方面:学生在科学课上常用的一些探究方法是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而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通过讨论、交流,获取和整理动物繁殖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说起动物的繁殖,学生的感受更多的是停留在有趣、神奇这个面上。
而我们深知动物繁殖的意义与价值远不止这些。
要让学生感受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动物总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繁殖。
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难点:动物繁殖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可以直接网上下载。
“我们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视频资料可以找当地妇保站提供。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分组:记录纸,纯牛奶【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回顾:卵的构造。
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二、探究过程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
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
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
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2.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三、教学重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行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短视频。
3. 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形式的课件。
4. 学生分组:每组若干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5. 教学器材: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定义。
3. 课堂讲解:讲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结合图片和视频素材进行说明。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完成填空题:(1)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动物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2. 讨论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一下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对动物种群的影响。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动物的繁殖情况。
3.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九、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
2. 编写一篇关于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小论文。
动物的繁殖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吴利坚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研究动物的繁殖活动及繁殖方式。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认识到有很多动物都是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动物的很多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2.“它们是怎样诞生的”,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等。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饲养、看书籍和电视等途径,对于动物的繁殖有一定的了解,如:鸡会生蛋,鸡会孵小鸡,小蝌蚪是如何变小青蛙的等。
但对繁殖现象的这些认识是零散的,如:知道母狗是直接生小狗的,但不知道狗繁殖的整个过程;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对动物的繁殖意义欠缺实质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新生命的不易,珍爱生命。
*了解科技发展对动物繁殖方式的改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及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归纳动植物产生新生命的共性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自己收集的卵生动物繁殖活动的资料
演示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卵生动物繁殖活动的一些资料,包括产卵前、产卵、产卵后的。
一、交流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预设15分钟)
1.导入:课前,大家对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进行了了解(板书课题),让我们进行交流分享吧。
2.讲述要求: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按这些活动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分分类,[PPT2出示]比如:蛙鸣吸引异性(鸣叫时皮膜鼓动);鸟在筑巢;蜻蜓、鸡在交配,使卵受精,它们的活动归为一类;蜻蜓“点水”,是在产卵;其他行为。
3.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说明:交流不是呈现学生收集到的全部信息,在请1-2小组汇报后,教师以“还有繁殖活动的类别没有介绍吗?”“有没有很特殊或者大家会很感兴趣的繁殖活动?”这样的引导性设问,对交流活动进程和交流内容进行调控。
)
二、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预设20分钟)
(一)胎生动物的繁殖
1.[ PPT3出示]呈现活动任务: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和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学生也能将研究卵生动物繁殖活动的方法进行迁移,调用原来生活经验,研究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和繁殖方式;有些学生还已经知道胎生动物这个名称。
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学生将交流的信息进行有序整理,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终获得这样的认识:胎生动物也有吸引异性、修葺住所、交配、产小动物、育幼等繁殖活动。
)
(二)动物的其他繁殖方式
1.设问:除了卵生和胎生,动物产生新生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如果学生提出卵胎生、克隆技术,请学生进行介绍、教师进行补充。
如果学生不知道,则由教师介绍。
)
2.[PPT4出示]介绍卵胎生。
3.[PPT5出示]学生阅读教科书P40的资料,简单了解克隆。
(三)高级动物与开花植物繁殖的共同点
1.除了克隆羊,我们前面讨论的都是高级动物,它们要产生新生命,在这些繁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哪个环节?起什么作用?
(预设1:学生认为是交配,因为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那么,进入教学环节2。
预设2:学生没有谈及交配,那么先出示PP5“植物的果实是怎么产生的”,给学生的思考以启发。
)
2.[适机出示PPT5相关内容]设问:请你先回忆我们已经研究过的开花植物的繁殖,再想一想高级动物的繁殖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卵都需要受精,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
3.小结:是的,卵都需要受精,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人类也是如此。
三、拓展(预设1分钟)
讲述:动物还有哪些有趣的繁殖活动?低等动物、不开花的植物,它们又是怎么繁殖后代?这些问题,都等着你去研究呢,你可以亲自去观察,也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比如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比如法国摄影师雅克·贝汉拍摄的电影《微观世界》。
四、完成作业及点评(4分钟)
【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受精卵适宜条件
动物(卵生、胎生、卵胎生)
【作业设计】
1.填空:雌性生物产生的只有在和雄性生物产生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2.填空:动物产下新生命的方式主要有生和生。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物的许多行为与繁殖
B.有关动物产下新生命的方式只有两种
C.胎生动物一般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