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74 KB
- 文档页数:2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流行性感冒采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2月),选择该时段内我院66例支气管肺炎合并流行性感冒患儿,根据治疗性质分组33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剩余33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纳入研究组。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 96.9%,对照组为78.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流行性感冒采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后,可以有效消退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儿童支气管肺炎又称作小叶肺炎,主要是由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病毒性感冒引起的疾病。
儿童的身体素质比较低,各项抗病毒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障碍,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病发。
儿童患有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症状刚开始发生发烧、恶寒、头痛、咽等症状,儿童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严重者可能会病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儿童的身体各项功能都比较弱,对儿科的医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1-2]。
本文研究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流行性感冒采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2月),选择该时段内我院66例支气管肺炎合并流行性感冒患儿,根据治疗性质分组33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剩余33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纳入观察组。
对照组33例:男女患儿比例(24:9),年龄(0.5—10)岁,平均(7.5±1.6)岁;研究组33例:男女患儿比例(22:11,年龄(0.7—12)岁,平均(7.6±1.7)岁。
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先天性呼吸器官缺损,未合并严重特殊感染,观察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研究患儿家属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符合当地医疗伦理组的审批标准,研究成立。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都会导致大量的住院治疗和死亡病例,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更为危险。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病情的严重度和传播的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流行性感冒的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在流感流行季节接触过流感患者或在流行地区,并了解其症状、病程和严重程度。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发热、咳嗽、喉痛、流涕、肌肉疼痛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流行性感冒的确诊通常依靠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
二、流行性感冒的治疗1.对症治疗:对于轻型流感患者,通常只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包括:休息、补充水分、适当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有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应避免外出。
2.抗病毒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和重症患者,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那米韦、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3.合理用药: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必须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遵守药物使用的指导,不滥用药物。
4.病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病症时,应立即就医。
5.个人防护措施: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所以个人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眼、口、鼻,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停留等。
总之,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轻型流感患者,通常只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和重症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用药,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在流感流行季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抗感颗粒 +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及对 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抗感颗粒+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的变化影响。
方法:抽选本院接诊小儿流行性感冒患儿共86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1:1分组,对照组(n=43)行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n=43)行抗感颗粒+奥司他韦治疗。
比较治疗效果、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变化差异。
结果:(1)治疗效果、安全性: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
(2)炎性标记物:治疗前患儿血清标记物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治疗7日后,观察组血清CRP及PCT较同期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抗感颗粒+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确切,可在安全治疗同时实现对患儿感染症状的有效缓解,纠正血清CRP水平。
关键词:抗感颗粒;奥司他韦;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CRP流行性感冒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冬春两季高发,可由病原微生物、类型差异分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两类,而小儿流行性感冒则主要为甲型流感。
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流行性感冒具有高传染性特征,受小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影响,极易在感染后迅速诱发咽喉肿痛、高热、咳嗽等典型症状,且感染累及全身时则可并发肺部感染,损害患儿基础健康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故快速有效的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控制、缓解具有积极意义[1]。
因此,为分析抗感颗粒+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的变化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抽选本院接诊小儿流行性感冒患儿共86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1:1分组,对照组(n=43)行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n=43)行抗感颗粒+奥司他韦治疗。
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4)。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中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15.91% VS1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磷酸奥司他韦;流行性感冒;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oseltamivir phosph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oseltamivir phosph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selection of drugs.Methods a total of 88 cases of influenz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4) and study group (n=44).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viral Chinese medicine, whil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seltamivir phosphat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5.4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2.7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15.91% vs 13.6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Oseltamivir phosphate has a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 Oseltamivir phosphate;Influenza;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securityAdverse reactions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好发于老人、婴幼儿、有基础病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采用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6例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研究组36例接受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
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更好,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参照组更少,以上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采用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病情,帮助其更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关键词】儿童流行性感冒;奥司他韦;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飞沫都可以把病毒带入人体,它的病情很快,会出现高热、咳嗽、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还会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严重的话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
因其病原菌可快速传播,故需用药物进行干预,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然而,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种药物可供使用,因此,为了使儿童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用药。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采用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6例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研究组36例接受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
研究组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6例,年龄2岁到13岁,均龄为(7.7±2.2)岁;参照组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7例,年龄2岁到13岁,均龄为(7.5±2.0)岁。
奥司他韦辅助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奥司他韦辅助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的病例为80例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随机分配法分成参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参照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研究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同时,采取奥司他韦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的鼻塞、咳嗽、发热等疾病症状的消失时间均快于参照组,对比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结论:采取奥司他韦辅助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获得疗效显著,能尽快使患儿的疾病症状消失,使患儿恢复健康,值得推荐。
【关键词】奥司他韦;儿童流行性感冒;辅助治疗;临床效果儿童机体免疫力没有发育完全,机体体质弱,容易受到流感病毒侵入,出现流行性感冒。
因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临床治疗时难度大大增加,常规药物治疗起效慢,导致患儿遭受病毒的危害。
本研究主要分析奥司他韦辅助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的病例为80例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随机分配法分成参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
参照组: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25±2.53)岁;男女比例24:16。
研究组: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33±2.66)岁;男女比例23:17。
所有患儿均根据儿童流行性感冒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发病时间都不超过2天;研究前均没有采用过任何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方法参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患儿口服药物,年龄≤3岁,每次3g,年龄4到6岁,每次4g/,年龄7到9岁,每次5g,年龄≥10岁,每次6g,一天3次。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根据患儿的体质量规定药物剂量,即体质量≤15kg每次服用30mg,体质量在15到23kg时,每次服用45mg,体质量在24到40kg时每次服用60mg,体质量≥40kg时每次服用75mg,一天两次。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病毒。
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
二、临床分型1.单纯型流感。
最常见。
2.中毒型流感。
极少见。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
2~3天即可恢复。
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 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H2N2和H3N2等)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可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患者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常可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或ARDS,病死率高。
2. 肺外表现:⑴心脏损害: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可见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⑵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及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⑶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流感中罕见。
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F)和DIC等,甚至死亡。
四、并发症1. 继发细菌性肺炎:发生率为5~15%。
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脓性痰及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帕拉米韦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本次论文主要分析帕拉米韦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医学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将会选择我院于2020年04月至2022年04月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常规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对两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医学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情况不难得出,帕拉米韦联合连花清瘟胶囊胶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独特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5%,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流行性感冒症状,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帕拉米韦;连花清瘟;流行性感冒;临床引言: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发热性感冒疾病之一,诱发该病是因感染病毒而导致。
流行性感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此,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疼、发热、四肢酸痛、肌肉无力,当疾病比较严重的时候更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流行性感冒大致上划分为A、B、C型,其中,C型总体上还是比较少见一些。
流行性感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该病在秋冬季节比较常见,当进入秋天之后,天气转凉,温度骤降,人们不注意保暖,注意身体,便会导致患者出现感冒症状,再加上病毒传播快速、潜伏时间较短等,会导致大批患者出现,比较常见的就包括了并发症,同时也包括了肾功能衰竭、心包炎等。
常见的传播途径方式包括:飞沫传播,最常见的疾病特征包括:疾病快速传播、大暴发等特征,帕拉米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治疗药品,而连花清瘟胶囊因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成为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
从流行性感冒治疗情况来看,近年来因投入大量的药物用于治疗感冒症状而导致感冒病毒耐药性变得越来越强,而辅以中成药可以有助于抑制病毒,缓和疾病症状,目前,医学临床上对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给予了较大肯定,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惊人的效果。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治疗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诱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流感可累及上呼吸道和/或下呼吸道,常伴有全身症状:例如:发热、头痛、肌
痛和乏力。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的突然发生,如:头痛、发热、寒战、肌痛或全身不适,并伴有
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咳嗽和咽痛。
临床表现严重者有明显衰竭的症状。
2.一般均有发热,体温38℃至41℃。
起病后第一天可出现体温的急剧上升,
2-3日后体温逐渐下降。
偶尔体温可延续一周以上,有时患者伴有寒战、畏寒。
3.全头痛或前头痛较为普遍,全身肌痛常见,常累及下肢和腰背部,也可发
生关节痛。
4.随着全身症状的消退,呼吸系统症状突出,咽痛或持续性咳嗽,伴有胸骨
后不适。
伴有眼球运动时疼痛、畏光和眼部烧灼感。
5.体征:疾病早期,皮肤潮红、干燥和发热、肢体多汗或呈花斑状,咽喉部
粘膜充血和鼻后部分泌物增多。
颈部淋巴结有轻度肿大。
少数患者有干啰音、哮
鸣音和散在湿性啰音。
如有明显的肺部并发症时、可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紫绀、双肺弥漫性哕音和肺部实变体征。
(二)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
1.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流感症状呈急剧进展,有
持久高热、呼吸困难和紫绀。
痰量不多,但可有血痰。
重症患者,肺部有弥漫性
湿啰音,胸部X线片示弥漫性间质浸润或表现为ARDS的影像学改变,有低氧血
症的表现。
2.细菌性肺炎:流感症状缓解2-3日后,又出现发热,伴有细菌性肺炎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脓性痰。
胸部影像学检查示肺部实变。
常见致病细菌有:肺
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后继发肺部感染常见于患有慢
性心肺疾患的患者。
(三)实验室检查
1.流感急性期可从咽拭子、鼻咽洗出液或痰中分离出病毒。
免疫荧光或血凝
抑制试验可确定流感病毒的类型。
用亚型特异性抗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能区分A
型流感病毒血凝素亚型(H1、H2、H3)。
2.血清学诊断需要对急性期血清和发病后10-14天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比较,主要用作回顾性诊断。
如应用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出抗体呈4倍以上
升高,或ELISA检出抗体效价显著增高,则对急性流感的回顾性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3.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阳性。
4.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是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上述典型临床表现并不困难。
但
在流行初期,对散发病例的诊断则较为困难,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流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尤其需与普通感冒相鉴别。
除流行
病学资料外,通常流感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而普通感冒局部症状较重。
2.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治疗】
按有无并发症、发病时期及症状的轻重等分别对待。
基本原则如下:
(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当前新一代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已开始在临床应用。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用药剂量:1-9岁,每日3-4mg/kg,1日1次或分成1日2次,每日剂量不
超过150mg;9岁以上每日200mg,每次或分成1日2次;大于65岁者,每日100mg,每日1次。
治疗流感应在发病24-48小时内应用,可减轻发热和全身症状,减少病毒的
排出,防止流感病毒的扩散。
疗程一般为5-7日或在症状改善后再维持48小时。
高剂量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缩短流感病毒肺炎的病程。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也
可采用气溶胶形式给药,浓度为10g/L,1日2次,每次30分钟,疗程1-2周。
金刚烷胺的最大耐受剂量为每日400-500mg。
金刚乙胺的耐受性较好,极少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1)奥司他韦:成人75mg,每日2次,连服5日,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
用药。
不良反应较少。
(2)扎那米韦:10mg,经口吸入,每日2次,共5日。
应在出现症状48小时
内应用。
目前不应用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不推荐使用该药。
(二)对症治疗
1.扑热息痛:临床上如有发热,可适量应用扑热息痛。
过去曾用水杨酸盐作
为流感时的退热药物,现在已发现水杨酸盐与流感的并发症之一,即Reye’s综合
征有一定的关系,尤其在儿童中,故在流感患者中不再应用水杨酸盐制剂作为退
热药物。
2.抗胆碱能喷鼻剂,如溴化异丙托品能抑制鼻部分泌物。
鼻孔内滴入苯羟肾
上腺素可减轻鼻部充血。
3.适当补液和休息。
(三)抗菌药物
1.大部分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2.流感可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病情,故COPD患者出现以下临床症状时可使用抗生素,即: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加和痰呈脓性样。
3.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流感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针对可
能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通常抗菌药物中应包括一种具有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郭元吉,程小雯. 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