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台湾“光大二号”轮船长蔡某某不服拱北海关行政处罚上诉案文章属性•【案由】海关,行政处罚•【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1989.12.15裁判规则依照海关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数量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根据该法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按走私行为论处,海关有权没收走私货物。
正文台湾“光大二号”轮船长蔡某某不服拱北海关行政处罚上诉案上诉人:蔡某某。
委托代理人:叶青、叶乃夫,广东南粤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
法定代表人:杨俊声,拱北海关关长。
委托代理人:徐作朴,拱北海关高级关务监督。
委托代理人:罗平隆,珠海市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蔡某某因走私香烟受到拱北海关行政处罚一案,不服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1989)珠中法行审字第1号行政判决,于1989年10月16日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该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审理查明:1989年3月3日凌晨,拱北海关缉私艇在位于我国内海东经114度35分45秒,北纬22度10分50秒,即珠海市担杆岛附近海域,查获截停“光大二号”货轮。
该轮的载重量为3000吨,船上有船员31人,船舱内装有废铁500吨,瓷土500吨,甲板上堆放有用塑料袋加封特别包装的“555”、“健牌”等外国产香烟4760箱(23.8万条)。
随船携带的载货清单只列明船上所载废铁、瓷土的数量,对4760箱香烟没有记载。
1989年3月11日,拱北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规定,认定蔡某某没有合法证明,运载大量外国香烟进入内海,其行为属走私。
故对其作出处罚决定:一、对在扣的走私香烟4760箱,予以没收;二、对“光大二号”轮的全体船员、船只和所载瓷土、废铁予以放行。
蔡某某对拱北海关的处罚决定不服,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原告驾驶的“光大二号”轮,在我国内海运载大量香烟,没有合法证明,依照海关法的规定,应以走私论处。
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04号——关于加工贸易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正文:----------------------------------------------------------------------------------------------------------------------------------------------------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04号关于加工贸易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2018年5月29日,海关总署公布了《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海关总署令第240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作出修改。
现结合署令修订内容以及此前发布公告内容进行调整,并重新公告如下:一、关于《办法》第二条经营企业应当在手册有效期内办理保税料件或者成品内销、结转、退运等海关手续。
二、关于《办法》第六条(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抵押手续:1.抵押影响加工贸易货物生产正常开展的;2.抵押加工贸易货物或者其使用的保税料件涉及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3.抵押加工贸易货物属来料加工货物的;4.以合同为单元管理的,抵押期限超过手册有效期限的;5.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抵押期限超过一年的;6.经营企业或者加工企业涉嫌走私、违规,已被海关立案调查、侦查,案件未审结的;7.经营企业或者加工企业因为管理混乱被海关要求整改,在整改期内的;8.海关认为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二)经营企业在申请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抵押手续时,应向主管海关提交以下材料:1.正式书面申请;2.银行抵押贷款书面意向材料。
(三)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经营企业在缴纳相应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以下简称“保证金或者保函”)后,主管海关准予其向境内银行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抵押,并将抵押合同、贷款合同复印件留存主管海关备案。
保证金或者保函按抵押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对应成品所使用全部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收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超期未报关进口货物、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和放弃进口货物的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超期未报关进口货物、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和放弃进口货物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日内向海关申报。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超过上述规定期限向海关申报的,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征收进口货物滞报金办法》的规定,征收滞报金;超过三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其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
第三条由进境运输工具载运进境并且因故卸至海关监管区或者其他经海关批准的场所,未列入进口载货清单、运单向海关申报进境的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经海关审定确实的,由载运该货物的原运输工具负责人,自该运输工具卸货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海关办理直接退运出境手续;或者由该货物的收发货人,自该运输工具卸货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海关办理退运或者申报进口手续。
前款所列货物,经载运该货物的原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该货物的收发货人申请,海关批准,可以延期三个月办理退运出境或者申报进口手续。
本条第一款所列货物,超过前两款规定的期限,未向海关办理退运出境或者申报进口手续的,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
第四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者其所有人声明放弃的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
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货物不得声明放弃。
除符合国家规定,并且办理申报进口手续,准予进口的外,由海关责令货物的收货人或者其所有人、载运该货物进境的运输工具负责人退运出境;无法退运的,由海关责令其在海关和有关主管部门监督下予以销毁或者进行其他妥善处理,销毁和处理的费用由收货人承担,收货人无法确认的,由相关运输工具负责人及承运人承担;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保税货物、暂时进口货物超过规定的期限三个月,未向海关办理复运出境或者其他海关有关手续的;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超过规定的期限三个月,未运输出境的,按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处理。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最新解读新法解读学新法,防风险,促发展01《关税法》已于12月1日实施2024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关税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12月1日实施,《关税法》以关税作为调整对象,既是国内法又是涉外法,既是关税实体法又是关税征收程序法。
《关税法》共七章总计七十二条,具体内容包含总则、税目和税率、应纳税款、税收优惠和特殊情形关税征收、税收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方面。
新法对现行进出口关税制度未作根本性改变,仅在原关税法律制度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补充和完善。
最新公告新法解读——划重点1.法律位阶提升;2.明确了扣缴义务人及其法律责任;3.计税价格的确定(如:保修费等);4.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等问题(完成申报、接受申报、分次申报汇总缴税、限制出境、银行划拨);5.追、补、退税期限的问题;6.税款征收与行政处罚及走私的关系(新增三种处罚方式、税款优于无担保债权和罚款、走私追征无期限限制);7.其他规定;8.进出口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应当注意……02《关税法》具体变化解读(一)法律位阶提升《关税法》的公布与实施,将我国的关税制度、《进出口税则》以及商品归类、原产地等关税征收要素从行政法规上升至法律层级。
随着《关税法》制定出台,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3个税种制定了法律,再加上《税收征管法》,我国目前共有14部税收法律,税收立法再进一程。
(二)明确了扣缴义务人及其法律责任明确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和报关企业是关税扣缴义务人,漏缴漏扣税款的,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税法》规定了电商平台、物流和报关企业的缴税责任。
1. 纳税连带责任虽然仅是代扣代缴的责任,但因报关企业的申报过错少缴税款的,报关企业需与收货人共同承担纳税的连带责任2. 新增行政罚款条款跨境电商平台经营者、物流企业、报关企业负有进口商品的代扣代缴义务,如若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的,造成税款流失风险的,海关可以对其处相应税款50%-300%的罚款。
浅析连续状态违法行为的认定与量罚——兼评某企业不依照规定办理结转手续违规案拱北海关缉私局张健良徐剑生【内容提要】目前海关的执法实践中,涉及连续状态违法行为的认定和量罚的案件不在少数,鉴于该问题在行政立法和理论研究上的缺失,进行一些探讨是很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连续状态违法行为认定量罚一、连续状态的认定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期间,A企业不依照规定办理手续,在办理了保税料件制成品印刷电路板的深加工结转备案手续并已送货20000千克给B企业的情况下,未及时办理其中10000千克的出口报关手续;(为了便于表述,以下简称“违法行为C”)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期间,A企业不依照规定办理手续,在办理了保税料件制成品印刷电路板的深加工结转备案手续并报关出口10000千克的情况下并未实际送货给B企业。
(以下简称“违法行为D”)海关于2008年9月发现上述违规行为并立案。
案发后,A企业解释,由于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期间办理的深加工结转备案手续已核销,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为了将之前已多送给B企业的保税货物全部补办结出口报关手续,其又以另一本手册重新向海关办理深加工结转备案手续并且不送货直接报关的方法,至案发前共补办了10000千克保税印刷电路板的出口报关手续。
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对A企业的上述违规行为如何处理产生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违法行为C、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择其重者(违法行为D)处罚,对违法行为C不再追究。
(2)认为违法行为C、D都构成《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违规行为,两个行为之间应当认定具有连续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违法行为C未超出行政处罚两年的追诉时效,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3)认为违法行为C、D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连续状态,违法行为C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不予追究;违法行为D在追诉时效内,应按照《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给予处罚。
周世祥、王春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孟连海关行政处罚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处罚【审理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2.18【案件字号】(2020)云行终75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赵霁易文张导【审理法官】赵霁易文张导【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周世祥;王春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孟连海关【当事人】周世祥王春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孟连海关【当事人-个人】周世祥王春才【当事人-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孟连海关【代理律师/律所】王良伟、艾星宏云南天溯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王良伟、艾星宏云南天溯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王良伟、艾星宏【代理律所】云南天溯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周世祥;王春才【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孟连海关【本院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三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走私行为和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处理,适用本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署法发〔2008〕484号《海关总署关于海关行政处罚若干执法问题的意见》规定,以走私罪嫌疑立案的刑事案件,因刑事撤案转为海关行政处罚的,在刑事侦查阶段调取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询问笔录)、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证据材料可以作为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合法违法罚款拘留查封扣押冻结管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质证合法性新证据证据确凿证据不足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三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假发骗取出口退税案例分析20xx年x月xx日,当事人委托xx春逸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一般贸易监管方式向海关申报出口x票毛发制假发,报关单号为xx,申报重量为xx千克,申报单价为x美元/千克,申报总价为xx 美元,申报商品编码为xx,对应的出口退税率为xx%。
经海关查验,发现该票毛发制假发实际单价为xx美元/千克,实际总价为xx美元,申报价格与实际不符。
经查,当事人出口货物,价格申报不实,影响国家出口退税管理。
经计核,上述申报不实部分毛发制假发的申报价格共计人民币xx万元。
以上行为有出口货物报关单、海关查验记录单、货物清单、查问笔录、情况说明和工商资料等材料为证。
当事人出口货物,价格申报不实,影响国家出口退税管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并构成同法第八十六条第(三)项所列之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五)项之规定,决定对当事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科处罚款人民币xx元。
当事人应当自本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xx日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上述处罚决定。
当事人不服本处罚决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可自本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xx日内向宁波海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自本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x个月内,直接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之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可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九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海关可以将扣留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依法变价抵缴,或者以当事人提供的担保抵缴;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海关等价罚款从轻处罚案例你好,这里是海关服务热线。
我很高兴为您服务。
海关同志,你好,海关等价罚款从轻处罚案例 1我来给您解答一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规定,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第五十七条: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这么说没有主观过错的也不予行政处罚吗?是的,但如果当事人认为没有主观过错,那么需要拿出证据。
这是有上位法支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给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足够证据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没有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海关等价罚款从轻处罚案例 3可以进行“主动披露”。
“主动披露”是指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在进出口货物放行后,自查发现其进出口活动存在少缴、漏缴税款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况,主动向海关书面报告并接受海关处理,海关依法予以从轻、减轻行政处罚。
这是近年来中国海关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主动披露对企业有什么政策红利呢?主动披露涉及三方面政策红利1.关于行政处罚对主动披露的进出口企业、单位,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可以依法予以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实施办法(海关总署第230号令)进出口企业、单位主动披露涉税违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
(一)在涉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海关主动披露,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二)在涉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后向海关主动披露,漏缴、少缴税款占应缴纳税款比例10%以下,或漏缴、少缴税款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下,且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物品价值办法(2024年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24.10.28•【文号】海关总署令第273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货物监管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物品价值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的货物、物品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以下简称《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处罚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核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案件货物、物品价值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海关应当在确定违法货物、物品及其计税价格,计核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基础上,根据违法货物、物品的计税价格和相应税款计核货物、物品价值。
第四条海关计核违法货物、物品价值或者计核案件漏缴税款的,应当通过行政处罚告知书,将违法货物、物品价值或者漏缴税款数额告知当事人。
第二章违法货物、物品的确定第一节违法货物的确定第五条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申报时不能向海关提交许可证件的,违法货物为不能提交许可证件的实际进出口货物。
第六条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
其中,仅数量申报不实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数量超出许可证件进出口额度部分的货物;许可证件为“非一批一证”管理,且许可证件还有剩余额度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数量超出申报数量部分的货物。
第七条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税款征收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
其中,仅数量申报不实的,违法货物为实际进出口货物数量与申报数量差额部分的货物。
第八条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违法货物按以下方式确定:(一)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时应当申报的项目没有申报或者申报不实,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的,违法货物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人身扣留规定【法规类别】海关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第144号令【发布部门】海关总署【发布日期】2006.01.13【实施日期】2006.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人身扣留规定》已于2005年12月27日经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生二00六年一月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人身扣留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实施人身扣留措施,保证海关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人身扣留(以下简称扣留),是指海关根据海关法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对违反海关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走私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条海关依法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实施扣留,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海关实施扣留,应当遵循依法、公正、文明、及时和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适用对象准确、程序合法、处置适当。
第五条海关实施扣留应当由持有海关查缉证的海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海关工作人员)执行。
第二章适用对象和时限第六条海关工作人员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发现有下列行为涉嫌走私犯罪的,经当场查问、检查,可以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实施扣留:(一)有实施条例第七条第(一)项至第(五)项所列行为,且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二)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三)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四)与走私犯罪嫌疑人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五)有逃避海关监管,涉嫌走私犯罪的其他行为的。
海关对中国籍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海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保证海关有效监管、精准监管的同时,推动通关以及相关作业流程“去繁就简”,去除不必要的制度性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海关总署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等23部规章进行修改,具体内容如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中国籍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海关总署令第58号公布,根据海关总署令第198号修改)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中的“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修改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将第三条第一款中的“验凭旅客所持有效出入境旅行证件”修改为“验凭旅客有效出入境旅行证件”,将第十条第二款中的“持有效的出境证件”修改为“凭有效的出境证件”。
(二)将第六条第一款中的“应在获准定居后3个月内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部门签发的定居证明,向定居地主管海关一次性提出申请”修改为“应当在获准定居后6个月内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部门签发的定居证明,向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将“上述自用物品中,除本规定所附《定居旅客应税自用及安家物品清单》(见附件2)所列物品需征税外”修改为“上述自用物品可以向定居地主管海关或者口岸海关申报,除《定居旅客应税自用及安家物品清单》(见附件2)所列物品需征税外”,将“自用小汽车和摩托车准予每户进境各1辆,海关照章征税”修改为“自用小汽车和摩托车向定居地主管海关申报,每户准予征税进境各1辆”。
删去第二款。
规定全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等有效旅行证件出入境的旅客,包括公派出境工作、考察、访问、学习和因私出境探亲、访友、旅游、经商、学习等中国籍居民旅客和华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等中国籍非居民旅客。
第三条中国籍旅客携运进境的行李物品,在本规定所附《中国籍旅客带进物品限量表》(简称《限量表》,见附件1)规定的征税或免税物品品种、限量范围内的,海关准予放行、并分别验凭旅客所持有效出入境旅行证件及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办理物品验放手续。
海关总署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三)》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日期】2023.12.29•【文号】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98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处罚正文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98号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三)》的公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2〕27号),海关总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三)》,现予以发布。
特此公告。
海关总署2023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依法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规范行使海关行政处罚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裁量基准。
第二条本裁量基准适用于依照《海关法》《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规定办理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行政处罚案件。
第三条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行政处罚裁量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四条对于两个以上当事人共同实施的违法行为,应当区分情节及责任,按照海关裁量基准规定的裁量阶次以及量罚标准,分别给予行政处罚。
第五条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同时具有多个不同处罚情节的,应当综合全案情况,按照本裁量基准第三条规定的原则作出处理决定。
黄国飞、陈贤生海关行政管理(海关)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处罚【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2.29【案件字号】(2020)粤行终177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德敏王彩妃李永梅【审理法官】刘德敏王彩妃李永梅【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黄国飞;陈贤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当事人】黄国飞陈贤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当事人-个人】黄国飞陈贤生【当事人-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代理律师/律所】卢沛雄广西富章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卢沛雄广西富章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卢沛雄【代理律所】广西富章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黄国飞;陈贤生【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本院观点】本案系行政处罚纠纷。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合法违法罚款管辖第三人证据确凿证据不足维持原判证据保全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系行政处罚纠纷。
二审争议焦点是黄埔海关作出的埔关缉查字[2019]248700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被诉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一、被诉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程序是否合法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违反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为:……(二)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本案中,黄埔海关立案后依法调查,对黄国飞、陈贤生及证人进行询问,调取案涉船舶停靠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番禺莲花山港的相关监控视频,比对案涉船舶进出境时轮胎的数量、位置、大小等,结合黄国飞、陈贤生及相关证人的查问笔录以及对轮胎分布示意图、视频监控截屏、相关照片的指认,查明案涉船舶“粤金轮838”船的承租人黄国飞联系货主并指使随船业务员陈贤生从香港醉酒湾码头将10条废旧轮胎装船,经深圳蛇口海关以“吉船”(无载货)方式瞒报进口。
1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法规类别】关税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4.09.19
【实施日期】2004.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已经2004年9月1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
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四年九月十九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关行政处罚,保障海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
2 / 6
的规定,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 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走私行为和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以及法律、行
政法规规定由海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处理,适用本实施条例。
第三条 海关行政处罚由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管辖,也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海关管
辖。
2个以上海关都有管辖权的案件,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管辖。
管辖不明确的案件,由有关海关协商确定管辖,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级海关
指定管辖。
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由海关总署指定管辖。
第四条 海关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处理的违法行为,应当移送有关行政机
关处理;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地方公安机关依
法办理。
第五条 依照本实施条例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但不没收进出境货物、物品、
运输工具的,不免除有关当事人依法缴纳税款、提交进出口许可证件、办理有关海关手
续的义务。
第六条 抗拒、阻碍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依法执行职务的,由设在直属海关、
隶属海关的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抗拒、阻碍其他海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当报告地方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走私行为及其处罚
第七条 违反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
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为:
(一)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
3 / 6
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二)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
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
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三)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账册、电子数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
海关监管,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在境内销售的;
(四)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账册、电子数据或者以伪报加工贸易
制成品单位耗料量等方式,致使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脱离监管的;
(五)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保税区、出
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运出区外的;
(六)有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的其他行为的。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走私行为论处:
(一)明知是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的;
(二)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船舶及所载人员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或
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运输、收购、贩卖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没有合
法证明的。
第九条 有本实施条例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的,没收走私货物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万
元以下罚款;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的,没收走私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
元以下罚款;
(二)应当提交许可证件而未提交但未偷逃税款,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
品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物品等值以下罚款;
(三)偷逃应纳税款但未逃避许可证件管理,走私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
4 / 6
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偷逃应纳税款3倍以下罚款。
专门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2年内3次以上用于走私
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应当予以没收。藏匿走私货物、物品的特
制设备、夹层、暗格,应当予以没收或者责令拆毁。使用特制设备、夹层、暗格实施走
私的,应当从重处罚。
第十条 与走私人通谋为走私人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海关单证的,
与走私人通谋为走私人提供走私货物、物品的提取、发运、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
方便的,以走私的共同当事人论处,没收违法所得,并依照本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予
以处罚。
第十一条 报关企业、报关人员和海关准予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储存、加工、
装配、寄售、展示等业务的企业,构成走私犯罪或者1年内有2次以上走私行为的,海
关可以撤销其注册登记、取消其报关从业资格。
第三章 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及其处罚
第十二条 违反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但不构成走私行为的,是违
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 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的,责令退运,
处100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口货物的
收发货人向海关申报时不能提交许可证件的,进出口货物不予放行,处货物价值30%以下
罚款。
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出口属于自动进出口许可管理的货物,进出口货物的
收发货人向海关申报时不能提交自动许可证明的,进出口货物不予放行。
5 / 6
第十五条 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数量、规格、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
启运地、运抵地、最终目的地或者其他应当申报的项目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分别依
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的,予以警告或者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予以警告或者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影响国家许可证件管理的,处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罚款;
(四)影响国家税款征收的,处漏缴税款30%以上2倍以下罚款;
(五)影响国家外汇、出口退税管理的,处申报价格10%以上50%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未按照规定向报关企业提供所委托报关事项的真实情
况,致使发生本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对委托人依照本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的规
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报关企业、报关人员对委托人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未进行合理审查,或者
因工作疏忽致使发生本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对报关企业处货物价值10%以
下罚款,暂停其6个月以内从事报关业务或者执业;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报关注册登
记、取消其报关从业资格。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
收违法所得:
(一)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
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更换标记、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的;
(二)未经海关许可,在海关监管区以外存放海关监管货物的;
(三)经营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寄售、展示等业务,有关货
物灭失、数量短少或者记录不真实,不能提供正当理由的;
(四)经营保税货物的运输、储存、加工、装配、寄售、展示等业务,不依照规定
6 / 6
办理收存、交付、结转、核销等手续,或者中止、延长、变更、转让有关合同不依照规
定向海关办理手续的;
(五)未如实向海关申报加工贸易制成品单位耗料量的;
(六)未按照规定期限将过境、转运、通运货物运输出境,擅自留在境内的;
(七)未按照规定期限将暂时进出口货物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擅自留在境内或
者境外的;
(八)有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其他行为,致使海关不能或者中断对进出口货物实施
监管的。
前款规定所涉货物属于国家限制进出口需要提交许可证件,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
能提交许可证件的,另处货物价值30%以下罚款;漏缴税款的,可以另处漏缴税款1倍以
下罚款。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处物品价值20%以下罚款,有违法所
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海关尚未放行的进出境物品开拆、交付、投递、转移
或者进行其他处置的;
(二)个人运输、携带、邮寄超过合理数量的自用物品进出境未向海关申报的;
(三)个人运输、携带、邮寄超过规定数量但仍属自用的国家限制进出境物品进出
境,未向海关申报但没有以藏匿、伪装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的;
(四)个人运输、携带、邮寄物品进出境,申报不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