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探微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引言维多利诺教育起源于意大利,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创立的一种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
在我国,维多利诺教育实践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维多利诺教育实践的特点。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1. 德育为先维多利诺教育实践强调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班会、主题演讲、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智育为主维多利诺教育实践注重智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学校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体育为辅维多利诺教育实践重视体育教育,认为体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开设丰富的体育课程,如田径、篮球、足球等,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 美育熏陶维多利诺教育实践注重美育熏陶,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1. 尊重学生个性维多利诺教育实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学校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维多利诺教育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质疑。
学校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 创新教育模式维多利诺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实践。
四、重视家校合作1. 家校沟通维多利诺教育实践重视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状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观.述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答:维多里诺的学前教育思想:(1)胎教及环境的作用:就胎教及婴幼儿的护理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2)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重视智、体、美、德的普遍实施,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
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1)早期教育的任务和意义:教育的四项任务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在青年的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其次,它使青年人能够热爱并透彻地学习自由学科;再次,它使青年人能为生活的义务做好准备;最后,它使青年人很早就习惯于基本的礼仪。
”早期教育的意义是幼儿尚处在未成熟阶段,喜欢模仿,易效法良好范例而养成善行,也易接受负面的影响而染上恶习。
(2)幼儿教育方法:教师切不可把幼儿视为小大人,施教时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特征并照顾其个别差异。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寓言及巧妙的比喻对其进行教育。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
伊拉斯谟的教育观是北欧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
他对于教育力量的高度评价对夸美纽斯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成为以后民主主义教育家的有益的精神养料;他对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强调可以视为近代国民教育理论的先导。
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1)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2)对教师的要求:是头脑精明而非学识渊博的人,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注意让儿童理解所学的知识。
康帕内拉的学前教育思想:(1)优生与胎教(2)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康帕内拉将教育视为国家的责任,主张所有儿童享受平等的集体公育;主张通过轻松和愉快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科学文化基础教育、体育和劳动教育。
其思想超出了一般人文主义者,并给夸美纽斯及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深刻影响。
摘要: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运动,其教育实践在思想、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实践的研究,旨在揭示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
在教育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践进行探讨。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理念1.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践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核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应关注个体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道德、智慧、审美和身体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与中世纪以宗教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2. 重视个体差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重视实践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开设了各种实验课程,如解剖学、物理学、化学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3. 跨学科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践倡导跨学科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设置1. 文科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课程以文科教育为主,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哲学、历史、地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2. 理科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课程也注重理科教育,开设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课程。
英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应用(全文)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所谓的人文主义教育其实并非一种完善的理论概念,而是一种随着人类的认知而不断进步完善的思想,面对不同的发展时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内容。
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期(即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因为眼光的局限,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认知也就十分有限,当时的教育界普遍重视以古典语言与古典学科作为教育的核心,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出可全面发展的人才。
[1]此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维多里诺认为,只有做到身心兼顾,德智并重,发展儿童个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育,才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而现今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对于人才的素质教育,即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力,还应该具备高标准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可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还可以在该环境下有所作为。
二、在英语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必要性(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及实践能力目前,英语专业已不再是文史科类学生的专长,众多理工类高校都已开设了这一专业课程,理工类开设该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科技英语人才(包括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等),但由于长期的文理分科,致使理科学生擅长逻辑思维而缺乏人文知识,他们对语言的低敏感程度,让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明显弱于文科生。
通过笔者对众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的自学与实践能力其实都不强,近八成学生的英语知识主要是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来获得,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会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实践。
而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学生长期受到哑巴英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在英语的口语表达方面十分吃力,自主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2]鉴于这种畸形的学习状况,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自学与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做到可以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去传统的语言教学思想认为,英语教学的要求就是为了助力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都十分重视语言教学,重视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语法的正确性及语言的流畅性,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情况则不闻不问。
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探微摘要:维多里诺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新型教育方式的优越性,从而与中世纪经院教育开始脱离。
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人,他在教育方法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进一步鲜明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维多里诺快乐教育和谐发展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
他18岁入巴杜亚大学,并在巴杜亚教文学、数学达20年之久。
后又到威尼斯进修希腊文,并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
几年后,便开始了创建孟都亚宫廷学校的生涯。
维多里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
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教书、办学,与师生相处极为友好。
他严格锻炼身体,是一个卓越的骑手、舞蹈家和剑术师,为了使身体能抗拒严寒酷暑的侵袭,他冬夏穿着同样的衣服,冬天也只拖着一双凉鞋,因此平时很少生病。
他真正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各方面身体力行、堪称模范的时代巨人,被誉为“一切人道之父”。
作为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便是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了新型教育方式的优越性,从而与中世纪经院教育脱离。
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人,他在教育方法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进一步鲜明地表现出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1424年,维多里诺接受了孟都亚公爵贡查加的聘请,设立和主持了一所学校。
这座学校建于郊外的一所别墅中,它位于湖滨,处在森林和田野之间,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是维多里诺有意的安排,因为他认为,为了从事理想的教育,首先必须有一个幽雅美丽的天然条件,使学生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时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他同时重视校内环境,将别墅中原有的华丽的家具统统搬走,把教室改建得高大宽敞,使它们充满阳光和空气。
教室的四壁,还装饰以各种儿童游戏的壁画,让学校处处都呈现出诱人的气氛。
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优美,建筑物恢弘瑰丽,维多里诺命名学校为“快乐之家”(又译“行乐园”),学校获得了巨大声誉。
一、引言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
本文将从人文主义教育实践的历史渊源、核心观念、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人文主义教育实践的历史渊源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教育观念从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人的理性、智慧、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2. 近代教育改革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育家们开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要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人文主义教育实践的核心观念1. 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个性、需求和潜能,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人文关怀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强调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 个性发展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强调个性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关注个体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4. 终身学习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强调终身学习,认为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育应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个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四、人文主义教育实践的途径1. 教育课程设置人文主义教育实践要求教育课程设置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课程内容应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学等人文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2. 教学方法改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要求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5——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被复兴的学科都是关于希腊罗马古典知识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但就本质而言,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要利用古代文化重视反映人性和人的世俗成就的思想去对抗以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
马克思指出,新兴资产阶级在创造阶级文化时,曾经“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根据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的研究,在历史上,从人文学科(studia humanitatis)和人文主义者(humanista)——它在文艺复兴后期是指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与其他学科,如神学、哲学、法学、医学、自然科学等区别开来的,基本上属于专门知识的一个流派或分支。
它包括语法、修辞、诗歌、历史和道德哲学五个学科。
因此对人文主义的最初理解应该从代表这些学科的人文主义者的职业理想、思想兴趣和文学作品来进行,它是上述意义的人文学科的伟大兴起和发展,而不能将出现在19世纪早期的人文主义这一术语中对人的价值及人的问题的强调这一现代观念的反向投射作为其主要的意义。
这实际上区分了人道主义和早期人文主义的区别。
1但尽管如此,在19世纪人文主义这一术语出现之后,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强调和与人道主义的混合却是一直存在的。
资产阶级提倡的新文化一般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是针对神道而言的,西欧封建文化以神为世界观核心,资产阶级新文化则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主要表现在: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压抑和禁锢;提倡现实幸福,肯定现实生活的乐趣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提倡学术,尊崇理性,反对愚昧无知。
《外国教育史》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维多里诺2. 《巴尔福法案》3. 五项竞技4. 产婆术5. 恩物6. 赠地学院7. 骑士教育8. 毛雷尔法案9. 兰学10. 文雅教育11. 公学12. 《民主主义与教育》13、苏格拉底14“从做中学”15导生制16《理想国》17庆应义塾18“七艺”二、填空题1. 中世纪教育中的“前三艺”是文法、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世界目前公认最早的学校是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国)的宫廷学校。
3. 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他创办的教育机构叫____________。
4. 中世纪教育的两大系统是和。
5. 阿拉伯帝国的初等学校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是。
7. 文明古国的主要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____________、文士学校和__________。
8. 中世纪教育中的“后四艺”包括算术、几何、________ 、_____________。
9. 罗马教育家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
10. 拜占廷帝国教育除重视“七艺”外,学生还需学习罗马的_________和________。
11. 法国社会学家______________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12. 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的著名教育著作是___________,其主人公是 _________。
13. 法国费里教育法案中明确规定了免费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
14. 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有主教学校、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15. 斯巴达单纯注重_____________教育,以___________为培养目标。
16. 雅典教育注重体育训练,其项目有跑步、跳跃、_________、_________和角力。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一、人文主义教育的起源与背景1. 文艺复兴的推动- 在中世纪,教育主要被教会控制,以神学为中心。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人文主义者认为,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美德和价值,这为人文主义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例如,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那里的学者们首先开始挖掘古代文化遗产,倡导一种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 社会变革的需求- 当时的欧洲社会正在经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城市的兴起、商业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文化、具备多种才能的人才。
传统的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文主义教育应运而生,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参与社会事务的新型人才。
1.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教育认为人是有理性、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掘人的这些潜能,使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与中世纪教育将人视为上帝的附属品不同,人文主义教育把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
例如,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倡导人们关注自身的价值,这种思想影响到教育领域,促使教育从关注神转向关注人。
- 培养具有多种才能的“全人”。
这种“全人”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优雅的举止。
像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创办的“快乐之家”学校,就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
2. 课程设置的变革- 重视古典学科。
人文主义教育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文学、历史、哲学等古典学科作为核心课程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典学科,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古代文化的精髓,汲取古人的智慧。
例如,学生们会阅读荷马的史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等。
- 增加自然科学和实用学科。
虽然古典学科占主导地位,但也开始关注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如天文学、数学等。
《外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维多里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家,被称为“仁爱之父”。
他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学生创造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范围;精心组织课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等。
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2. 《巴尔福教育法》: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
其中规定了地方教育的领导权归地方教育局。
由此,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国家教育领导体制确立下来,结束了英国教育行政长期混乱的状态,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法案。
3. 五项竞技:希腊时期,斯巴达为培养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武士,特别注重军事体操教育,并将此确定为斯巴达教育的唯一核心和重要内容。
其基本项目五项: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简称“五项竞技”。
4. 产婆术:苏格拉底使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构成。
其优点在于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缺点要求学生必须有相应知识经验。
5. 恩物:福禄倍尔设计的玩具。
按他的意思即神恩赐给儿童的礼物。
实际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木制或绒线玩具等,主要供幼儿园儿童游戏和作业时所用。
主要有6种。
他的后继者发展为10种。
6. 赠地学院:是南北战争后,美国政府支持开办的州立大学。
1861年,通过“毛雷尔法案”,规定凡各州有国会议员一人,可由国家拨地三万英亩,其收入作为开办工、农、商学院的基金。
赠地学院的开办,使州立大学迅速增加,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向实用化发展。
7.骑士教育: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形式。
世俗封建主后代在宫廷或贵族家中接受军事战术训练和上流社会礼仪教育,通过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等训练;以培养维护封建主利益,满足其各种需要的强悍军人——骑士。
8. 毛雷尔法案:美国南北战争后通过的教育法案。
其中规定凡各州有国会议员一人,可由国家拨地三万英亩,其收入作为开办工、农、商学院的基金。
第六章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
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路德、加尔文、夸美纽斯、洛克等。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1、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
(1)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因此他重视智、德、体、美诸育的普遍实施。
他的学校中不仅设有古典学科,也注意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的开设。
在教学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和练习的原则与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
他提出了体育应被看作是高尚的、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并特别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同时也注重让学生阅读有关宗教方面的书。
维多里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他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陶冶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些见解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教育简史》形考二作业及答案【名词解释】“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敏感地觉察到科学革命的兴起和各种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并基于其宗教观念,提出了“泛智”教育主张,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能够在智慧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他提出掌握教学之艺的人,要随时准备好将自己的一切学得之物授予他人;并拥有对一切人,愿意教授一切的全然奉献精神。
这才是“为一切人,教导一切”的真正含义。
也只有如此,教育才担得起“技艺中的技艺”的美誉。
就此,夸美纽斯的“泛智”主张体现出两重意义: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也就是要把人们现世和来生所需的一切事项,主要包括智力、道德和宗教信仰,全部纳入教育内容之中,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才是周全的教育,才能使人们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也就是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接受一切有用的教育。
其中,第一重意义,是夸美纽斯针对科学革命所要求的学校教育内容扩充做出的反应,第二重意义则体现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民主性。
【名词解释】快乐之家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由维多里诺付诸实践。
维多里诺18岁入帕多瓦大学学习,曾受教于彼特拉克的学生,对西塞罗的《论雄辩家》有精深的研究,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拉丁文作家之一。
维多里诺在帕多瓦教了20年的文法和数学后,于1423年在曼图亚公爵冈查加的一再邀请下,来到曼图亚担任家庭教师,教导公爵的三个儿子。
后来,入学者日益增多,也允许曼图亚家族重要成员的子弟人学,于是其私学发展成为一所宫廷学校,名为“快乐之家”,意喻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
“快乐之家”校址在郊外一个围绕着宫殿的公园里,四周都是草场,环境优美,自然质朴,建筑恢宏瑰丽,布置雅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他在这所学校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
他的教育实践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快乐之家”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和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人文主义教育的起源、核心思想、教育实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人文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一、引言人文主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时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
在我国,人文主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旨在分析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和实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起源与核心思想1. 起源人文主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们关注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提倡全面发展。
此后,人文主义教育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2. 核心思想(1)以人为本: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
(2)全面发展:人文主义教育主张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个性发展:人文主义教育强调尊重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倡导终身学习,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践1. 教育目标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公民,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2. 教育内容(1)学科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人文课程:强调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热爱儿童,相信儿童,把新生一代培育成为体魄健全、知识广博、多才多艺、敢于进取、善于开拓的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家;要求恢复古代希腊的体育和美育,进行包括世俗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观在内的道德教育,智育的课程要增加人文和科学方面的课程,从而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教学方式,主张启发儿童智慧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生动活泼的新式教学方法(一)以世俗学校或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为依托,摆脱或减少教会对教育的控制和影响,提倡促进人的发展的自由教育,而非禁锢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宗教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法国的法兰西学院、英国的文法学及公学、德国大学运动等,都是人文主义教育兴起的表现。
(二)以发展个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富于进取精神,善于处理公私事务的人为目标。
这个培养目标与造就僧侣,训练骑士的封建教育相比,已发生了重大转变。
(三)重视恢复古希腊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教育,扩大和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人文主义者认为肉体是灵魂存在和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非常重视发展人的身体力量,主张通过各项体育活动,使人具有健康、协调、敏捷的身体。
在德育方面,改变了以宗教思想为中心的状况,要求用人道主义,自由、平等、享受、幸福的道德观进行教育。
在智育方面,大大拓宽了课程范围。
除拉丁语、希伯来语、希腊语、“七艺”外,增设了人文和自然知识方面的课程,到文艺复兴后期已发展到近20个学科,计有文法、文学、历史、修辞学、论理学、伦理学、算术、代数学、三角法、几何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机械学、化学、音乐等。
人文主义者切望青年一代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发展的新成果,更深刻地去认识世界。
这个时期的智育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还注意到发展智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求知欲望和培养思考能力。
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促进了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校中设置音乐、图画等科目,加强了美育的实施。
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探微
摘要:维多里诺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新型教育方式的优越性,从而与中世纪经院教育开始脱离。
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人,他在教育方法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进一步鲜明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维多里诺快乐教育和谐发展
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
他18岁入巴杜亚大学,并在巴杜亚教文学、数学达20年之久。
后又到威尼斯进修希腊文,并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
几年后,便开始了创建孟都亚宫廷学校的生涯。
维多里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
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教书、办学,与师生相处极为友好。
他严格锻炼身体,是一个卓越的骑手、舞蹈家和剑术师,为了使身体能抗拒严寒酷暑的侵袭,他冬夏穿着同样的衣服,冬天也只拖着一双凉鞋,因此平时很少生病。
他真正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各方面身体力行、堪称模范的时代巨人,被誉为“一切人道之父”。
作为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便是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了新型教育方式的优越性,从而与中世纪经院教育脱离。
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人,他在教育方法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进一步鲜明地表现出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
1424年,维多里诺接受了孟都亚公爵贡查加的聘请,设立和主持了一所学校。
这座学校建于郊外的一所别墅中,它位于湖滨,处在森林和田野之间,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是维多里诺有意的安排,因为他认为,为了从事理想的教育,首先必须有一个幽雅美丽的天然条件,使学生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时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他同时重视校内环境,将别墅中原有的华丽的家具统统搬走,把教室改建得高大宽敞,使它们充满阳光和空气。
教室的四壁,还装饰以各种儿童游戏的壁画,让学校处处都呈现出诱人的气氛。
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优美,建筑物恢弘瑰丽,维多里诺命名学校为“快乐之家”(又译“行乐园”),学校获得了巨大声誉。
远近富豪贵绅子弟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从德意志前来就学者。
除贵族子弟外,也不乏穷苦但颇具天分的学生。
最盛时,学生多达七十多人。
教育贫苦学生是他的理想,为了使他们能够毕业,维多里诺让这些学生在他家里食宿。
他们6、7岁入学,20岁毕业,修业15年左右,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学习期间都在校住宿;学生实行自治。
维多里诺希望在他的学校里,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能管理国家,主持教会,兴办企业的人才。
二、设置广泛学科,注意和谐发展
孟德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得到和谐发展,继承古希腊的“和谐教育”的传统,把身体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发展个性,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他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不同的,嗜好迥然相异。
他要求教师的教
育应跟随自然的教导,课程包括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著作。
其中除文学外,还包括历史和哲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体育。
维多里诺相当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
他经常让学生进行骑马、射箭、游泳、角斗、击剑、跳舞、赛跑、跳高、踢球等活动,开展体育锻炼。
当有的学生长时间埋头做作业而不愿在规定的时间运动时,维多里诺便亲自劝说他们和他一道去运动场地活动。
在这座新型的学校中,随着一年四季的变换编排了各种形式的体操。
每当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时节,维多里诺都带领学生到野外嬉游,游泳爬山,做有趣的游戏。
按照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训练运动技巧,而在于使学生身心健康。
因此,他把体育和德育、美育结合在一起。
例如,他认为,经常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就可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消除孤僻离群、目无他人的恶习;游戏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使儿童的心灵受到陶冶,形成温柔、尊贵和优美的品性。
维多里诺相当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特别能增强感受力。
他教学生们唱歌、弹琴、做体操和游戏时也伴奏音乐。
在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上,他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思想家有相似看法。
三、注重个性发展,改革教学方法
维多里诺很重视学生的户外活动,除经常组织学生到周围自然环境中散步、游玩外,他还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运用游戏、练习、参观等方法,采用直观教具。
在
毕业时,组织学生去外地旅游。
维多里诺主张教育应使儿童发展个性。
在“快乐之家”里,他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教授不同的知识。
每当发现某个儿童具有特殊的才能时,他便及时地调整教材和教学方法。
除了注重体育和德育外,维多里诺还让学生学习数学、天文、历史、语法、修辞学和雄辩术等知识。
维多里诺改变了中世纪学校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方法进行教学。
他用活动字母教读写;通过游戏传授算术初步知识;教几何时,让学生作图和测量。
他在游戏中向儿童灌输初步算术知识,让他们在绘图和测量中学习几何。
古典语言和古典文学也是学校中的重点科目,荷马、维吉尔、西塞罗等人的作品都是研究的重点。
但是,维多里诺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自觉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且启发他们自己主动尝试创作。
在教拉丁语和希腊语时,维多里诺还经常采用会话的方式。
四、重视宗教和道德教育
在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里,无论是教育的范围、内容,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都与中世纪有显著不同,但并未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
维多里诺认为宗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认为没有宗教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他把宗教教育的课程仍列为必修课,坚持读奥古斯丁的著作。
为培植宗教感情和信仰,他和学生每天做早祷,每月去教堂做一次忏悔,严格遵守斋期;学校中也有宗教科目,规定了要阅读的宗教修养方面的书籍。
在“快乐之家”里,体罚废除了,但不放任自流,学生做错了或违犯规矩,仍要受到惩罚。
由于维多里诺并没有留下专门的教育著述,他的主张只是通过办学实践表现出来,缺少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更谈不上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纲领,体现了其历史局限性。
他采用尊重人的天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兼顾儿童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受到后人的推崇,许多进步学者都把“快乐之家”看成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参考文献:
[1]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
[2]贺国庆,朱文富.外国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