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常见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
- 格式:pdf
- 大小:72.86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和配伍表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
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
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
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
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
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
此外,本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含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
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
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
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
最新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大全完整版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氨基苷类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氯霉素类氟苯尼考与强力霉素、新霉素、硫酸粘杆菌素联用疗效增强;与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联用疗效降低;与卡那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链霉素联用毒性增强;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红霉素与磺胺类、泰乐菌素、及链霉素,北里霉素与链霉素、泰乐菌素与磺胺类,竹桃霉素与四环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红霉素不宜与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四环素联用;氟喹诺酮类有氟哌酸、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联用有协同作用;与利福平、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抗胆碱药物合用有拮抗作用;慎与氨茶碱合用;磺胺类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多粘菌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忌与青霉素类合用;液体磺胺药不能与Vc、盐酸麻黄素、四环素、青霉素等合用;固体磺胺药与氯化钙、氯化铵合用会增加泌尿系统毒性,并忌与5%NaHCO3合用;林可酰胺类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可与四环素、氟哌酸、壮观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合用;口服补液盐和适量维生素可减少本品副作用,但与Vc、VB联合失效且毒性增强;其他杆菌肽锌可与多黏菌素、链霉素及新霉素合用;禁与土霉素、金霉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喹乙醇合用;利褔平可与两性霉素B、链霉素、异烟肼以及万古霉素、大环内脂类、β-内酰胺类合用;氯丙嗪不宜与安乃近合用,氯茶碱不宜与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合用;中西药配伍清开灵注射液不宜与强酸性抗生素配伍;鱼腥草注射液不宜与丁胺卡那注射液联合应用;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配伍难度大,故中药制剂应尽量单独使用;此外,卡那霉素、甲砜霉素、痢特灵、磺胺类、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免疫前后3~5天应避免使用;抗菌药可分为四种:A.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杆菌肽;B.静止杀菌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利福平;C.快效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类、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D.慢效抑菌剂磺胺类,其中A+B→协同;A+C→拮抗;A+D→一般不会有重大影响,有明显指征时如磺胺药与青霉素治脑部细菌感染,明显提高疗效;B+C→相加或增强,不拮抗,C+D→相加;B+D→无关或相加;。
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
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其至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应避免。
1、水溶性维生素注+kcl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VitB6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
VitB6 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kcl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Vitc+vitk1分析:VitK1可被VitC破坏而失效。
使用缘由:VitK1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Vit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
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
不能配伍原因:Vit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Vit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VitK1疗效降低。
中药及中药制剂与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药物时,一种药物对另外一种药效应的修正,即改变药物动力学或药理效应而使药效增强、减弱或消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按其疗效的增强和减弱,可以分为协同和拮抗两方面。
1.协同作用•分为相加和增强两种,两药并用疗效相当于两药总和则为相加,1+1=2;如果比相加作用还大则为增强作用,1+1>2。
痛必定注射液与镇痛剂安乃近等合用对恶性肿瘤、类风湿及外伤性疼痛有明显作用。
2.拮抗作用•独立性拮抗、对消性拮抗、竞争性拮抗和非竞争性拮抗。
独立性拮抗指两种药物具有独立的对抗作用,对消性拮抗是两者结合成一种无作用的化合物,竞争性拮抗指两药竞争性地与受体结合,非竞争性拮抗指两药合用后量效曲线仍在同一起点但最大效能却减弱。
如麻黄素等可拮抗磺脲类降糖作用。
一、目录1.中西药合理配伍•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2.中西药配伍禁忌•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3.结语二、中西药合理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过程中,因两药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且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配伍不合理的情况在生活中常有发生,故有必要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配伍进行研究,探索中西药相互作用的规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中西药及复方制剂的合并使用从中药、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三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如下:黄芩、金银花•与青霉素配伍时,金银花和黄芩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抗菌作用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它们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效应黄连、等抗菌性中药•与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合用时,可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甘草•与呋喃妥因或链霉素合用,可降低呋喃妥因的胃肠道反应或减轻链霉素对第八对颅神经的毒害枳实•与庆大霉素配伍,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增强抗胆道感染作用1.常见中药与西药配伍(1)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石菖蒲•与硫酸镁合用治疗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药石菖蒲挥发油具有抗惊厥、抗平滑肌痉挛和化痰平喘止咳等多种药理作用,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可降低支气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抑制其对气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石菖蒲、地龙•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联用,能提高抗癫痫的效果,治疗癫痫大发作的疗效高于单一用药(2)石菖蒲、地龙苦参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时,可以增强苦参的抗菌作用,单独应用苦参合剂的疗效与氨基苄青霉素相似,与甲氧苄氨嘧啶并用后两者是协同作用,其抗痢疾杆菌的作用明显优于氨基苄青霉素与异丙肾上素合用时,苦参中的氧化苦参碱可以抑制组胺所致的过敏反应及致敏机体的抗体形成,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量与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药物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具有协同作用,苦参的催眠作用既速效且持续时间又长,适用于成人神经官能症。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
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1.1 药效学方法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1.2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2.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
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2.2 按药效学分类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
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摘要】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形日趋普遍,熟练把握中西药的合理联用相当重要。
对一些常见的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幸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及保障临床用药平安起抛砖引玉之功。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Abstract:It is very common for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to treat grasping 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is of great author makes analysis on familiar compatibility tabu of the integration,hoping to guide and guarantee safe clinical administration.Key word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compatibility tabu最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制药工业的迅速进展和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切开展,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形日趋普遍。
熟练把握中西药的合理联用相当重要。
现将常见的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简述如下。
1 降低药物的疗效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与降压药不宜合用,因为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如此就降低了降压药的作用。
很多患者常常显现降压药和含有麻黄碱的药物“白加黑”同时服用的现象。
含酸性药物的中成药如保和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与西药氢氧化铝凝胶、氨茶碱、碳酸氢钠、胃舒平不宜同时服用。
因后四种西药为碱性药物,犹如时服用那么会发生酸碱中和,使中药、西药均失去医治作用。
含多种金属元素,如钙、镁、铁等矿物质成份的中药(石膏、石决明、瓦楞子、龙骨、牡蛎等)及中成药(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不宜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利福平等配伍[1]。
2012年第1期刺节论》记载:“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认为素体气血不足的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流滞关节,从而发病。
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中老年人大多肾精衰少、肝血不足,失去了对筋骨的滋养、涵养,在此基础上,风、寒、湿邪易于侵袭,跌扑劳损而加重了经络受阻,气血阻闭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痹。
治疗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消肿止痛。
我们利用中药熏洗的热效应及中药本身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起到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滑利关节的功效。
方中红花、苏木、当归、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舒筋活血通络;川乌、草乌、川椒温痛散寒,现代医学认为有镇痛、局部麻醉作用,可增加患者在功能锻炼时对疼痛的耐受性;麻黄取其发散消肿之意;地龙味咸软坚通络;桂枝、川牛膝活血温通于四末,以为引药达到病所。
诸药合用,活血化瘀、消肿通络,对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敦煌消定膏由我省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在深入研究敦煌医学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精选出10几味中药研制。
本方用无名异为君,主金疮、折伤止痛、生肌肉,以治疗接骨和跌打损伤为主要特色;辅以生大黄祛瘀活血、疗伤镇痛为臣;红花、鸡血藤、延胡索活血行气舒筋,独活、威灵仙利湿通络,共为佐使。
诸药合用,能行能散,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
总之,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熏洗配合腿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150例患者进行施治,达到了标本兼顾,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5.33%,由此可见中药熏洗配合腿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便于推广。
但对于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变形较甚,功能严重障碍的晚期患者,本方法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3]Mackinnon J,Young S,Baily RA.The St Georg sledge for unicom -partmental replacement of the knee.A prospective study of 115cas -es[J].J Bone Joint Surg Br,1988,70(2):217—223.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81-02常见中西药配伍禁忌陈明会*摘要:目的: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分析陈逸生张坤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其效果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
但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这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
1中西药发生化学反应药物在进入胃肠道后由于各种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形成络合物或其他无活性的物质而影响疗效。
111沉淀反应汉肌松注射液、枳实注射液等含生物碱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如与碳酸氢钠、青霉素等碱性注射液混合,则生物碱游离产生沉淀;丹参中的水溶成分具有鞣质的特性,能与洛贝林、士的宁、麻黄碱、维生素B1等西药结合产生沉淀,降低药物效果。
112络合反应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会因络合影响药物的吸收;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如含钙的石膏、龙骨、牡蛎、石决明、海螵蛸、瓦楞子等;含铁的自然铜;含铝的明矾;含铁、镁、铝的磁石、代赭石;含铝、铁、钙、镁的赤石脂、钟乳石等及含此类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片)、牛黄上清丸、明目上清丸、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片、复方五味子片等,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合用,因这些中药中含有的Ca2+、Fe2+、Fe3+、M g2+、A l3+、B i2+等金属离子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形成难溶性鳌合物,不易被胃肠吸收,减弱其抗菌效果,也影响中药药效的正常发挥;含有大量鞣质的中药如地榆、拳参、石榴皮、五倍子、侧柏叶等,不宜与胰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等酶制剂合用。
这些酶制剂结构中的酰胺键或肽键能与鞣质形成牢固的氢键缔合物,改变药物的性质,降低疗效。
113产生有毒物质临床联用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而增加毒副作用。
中西药配伍禁忌(2009-02-06 09:02:44)标签:杂谈中西药的配伍和使用2009-09-03 16:12近年来,由于疾病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地标升国标后,大量的中药制剂开始被临床采用,由于中药和西药各有所长, 目前在兽医疾病的防治中,中西复方药物的应用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二者连用在临床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中西医联合用药方面做出概述。
中西药合方是我国中西兽药合璧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发挥中西兽药各自的特长 ,取长补短 ,提高防治效果。
西药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很好的重复性,而中药好像从多靶点开始。
因此有人打一个比方就是一个屋子里面有一堆苍蝇,西医就会采用一些高效的气雾剂直接对苍蝇作用,很快很有效很迅速,一下苍蝇就没有了。
中医呢,发现苍蝇多是卫生条件不好,因此建议打扫卫生等环境管理开始。
最终的结果是用气雾剂喷完后苍蝇没有了一会又会来一群,用中医的结果是虽然看起来苍蝇少了但是那些烦人的苍蝇要一下消除还需要时间。
那么还不如中医去打扫卫生,西医来喷雾。
这样有效结合就能很好很快解决问题。
虽然这个比方不是很严谨,但是也大概表述了两种医疗体系下的差异。
因此结合应该是满足市场要求的,如果只看到中西兽药合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就完全否定中西兽药合方制剂是不客观的。
实践证明 ,中西兽药合方得当,用途防治效果相当好。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医学就是解决疾病问题的,有差异只是思路而已。
同样中西药也没有严格界限。
中药,尤其是植物性中药和动物性中药 ,往往含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学成分 ,将这些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出来 ,形成单一的化学物质 (或称单体 ),甚至人工合成或进行化学结构的改造,就变成了西药。
如麻黄是中药 ,从麻黄中提取的麻黄素就成了西药;黄连是中药 ,小檗硷 (黄连素 )则被当成西药;常山是中药 ,常山酮就是西药 ;延胡索是中药等等。
现在所谓的西药大多数都来源于天然物质 (中药 )。
2012年第1期*陕西省凤翔县医院(721400)2011年11月20日收稿肝坏死、肝硬变、肝癌和尿毒症等。
所以,使用该药应遵医嘱,根据病情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加大服用量和任意延长服药时间,尤其是患有慢性肝脏疾患和肾功能低下及有过敏体质的人。
临床实践证明,该药在感冒早期,即患病第1天~2天服用疗效最佳。
2阿斯匹林为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 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
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肝炎。
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3扑热息痛也为常用的解热药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症,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儿童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疹等,所以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此药。
另据文献报道,过量使用扑热息痛(每日6g ,常用剂量为4g)或长期服用时,常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尤以肝细胞坏死为常见,10g 可导致死亡。
目前,国内含有扑热息痛的复方感冒药,达三十余种,致使临床不易掌握含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无意中导致病人过量服用,特别是感冒患者自己急于缓解症状,自行服用几种均含扑热息痛的抗感冒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肝损害。
4去痛片、APC 除含有咖啡因之外尚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此药已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药源性事故。
此外,滥用此类药还可致肾乳头癌、肾盂癌和尿路癌症。
美国20%的慢性间质性肾炎,5%~9%的终末期肾病是因滥服解热止痛药所致。
5另有数十种复方制剂如:康泰克、康必得、感冒通、力克舒、快克胶囊等,服用后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
滥用则可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尿,长期服用还可导致胃溃疡及出血、过敏性皮疹或药疹、荨麻疹,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若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和死亡。
综上所述,滥用感冒药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药品广告夸大其辞,也易导致抗感冒药的不合理使用,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在驻店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感冒药。
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79-02浅析几类常见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路雪林*谢林爱*关键词:配伍禁忌;中西药物;联合应用随着中医药科技的进步,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上极其普遍,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化学结构难以定性,必须注意合理配伍,避免配伍禁忌,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就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做以下总结。
1常见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1.1藿香正气水、风湿止痛药酒、人参酒。
不宜与水合氯醛、氯丙嗪、奋乃静等合用,可生成毒性物质。
也不宜与巴比妥类、苯妥英纳、安乃近及降糖药合用,因乙醇的药酶诱导作用,使后者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疗效降低。
1.2复方甘草合剂、龟鹿补肾丸、参茸丸。
不能与阿司匹林及胰岛素、降糖灵等降血糖药合用。
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
上述药物所含成份可使糖原异生,降低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分解,使血糖升高,拮抗降血糖药的作用。
1.3止嗽定喘丸、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糖浆。
不宜与降压药、肼类抗抑郁药、氨茶碱、肾上腺素、地高辛等合用。
因麻黄素的收缩动脉血管作用可致血压升高,甚至有导致高血压危象及脑出血的危险,麻黄碱还可兴奋心肌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可使洋地黄类强心药的作用增强。
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不良反应。
1.4五味子冲剂、保和丸、安神补心丸。
不宜与磺胺类药合用,易析出结晶而导致结晶尿、血尿。
也不能与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合用,可减弱疗效。
与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同用会起中和反应,降低或失去药效。
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合用,会加重对肾脏的毒性。
1.5黄连上清丸、小活络丹、牛黄清心丸。
与碘离子制剂,重金属药如硫酸亚铁、硫酸镁、氢氧化铝等合用可产生不溶性沉淀。
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较强的西药合用会影响溶解度,妨碍吸收。
1.6大山楂丸、启脾丸、健脾丸。
不宜与四环素、水杨酸钠、阿司匹林、鞣酸蛋白、烟酸等合用,后者可使上述药物所含淀粉酶活性降低,丧失药效,若必须同用时,至少要间隔2h 以上。
1.7柏子养心丸、小儿惊风散、七珍丸。
不宜与有还原性的三溴片、碘化钾、溴化钾等西药同服。
因上述药物在胃肠道遇碘或溴后可生成对肠道有刺激性和毒性的碘化汞或溴化汞沉淀物,可导致药源性肠炎,增加对肝肾的毒性。
1.8牛黄解毒丸、六神丸、清热解毒丸。
不宜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亚铁盐同服,因所含雄黄主要成份为硫化砷,同服后胃液内产生少量硝酸或硫酸,可使硫化砷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毒性增加,长期应用可引起砷中毒。
2常用中成药注射剂与西药的配伍禁忌2.1复方丹参注射液。
尽可能不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
不可与胃舒平、细胞色素C 注射液合用。
严禁与喹诺酮类药物直接配伍。
与抗肿瘤药物配伍会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
2.2鱼腥草注射液。
不宜与乳酶生、整肠生、胃酶合剂等合用,不宜与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 、喹诺酮类注射剂配伍。
2.3双黄连注射液。
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混合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故不能直接配伍使用。
2.4血塞通注射液。
不宜与异丙肾上腺素同用。
79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80-02中药外敷配合腿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0例临床疗效观察王长慧*黄晖*徐克武***甘肃中医学院(730020)**通讯作者,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30020)2011年11月29日收稿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腿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50例住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中药外敷及腿浴治疗,1疗程15天,随访3-6月。
结果:治疗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有效率95.33%。
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腿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敷;中药腿浴;膝关节;关节炎2.5注射用炎琥宁。
忌与维生素B 6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氨茶碱、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配伍。
2.6止喘灵注射液。
不宜与氨茶碱配伍使用。
高血压患者服用优降宁期间,禁忌使用止喘灵注射液。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用应根据中西药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个体差异,合理选用,以发挥中西药结合在临床治疗中的互补作用,真正达到药物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中西合璧。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畸形为特点的骨关节病。
其在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男女均可发生,尤以女性多见。
现将我院关节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配合腿浴治疗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5例,女115例;年龄45-72岁,病程6月-20年,有外伤史13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07年公布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诊断标准”[1]:(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 线片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腔积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5)晨僵≤30min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符合1、2或1、3、5、6或1、4、5、6即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纳入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X 线检查、或CT 、MRI 检查确诊者,年龄在40岁~80岁之间,且愿配合观察者。
1.4排除标准:①年龄在40岁以下的,80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③治疗未满1疗程者及未按规定用药者或各种原因中断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④关节严重畸形、中、重度以上肿胀,或关节强直者;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2治疗2.1中药腿浴:①组方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各30g ,红花、苏木、川乌、草乌、川椒、麻黄、地龙各10g ,当归、威灵仙各15g ,川牛膝15g 。
②方法将上药置盆中,用凉水约3000ml 浸泡30min ,然后煮沸20min ,先熏,待温度适宜后再洗患处,边洗边主动及被动活动患肢关节。
每天1次,每次约30min ,15天为1个疗程。
2.2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在腿浴结束后给予消定膏外敷,消定膏按患者患侧腕关节周径大小,取一张长度大于该部位2-3cm 的普通麻纸,将消定膏制剂均匀涂在该麻纸上,厚达3cm ,敷于患部,绷带缠绕,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疗效判断标准及结果3.1疗效判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牛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
临床控制: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
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
有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无效:疼痛症状与关节活动均尤明显改善。
3.2膝关节疼痛分级与评价标准:参照Bristol 膝关节评分系统标准[3]对膝关节进行疼痛分级,0级为无疼痛;1级为轻度或偶有疼痛;2级为中度疼痛限制活动;3级为严重疼痛影响休息。
3.3膝关节功能分级与评价标准参照Bristol 膝关节评分系统标准[3]从活动5分、行走5分、上楼3分、就坐2分、打软腿5分5个方面,共计20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级,0级(优)为18-20分;l 级(良)为14-17分;2级(可)为10-13分;3级(差)为低于10分。
3.4统计学方法:两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
3.5疗效分析:治疗前与治疗1疗程后疼痛分级改善例数见表1;治疗前与治疗1疗程后关节功能分级改善例数见表2;治疗1疗程后有效例数(痊愈,显效)构成比见表3。
表1治疗前与治疗1疗程后疼痛分级改善例数表2治疗前与治疗1疗程后关节功能分级改善例数表3治疗1疗程后有效例数(痊愈,显效)构成比4讨论膝骨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很早就认识。
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痹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痹在于骨则重……骨痹不已,内舍于肾。
”《素问·长例数0级1级2级3级治疗前1500214683治疗后150528792例数0级1级2级3级治疗前1500368331治疗后1505473185组别例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后15038(25.33)73(48.67)32(21.33)7(4.67)95.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