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颈部精细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48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是头颈部区域的最重要血管之一,它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上行至脑部,为脑部供血。
在显微外科解剖中特别重要,因为它的解剖位置复杂,相邻的神经和血管非常密集,手术时需要精细的解剖和操作。
显微外科解剖过程中常规进行颈侧切口,仔细游离皮下组织,清除颈部浅表静脉,Ligamentum nuchae和纵突肌。
接着,清除颈部深部静脉、甲状腺等组织,最终可见到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它们交会处的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向前与内侧是颈总动脉,向后为椎动脉,向外为第十二肋间肌和岩斜肌,向内为椎体。
在解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结构,例如颈总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颈椎神经等,以免损伤。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在临床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供应脑部的主要血管之一,手术过程需要非常小心谨慎。
手术过程中若意外损伤后交通动脉,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如中风、神经功能衰竭等,因此要高度重视。
总之,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解剖时要注意周围结构,手术中更需小心谨慎,以确保手术成功,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甲状腺基本解剖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它的形状像一只蝴蝶,由左右两个侧叶和中间的峡部组成。
甲状腺虽然体积不大,但却在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的左右侧叶呈圆锥形,大小和高度约为 4 5 厘米,宽度约为2 25 厘米,厚度约为 1 15 厘米。
峡部连接着左右侧叶,位于第 2 4 气管软骨的前方,宽度约为 2 厘米。
有的人甲状腺还有从峡部向上伸出的锥状叶,长短不一。
甲状腺的表面有两层被膜包裹着。
外层被膜称为甲状腺真被膜,紧贴着甲状腺的实质。
内层被膜称为甲状腺假被膜,也叫外科被膜,它是由气管前筋膜形成的。
这两层被膜之间存在着一些疏松的结缔组织,还有甲状旁腺、血管、神经等结构。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
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是为甲状腺提供血液的主要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沿喉侧下行,到达甲状腺上极时,分成前、后两支,进入甲状腺的前、后面。
甲状腺下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向上经过颈动脉鞘后方至甲状腺侧叶的后面,分成上、下两支。
此外,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它的出现率约为 10%,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沿气管前方上行,供应甲状腺峡部和锥体叶。
甲状腺的静脉回流也有其特点。
甲状腺上、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
这些静脉在甲状腺的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以免造成出血过多。
甲状腺内部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
滤泡是甲状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
滤泡腔内充满了胶质,胶质是甲状腺球蛋白的贮存形式。
滤泡上皮细胞具有摄取碘和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即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它们的合成过程比较复杂,首先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碘离子,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碘离子被氧化成活性碘。
活性碘与甲状腺球蛋白上的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后交通动脉是人体中一条极为重要的血管,它连接了颈部和头部的血液循环系统。
显微外科解剖后交通动脉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1. 解剖位置:后交通动脉位于颈部和头部的后部,连接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它通过枕骨下裂进入颅内,与大脑动脉相连接,形成了重要的颅底循环。
2. 解剖结构:后交通动脉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分支组成,包括椎基动脉和横行动脉。
它还与大脑动脉、基底动脉有重要的连接关系,共同形成了脑循环系统。
3. 解剖特点:后交通动脉是脑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连接前循环和后循环,确保了大脑组织的充分供血。
后交通动脉还与颈椎的骨骼结构相连接,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二、后交通动脉的临床意义1. 血液供应:后交通动脉通过与前循环相连,为大脑提供了重要的血液供应。
在前循环受阻或者血管病变时,后交通动脉可以通过远端供血来保证大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2. 神经系统保护:后交通动脉的畅通不仅可以保证大脑组织充分供血,还可以为颈部和头部的神经系统提供重要的支持。
它通过与基底动脉的连接,维持了大脑神经系统的联络和功能。
3. 外科手术:在一些颅内血管病变、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对于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科医生需要准确理解后交通动脉的位置、结构和供血情况,才能进行相关手术的选择和操作。
4. 血管病变治疗:后交通动脉在一些血管病变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颅内血栓的溶解和血管瘤的栓塞。
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可以有效指导这些治疗的进行和结果评估。
三、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技术1. 显微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进行的微创手术。
在后交通动脉的相关手术中,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外科医生准确观察和操作,保证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2. 显微镜下解剖:在显微外科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可以借助显微镜对后交通动脉进行精细解剖,分辨血管、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结构,避免误伤和功能损害。
人体解剖学:身体各部位器官简介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物机器,由许多不同的器官组成。
在人体解剖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和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器官结构和功能。
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身体的奥秘,对人类健康和医学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引言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科学,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功能。
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人类身体内部的奥秘。
现在,人体解剖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或研究人员至关重要。
身体的主要部位人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等主要部位。
每个部位都包含着一些重要的器官,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介绍。
1. 头部头部是人体的最上部分,包括了脑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下巴等器官。
脑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控制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运动。
眼睛使我们看到世界,鼻子帮助我们嗅到气味,耳朵使我们听到声音,嘴巴负责咀嚼食物和发音,下巴则支持着头部的结构。
2. 颈部颈部连接头部和躯干,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结构,例如颈椎、气管、喉咙和颈动脉。
颈椎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骨骼,起到支撑头部并保护脊髓的作用。
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将进入身体的空气输送到肺部。
喉咙则是我们说话和发声的重要器官,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血管之一。
3. 躯干躯干是人体最大的部位,包括了胸部、背部和腹部等区域。
胸部是呼吸系统和心脏的所在地,呼吸器官包括肺部、气管和支气管等,而心脏则负责泵血和循环。
背部由脊柱和背肌组成,脊柱是支撑身体和保护脊髓的重要结构。
腹部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所在地,包括了胃、肝脏、肾脏和小肠等器官。
4. 四肢四肢指的是人体的四个肢体,包括了手臂和腿部。
手臂包括了肱骨、桡骨和尺骨等骨骼,以及手指和手掌等结构。
腿部主要由股骨、胫骨和腓骨等骨骼构成,还有足部包括了脚趾和脚底等部位。
四肢起着运动和支撑身体的重要作用。
每个部位的器官简介除了对不同部位的介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些各个部位内的重要器官。
甲状腺基本解剖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形状像一只蝴蝶。
虽然甲状腺体积不大,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腺就像一对守护在气管两侧的“小翅膀”,由左右两个侧叶和连接两叶的中间峡部组成。
大部分人的甲状腺还有一个从峡部向上伸出的锥状叶。
甲状腺的重量通常在 20 30 克左右,但其大小和重量会因个体差异、年龄、生理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甲状腺的被膜是一层重要的结构,它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被膜又称为真被膜,内层被膜称为假被膜。
这两层被膜之间存在着一些间隙,其中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通过。
接下来看看甲状腺的组织结构。
甲状腺主要由许多甲状腺滤泡组成。
甲状腺滤泡是甲状腺的基本功能单位,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生产车间”。
滤泡由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中间充满了胶质。
胶质的主要成分是甲状腺球蛋白,它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滤泡上皮细胞具有摄取碘、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先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然后将碘离子摄入细胞内,并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碘离子氧化成活性碘,与甲状腺球蛋白上的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
随后,一个 MIT 和一个 DIT 偶联形成 T3,两个 DIT 偶联形成 T4。
合成的 T3 和 T4 会被储存在滤泡腔内的胶质中。
当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时,滤泡上皮细胞会通过胞吞作用将胶质摄入细胞内,然后在溶酶体的作用下,将甲状腺球蛋白水解,释放出 T3 和 T4,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
除了滤泡,甲状腺内还有另一种重要的结构——滤泡旁细胞,又称为 C 细胞。
这些细胞散在分布于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它们能够分泌降钙素,参与调节血钙水平。
再说说甲状腺的血液供应。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它主要由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