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淋球菌感染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淋球菌感染的病理病因,淋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淋球菌感染病因*一、发病原因淋球菌是Neisser于1879年所发现,故又称奈瑟氏淋病双球菌。
淋球菌为革兰阴性的卵圆形或球形菌,常成对排列,两菌的接触面扁平或微凹,大小为0.6~0.8μm。
无鞭毛无荚膜,也不形成芽孢。
在脓液标本中淋球菌位于白细胞内。
在含有动物蛋白质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良好,生长环境的最适pH值为7.0~7.5,最适温度为35~36℃,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在含5%-10%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迅速。
20~48h后观察菌落为圆形、凸起、湿润、光滑、半透明、灰白色、边缘呈花瓣状。
淋球菌可有多种分型方法。
根据菌落大小、光泽等分T1~T5五种类型,T1和T2两种菌落为毒性菌株,菌体表面有菌毛;T3,T4和T5为无毒菌株,菌体表面无菌毛。
菌毛与淋球菌的侵袭力有关。
淋球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干燥和冷热。
在干燥环境中1~2h死亡。
加热至55℃ 5min即灭活,室温1~2天内死亡。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素均敏感。
根据淋球菌生长时所需的不同营养,又可分为脯氨酸 (Pro-)、精氨酸(Xrg-)、尿嘧啶( Ura-)等型。
*二、发病机制淋球菌虽然具有内毒素,但与其毒力关系不大。
淋球菌表面抗原调节宿主和寄生菌间的相互关系,是其致病性和免疫性的重要部分。
表面抗原有:①菌毛蛋白抗原菌毛作为一种毒力因子,淋球菌表面的Ⅳ型菌毛与上皮细胞表面的CD46受体结合,通过信号传导使淋球菌黏附在上皮细胞,进而发生感染。
Ⅳ型菌毛也介导淋球菌在上皮细胞表面的运动。
淋球菌菌毛具有高度变异性,能够有效地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可使人体反复感染该病。
②Opa蛋白抗原 Opa蛋白是淋球菌外膜表面一种具有高度变异能力的蛋白,人体细胞上存在Opa蛋白的天然受体。
Opa蛋白与其受体结合,使由菌毛启动的黏附作用更为紧密,使淋球菌穿透上皮细胞,进入黏膜下层引起炎症。
浅议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应用[摘要]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已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最大障碍。
不同抗生素,其耐药机理各不相同。
现就几类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理进行探讨,期望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的耐药性;抗生素的应用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体内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分泌的酶排到细胞周质中,在β-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靶位点结合前水解β-内酰胺环,导致药物失活。
β-内酰胺酶有200种以上,且仍不断发现,目前与临床相关的有下列几种。
1、青霉素酶由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如淋球菌产生,水解青霉素,产生耐药性。
目前临床多应用耐酶青霉素如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苯唑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剂。
2、头孢菌素酶(ampc酶)革兰阴性菌,如假单胞菌、肠杆菌、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等产生,存在于染色体中。
当存在β-内酰胺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时,可诱导ampc酶表达水平增加10~100倍,成为高产ampc 酶的耐药株,并在院内通过染色体介导扩散。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产ampc酶菌的作用有限,克拉维酸体外实验还能诱导细菌产生ampc酶,故第三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不应用于产ampc酶菌感染。
3、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产生,也见于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和肠杆菌属.由β-内酰胺酶tem型和shv型酶发生点突变衍生而来,通过质粒介导,可被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抑制。
4、金属酶由假单胞菌属、脆弱类杆菌属、产黄菌属、沙雷菌属及嗜麦芽黄单胞杆菌属产生,可水解羧苄西林,称之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
该酶必须依赖少数金属离子(主要为zn2+)的存在而发挥催化活性的酶类,底物为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一大类β-内酰胺抗生素,其活性可被离子鳌合剂edta、菲咯啉或硫基化合物抑制,但不能被常见的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抑制。
头孢曲松钠联合法罗培南钠片治疗男性淋病临床效果分析赖家伟【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法罗培南钠片联合治疗男性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男性淋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联合法罗培南钠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62%,与对照组64.10%比较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分泌物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VAS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淋病患者用头孢曲松钠、法罗培南钠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加快症状改善,减轻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淋病;头孢曲松钠;法罗培南钠片【作者】赖家伟【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茂名 5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16淋病是一种性病,是由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淋病奈瑟菌所致,传播途径以性行为为主,临床表现为化脓性炎症,若未及时医治,急性症状则扩散至周围组织,引起重症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从性别比例来看,我国男性性传播疾病中淋病位居第二,抗生素药物全身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
但是,抗生素滥用可致耐药性,单用一种抗生素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疗效。
为此,我院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男性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头孢曲松钠、法罗培南钠片联合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8例男性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与中华皮肤性病学会提出的《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中淋病诊断标准符合,革兰染色显示双球菌阴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糖尿病、尿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险恶的“隐性淋病”概述淋病(Gonorrhea),是一种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尽管淋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但全球范围内淋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淋病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可能不太明显,因此被称为“隐性淋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方法、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
病因淋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人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包括性交、口交和肛交)、婴儿通过感染的生殖道分泌物而感染(称为新生儿淋病)以及罕见的非性传播途径(如共用毛巾等)。
淋球菌主要侵害泌尿生殖系统、肛门和咽喉等部位。
传播途径淋球菌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其中包括以下方式:1.性交:淋球菌通过男性射精的精液或女性阴道分泌物进入对方的生殖道,引起感染。
2.口交:淋球菌可以通过口腔与感染者的生殖器或肛门接触而传播至咽喉。
3.肛交:淋球菌可以通过肛门与感染者的生殖器或口腔接触而传播至肛门。
症状淋病在男性和女性的症状有所不同。
男性症状•尿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
•尿道灼热或疼痛。
•频尿、急尿。
•尿痛。
•睾丸肿痛(附带感染的副睾丸炎)。
•喉咙发炎(如果通过口交感染)。
女性症状•乳白色或黄绿色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灼热或疼痛。
•尿痛。
•下腹痛。
•经期不调。
•盆腔炎(可能导致不孕)。
•喉咙发炎(如果通过口交感染)。
淋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是淋病被称为“隐性淋病”的原因。
诊断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1.体格检查: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对生殖器、肛门和咽喉的观察。
2.实验室检测:通过取样分析,如尿液样本、生殖道分泌物或分泌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感染淋球菌。
3.分子生物学检测:常用的方法是核酸扩增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淋球菌的感染。
预防预防淋病的主要措施包括:1.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淋病的传播。
2.定期检测:性活跃人群应定期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淋病。
278株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结果分析
曹文苓;黎小东;毕超;梁艳华;宋卫忠;张锡宝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34)015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278株淋球菌中检出阿奇霉素敏感株174株占62.6%,中敏株58株占20.9%,耐药株46株占16.5%.结论临床应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的连续性监测.
【总页数】2页(P2027-2028)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毕超;梁艳华;宋卫忠;张锡宝
【作者单位】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广东广
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广东广州,5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江门市淋球菌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结果分析 [J], 梁佩婵;黄海花;吴志周;李娟红
2.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与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周兴春;顾觉奋
3.100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析 [J], 黎小东;梁景耀;曹文苓;毕超;李平;王建琴;张锡宝
4.2015-2018年广州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结果分析 [J], 黎小东;梁景耀;曹文苓;毕超;李平;梁艳华;张锡宝
5.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与mtrR/mtrC基因变异的关联分析 [J], 张铁军;周晓明;张涛;姜庆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惠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目的探究惠州市淋球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情况。
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菌株。
结果118株淋球菌对四环素、青霉素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7.97%(92/118)、73.73%(87/118)和39.83%(47/118);抗菌药物的最终浓度:青霉素为0.125~8 mg/L,四环素为0.25~16 mg/L,环丙沙星为0.03~2 mg/L,大观霉素为4~64 mg/L,头孢曲松为0.002~1 mg/L。
4株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同时也对四环素、青霉素以及环丙沙星有耐药作用。
结论淋球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考虑作为临床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标签:奈瑟球菌;最低抑菌浓度;耐药性随着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的不断增长,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已经不是四环素与青霉素。
淋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长,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课题组对分离出的118株淋球菌进行了检验,给惠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淋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研究资料为从惠州市3家医院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0月)的淋病确诊患者的脓性分泌物中所得,在经过氧化酶试验、革兰染色、糖发酵后放置在液氮中进行保存。
1.2 淋球菌标准菌株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淋球菌标准菌株均由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3 抗生素中国药品检验所提供青霉素与四环素;环丙沙星:浙江新昌制药公司生产;大观霉素: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头孢曲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4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使用琼脂稀释法[1]对5种抗菌药物淋球菌中的MIC进行测定,加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1.4.1 培养基的制备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书进行配制,pH为7.2~7.4。
淋病奈瑟菌在使用GC琼脂的基础加1%添加剂;其他链球菌使用含5%(v/v)绵羊血的MH琼脂(试验磺胺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1.4.2 含药琼脂平板的制备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热溶解,并在45~50℃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入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 mm。
通常按1∶9配制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
将配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冰箱可贮存5 d。
1.4.3 接种物制备与接种制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以1∶10进行稀释,以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的菌液(1~2 μl)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 CFU,形成直径为5~8 mm的菌斑。
接种好后置35℃孵育16~20 h(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孵育时间应满24 h),观察结果。
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细菌置5%CO2,幽门螺杆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1.4.4 结果判断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在含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琼脂平板上可见轻微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比较抑制80%以上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终点浓度。
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于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培养物纯度或重复试验。
2 结果2.1 抗菌药物测定118株淋球菌MIC的结果抗菌药物的最终浓度:青霉素为0.125~8 mg/L,四环素为0.25~16 mg/L,环丙沙星为0.03~2 mg/L,大观霉素为4~64 mg/L,头孢曲松为0.002~1 mg/L;4株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同时也对四环素、青霉素以及环丙沙星耐药有耐药的作用(表1、2)。
2.2 118株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判定118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7.97%(92/118),其次是青霉素和环丙沙星分别为73.73%(87/118)和39.83%(47/118),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最低为0.85%(1/118)和4.24%(5/118)(表3)。
3 讨论从全国2000年淋球菌耐药监测情况看,其中,耐四环素菌株阳性率为6%~62%,产青霉素淋球菌的阳性率为3%~83%,耐青霉素的淋球菌株阳性率为7%~88%,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标准,一种抗生素的耐药菌在5%以上时,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就不能选用该种抗生素[2]。
因此,惠州地区临床治疗淋病的药物不应再选用四环素和青霉素。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进而发挥其作用。
近些年来,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已经被很多的国家应用到淋病的治疗中。
但是,随着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不用增长,在西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该组抗生素已经不再有效。
日本的Tanaka等[3]报道,1991~1994年耐环丙沙星淋球菌为3.7%,2000年后升至46.8%。
在5种抗菌类的药物中,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都有较强的抗淋球菌效果。
测出的淋球菌为99.15%,对大观霉素比较敏感,85%具有耐药性,80.51%对头孢曲松敏感,4.24%具有耐药性。
实验结果表明,惠州地区耐环丙沙星淋球菌为39.83%,在临床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这类药物的使用中特别是在治疗淋病时要小心谨慎。
由此可见,惠州地区淋球菌治疗的首选用药,可以选择为头孢曲松与大观霉素。
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脒)、四环素类(土霉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β-内酰胺类(青霉素)、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
β-内酰胺类含有β-内酰胺环与饱和的噻唑环,能够杀死抗头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以及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中的细菌,还能将正处在繁殖期中的细菌杀死,是儿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抗生素。
β-内酰胺类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多肽合成,崩解细菌的细胞壁,造成细菌细胞壁的断裂或缺少,从而使细菌吸收外界的水分导致细菌涨破;β-内酰胺类会激活细菌内部的自溶酶,活化酶能溶解细菌,促使细菌死亡。
大环内酯素类拥有非烷结构,在酸性条件下能维持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就会被破坏,一般情况下,大环内酯分为一内酯和多内酯。
大环内酯类可以应用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对军团类的菌病也有疗效,还可以治疗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呼吸道、口腔、肠道等的感染病症。
四环素是抗生素中抗菌范围最大的一种,其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效果,对厌氧和好氧类菌也有效果,还对各种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等存在疗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广谱抗菌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出的半合成类的抗生素中的一种,主要呈现为碱性,可以溶于水。
对各类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有干扰作用,使得细菌体内的各种遗传信息的复制受到了阻碍,细菌的细胞不能正常的完成复制;蛋白质的代谢被打乱,造成细菌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内液的外漏,最后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能将稳定期中的细菌杀死,杀死的细菌主要包含流感杆菌、支原体等。
磺胺类是最早被合成的抗菌类药物之一,它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通常适用于因寄生虫而导致的细菌感染,但一些患者对磺胺类有过敏现象,所以,在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对患者进行试敏。
淋病奈瑟菌感染会引起淋病,抗生素是治疗淋病的主要药物,不能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规范的用药,容易造成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大观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为大观霉素。
Zenilman等[4]报道,耐大观霉素的淋球菌菌株易耐青霉素。
在进行检测时有21株耐大观霉素的菌株,都对青霉素有耐药性[5-6]。
所以,应该注重治疗淋病过程中大观霉素的使用效果[7-8]。
[参考文献][1] 范秉哲,裘祖源.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235.[2] 朱邦勇,赵秀梅.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结果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199-200.[3] Tanaka M,Takahashi K,Saika T,et al.Development of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and mutations involving GyrA and ParC proteins among Neissenia gonorrhoeoe isolates in Japan[J].J Urol,1998,159(6):2215-2219.[4] Zenilman JM. Nims LJ,Menegus MA,et al.Spectionmycin resistant gonococcal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5-1986[J].J Infect Dis,1987,156(6):1002-1004.[5] 任小蓉,尚宏喜,刘恩让,等.2007年深圳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检测结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08,6(4):991-998.[6] 曹文苓,黎小东,毕超,等.琼广州地区2004年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5,12(11):762-765.[7] 陈雪芹.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淋病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9,20(12):42-46.[8] 管文辉,严小平,蒋辽远,等.南京地区97株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测定[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2(6):3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