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知识培训 (2)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7
《医务人员手卫生》PPT课件•手卫生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手卫生设施与用品选择•洗手方法与步骤详解•消毒剂使用指南与效果评价•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计划•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举措目录CONTENTS01手卫生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手卫生定义及目的手卫生定义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目的清除或破坏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的感染途径,防止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手污染情况严重医务人员手常携带大量细菌,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手污染途径多样包括直接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等。
手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意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保护医患健康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降低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策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技能水平。
配备齐全、方便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液等。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倡导全员参与手卫生行动,形成良好的手卫生文化氛围。
加强手卫生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建立监管机制营造文化氛围02手卫生设施与用品选择应设置在靠近工作场所、方便医务人员使用的地方,数量充足,布局合理。
洗手池最好使用非手触式水龙头,以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若使用手触式水龙头,应保证一用一清洁一消毒。
水龙头推荐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等,避免使用公用毛巾。
干手设备洗手池、水龙头及干手设备配置要求消毒剂、清洁剂选用原则与注意事项选用原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具有有效消毒、清洁作用,且对皮肤刺激性小。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消毒剂、清洁剂的有效期、浓度等,确保其有效性。
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溅到眼睛、皮肤等敏感部位。
手套使用时机和更换频率建议使用时机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粘膜、处理被污染的物品等情况下应戴手套。
更换频率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若手套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手卫生知识培训ppt手卫生知识培训PPT一、什么是手卫生?手卫生是指通过洗手等方式,去除手上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从而预防感染传播的一种重要卫生行为。
二、为什么要进行手卫生?1.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手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很容易在接触物品和人体的过程中传播。
2.手卫生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洗手等手卫生行为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微生物,从而预防感染传播。
3.手卫生对个人和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对个人、家庭和公共卫生都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的手卫生方法1.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纸巾或手帕擦干手上的水分。
2.消毒:使用手消毒剂或酒精消毒液,搓揉双手,保持5-10秒,待干燥即可。
3.清洁:用湿巾、洁净的毛巾或纸巾擦拭物品表面,去除污垢和微生物。
四、何时需要进行手卫生?1.接触动物、动物产品、动物粪便和污水等后需要洗手。
2.进食前、触摸口、鼻、眼等粘膜部位前需要洗手。
3.接触生病的人体液体、呕吐物、排泄物、湿疹等皮肤病变时需要洗手。
4.咳嗽或打喷嚏、鼻涕用纸巾擦拭后需要洗手。
5.接触被感染的人或物品后需要洗手。
五、手卫生的注意事项1.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手指、手背、手掌、手腕等部位。
2.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搓揉双手,清洗干净。
3.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湿巾。
4.避免用同一毛巾或纸巾擦拭多个人的手。
5.儿童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手卫生。
六、手卫生的作用1.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洗手等手卫生行为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微生物,预防感染传播。
2.保护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手卫生是保护个人和家庭健康的基本措施。
3.促进公共卫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流行。
七、手卫生的常见误区1.只是冲个水就可以了:洗手时需要用肥皂搓揉,清洗手指、手背、掌心、手腕等部位。
2.大风天或者天气不冷,不需要洗手:无论什么天气,洗手卫生都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