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各单元日积月累及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410.67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 你看啊,诗人划着船,停靠在一个烟雾弥漫的小洲边。
这时候天都快黑了,人在旅途嘛,就特别容易发愁。
“日暮客愁新”,这个“新”字用得很妙呢,就好像之前的愁还不够,到了日暮的时候,又添了新的愁绪。
再看后面的景色描写,“野旷天低树”,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最后“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这月亮就像是诗人孤独旅途中唯一的陪伴,有一种很孤寂又有点温暖的感觉。
-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解析:- 这首诗就像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魔术表演。
一开始,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不过还没把山全遮住呢。
然后呢,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地打进船里,这画面感超强。
可是突然之间,一阵大风刮过来,把这些乌云啊、雨点啊都吹散了。
再看望湖楼下,湖水就像天空一样平静、清澈。
苏轼真是个写景的高手,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天气的变化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 晚上啊,月亮太亮了,把树枝上的喜鹊都惊到了。
清风一吹,半夜里蝉也在叫。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都在谈论着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呢,青蛙也在呱呱叫着,好像也在庆祝。
你看天上只有七八个星星,山前就开始下两三点雨了。
辛弃疾写这个景啊,特别有乡村的生活气息。
最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本来还在找以前住过的那个小茅草店呢,结果转过小路,过了桥,一下子就看到了,就像我们有时候找东西,突然就发现它在眼前一样,特别惊喜。
二、文言文部分。
- 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中心思想】通过写日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诗人的愁思与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中心思想】通过写西湖夏季忽雨忽晴、变化迅疾的景色,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译文】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往日的小茅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中心思想】描写黄沙道的夜景: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疏星稀雨,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译文】老友备好了丰盛的农家饭,邀我到他家做客。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青山。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我和老友喝着酒闲聊着庄稼收成情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第一单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zhěn)本次“日积月累”是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第二句,造物即造物者,指天。
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第三句的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第四句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第五句,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
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第六句的意思是: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第二单元: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第一单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zhěn)本次“日积月累”是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第二句,造物即造物者,指天。
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第三句的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第四句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第五句,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
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第六句的意思是: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第二单元: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2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6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
-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就像在讲故事一样,诗人划着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个“烟渚”呀,给人一种很神秘、很朦胧的感觉呢。
- “日暮客愁新”,太阳落山了,这时候诗人心里的忧愁就像小芽一样冒了出来。
为啥呢?因为他在旅途中呀,远离家乡,看到天黑了,就更觉得孤单和思念家乡了。
- “野旷天低树”,诗人往远处看,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就好像天空要压下来似的,也衬托出诗人那种孤独渺小的感觉。
- 最后一句“江清月近人”可有意思了。
江水很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离人很近。
这时候月亮就像诗人的好朋友一样,在他孤独的时候陪伴着他。
-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解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你看那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不过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呢。
这黑云来得特别快,就像有人在天上打翻了墨水瓶,这个比喻很形象吧。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地跳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那些雨点就像调皮的小珠子在乱蹦乱跳。
- 后面两句虽然课本上可能没有完整给出(完整的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但是前面这两句已经把夏天那种骤雨的景象描写得超级生动了。
-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
-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把树枝上的喜鹊都惊到了。
这画面就像我们突然打开灯,把小动物吓了一跳一样。
-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凉的风一吹,蝉就开始叫了。
夏天的夜晚,有蝉鸣、有清风,多惬意啊。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同时还能听到一片青蛙的叫声。
这就像一幅田园丰收图,青蛙都在为丰收欢呼呢。
六年级日积月累语文上册一、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1. 内容。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2. 解析。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诸葛亮为蜀汉政权尽心尽力,不辞辛劳,一直到死才停止奉献的忠诚和敬业精神。
这种精神在形容为国家、为事业全心全意付出时经常被引用。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达了曹植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把死亡看作如同回家一样平常的豪迈气概。
它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的这句话强调了对国家领土的坚守,祖宗留下来的土地,哪怕是一寸一尺都不能轻易让给别人,体现了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这句诗表明,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
这反映了普通民众也应具有的爱国责任感,爱国不分地位高低。
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1. 内容。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
-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2. 解析。
- 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指出美好的青春年华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也不会有第二个早晨,所以应当趁年轻时及时努力,因为岁月是不会等待人的。
这是在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积极进取。
- 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等到头发变白后悔就来不及了,空自悲伤。
表达了珍惜青春年少时光,积极建功立业的思想。
- 朱熹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说明少年很容易变老,而学问却很难学成,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强调了年少时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第 1 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 3 课(1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和日积月累一、古诗词部分-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诗人乘坐着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时候呀,天已经傍晚了。
在外面漂泊的游子,本来就有点忧愁,这傍晚的景色呢,让他的忧愁又添了几分。
你看那原野空旷得很,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呢,江水清澈得很,月亮倒映在水里,感觉离人特别近。
就好像这个孤独的诗人啊,只有天上的月亮能陪陪他,这种描写把那种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淡淡的忧愁表现得特别到位。
-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解析:哇,你看这天,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全遮住呢,这雨就噼里啪啦地下起来了。
那雨点啊,就像白色的珠子一样跳进船里,感觉特别有画面感。
可是突然呢,一阵大风刮来,把这些乌云啊、雨啊全吹散了。
再看看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天空一样。
苏轼真是个厉害的诗人,这么短的诗就把西湖的雨景写得这么生动有趣,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雨过天晴的。
-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晚上啊,月亮出来了,明亮的月光让树枝上的喜鹊惊飞了。
清凉的风在半夜里吹着,还有蝉在鸣叫呢。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到处都是青蛙呱呱叫的声音,就像在开一场热闹的丰收大会。
天上呢,只有七八个星星挂在天边,山前也飘来了两三点小雨。
这时候呀,诗人走着走着,突然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看到了以前住过的小茅草店。
辛弃疾把乡村夜晚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的,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就像自己也在那个小路上走着一样。
-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解析:黄河弯弯曲曲的,里面有好多好多泥沙啊。
那浪涛汹涌,就像被大风簸弄着一样,从天边滚滚而来。
诗人可真会想象,他说现在要是沿着黄河一直往上走,就能到达银河,然后和牛郎织女的家在一起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解释日积月累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造物即造物者,指天。
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
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日积月累二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地祖国和人民.: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
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唯有民族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新进步: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下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主题诗句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下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上册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 (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六年级上册语文】
各单元日积月累及翻译赏析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句意】: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句意】:为了国家解除危难奋勇献身,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句意】: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应当誓死守卫,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句意】: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不敢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春日作者: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齐放的美丽景致。
【赏析】这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朱熹(1130- 1200),字元晦,世称朱文公。
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他的诗歌善于说理,富有生活气息。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稀疏变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作者】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其诗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等。
五行:金、木、水、火、土
【译文】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是道教教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谷:粟、豆、麻、麦、稻
【译文】稻、麦、黍、菽、稷是五种农作物,俗称“五谷”。
反映了我国古代重视农耕、以食为天的思想。
五音:宫、商、角、徵、羽
【译文】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五彩:青、黄、赤、黑、白
【译文】五彩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成语“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其中的“五彩”泛指各种颜色。
第七单元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现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悦耳动听。
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传说李白年少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
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第八单元日积月累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译文】:冷酷无情的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志士,有怜爱之心的未必就没有大丈夫的气概。
【赏析】:鲁迅这两句诗不仅回答了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还体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赏析】:这句话含蓄、深刻,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赏析】:“民魂”即民族精神。
鲁迅认为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进步。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赏析】:“中国的脊梁”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这句话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为了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他们是国家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