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9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习题参考答案绪言0-1题:写出R10中从250~3150的优先数。
解:公比q10= ,由R10逐个取数,优先数系如下: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0-2题:写出R10/3中从0.012~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 3;由R10中的每逢3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解:公比q10/30.012, 0.025, 0.050, 0.100, 0.200, 0.400, 0.800,1.600, 3.150, 6.300, 12.50, 25.00, 50.00, 100.00。
0-3题:写出R10/5中从0.08~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5;由R10中的每逢5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10/50.80, 0.25, 0.80, 2.50, 8.00, 25.0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1-1题 1.1-2题(1)为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2088d H(3)为过盈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5567r H1-3题 (1)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φ+ 0 - H8最大间隙:Xmax=+0.131㎜ 最小间隙:Xmin=+0.065㎜配合公差为:f T =0.066㎜r 6φ+ 0 - H7 +0.060+0.041最大过盈:Ymax=-0.060㎜ 最小过盈:Ymin=-0.011㎜ 配合公差为:f T =0.049㎜+ 0 - H8孔、轴公差:h T =0.039㎜,s T =0.025㎜; 配合的极限:Xmax=+0.089㎜,Xmin=+0.025㎜(2)为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5)为基孔制的过盈配合1-4题φ+ 0 - 孔、轴公差:h T =0.021㎜, s T =0.013㎜; 配合的极限:Xmax=+0.019㎜,Ymax=-0.015㎜ 配合的公差:f T =0.034㎜φ+ 0 - H7 u 6+0.235+0.210孔、轴公差:h T =0.040㎜,s T =0.025㎜; 配合的极限:Ymax=-0.235㎜,Ymin=-0.17㎜ 配合的公差:f T =0.065㎜;(1)φ600.1740.10000.01996D h ++- (2)φ50018.0002.0025.0067+++k H (5)φ800.0910.12100.01976U h --- 1-5题 (1)Ф2588f H 或Ф2588h F (2) Ф4067u H 或Ф4067h U (3) Ф6078k H 或Ф4078h K (1-6题)孔与轴的线胀大系数之差:△6105.11=⨯=α/℃, 降温-70℃导致的间隙减少量:△X = -0.040 mm设计结果:①Ф5078e H (基孔制);②Ф5078f F (非基准制,X m ax 和 X m in 相同)。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4.图样标注())20O0.02i 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
20-0.047,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
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0.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1.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2.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3.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14.图样标注中①20「21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1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1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7.零件图样上规定①d实际轴线相对于①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①0.02mm。
这表明只要①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①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19.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0.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1.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第四章习题:4— 1 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4— 2 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4— 3 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
(2)
2.错误标注
4— 4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4— 5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4— 6技术要求→图样标注:
1、正确标注:
2.错误的标注
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
改错题:
(a)题图
( a)题图改错后的标注(a)题图标注
(b)题图(b)题图改错
(c)题图改错
(d)题图改错
(e)(f)题图改错
4— 7 公差原则的应用:
4-9 形状误差评定:
见教材 P98
平面度误差为: 18.75-( -12.5)=(单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是否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答: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去,并达到使用要求,这种特性就叫互换性。
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都带来了很大方便。
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互换性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1-2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各用于什么场合?答:互换程度不同: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做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中而满足使用要求;不完全互换是同一规格的零部件,需要经过挑选、调整或修配,再装配到机器中去才能使用要求。
当使用要求和零件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即机器部件装配精度不高,各零件制造公差较大时,可采用完全互换进行零件生产;反之,当机器部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或很高,零件制造公差较小时,采用不完全互换。
1-5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为多少?(1)电动机转速:375,750,1500,3000,、、、(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钻孔直径):25,40,63,80,100,125等答:(1)此系列为派生系列:R40/12,公比为(12(2)此系列为复合系列,前三个数为R5系列,后三位为R10系列。
补充题:写出1~100之内的派生系列R20/3和R10/2的优先数常用值。
答:R20/3:1.00,1.40,2.00,2.80,4.00,5.60,8.00,11.2,16.0,22.4,31.5,45.0,63.0,90.0R10/2:1.00,1.60,2.50,4.00,6.30,10.0,16.0,25.0,40.0,63.0,100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5(略)2-9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同时组合下列尺寸:48.98mm,29.875mm,10.56mm。
答:48.98=(1.48+7.5+40)29.875=(1.005+1.37+7.5+20)10.56=(1.06+9.5)提示:组合量块数量最多不超过4块,数量越少越好(因误差越小)。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4.图样标注())20O0.02i 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
20-0.047,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
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0.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1.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2.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3.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14.图样标注中①20「21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1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1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7.零件图样上规定①d实际轴线相对于①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①0.02mm。
这表明只要①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①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19.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0.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1.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4.图样标注φ200-0.021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0.046,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0.067()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0.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1.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2.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3.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14.图样标注中Φ20+0.021意确定。
()1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1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7.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
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19.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0.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第5章一、选择题1.表面粗糙度符号或代号不应标注在( A )。
A. 虚线上B. 可见轮廓线上C. 尺寸界限上D. 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2.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 A )更能充分反映被测表面的实际情况。
A. Ra B.RzC.Rmr(c) D.RSm3.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 B )。
A.加工容易B.耐磨性好C.抗疲劳强度差D.传动灵敏差性二、判断题1.同一公差等级时,孔的表面粗糙度值应比轴的小。
(×)2.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大。
(×)3.轮廓最小二乘中线是惟一的,但很难获得,可用轮廓算术平均中线代替。
(√)4.参数Ra、Rz均可反映微观集合形状高度方面特性,可互相替换使用。
(×)5.表面粗糙度值越大,则零件的表面越光滑。
(×)三、简答题1.表面粗糙度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形状误差和表面波纹度有何区别?答:零件表面具有的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就叫做表面粗糙度,也称为微观不平度。
这三种误差一般以其相邻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加以区分:波距大于1 0mm的属于宏观几何形状误差,波距在1~10mm之间的属于表面波纹度,波距在1mm以下的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答: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两表面做相对运动时,只在轮廓的峰顶处发生接触,其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但表面太光滑,又不利于润滑油的存储。
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则由于装配时微观凸峰被挤平,使实际有效过盈减小,从而降低了联结强度;对于过渡配合,表面粗糙也会使配合变松。
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特别是在零件承受交变载荷作用时,会使零件的疲劳强度降低而损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1.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公差 尺寸标注孔: Φ10 9.985 9.970 -0.015-0.0300.015 Φ10 015.0030.0−−孔: Φ18 18.017 18 +0.0170 0.017 Φ18 017.00+孔: Φ30 30.012 29.991 +0.012-0.0090.021 Φ30 012.0009.0+−轴: Φ40 39.95 39.888 -0.050-0.1120.062 Φ40 050.0112.0−−轴: Φ60 60.041 60.011 +0.041+0.0110.030 Φ60041.0011.0++轴: Φ85 8584.978-0.0220.022 Φ850022.0−2. 1) X max = 0.033- (-0.098) = 0.131mm Xmin = 0 - (-0.065) = 0.065mmT f = | 0.131-0.065 | = 0.066mm 2) Y max = 0 – 0.060 = -0.060mm Y min = 0.030 – 0.041 = -0.011mm T f = | -0.060+0.011 | = 0.049mm 3) X max = 0.007- (-0.016) =0.023mm Y max = -0.018 – 0 = -0.018mm T f = | 0.023 – (-0.018)| = 0.041mm 4) X max = 0.039 - 0.002 = 0.037mm Y max = 0 – 0.027 = -0.027mm T f =|0.037 – (-0.027)| = 0.064mm 5) X max = 0.074 – (-0.140) = 0.214mm X min = 0 - (-0.030) = +0.030mmT f =| 0.214 – 0.030 | = 0.184mm 6) X max =0.009 – (-0.019) = 0.028mm Y max = -0.021 – 0 = -0.021mm T f =| 0.028 – (-0.021) | = 0.049mm3. (1) Φ50)(7f )(8H 025.0050.0039.00−−+ X max = 0.089mm X min = 0.025mm 基孔制、间隙配合 (2)Φ80)(10h )(10G 0120.0130.0010.0−++ X max = 0.250mm X min = 0.010mm 基轴制、间隙配合 (3)Φ30)(6h )(7K 0013.0006.0015.0−+− X max = 0.019mm Y max = -0.015mm 基轴制、过渡配合 (4)Φ140)(8r )(8H 126.0063.0063.00+++ Y max = -0.126mm Y min = 0mm 基孔制、过盈配合 (5)Φ180)(6u )(7H 235.0210.0040.00+++ X max = -0.235mm Y min = -0.170mm 基孔制、过盈配合 (6)Φ18)(5h )(6M 0008.0004.0015.0−−− X max = 0.004mm Y max = -0.015mm 基轴制、过渡配合 (7)Φ50)(6js )(7H 008.0008.0025.00+−+ X max = 0.033mm Y max = -0.008mm 基孔制、过渡配合 (8)Φ100)(6k )(7H 025.0003.0035.00+++ X max = 0.032mm Y max = -0.025mm 基孔制、过渡配合 (9)Φ30)(6n )(7H 028.0015.0021.00+++ X max = 0.006mm Y max = -0.028mm 基孔制、过渡配合 (10)Φ50)(6h )(7K 0016.0007.0018.0−+− X max = 0.023mm Y max = -0.018mm 基轴制、过渡配合 4.(1) Φ60)(9h )(9D 0074.0174.0100.0−++ (2) Φ30)(8h )(8F 0033.0053.0020.0−++ (3) Φ50)(6k )(7H 018.0002.0025.00+++ (4) Φ30)(6s )(7H 048.0035.0021.00+++ (5) Φ50)(6h )(7U 0016.0061.0086.0−−−5.∵ X min = 0.025mm, X max = 0.066mm . ∴配合公差T f =| 0.066 –0.025| = 0.041mm ,∵T f = T h + T s ,选基孔制.查表,孔为7级,轴为6级T h =0.025mm T s = 0.016mm 符合要求.∴选Φ40)(6f )(7H 025.0041.0025.0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习题参考答案绪言0-1题:写出R10中从250~3150的优先数。
解:公比q10= ,由R10逐个取数,优先数系如下: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0-2题:写出R10/3中从0.012~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10/3= 3;由R10中的每逢3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0.012, 0.025, 0.050, 0.100, 0.200, 0.400, 0.800,1.600, 3.150, 6.300, 12.50, 25.00, 50.00, 100.00。
0-3题:写出R10/5中从0.08~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10/5=5;由R10中的每逢5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0.80, 0.25, 0.80, 2.50, 8.00, 25.0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1-1题 1.1231-2题(1)为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2088d H(3)为过盈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5567r H1-3题 (1)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φ+ 0 - H8最大间隙:Xmax=+0.131㎜ 最小间隙:Xmin=+0.065㎜配合公差为:f T =0.066㎜r 6φ+ 0 - H7 +0.060+0.041最大过盈:Ymax=-0.060㎜ 最小过盈:Ymin=-0.011㎜ 配合公差为:f T =0.049㎜+ 0 - H8孔、轴公差:h T =0.039㎜,s T =0.025㎜; 配合的极限:Xmax=+0.089㎜,Xmin=+0.025㎜4(2)为基轴制的过渡配合(5)为基孔制的过盈配合1-4题φ+ 0 - 孔、轴公差:h T =0.021㎜, s T =0.013㎜;配合的极限:Xmax=+0.019㎜,Ymax=-0.015㎜ 配合的公差:f T =0.034㎜φ+ 0 - H7 u 6+0.235+0.210孔、轴公差:h T =0.040㎜,s T =0.025㎜; 配合的极限:Ymax=-0.235㎜,Ymin=-0.17㎜ 配合的公差:f T =0.065㎜;5(1)φ600.1740.10000.01996D h ++- (2)φ50018.0002.0025.0067+++k H (5)φ800.0910.12100.01976U h ---1-5题 (1)Ф2588f H 或Ф2588h F (2) Ф4067u H 或Ф4067h U(3) Ф6078k H 或Ф4078h K(1-6题)孔与轴的线胀大系数之差:△6105.11=⨯=α/℃, 降温-70℃导致的间隙减少量:△X = -0.040 mm设计结果:①Ф5078e H (基孔制);②Ф5078f F (非基准制,X max 和 X min 相同)。
课后题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 (9学时)
基本要求: 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 圆柱体结合的特点。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和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与配合。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不同基准制的应用。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 1. 计算出表中的极限尺寸,上.下偏差和公差,并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标注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单位为mm)。 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尺寸标注
孔:Φ10 9.985 9.970 孔:Φ18 Φ18017.000.0
孔:Φ30 +0.012 0.021
轴:Φ40 -0.050 -0.112 轴:Φ60 60.041 0.030 轴:Φ85 84.978 0.022 2. 已知下列三对孔,轴相配合。要求: (1) 分别计算三对配合的最大与最小间隙(Xmax,Xmin)或过盈(Ymax,Ymin)
及配合公差。 (2) 分别绘出公差带图,并说明它们的配合类别。 ① 孔:Φ20033.00 轴:Φ20065.0098.0 ② 孔:Φ35007.0018.0 轴:Φ350016.0 ③ 孔:Φ55030.00 轴:Φ55060.0041.0 3. 下列配合中,查表1——7,表1——10,表1——11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 (1)Φ50H8/f7 (2)Φ80G10/h10 (3)Φ30K7/h6 (4)Φ140H8/r8 (5)Φ180H7/u6 (6)Φ18M6/h5 4.将下列基孔(轴)制配合,改换成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孔)制配合,并查表1——8,表1——10,表1——11,确定改换后的极限偏差。 (1)Φ60H9/d9 (2)Φ30H8/f7 (3)Φ50K7/h6 (4)Φ30S7/h6 (5)Φ50H7/u6 5.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25mm,Xmax=+0.086mm,Xmin=+0.020mm
(2)配合的基本尺寸=40mm,Ymax=-0.076mm,Ymin=-0.035mm (3)配合的基本尺寸=60mm,Ymax=-0.032mm,Ymin=+0.046mm 6.根据结构的要求,图1——1所示为黄铜套与玻璃透镜间的工作温度t=-50℃时,应有0.009—0.075mm的间隙量。如果设计者选择Φ50H8/f7配合,在20℃时进行装配,问所选配合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应选哪种配合?(注:线膨胀系数α黄铜=19.5×106/℃,α玻璃=8×106/℃)。 Φ50H8/f7图1-1 7.试验确定活塞与汽缸壁之间在工作是的间隙应有0.04——0.097mm范围内,假设在工作时活塞的温度th=100℃,装配温度t=20℃。汽缸的线形膨胀系数为α
s=22×106/℃,活塞与汽缸的基本尺寸为95mm,试求活塞与汽缸的装配间隙等与多少?根据装配间隙确定合适的配合及孔,轴的极限偏差。 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
1. 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尺寸标注 孔:Φ10 9.985 9.970 -0.015 -0.030 0.015 Φ10-0.015 -0.030
孔:Φ18 18.017 18.00 +0.017 +0.006 0.011 Φ18017.000.0
孔:Φ30 30.012 29.991 +0.012 -0.009 0.021 Φ30+0.012 -0.009
轴:Φ40 39.950 39.888 -0.050 -0.112 0.062 Φ40-0.050 -0.060 轴:Φ60 60.041 60.011 0.041 +0.011 0.030 Φ60+0.041 +0.011
轴:Φ85 85.00 84.978 0 -0.022 0.022 Φ85-0 -0.022
2. ① Xmax=ES-ei=0.131mm, Xmin=EI-es=0.065mm, 配合公差:Tx=Xmax-Xmin =0.066mm 属于间隙配合图型如图1.1 图1.1
② Xmax=ES-ei=0.023mm, Ymin=Ei-es=-0.018mm, 配合公差:Ty=Xmax-Ymin=0.041mm, 属于过度配合 图1.2 图型如图1.2
③ Ymax=EI-es=-0.060mm, Ymin=ES-ei=-0.011mm, 配合公差:Ty=Ymax-Ymin=0.049mm, 属于过盈配合 图型如图1.3 图1.3
3. (1)基孔制,轴Φ50-0.030 -0.060,孔Φ500.046 0,间隙配合, Xmax=0.089,Xmin=0.025,配合公差:0.064 图形如图1.4 图1.4 (2)基轴制,轴Φ800 -0.120,孔Φ80+0.130 +0.010,间隙配合,Xmax=0.250,Xmin=0.010,配合公差:0.240 图形如图1.5 图1.5 (3) 基轴制,轴Φ300 -0.013,孔Φ300.006 –0.015,过渡配合,Xmax=0.019,Ymax=-0.015,配合公差:0.034 图形如图1.6 图1.6
(4)基孔制,轴Φ140+0.126 +0.063,孔Φ140+0..063 0,过盈配合, Ymax=-0.126,Ymin=0,配合公差:0.126 图形如图1.7 图1.7
(5)基孔制,孔Φ180+0..040 0,轴Φ180+0.261 +0.236,过盈配合,Ymax=-0.261,Ymin=-0.196,配合公差:0.055 图形如图1.8 图1.8 (6)基轴制,轴Φ180 -0.008,孔Φ18-0.004 -0.015,过度配合,Xmax=0.004,Ymax=-0.015,配合公差:0.019 图形如图1.9 图1.9
4. (1) A~H 间隙配合,同不同级君满足, 通用规则:EI=es,故与Φ60D9/h9同名且配合性质相同; 查表1-8,IT9=74 查表1-10,h:es=0,ei=-74 查表1-11,D:EI=+100,es=174 (2) A~H 间隙配合;同不同级均配合 通用规则:EI=-es,故与Φ30F7/h8同名且配合性质相同 查表1-8:IT7=21,IT8=33 查表1-10,h:es=0,ei=-33 查表1-11,F:EI=+20,es=53 (3) J~N 过渡配合; ≤IT8,采用差级配合属特殊规则: ES=-EI+A,故可换为Φ50H7/k6 查表1-8:IT7=25,IT6=16 查表1-10,k:ei=+2,es=18 查表1-11,H:EI=0,ES=25 (4) P~ZC 过盈配合; ≤IT7,采用差级配合,属特殊规则: ES=-EI+A,可换为Φ30H7/s6 查表1-8:IT6=13,IT7=21 查表1-10,s:ei=+35,es=48 查表1-11,H:EI=0,ES=21 (5) P~ZC 过盈配合; ≤IT7,采用差级配合,属特殊规则: ES=-EI+A,可换为Φ50U7/h6 查表1-8:IT6=16,IT7=25 查表1-10,h:es=0,ei=-16 查表1-11,U:ES=-70+△=-61,EI=-86
课后第二章习题 1.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同时组合下列尺寸(单位为mm):29.875,48.98,40.79,10.56。 2.仪器读书在20mm处的示值误差为+0.002mm,当用它测量工件时,读数正好为20mm,问工件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3.测量方法在等精度的情况下对某一试件测量了15次,各次的测量结果如下(单位为mm):30.742,30.743,30.740,30.741,30.739,30.739,30.741,30.742,30.740,30.743,30.739,30.739,30.740,30.732,30.741,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和极限误差。 4.某一测量方法在等精度的情况下对某一试件测量了4次,起测得值如下:20.001,20.002,20.000,79.999。若已知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0.6um,求测量结果及极限误差。 5.三个量块的实际尺寸和检定时的误差分别为20±0.0003,1.005±0.0003,1.48±0.0003,试计算这三个量块组合后的尺寸和极限误差。 6.要测出图所示阶梯形零件的尺寸N,我们用千分尺测量尺寸1A和2A,则得N=1A-2A。若千分尺的测量极限误差为±5um,问测得尺寸N的测量极限误差是多少? 7.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相象法测量圆弧样板,测得弦长L为95mm,弓高h为30mm,测量弦长的测量极限误差Llim为±2.5μm,测量弓高的测量极限误差
hlim为±2μm。试确定圆弧的直径极其测量极限误差。
8.游标尺测量箱体孔的中心距,有如下三种测量方案:①测量孔径1d、2d
和孔边距1L;②测量孔径1d、2d和孔边距2L;③测量孔边距和2L;。若已知它们的测量极限误差1lind=2limd=m40,1limL=m60,2limL =±70m,试计算三种测量方案的测量极限误差。 9.设工件尺寸为9200h,试按《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标准选择计量器具,并确定检验极限。
第二章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