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4年最新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运动和力总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358.35 KB
- 文档页数:10
2014中考复习《运动和力》单元过关题A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一列正在减速进站的载有乘客的动车,小明同学坐在该车的座位上。
在进站过程中,对该列车和小明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列车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列车进站的过程中受平衡力作用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静止的D.以列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静止的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3、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4、潜水运动员用力推游泳池旁边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并没有再手和脚划水,但仍然能游很远。
要解释这些现象,可利用下列知识中()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5、如图,弹簧和细绳a、b的质量不计,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对细绳b的拉力和物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弹簧对细绳b的拉力和细绳b对弹簧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细绳a对弹簧拉力和弹簧对细绳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细绳a对弹簧力的拉力和细绳b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6、放在地上重1N的物体可能是()A.一枚一分硬币 B.一头牛 C.一本物理书D.一块砖头7、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正向更远的太空飞去。
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A.沿原来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立刻静止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8、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9、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A.火车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B.火车受到的牵引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C.火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火车没有受到阻力10、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11、某旅客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竖直上抛一块橡皮球,下落时()A.仍落在原地B.落在抛出处前C.落在抛出处后D.无法确定落在何处12、手通过绳子提起水桶,手受到向下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水桶C.地球 D.绳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各项运动项目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运动员挥拍用力击打乒乓球主要是为了改变球的______________ ;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主要是为了改变弓的______________;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由于______________仍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精选—运动和力一、选择题:1.(2014•南充)奶奶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B.把鸡蛋向碗边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2014济南)汽车急刹车时,坐在车内倾倒的乘客会向前倾倒。
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的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③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 、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3.(2014龙东)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我省选手张虹取得了1000m速度滑冰金牌。
在比赛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起点准备起跑时,她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在弯道上滑行时,她的运动状态不变C.当滑到终点停止登冰时,她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当张虹身披国旗绕场滑行时,以观众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4.(2014•巴中)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5.(2014•包头)如下左一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B.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粗糙,木块将向左倾倒6.(2014•凉山州)如下左二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7.(2014•黔东南州)如上右二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8.(2014•泰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上右一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AO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OB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少斜面OB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OB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9.(2014•内江)我国已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该卫星着陆以前,在距月球表面约为100m的高度处开启喷气发动机,向下喷气使其处于悬浮状态,以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着陆地点.如果月球表面的g是地球表面的,探月卫星在着陆时的质量为1.2吨,那么,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在着陆前悬停时开动的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为(g地=10N/kg)()A.1.2×104N B.2.0×103N C.2.4×103N D.3.0×103N 10.(2014•抚州)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②跳远运动员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11.(2014•无锡)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w.-c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2.(2014安徽)如下左图所示,一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
专题八运动和力1.(2013•庆阳)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 D.车轮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1.D.解析: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移动重物时,下面垫钢管是将重物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使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车轮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可以增大摩擦.2.(2013•扬州)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A.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D.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2.C.解析:甲图中小明用水平推力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即此时木箱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所受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乙图中表示小明用更大的推力,但木箱仍然没有推动,即仍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丙图中表示小明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已运动起来,但小明已经摔倒,不在对木箱施加推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丙图中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由木箱和水平地面没有改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正确.3.(2013•台州)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3.C.解析:被风吹开是因为门的滑动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将门吹开;故A错误;门没被吹开,说明此时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故B错误;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错误.4.(2013•泰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4.C.解析:A、C、物体静止在传送带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选项A不全面,选项C正确.B、D、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传送带是受力物体,物体是施力物体.所以B和D选项是错误的.5.(2013•安徽)如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5.B.解析: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可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质量较大的小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影响较大,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是否在同一直线上.6.(2013•南京)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静止于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如果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从斜面上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小车的机械能先变大后变小C.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最终木块的动能将保持平衡6.D.解析: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如果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小车与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小车是静止的,故A错误;从斜面上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要不断克服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在不断减小;故B错误;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 错误;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木块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保持平衡,故D正确.7.(2013•临沂)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7.B.解析:在马路上骑自行车,若高速骑车,当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很难立刻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知识无关,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的脚随车静止或运动,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会前倾或后仰,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本来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向上跳起后车向前行驶,而晓明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匀速运动,所以仍然落回原处,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8.(2013•鄂州)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8.D.解析: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1N,故A错误;由v ﹣t图象可知,2~4秒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可知在4s~6s可知拉力F=2N,由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2N,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2~4秒做匀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故C错误;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第4秒到第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9.(2013•宜昌)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的重力与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汽车受到的重力C.汽车的重力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9.A.解析: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对汽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所以汽车受到的阻力和汽车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0.(2013•济南)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10.D.解析: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来.故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③①.11.(2013•温州)如图是小明自创的”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11.C.解析:瓶塞水平向右冲出,处于运动状态,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瓶塞将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12.(2013•泸州)某班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将木板水平固定后,小雪用水平力拉动甲图中的物块m在木板上滑动.当物块m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设物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1,则f1= N;当物块m的滑动不是匀速时,设物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2,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摩擦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以上两空选填“等于”、“不等于”).如图乙所示,小峰同学在物块m上加固砝码后,再次用水平了拉动物块m在同一木板上匀速滑动,设物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3,则f3f1(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2.1.6;1.6N;等于;大于.解析:(1)当物块m匀速滑动时,物块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6N,设物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1,则f1=F=1.6N;(2)当物块m的滑动不是匀速时,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即物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2=f1=1.6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2=1.6N;(3)如图乙所示,小峰同学在物块m上加固砝码后,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变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再次用水平了拉动物块m在同一木板上匀速滑动时,物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会变大,即f3>f1.13.(2013•呼和浩特)如图,给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小车在表面速度减小的最慢;伽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来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揭示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13.木板;推理;运动和力.解析: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所以在木板上速度减小得最慢.经过推理,若没有摩擦力,则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反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14.(2013•安顺)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14.20;10.解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箱,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20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木箱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因此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20N,所以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F合=30N﹣20N=10N.15.(2013•乐山)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图所示实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相同时,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3)小明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F摩= 压.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N,则木块将做运动.15.(1)乙;(2)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粗糙;(3)0.25;1.5;加速.解析:(1)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观察三个实验可知,符合要求的是甲图和乙图;(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可知,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摩擦力不同,且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说明在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由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可知,当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为2N时,摩擦力为0.5N;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为4N时,摩擦力为1N;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为6N时,摩擦力为1.5N;所以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是:F摩=0.25F压;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5N 时,木块受的不再是平衡力,拉力大于摩擦力,则木块将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加速运动.16.(2013•南宁)某学习小组利用图16体验“模拟引力”之后,进一步思考: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B: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猜想C:与绳子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于是进行实验探究:用一根细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实验中,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做几次实验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小球的质量(g)运动的快慢绳子的长度(cm)绳子的拉力1 15 慢10 很小2 20 慢10 小3 20 快10 大4 20 快15 很大(1)实验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是一对平衡力(不计空气阻力).(2)实验中,小球的运动方向是变化的,说明其运动状态(选择“一定”或“不一定”)改变.若绳子断了,小球继续运动,那是因为小球具有.(3)分析对比实验次数1、2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分析对比实验次数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B.(4)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有转换法和法.16.(1)重力;支持力;(2)一定;惯性;(3)A;2、3;(4)控制变量.解析:(1)由题意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相互平衡;(2)小球的运动方向变,则说明其运动状态变;绳子断了后,由于惯性,小球继续向前运动;(3)1、2的数据,运动快慢和绳子的长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感受到绳子的拉力不同,说明绳子的拉力大小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则可以验证猜想A;由2、3两组数据,小球的质量和绳子的长度相同,小球的运动快慢不同,感受到绳子的拉力不同,说明绳子的拉力大小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则可验证猜想B;(4)通过(3)的分析,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一.考点真题研练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考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1.(2013•恩施州)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很长时间,其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要确保实验成功,下列关于三次实验的一些描述错误的是()A.所用的斜面是相同的B.所用的小车是相同的C.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D.小车从斜面出发的高度不同2.(2013•淄博)关于运动和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3.(2013•恩施州)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A.做减速直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圆周运动考点2:惯性4.(2013•泉州)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B.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D.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5.(2013•陕西)下列说法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通过拍打衣服,除去上面的浮灰B.投掷铅球时,球脱手后扔能继续向前运动C.迅速向下撞击斧子木柄的把手端,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D.行驶中的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6.(2013南充)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一可能是()A.列车向左匀速运动B.列车向右匀速运动C.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D.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7.(2013•三明)小新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当火车刹车减速时,他发现放在桌面上的鸡蛋向前滚动起来.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另举一个可以运用相同的物理知识解释的实例第二节:二力平衡考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8.(2013•滨海县二模)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用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B.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C.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操作是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D.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省力8题9题10题11题9.(2013•咸宁)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茶壶处于静止状态,对于该静止的茶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茶壶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B.茶壶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茶壶静止是因为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小于茶壶受到的重力D.茶壶静止是因为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于茶壶受到的重力考点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0.(2013•西宁)用测力计两次拉着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则F1和F2的关系是()A.F1>F2 B.F1=F2 C.F1<F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2011•益阳)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第三节:摩擦力考点1:摩擦力12.(2013•扬州)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A.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D.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13.(2012•和平区一模)如图,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的摩擦力B.木块的运动速度越快,惯性越大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光滑,木块将向右倾倒14.(2013•营口)小刚同学为了参加体育考试,想测试一下橡胶底和牛筋底的运动鞋哪双摩擦力更大.(1)如图甲所示,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橡胶底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2)小刚发现牛筋底的运动鞋较轻些,于是便向鞋中添加了适量的砝码,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在拉动过程中小刚发现,匀速直线拉动鞋实际很难控制,于是他将鞋放在水平方置的木板上,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当他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鞋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考点2:摩擦的利用和防止15.(2013•宿迁)下列做法中,减小摩擦的是()A.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B.鞋底有凹凸的花纹C.给车转轴处加润滑油D.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16.(2013•三明)摩擦有利也有弊.下列事例中,属于需要减小的有害摩擦是()A.爬杆时,人与杆的摩擦B.板书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C.拉二胡时,弓弦与琴弦的摩擦D.汽油机工作时,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参考答案1.D2.C3.C4.C5.D6.D7. 答:鸡蛋最先随火车一起运动,当火车刹车减速时,鸡蛋的下部速度减小,而鸡蛋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鸡蛋上部速度较快),所以鸡蛋会向前滚去.如:将盆中的水倒出,手和盆停止运动,水却向前运动.8.D 9.A 10.B 11. 750、竖直向上12.B 13.D14.(1)4;(2)使两鞋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增大压力,使两鞋对桌面的压力相等);(3)水平向左.15.C 16.D。
2014年最新中考总复习:运动和力总复习单元知识网络
考试目标要求: 1、单纯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 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时间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误差概念、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和力的关系。
2、简答类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首先要能够“记忆”和“举例”。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
3、实验、探究类的知识点 测量长度;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
4、作图类知识点 力的示意图(会用F、G、Ff 、FN等表示力),难度要求达到四个力。
5、人文类知识点: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产生过程,体会人类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运用。
知识考点梳理: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参照物: 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运动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特点见十三章)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运用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
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惯性:(牛一定律推论)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无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如: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等。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如: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等
二力平衡:(牛一定律推论)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哪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规律方法指导 本知识点的主要方法是模型法: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模型,运用模型去更方便地研究问题。 例:本章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受力,用箭头方向代表受力方向,线段长短表示受力大小。 本章的主要题型做物体受力示意图。 例如:如图所示,物体A重30 N,受到一个大小为20N的力F的作用,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画出物体A受力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