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背景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患矛盾、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各种医疗安全事件不断发生。
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令患者和家属痛苦不堪,也让医护人员倍感压力和疲惫。
因此,针对医疗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开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视和认识;•加强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减轻事件影响。
培训内容1. 医疗安全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医疗安全事件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瑕疵行为或不当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患者误诊或漏诊;•医疗器械事故;•医疗纠纷或医疗过失;•医药误用或药物不良反应;•医护环境安全事故。
2. 医疗安全事件的识别、报告和处理流程医疗安全事件的识别和报告是事件处理的第一步。
患者或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事件,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并尽快作出记录。
医务人员也应定期对医疗安全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处理流程包括事件调查、责任认定和事故处理等三个环节。
3. 医疗安全管理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医院应逐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医疗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素质、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岗位责任等,都是医疗安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训效果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更好地能够掌握预防、处理不良事件的技能和方法,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是体现医院对患者安全保障的必要措施。
医院应注重医疗安全管理,强化对医护人员的控制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医院在开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同时,能够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达到安全管理的最佳效果。
医院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1、根据医疗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可分为()个等级。
A.4(正确答案)B.5C.6D.72、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劫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属于()级事件。
A.IB.11(正*C.IIID.IV3、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为()事件。
A.警告事件B.不良后果事件IC.未造成后果事件D.隐患事件4、各归口职能科室()报送收集不良事件个案复印件及上报情况汇总,()报送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A.每月、每季度(B.每季度、每季度C.每半年、每年5、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应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A.当事人B.科室负责人C.主管部门D.当事人、科室负责人、主管部门6、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部门是()。
A.医务科B.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C.护理部⑴.D.院办公室7 .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为()A.潜在不良事件8 .非不良事件C不作为不良事件(C定)D.轻度不良事件8、()对全院医疗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
A.医务科B.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C.护理部D.院办公室9、I、11级不良事件要求在()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
A.6小时内B.12小时内C.24小时内(MD.48小时内10、III、IV级不良事件要求在()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
A.6小时内B.12小时内C.24小时内D.48小时内(—11、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的属于()级事件。
A.IBJICJIIDN12、I、H级不良事件属于()报告范畴。
A.自愿性B.保密性C.非处罚性D.强制性13、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N()例。
A.5B.10C.15D.2014、对于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应及时总结,并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2024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考试试题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被工作人员主动发现的,或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除了患者自身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隐患、状态或造成后果的负性事件。
该说法:()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2.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个等级。
A. 1B. 2C. 3D.4(正确答案)E. 53「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属于()级事件A.I (正确答案)B.IIC.IIID.IV4「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属于()级事件A. IB.∏(正确用C.IllD.IV5.“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事件。
”属于()级事件A.IB.IIC.IΠ(正确答案)D.IV6「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属于()级事件。
A.IB.IIC.IIID.W(正确答案)7.强制性报告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包含()、()级事件。
A.I (正确答案)B.11(正确答案)C.IIID.IV8.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上报形式有()、()、()A.网络直报(正确答案)8.电话或口头报告(正确答案)C.书面报告(正确答案)9.重大事件及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使用什么形式报告?OA.书面报告B.网络直报C.在紧急处理的同时1小时内口头或电话上报(正确答案)D.不用报告10. 一般不良事件要求事件发生后()内报告。
A.IhB.12hC.24hD.48h(正确答案)E.72h∏.根据二甲细则及三综评审要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
我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以鼓励自愿报告为主,对主动报告或积极提供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给予表扬,每报告一例奖励绩效()元。
A.10B.20C.30D.40E.50(正确答案)12.发现器械设备不良事件应报告哪个部门?OA.医务科B.护理部C.医学装备管理科(正确答案)D.财务科E.保卫科13.以下具体的不良事件应上报部门,叙述正确的有哪些?A.微机系统故障一信息科(正确答案)B.血液制品污染一输血科(正确答案)C.骨科内固定材料断裂一医学装备管理科(正确答案)D.针刺伤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科(正确答案)E.管路滑脱、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烧伤T护理部(正确答案)14.医学检验类、医技检查类、病理类,如报告错误、迟报、漏报、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其它,应该及时报告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意外和不良事件,通过及时、准确地报告这些事件,可以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中出现的规定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通报。
通过报告,有助于及早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改进医疗过程,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
因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
首先,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中,需要向医务人员介绍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
医疗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发展。
通过讲解一些医疗安全事件的案例,加深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培训中需要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和危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大致可以分为病人护理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手术事件、传染病发生事件等。
不同类型的事件对患者的危害程度不同,了解这些危害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加重视医疗安全。
接着,培训要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程序和流程。
包括如何识别不良事件、如何填写事件报告表、如何上报事件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医务人员理解并掌握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培训中还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医务人员要了解和遵守这些法规,才能更好地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
最后,培训中需要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强调。
报告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安全问题,还可以为医院管理和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通过分析报告的数据,可以找出医疗安全隐患和问题所在,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改进和决策的依据。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对于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并积极报告不良事件,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护患者的利益。
因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应该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定期开展,不断完善和加强。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培训方案及内容
时间:2017年3月29日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
授课人:李长友
记录:王曙梅
目的:
1、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
2、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
3、规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策略与措施;
4、建立预警机制,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提升纠纷防范处理的应对能力。
内容: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2、报告流程
3、奖罚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 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 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医院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执行。
(二)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书面等多种形式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职责
(一) 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 医务科: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临床教研室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院办公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三)临床教研室
1、每季度讨论全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 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
(二) 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
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按我院《医院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
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医务科。
(三) 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医务科。
七、奖惩
(一) 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院办公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办公会决议为准。
(二) 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 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
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医务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
室相应的处理。
(四) 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执行。
(五) 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务科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